[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来藏之研究 第二章 如来藏思想探源
 
{返回 庄春江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1
《如来藏之研究》
 
第二章 如来藏思想探源(12/12/2004 Rev.0, 3/14/2005 Rev.1)
 
 
2-1.〈第一节 如来与法身〉研读参考:
 1.三类法身:
  a)教法身:又称法义法身,指如来教诫的法与律。
  b)功德法身:即五分法身,为无学的无漏功德法。
  c)理法身:即佛所内证的缘起与四圣谛。
 2.佛入灭后:
  a)上座部持现实的佛陀观,以「依法受持、修行、体悟」而说「肉体虽逝法身在、法身常在而不灭、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以法身为归依,但这不容易成为一般人的信仰。
  b)大众部持理想(超越常情)的佛陀观,以「一切如来无有漏法、生身无漏、色身无边际、寿量亦无边际」,患病、饮食、睡眠、便利、成佛、入灭皆为示现。
  c)初期大乘「般若」与「文殊」法门,着重超越色相、有无,从「真空观」而说「法身无色」,是上座部以「功德、法性」为法身的大乘化。
  d)初期大乘「般舟三昧」与「华严」法门,着重以色相庄严无尽无碍表现如来的究竟圆满,从「假相(胜解)观」而说「法身有相」,接近大众部「色身无边际」的佛陀观。
 3.如来藏说以法身为如来藏的同义词,其色相庄严与「华严」法门的如来相近。
 
2-1.问题思考:
 2-1-1.如来藏思想与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佛教,各有什么关联?
 2-1-2.试举列说明「法身」的内容。
 2-1-3.什么是「法身有相」说?为何会有此说?
 2-1-4.依据什么而可以说「见法即见佛」?
 2-1-5.什么是「理想的佛陀观」?为何会有此说?
 
2-2.〈第二节 如来与界〉研读参考:
 1.「界」的重要意义有:
  a)性义:即质素、特性,构成事物的元素,如众生为六界和合所成。
  b)类义:即种类,如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善界、不善界。
  c)因义:即依止因,如依根、境、识界生种种触。
 2.法界的意义:
  a)阿含经:指一切法(意识的对象,17界以外的)均属之。
  b)般若经:一法中无差别的如性,重于从一切法向上体悟法界。
  c)文殊经:一切法的绝对真理,一大总相(大一),重于从法界了达一切法。
 3.我界:文殊经将众生、我都称为「界」,与「法界」、「虚空界」无二无别,「界」已被作为形而上真理的别名,「众生界」与「我界」已经不只是世俗的假名我了。
 4.如来界:
  a)如来的舍利是如来遗体的一分,也称为如来界,是「性」的意义。
  b)如来舍利的神秘信仰,与信仰中的如来,在宗教的意境中可能合一。
  c)法华经从舍利(塔)见如来,表示如来不般涅槃的常住,这与从如来藏(界,舍利)而显出如来,思想是一脉相同的。
 
2-2.问题思考:
 2-2-1.试举例说明「界」的含意。
 2-2-2.「初期大乘」的修证,与《阿含经》所说有何不同?
 2-2-3.般若法门与文殊法门的「法界」含意,有何异、同?
 2-2-4.如来藏思想与佛陀舍利仰信,有什么关联?
 
2-3.〈第三节 如来与我〉研读参考:
 1.神教的真我论:
  a)从众生的自我直觉,发展出宗教的神秘真我。
  b)婆罗门教(《梵书》、《奥义书》)说「梵(万有的实体)我(个人生命的主体)一如」,我与梵性质同一,是常住不变的、喜乐的、知的、自由(主宰)的。
 2.佛教的无我论:
  a)无论是众生的自我直觉,或是宗教的神秘真我,都是出于思辨与想象,是错误的认知与执着,是烦恼的根源,生死的根本。
  b)五蕴无常、苦故非我:不是我(否定「命即是身(sarIra/遗体)」的断见)、不异我(否定「命异身异」的常见)、不相在。
  c)不但五蕴无我,即使证入正法,也还是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无我、无我所)。如以人格化来形容正法,那佛法也就有倾向有我论的可能。
 3.部派佛教出现修正的有我说之背景:
  a)西元前二、三世纪从说一切有部分化出来的犊子部系与说转部系。
  b)主要是以下3类问题,固有的佛法不能使一般信众了解与信受:
    i.记忆的问题:以什么贯通前后而保持记忆?
    ii.业报的问题:前死与后生间有什么联系?
    iii.缚脱的问题:凡夫与修成圣者有什么联系?
  c)说一切有部说「法体恒住,作用随缘」,体用不一不异,作用起时,能引发「相续」,依五蕴和合、相续,假名为补特伽罗(假名我)而说生死相续。
 4.部派佛教修正的真我说:
  a)说转部:在体(常住的「根本蕴、一味蕴」)、用(无常的「根边蕴、作用蕴」)二蕴的统一中,立胜义补特伽罗(真实我),依此而说有前后五蕴的移转。
  b)犊子部:在有为(三世)与无为(涅槃)外,另立「不可说法藏」(合称「五法藏」),即不离蕴又不即蕴的「不可说我」(《中论》称此为「本住」),是「有体」的「假施设」(有别于说一切有部的「假无体」),说诸根依此而生长,有生命主体的意义,与神教的真我相近,又说归依佛即归依「于成正觉所依蕴而立的不可说我」。以不可说我为佛(如来),对后期大乘的如来大我说,应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c)一心论者:以「心识」取代真我而成为有情的主导者,来说明前后之相续,与依五蕴(处、界)立我的部派不同。如来藏说有「我」的特性,后来与「心识」相联合,也与此思想有关。
 5.大乘佛教修正的真我说:
  a)《上品般若》(西元150~200,玄奘译)有「实有菩萨」、「五种所知海岸」之说。唯识论师以实有的「真如空」(圆成实性)为菩萨实体来解说,菩萨的「真如空性」就是菩萨的「我」自性,「实有菩萨」只是「真我」的别名。「五种所知海岸」即犊子部的「五法藏」,以此而有「如」即「不可说我」的意解。
  b)《清净毗尼方广经》(鸠摩罗什译)有「自体变百千亿种形色别异」之说,异译本《寂调音所问经》(宋法海译)作「我分化成若干千色」,意为「自体」(我)变化凡圣差别而我体不二,就如虚空不二的「如」,「我」与「真如、法界」相同,即如来藏说了。
  c)《文殊师利现宝藏经》说:人种(众生界)、法界、虚空界不二。「界」与「我」,已在西元三世纪,这样的兴起而融入大乘了!
 
2-3.问题思考:
 2-3-1.神教为何主张有我?佛教为何主张无我?
 2-3-2.什么是「不可说我」?与如来大我说有何关系?
 2-3-3.为何「真我」说会渗入主张「无我」的佛教。
 2-3-4.佛教哪些思想发展显然有「真我」的影子?
 
2-4.〈第四节 佛子与佛种性〉研读参考:
 1.胎藏为如来藏之「藏」的主要意义,与「种性」(血统)有关。「佛子」与「佛种性」的譬喻也与此有关,为如来藏说有启发作用的助缘。
 2.《阿含经》以阿罗汉为佛子,《宝积经》以王位的继承为譬喻,说菩萨将来能成佛,才是「如来真实佛子」。
 3.《增壹阿含第44.7经》在四双八辈前,立「种性人」的阶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共十地」立「2.性地」(大众部称世第一法为性地),发心趣求佛道的菩萨,都是佛种性所摄,这是重于修学的,与如来藏的如来已具足在胎藏中不同。
 
2-4.问题思考:
 2-4-1.试从声闻与大乘的立场,分别说明什么是「佛子」?
 2-4-2.什么是种性说?菩萨修学的阶位与种性说有何关联?
 2-4-3.试述「佛子、佛种性」与如来藏说的异、同。
 
 
 

{返回 庄春江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来藏之研究 第三章 心性本净说之发展
下一篇:如来藏之研究 第一章 序说
 如来藏之研究 第五章 如来藏说之初期圣典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一章 佛法的特质 第一节 佛陀之所以为佛陀
 《中阿含》《说处经》
 阿含字典(2)
 如来藏之研究 第四章 如来藏说之孕育与完成
 阿含字典(5)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一章 佛法的特质 第二节 缘起法下的三法印与空..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流传人间的佛法 第二节 佛教经律论的成立..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五章 生活中的佛法 第三节 专注与觉察
 如来藏之研究 第二章 如来藏思想探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静坐问答录[栏目:南怀瑾居士]
 佛教徒应如何与基督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人士相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白话批注(一)[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无则[栏目:僧诗句集]
 古近体诗二十九首[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佛陀与科学家(葛引卡)[栏目:佛教与科学]
 自然是有相止趋入无相止之方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菩提心与空性见(摘录)[栏目:济群法师]
 相应6经 地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13.现观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