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一集) 201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科注》第二百二十面,我们从第四行看起:
「《要解》复云: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这是《要解》里面很重要的一段开示,也确实只有蕅益大师能说得出来。说明这部经它的理论依据,圆满的性德,它的效果、作用是能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罪苦众生,只要能信、能愿,愿生净土,愿意亲近弥陀,一心专念名号就能往生。的确这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恶道众生,他最大的障碍就是业障太重,信心生不起来,愿心生不起来,念佛的心没有诚敬,所以容易中断,不能相续,这是他不能往生的原因。如果有人提醒他,在这个时刻让他认真的忏悔,真信切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决定往生,这是弥陀的本愿,无量真实功德的加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机会。
昨天我们看到悟梵师的忏悔文,她写忏悔文是五月,她走的时候是十一月,这当中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她这个忏悔的心像忏悔文中所说的,五个月要坚持不退,她决定得生。如果这个忏悔心进进退退,那就很难讲,为什么?关键决定在最后一念。最后一念虽然是很安详,她没有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清楚,她是头脑清醒走的,还是迷惑走的?清醒走的没问题,如果是迷惑走的就有问题,就很难讲,到底到哪一道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断定她不堕恶道,临走的样子不像是堕恶道的样子,这是得力于大家将修学功德回向给她。
我们在外国《念力的秘密》里面看到,里头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别人以念力来加持你,那个效果等于你自己集中一念,有这么一条。这条很重要,就是我们能不能用念力帮助别人,这关系很大。如果不能,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就不可靠;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是决定真实的,一丝毫虚妄都没有。我们自己平常用功,最重要的是一心专注,这才能够产生念力的能量。如果心散乱,能量就不能现前,一定要专注,非常的专注。而且它最后讲的一条很好,有慈悲心的人,那个力量、能量比没有慈悲心的要高出很多倍。佛法里头不仅是慈悲,它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灌输在慈悲里头,这是一般人慈悲心里头没有的,所以那个能量不可思议。这在本经里头非常重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还得了!世尊三千年前给我们开示的,三千年后的量子力学家把它证明了,我们能不相信吗?相信的人有福。
所以蕅益大师这几句的开示,真是无量功德!这个开示是对我们的加持,我们要相信。「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这就是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修持、他们的功德、他们教化众生这些事业全都包括在里头,就一句名号里头,也在这部经里头。所以读这部经,就是读全部佛经,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都含摄在其中,这还得了!这个话不是黄念祖说的,蕅益大师讲的,《要解》里头的。
下面是念老给我们的解释,「夫《法华》者,乃天台宗崇为纯圆独妙者也」。智者大师判这部经纯圆独妙。这意思是没有任何经典能超过它,它是世尊教学达到了登峰造极。这最后一堂课,五时是第五时,最后。「《华严》乃贤首宗尊为别教一乘,事事无碍,全圆之教也」,全圆就是纯圆,别教当中的一乘,事事无碍,这在事相上达到究竟圆满。《华严》讲四种无碍,究竟圆满的是事事无碍。「今蕅益大师指出,天台之纯圆,贤首之全圆,其秘髓与奥藏,皆不出此大经之外,可见此经正是全圆」。这些祖师大德、大乘经教,他们的作用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认识《无量寿经》。我们对这个经怀疑,对这个经没有圆满的信心,所以怎么样修都得不到真实利益。为什么?没认真。这个真是真心,没用真心,全用的是妄心,怀疑的心,甚至于批判的心、比较的心,这都错了。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得百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得万分利益,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大乘菩萨学习这个经典万分诚敬,所以他得圆满利益。我们为什么得不到?用心不一样!世出世间一切法全在用心,你要是用真心,一真一切真,没有一法不是真如;我们用妄心,一妄一切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是真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些事都在眼前,用真心就是法身报土,用妄心就是五浊恶世。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都在我们眼前表演、示现,可惜我们是粗心大意,没能看出来,没有觉察到,这不能怪人,要怪自己。「又为法华之髓,复是纯圆。故云此经正是圆中之圆,此与日本诸大德之判教,异口同声,正如宗门所谓,一鼻孔通气者也」,举出这么多的证据。
「近代净宗大德印光法师赞《要解》」,他说「理事各臻其极」。蕅益大师的《要解》确实简单扼要,文字不多,说理达到登峰造极,说事也达到登峰造极,「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批注」。印光大师一生归心净土,对于净土的典籍,对于净土的著述他非常用心。以他的真诚恭敬、清净平等心为我们讲的公道话,没有私心、没有偏见,第一批注!「妙极确极」,妙是巧妙,确是正确,都达到极处。今天我们看到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印光大师没见过,夏莲老的会集,黄念老的集注。这不是自己的批注,集经论的批注,以经注经,集祖师大德的批注,集注!也是妙极确极。也可以说自佛说此经,《无量寿经》以来,这是第一批注,第一会集,第一集注。《要解》是蕅益大师自己批注的,这个不是自己批注的。在现前这个时代自己批注的没人相信,现在人都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都傲慢,喜欢批评人,对人不尊敬,念老要是自己批注,批评的人会太多。集注没有话说,全是经典里面,全是祖师大德的东西,这大家公认的,真是妙极确极!
「纵令古佛出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这个话是印祖说的。我记得是一九九八年,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讲经一个月。老友演培法师请我吃饭,就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就这一句话,他说这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要解》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演公法师他学唯识,他归心的是弥勒净土,他求生兜率内院,对于弥陀净土他下的功夫不深,问我这句话。我回报他老人家说(他大我十岁),我说印祖说得恰到好处,真实不虚,这不是假话。应该在二十年前,我住在美国达拉斯,尹建维同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那个时候达拉斯粗具规模。问我,他说:「净空法师,如果只准许你在《大藏经》里选一部经,你会选哪一部经?」我没有考虑,我告诉他,我会选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
确确实实我非常想一生专讲《要解》,不搞第二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但是自己身不由主,要听命于别人。自己没有道场,没有固定的一个住处,过的是游荡生活,所以必须听从别人的爱好,我们要去满足他。如果我自己能做得了主,我是一门深入,我不会搞那么多、那么杂。这个是福报的关系,我这一生没那么大的福报。我乐天知命,能够随缘,普贤菩萨讲的随喜功德,恒顺众生。这样子虚度了六十年。往后如果还有时间,我就来表法,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从去年清明我们开讲《大经解演义》,今年九月十八圆满。接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经科注》,我们重新编一个本子,把科判放进去,批注完全用念老的集注。他集得太好了,集得太圆满了,全部用他的集注。我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年就讲一年,活十年就讲十年,其它的都不讲。所有一切活动不参加了,国内、国外都不参加了。有人来看我,我欢迎,我不再去看别人,希望在一个地方住定了,不要动。这个地方虽然很小,可是我们有网络,我们还有个卫星。我们讲经现场没有听众,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阿兰若」,小道场。清心寡欲,一心念佛。末后一句是念老的总结,「可见《要解》之判此经如佛亲判也」。
再看下面第六段,第六段说《疏钞》深意苦心,明本经属于圆教,即是中本《华严》。我们看批注,「又《疏钞》云:依贤首判教分五:谓小、始、终、顿、圆。今此经者顿教所摄,亦复兼通前后二教」,前是终教,后是圆教,也就是这部经。这部经的教义有终教、有顿教、有圆教。在这三个里面是以顿教为主,它不是渐教,渐教一生成不了佛,这个法门一生决定成就。「圆全摄此,此分摄圆」。圆教完全包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分摄圆教。这个就是跟《法华》、《华严》还是有区别,《华严》全圆,这个经分圆;《法华》纯圆,这个教是分圆。「四法界者: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无碍法界。此三诸教所有」,理、事跟理事无碍,所有大乘教都有,都讲到。「四事事无碍法界,唯华严一经有之。名为别教一乘。以华严全圆,今得少分。圆教全摄此经,此经分摄圆教。故莲池大师判小本为分圆」。这个经跟小本是同部,小本是分圆,这个经也是分圆。「故列举大小二本中事事无碍法界十例,以证《阿弥陀经》分属圆教」,这个说法不是勉强的,有经文做证明。
这个是莲池大师深意苦心。我们要知道,莲池大师那个时代净土宗衰了,如何把净土宗振兴,这是了不起的一桩大事。那个时代的人多半都属于禅,再有一部分属于贤首跟天台。你看纯圆、全圆,对于知识分子有很大诱惑的力量。这三样,禅、贤首、天台都难,一生不容易成就。什么叫成就?证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叫成就,小乘初果;也就是说,五十一个位次的菩萨,你已经入门了,你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叫成就。一生如果得不到,那你没成就,没有成就肯定随业流转,这都是事实,随业流转是三途六道。所以叫难行道!莲池大师用《华严》来批注小本《弥陀经》,就是《弥陀经疏钞》,里面引用《华严》引用得最多,来解释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说明净宗是属于圆教,大家就喜欢学了。这是老人的苦心,是老人的深意,用十门开启,就是《疏钞》用十门开启,用《华严经》的方式;蕅益大师的《要解》是采取天台的方式,五重玄义,都把净宗法门提升到跟《华严》、《法华》平等。其目的是希望初学对于净宗能生起诚敬心,不敢轻视、不敢怠慢,他才能得到净宗真实的利益。
「可见莲池大师亦判《阿弥陀经》为圆顿之教,此则中日诸大德之所同也」。因为日本那些高僧大德,回到日本之后建立日本的净土宗,其中开山的祖师全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在唐朝跟善导大师学的。尊善导为日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他们成为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是善导大师。「所异者,或崇之为圆中之圆」,这是尊崇,称《无量寿经》圆中之圆。或者谦虚一点,称它作「分属于圆」,这是谦虚。「此盖机缘之异,而善巧不同耳」。那到底是圆中之圆还是分属圆教?各人根器不一样。古大德所谓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如果他是圆顿根性,一遇到这个法门,那就是全圆全顿;他不是这样的根机,那就是分圆,差异在这个地方,所以善巧不同。善巧不同不是从教理说的,不是从理论,不是从方法,而是机缘有异,从这个地方说的。「莲池本怀与善导、蕅益暨日本诸大德何尝稍异」。在他们,莲池圆根,善导、蕅益、日本这些诸大德都是圆顿根性,所以在他们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盖《疏钞》之作」,这里说出来了,「正当狂禅风靡之际,故不得不权宜善巧,俯就群机,而作方便之谈」。这话说得好!我们读《疏钞》的时候看到这个意思,迁就当时佛教的门派。我们今天提倡会集本,也要迁就现前佛教的门派,批判的人很多,我们能忍,我们不必去辩论,我们认识很清楚,我们不是迷信,何况还有老师加持。《无量寿经》会集本是李老师亲自传给我的,把他自己当初在台中讲演的眉注给了我。我在台中十年,老师传给我什么?就是这一部眉注,让我对净宗生起信心,一丝毫怀疑没有了,发心专修专弘,自利利他。
「正如沈善登居士之言曰:所谓大权菩萨,曲被当机。应病与药,时节因缘应尔也。」这是我们学经教、弘扬经教不能不知道的。古大德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今天的境遇跟他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如何来应付?只有用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心量、阿弥陀佛的慈悲,看这一切毁谤我们的人、批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甚至于陷害我们的人,是谁?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考验我们的功夫。我们对他一丝毫怨恨没有,用世俗人的话,我们很爱他,他不爱我我爱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就做得很稳,一丝毫没有动摇,每天读经念佛没有受影响;不但没有受影响,影响有,不是负面的,我们的境界天天向上提升,快乐无比,我们对他感恩无比。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诸佛菩萨看到我们会点头,我们真学到了,虽然没有完全学到,学到了不少。就怕的是人家一批评、一毁谤马上暴跳如雷就完了,那诸佛菩萨就摇头叹气,你怎么学的!
为什么我们会学得这么自在?这就是事事无碍。我们真正明白万法皆空,十法界依正庄严了不可得。尤其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你要是真正明了,你就事事无碍。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无论是赞美,无论是毁谤,都不可得。你想想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有什么东西?我们说一句话多少秒?说一句话,要骂人,骂了几分钟,你要把它一细分,每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我们看到是个连续相,实际上每一个波动现象都不同。我们眼睛被欺骗了,耳朵被欺骗了,全看到的是一种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空无所有。但是空无所有你要能够觉察,提升你的觉性,提升你的境界,好事不是坏事。修行在哪里修?在境界里头修,境界里头最重要的人事境界,环境是次要的境界,最重要是人事境界。修什么?这经题上摆在面前,「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我的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还得禁得起考验,顺境善缘不迷,逆境恶缘也不迷,这叫真修行。怎么不迷?不动心就不迷,动心就迷了,起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不欢喜?所以菩萨所在之处常生欢喜心,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菩萨,不能叫众生生烦恼。我们念头正、思想正、言行正,我们周边环境都生欢喜心。所以有情众生生欢喜心,花草树木生欢喜心,山河大地生欢喜心,这不是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在哪里?没有离开此地。我这一乐,一切都乐了,这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
那我们就晓得,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心态、他们的思惟、他们的言行跟阿弥陀佛一鼻孔出气,同样的,没有两样。这就是弥陀净土你真正得到、你真正学成了,你不到极乐世界到哪里去?十法界无量无边剎土,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跟你相应,其它都不相应,你就肯定去了。品位高下在于功夫的浅深,决定你的品位,所以我们在这个现实环境里头真修,就是提升品位,往生是信愿。这都是蕅益大师讲的,真信切愿决定得生,品位高下是功夫的浅深。功夫就是我们在境界上,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我们对于清净平等觉能保持多少的深度。愈是大风大浪愈镇静,愈不为它所动摇,不受它影响,那品位就高;受动摇、受影响时间不长,很快就恢复正常,这能保持你的品位,不至于往下坠落;如果境界风一动就受不了,顺境起贪恋,逆境有怨恨,品位就降低了。由此可知,品位高下也是由意念在决定,意念决定一切,就是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品位高下是从心想生,不是别人的心想,是自己的心想,别人心想与我不相干。我们的心想跟阿弥陀佛有联系,我们的心想是正面的,阿弥陀佛加持我们;我们心想是负面的,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得不到,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至于莲池大师于《疏钞》中,广引净宗经中事事无碍之文,实寓深意,足证苦心」。莲池大师的深意苦心到这个地方才说出来,真的,一点都不假。引《华严经》来证明,证明《弥陀经》就是中本《华严》,把净宗的地位提升,让大家容易明了,不再轻视净土法门。特别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对于《华严》、《法华》、宗门那种向往羡慕,而对于净土轻视,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不得已接引初机的老太婆教,这个误会很深,所以用《法华》、《华严》来做证明。「盖事事无碍法界,唯《华严》一经所专有」。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没有讲到事事无碍,而《华严经》是世尊成佛最初所说的,定中讲的。所以一直到今天南传佛教不承认,你接触到南传法师,提《华严经》,他们都说那是龙树菩萨造的,那不是佛说的,他们有这种执着。不是佛说的他们就不愿意看,这个门是他自己封闭的,他自己不愿意打开这道门,永远不接触经典,那就没有法子,过失在自己不在别人。
「故知大师于本经中广作征引,以证本经正显事事无碍法界,亦即证明本经属于圆教,实不容或疑也」,引用《华严》来解释净土。《无量寿经》跟《弥陀经》是一部,同部,内容是一样的,说的有详细、简略不同,它是同部。这样的宝典,决定能帮助众生一生圆满成就,真正是佛度众生第一法门。但是这个第一法门虽然容易,它难信,所以佛自己说难信之法,所有法门里头这是最难相信的。只要相信,他一生就得度。所以我们在前面读到,也是古大德判断,在机缘里面说专接上根,念老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什么是上根?真正相信就是上根。乡下阿公阿婆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你把这个法门介绍他,他不怀疑,他就相信,他就发心求生净土,就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人是上根。中下根他有怀疑,有知识、很聪明也不管用,他这一生不能往生,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那当然不算上根;阿公阿婆他相信、他接受,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一般人比不上,那当然是上根。
像倓虚法师,常常劝勉念佛同修,讲锅漏匠往生的故事,那是苦口婆心。真的事情,锅漏匠他认识,锅漏匠是谛闲法师的徒弟,倓老是谛闲法师的学生,同一辈分。谛闲法师有福报,从小念过书,以后出家为讲经教学的大法师,成为天台宗一代祖师。锅漏匠是他从小时候的玩伴,人真不怎么样,从小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了一个普通的手艺,补锅、补碗。这种手艺现在没有了,抗战时候有,我们都亲自见过,锅碗打破了还可以补起来用。这个工作非常辛苦,挑一个小担子到处去吆喝,真是苦不堪言。收入非常微薄,补一个碗几个铜板。
他也是太苦了,感到生活太苦了,找到谛闲法师,老朋友,他现在出家了。寺院里面的生活很自在,没有那么辛苦,找到他只有一个目的,想出家。谛闲法师为难,出家至少你要能够背诵五堂功课,这是出家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他不可能,他不认识字,这就难了;那再讲经,讲经也没念过书,所以都困难。他又非赖着不走,把谛闲法师搞得没法子,最后谈条件,他说:你出家可以,我有条件。他说:你什么条件我都接受。他说:好,你得听我的。「行!我听你的,你怎么教我就怎么做。」这样的条件就让他出家,没受戒,受戒功课做不出来,那怎么行!出家,寺庙也不能住,什么都不会,所以在宁波乡下给他找个破庙,没人住的。那个时候宁波很多小庙都没人住。让他住在里面,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将来你准定有好处。这个锅漏匠很老实,他也不问什么好处不好处,他不放在心上,反正就记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就这样念了三年。在乡下找了学佛的居士,谛闲法师认识的一个老太太照顾他的生活;还有些农村里面的信徒,比较富裕的,谛老说你们就供养他,给他送一点米、送一点菜。老太太给他烧两餐饭,早晨他自理,中午、晚上老太太来照顾他。
三年人家功夫成就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往生的前一天跟老太太说,「明天妳不要替我烧饭,我要到城里去看看朋友」。实际他是去辞行的,他要往生了,见最后一面。也不告诉人,看看大家好。晚上回来,又告诉烧饭的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烧饭。老太婆以为明天又要进城看朋友。三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庙,明天大概又要去了。到第二天,老太婆到这个破庙来看师父,叫他没有人答应,最后看到师父穿了海青,手上还拿着念珠,站在佛像面前。走上去一看,喊他,他已经死了,站着死的。预知时至!老太太找一些同参道友,赶紧给谛闲老和尚去报信。从这个小庙到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寺院观宗寺,一个往来,走路没有交通工具,三天,去一天,回来一天。谛闲老法师听到,赶紧来替他办后事。见到之后真欢喜,「你没有白出家,你比那个弘宗研教的法师高太多了!中国这些名山宝剎方丈住持比不上你」。非常赞叹。什么都不会,就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你看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谛闲老和尚来了才替他办后事。
倓虚法师常常讲这个故事勉励我们念佛人,那是念佛的好榜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为什么?他四十多岁才出家,那些苦难他受够了,不想再受了。有这么一个清净环境,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你说他多自在!他念到清净平等觉,欢欢喜喜的走,一点不迷惑。跟照顾他的老太太,他很感激她,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明天不要再给我烧饭了」,他到极乐世界去了。证明了事事无碍。
我们接着看下面。「兹步大师遗踪」,这句话说,我们追随大师,学习大师的方法。「专论本经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玄义。华严宗立十玄门示此法界之无碍」,十玄门也是《华严经》专讲的。什么是玄门?这下面有个解释,「以通此」,就是这十条,你要是真的通达明了,「则可入华严圆教之玄海,故曰玄门」,换句话说,这个十条是契入《华严》。前面说「《华严》奥藏」,奥是奥妙,玄就是玄奥的意思,藏用海来做比喻,像大海一样,这是什么?这是自性。入《华严》的玄海就是回归自性,见性成佛。你这十门通了,你才能学《华严经》;这个十门要不知道,你对《华严》不得其门而入。所以通此则可入华严圆教之玄海,称它作玄门。
「今依《探玄记》」,《探玄记》是《六十华严》的批注,贤首国师造的,就是贤首国师批注的《华严经》,这个疏的名字叫《探玄记》。如果我们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就是贤首国师批注的《六十华严》。清凉国师的《华严经》批注他是用《八十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疏跟钞都是清凉大师做的,疏是解释经的,钞是解释疏的,就是批注的批注,都是清凉国师做的。《探玄记》是他老师做的,贤首是他的老师,贤首是第三代,清凉是第四代。《探玄记》里面所说的「十玄次第」,现在念老依照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这个例子,把它抄写在这里,「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华严经》上有十玄,这个经里头有十玄。「于是则确证本经正属圆教,即是中本《华严》」。莲池大师用这个方法来批注《弥陀经》用意在此地,把《阿弥陀经》这个教义跟《华严经》拉成平等的,让一般,特别是知识分子,对于《弥陀经》起诚敬心,真诚恭敬,《华严经》上所说的《弥陀经》全有。「以证如上之说皆是真实语,非因净宗行人之妄自尊大也」。《弥陀经》有,《无量寿经》讲得就更清楚。这是用《华严经》来证明,《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与《华严经》没有两样。
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比莲池大师晚,莲池是明朝末年的人。彭际清就向大众正式宣布,《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正式提出来,这是彭际清居士。他说这三部经是同一部,《华严》叫大本,《无量寿经》叫中本,《阿弥陀经》叫小本。把净宗看得这么高,引起社会大众对净宗的注意,对净宗的尊重,对净宗认真学习,用意在此地。所以都是实话,绝对不是净土宗学人妄自尊大。今天黄念老批注这个会集本,为什么采取集注?也是怕一般人认为你修净土,认为净土独大,所以采取集注的方法,让大家相信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大乘经论里头所说的,都有根有据;古来祖师大德在一切经里面所发挥的这些议论,引用在这部经做为批注,这个大家没话讲,你无法去批评。你能接受,慢慢把净土教义搞通了,对你的利益就太大了!
十玄门第一个,「同时具足相应门」。这是华严境界,同时具足相应。「夫《华严》教理以缘起为主」。《华严》讲什么?「华藏世界品」跟我们讲的大宇宙,佛教的术语叫遍法界虚空界的真相。今天,解释宇宙万有的真相叫哲学、叫科学,所以《华严》是大乘里面的哲学跟科学。我接触佛教,方东美先生就是把《华严经》介绍给我,告诉我,这是佛经哲学概论。方老师用这句话把这个经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概论。「华藏世界品」给我们介绍大宇宙,「世界成就品」给我们介绍这个宇宙的源起,宇宙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来的,我从哪里来的。我是正报,我之外都是依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依报环境里头有人事环境。所以正报不是讲一切人,不是的,正报完全讲自己,自己之外都是我生存所依靠的环境。所以依正庄严,正报一定是讲自己个人。自己个人用谁做代表?用毘卢遮那做代表。毘卢遮那是法身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是法身佛。
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名号代表我们的性德,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菩萨的名号代表我们的修德,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如何把自性找回来那要靠修。修德跟性德融成一体,这叫证果,你就证得了。性修不二,性德跟修德是一不是二,融成一体你就证得了,契入自性,就是跟自性融成一体。我们这个身体,物质的身体、精神的心灵,跟自性完全融成一体,我们的肉体不见了、没有了,我们的精神、意念也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假的,因为它属于阿赖耶。精神现象,阿赖耶的见分;物质现象,阿赖耶的相分;还有个自然现象,阿赖耶的业相,就是自证分,全没有了,融入自性。自性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自性里面找不到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找不到,但是它真有,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
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就知道,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本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赞美的词,真正究竟圆满;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能生万物。惠能明心见性就是说这个事情,用五句话来形容它。第一个告诉我们「本自清净」,自性从来没有染污过,真心是清净的。染污是什么?染污是末那,是阿赖耶被染污,末那的意识叫染污意;换句话说,你有意念就有染污,你没有意念就没有染污。有染污才会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全都是染污。那我们要恢复清净心,对于精神、物质的染污全都要放下,清净心就现前了。《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放下,因为五蕴皆空。五蕴第一个色,是物质现象;接着受、想、行是精神现象;识,我们勉强说它是个自然现象。这三样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明心见性,你就回归自性,用《华严经》说,入华严境界了。入华严境界就是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入常寂光了,华严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本善。
「法界一切尽成一大缘起」。贤首国师说得好,我们在他一份论文里头,《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那是一篇论文,现在讲博士论文,是他学习《华严》的心得报告。一共是六段,前面三段是讲宇宙源起,法界一切尽成一大缘起。从哪里起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体,这个关系多密切。你要知道这个关系,你还会有偏爱吗?还会有怨恨吗?不可能。牙齿不小心把舌头咬破了,舌头还去告牙齿的状、还去怨恨它吗?为什么它不告状、它不怨恨?它一体!我们今天就不知道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要知道了,关系就这个关系,不管它是有意是无意,它都是一体。有意无意,它来找麻烦,来毁谤我们、来伤害我们,甚至于杀害我们,那是迷失自性,他一觉悟的时候是一体,那一体的时候只有爱心、只有慈悲。所以慈悲是性德里头第一德,它就生起来。父母子女为什么相爱?他知道是一体。佛菩萨对于所有一切众生知道是一体,对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他知道是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里头的意思,把六祖惠能大师二十个字的报告统统包含在里头。你看自性,自性是清净的;圆是圆满没有欠缺,明是智慧,圆就是德行、德相,圆明;体是本体,一切法从它所生。能大师讲「能生万法」,体是能生万法,明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圆是自性本具德能相好。一句话,比六祖还高明。成一大缘起就是起二用,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第一个,宇宙,依报,宇宙现前;第二个,我出现了,我跟宇宙同时出现,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说的这个。
「一法成一切法」。一法是什么?无明业相,这是一法。这一法用弥勒菩萨所讲的,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一念,那个一念是一法。这一法就成一切法,一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今天讲宇宙万有,就那一念当中现出来的,不是大爆炸,没有先后。确实,它就像一个幻灯片的底片,在幻灯机里面,我们把按钮一按,这个底片就打到银幕上。同时出现的,没有在银幕上这个先出、这个后出,没有,同时出现的。所以诸法生,一时顿现,灭也是一时顿灭。顿灭就不相续,就没有相续,一时顿灭,顿灭就成佛了。因为它是动的,动的都是假的、无常的。一秒钟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所以现在科学讲到有个弦定律,叫弹琴的弦,弦是什么?振动,这个一念不觉就是那一念的振动,非常微细。但是这一动,整个法界就出现;虽出现,它立刻就灭了。所以这一动里头,一个念里头,记住,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一念。这一念里面有成住坏空,还有四个阶段。成是什么?现相,相一现之后它就灭掉;它有住,它不住你看不见,它有住;它有变坏,再就空掉了。每一念里头都有成住坏空,没有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决定没有,所以它叫妄念。什么是相同的?不动,没有念头就是相同的,完全相同;起一念,念念都不相同。我们在一秒钟当中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这样微细。这就讲源起,宇宙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没有原因,佛讲「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没有原因。一念不觉里头没有时空,从不觉的这一念才产生时空,时空是非常短暂,你没有办法掌控它。所以弥勒菩萨说得很好,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那我们知道一个善念,纯善,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个恶念,纯恶,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无法掌控。善念可以转变成恶念,恶念可以转变成善念,转变是识。控制念头转变,功能最大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妄想,它在转变,因为有它,才把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变成十法界。怎么变的?分别执着变的,没有分别执着就没有十法界。现在这个事情我们很清楚,没有分别就没有四圣法界,没有执着就没有六道轮回。于是我们晓得,执着里头最严重的是情执,这个东西麻烦透了,我们要晓得。
这些道理懂得了,不迷惑了。首先第一条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是头一个你要承认。你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我在觉,他在迷。迷做错很多事情,那我们都会自然原谅他,绝对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无论是善是恶都不放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我们的内心跟外面的宇宙,像《还源观》上所说的「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穷。怎么样?都不放在心上,没事就对了。放在心上你立刻就堕落了,你从实报土就掉到方便土,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如果不小心,再有情执就掉到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轮回。所以愈陷愈深、愈迷愈苦,这是实相,诸法实相。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只守住这个经。所以它称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就是它给你讲的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你只守住这个,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自性,这是你的性德。清净里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平等里头没有高下,觉悟里头没有迷惑,这个重要!
「一法成一切法」,这是依报,十法界同时现起;「一切法起一法」,这个起一法就是正报。正报就是我,一切法起一法,我出现了。这是《还源观》上讲的顺序,先现的是宇宙,再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是不是出现?是的。为什么?先有业相,然后再有转相,就是见分,我的生起是见分。你看见分,见分是怎么成就的?四大烦恼成就的我。这个四大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四大烦恼常相随,我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很麻烦。如果这个东西继续增长,那就又往下堕落,愈陷愈深。我见就是认为有一个我,因为认为有个我,我的身就出现。身是物质现象,所以阿赖耶的相分里面就有一个我身。也是同时生起的,我爱,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慢是瞋恚的一分,就是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与生俱起的。为什么?是迷了起来的,如果觉悟了,觉悟它是智慧,觉悟这个小我没有了,它是大我,那就是法身。法身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我,那叫法身,不执着这个身,这一切现象是法身。所有物质现象是法身,所有精神现象是心,是信息,这才是真正事实真相,宇宙的来源是这样的,被现在科学家证明了。「一时具足,圆满显现」,一时具足,没有先后次第。「故曰具足相应」,这个具足相应,《华严》上讲得好,《还源观》上「示三遍」,那就是圆满相应。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