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五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8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五集)  2011/3/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九十面最后一行:
  「又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见《止观九之二》。」把出处说出来了,这是天台宗所说的。天台大师,唐朝的智者,他老人家最后也是念佛往生净土的。所以,台宗历代祖师最后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很多,像近代谛闲法师、倓虚法师、宝静法师,这都是台宗的大德、台宗的祖师,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些话,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特别留意,因为这些事情常常遇到,遇到之后不知道怎么解决。附体的、著魔的,我们一般讲精神不正常,胡言乱语,举止失常,苦不堪言。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多半都是冤亲债主,有过去生的、有现前的,他来报复。你真想,不管你功夫够不够,大的魔,你这些小事情他不在意,可是小的冤亲债主他不懂,他就得来报复,或者是以这个为手段来求超度,求你帮助。这些情况都不是一定的,我们要冷静,要用智慧去观察,帮助他解决问题。根本解决的方法确实无过於念佛,灌顶法师也是这个说法。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多次的教导我们,我们自己明白了,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都能放下,那你这一生决定不招魔事,就是魔王他也不会来找你。为什么?没有不尊敬阿弥陀佛的。一心求生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诸佛如来都尊重你,我们有理由相信,妖魔鬼怪也很尊重你,不再跟你为难。如果你发这样的心,对这个世间还有一念贪瞋,魔会来找你。找你怎么办?赶快放下,提起正念,问题就解决了,正念则是一向专念。所以用念佛这个方法来对治。
  下面,「又《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这是天台宗修行重要的方法,念老在此地引证,我们也随缘把十乘观法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也提供我们自己做参考,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净土是易行道;哪个方法都好,但是没有念佛这么容易,念佛效果无比殊胜。我们用的这份资料出在《三藏法数》,《三藏法数》依天台宗《摩诃止观》,我们也称为大止观,它有《小止观》,这是《摩诃止观》上一段文字。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十乘是略说,它的完全的题目是十乘观法。「此十通名乘者」,这是先解释什么叫十乘,十是数字,这个十条都叫乘,「乘」是什么意思?是「运载之义」,我们今天讲输送。如世间的车乘,「堪能运载」,车运人、运货,运人的客车,运货的货车。现在车里面容纳最大的是火车,比喻作大乘,汽车运载的人数少一点,比喻小乘。在古时候,大乘是马车,马车装载的量大;小乘是羊车、鹿车,羊车、鹿车顶多只坐两个人,两个人体重的它就拉不动了。所以,佛用叫大白牛车,大白牛车就是马车,用马车、鹿车、羊车来做比喻,这运载的意思。
  比喻,「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海,到於涅槃彼岸」。这就讲得很清楚了。这个车是交通工具,帮助你,你用这十种方法,这十种方法好比交通工具。你用它,它能帮助你运出,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轮回,能帮助你超出六道轮回,到达涅槃彼岸。真正的涅槃彼岸,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这叫究竟彼岸。这十条全部以这个为目标。生死可以延伸到四圣法界,六道里头两种生死都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分段生死,但是他有变易生死。实报土没有了,所以实报土才真正叫涅槃。小乘的涅槃不算,小乘涅槃在四圣法界,没出十法界,出十法界才是真正究竟。
  「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为什么有十条,这么多?这就是说修行人,修行人根器不相等,确实有上根人、有中根人、有下根人。上根利,聪明,有智慧、有定功,临事不乱,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无为,所以遇事他能用智慧解决。凡夫没有这个能力,遇事慌张,遇事心就杂乱,特别是逆境、恶人,遇到这个境界他心里有恐惧,无所适从,烦恼就现行,这是下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充其量我们属於中等根性,中等根性沾一点上,上中根性。有真正上根,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现在下根人多。不但是下根,下根能成就,现在的根是下下根。为什么?修这十种法不能成就,那不是下下根?
  这里给我们说明,「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上根人,这十条他只修第一条,第一条观不思议境界。真正能看破,能见到实相,就是事实真相,境界里面的真相,他就破惑,破惑就是断迷,显理就是见性;换句话说,他就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是大乘圆教初住菩萨,他超越十法界,他住诸佛如来实报土。在哪里?华藏世界。念佛的,他到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四土,他是实报土。上根,不容易!
  「其次者」,其次讲中根,「於初种观法修之不入」,就是修观不思议境他入不了境界,道理能够明了,这叫解悟。入,实际上讲他入不了境界,入是证悟,他证得了;他能理解,他没有办法证得,为什么?他没放下。理解就是章嘉大师他老人家讲的看破,契入那是放下。你是理解,是明白了,你放不下。譬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乘人证果,怎么证的?一乘人,一乘人是最高的,上上根人,他闻法之后,同时他能把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他就成佛了。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明白,我们听得太多了,经上也读得太多了,很清楚、很明白,但是怎么样?放不下。我们今天止於解悟,没有进入证悟,所谓是看得破,放不下,中下根性人。这是三种烦恼一时顿舍,统统舍掉了。
  这三种烦恼,最重的是起心动念,因为起心动念你才有分别,因为分别才有执著,所以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根没办法放下,能放下枝叶也算不错。如果我们能放下分别执著,你证得菩萨,这个果位证得了。如果分别也放不下,只能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这叫见思烦恼。能把见思烦恼放下,不执著了,你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但超越不了十法界,还在十法界里头,但是超越轮回了,你永远不会堕落在六道里面搞轮回。这上中下根,上根是成佛,中根是菩萨,下根是阿罗汉。我们连阿罗汉都不能证得,不就是下下根?如果在这一生当中造作不善业,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那就是下下下根。
  我们自己属於哪一种根性不能不知道。上根,我们不是上根,上根的东西可以听听,做不到!听听有好处,说不定能帮助你提升境界,从中根提到上根,这是有可能的。佛法常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薰修就帮助你提升了。所以根性有,但也不是确定的,善根、福德有时候加分,有时候减分,加减乘除久远劫来没中断,相续不断。如何能够把恶念、迷惑、烦恼渐渐减轻,不再增长,这是功夫;如何将善念、性德天天提升,而不至於减损,这也是功夫。佛门里不论是哪个宗派、是哪个法门,没有不重视。终极的目的就是破惑显理,我们一般人讲的破迷开悟。但是,破迷开悟说得笼统,标准太多了,破惑显理这个标准很确定,就是明心见性,以这个为目标。
  中根根性的人,「於初种观法修之不入,须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帮助你开悟),才能破惑显理。」所以他的修学比第一种就要麻烦,他要许许多多的帮助,不像第一种人,人家根利,不需要,一个方法就够了。「又其次者」,这就是下根人,「於前七种观之不入」,那我们就晓得,末后还有第八、第九、第十,末后这三种一定是下根人修的,「须用第八知位次,乃至第十离法爱,方能破惑显理」。你看全都是放下。最后一个办法,下根人必须要学的,离法爱,离是放弃、放下,放下对法的贪爱。世间法的贪爱,行,能放下,佛法的贪爱也要放下。为什么?佛法是因缘生法,没有世间法哪来的佛法?所以佛法是依世间法相对建立的,世间法是病,佛法是药,药从哪来?因为有病才有药,没有病哪来的药?病没有了,执著药,又生病了。病没有了,药也不要了,那叫健康,恢复健康,恢复正常。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上说的。
  「故止观大意云,上根唯一法,中根二或七,下根方具十」,八、九、十是下根。「又为知妙境为九乘之本」,知妙境是第一观不思议境界,是后面九种的根本义,「称本修九」,本虽然不能入,你不能不知道,你修后面九种方法,「方堪入於初住」。入於初住这是证果,圆教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修行的目标是要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一定是破惑显理。惑是烦恼,就指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三种烦恼统统都离了、都断了,惑破了。惑是障碍,障碍去掉,自性现前;理是自性,是实相,实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见到,这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是故备论此十乘也」,因为这个缘故,来谈这个十种修行。这里面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信息,那就是知妙境为九乘之本。我们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看破是放下的根本,知是看破。诸法实相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了你就肯放下。一点一滴慢慢放没关系,只要你肯放,你的知愈深愈广;如果你要是不放,你的知就限於现前这个境界,没有办法更深更广,你的智慧浅,小智慧,不是大智慧。真肯放下,你的智慧愈来愈大、愈来愈深,就这么个道理。修行自始至终,始是初发心,终是证得圆满的佛果,秘诀就在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放下是止,止观双运,止帮助观,观又帮助止,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遍法界虚空界,凡夫修行成佛,法门再多,无量法门,原理就是这一个。违背这个原理,那就是邪道、邪法,错了。八万四千法门都顺著这个道理,全是佛法,没错,门门都能成无上道,门门都能帮助你破惑显理。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是真的。虽然无有高下,但是对於修行人来讲,因为修行人根不一样,上中下根不一样,所以有难易不等。有人修行感觉到很难,为什么?他不是这个根性,你学这个法门就非常困难。契你的机,适合你的根性,你修起来就很容易,就不难。所以无量无边法门要随自己去选择,选择妥当之后,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的目标是破惑显理,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初住就是佛,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为我们讲六即佛,就是六种佛,明心见性是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真佛,但是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断了,他有习气。习气没断就是不圆满,习气断了,叫究竟圆满,在《法华》、《华严》里面都称之为妙觉。这是大略的把这个大意简单介绍,下面就十种。
  第一个,「观不思议境」。观是能观,是智慧,境是所观,是境界。「所观者何」,所观的是什么?所观太多,「不出色、心」。贤首大师在他一篇论文里面告诉我们,这篇论文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还源就是成佛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还源是成佛。现在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你有妄。妄是什么?这个地方,色、心都是妄。你看《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的源起,色、心从哪来的?体只有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还源就是回归到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叫妙觉,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切烦恼习气都没有,都尽了,究竟圆满的佛果,就是回归到自性。源起就是从一体起二用,这二用,跟这个地方色、心是一个意思。色是物质现象,心是精神现象,就出了这两样东西。一念不觉,这个一念没有理由,你要去探为什么有这一念?你错了,什么理由有这一念?这一念从哪里来的?这一念几时发生的?你就全错了。佛说这一念无始,你真正懂得无始,无始一定是无终;这一念不生,所以这一念也没有灭;这一念无为,但是它也无所不为。
  不思议境界!你无法想像,你愈想愈错。为什么?从你的妄想里面就生分别、生执著,愈想愈错。不想,不想就没了。为什么不能想它?因为它不是真的,道理就这么简单。它是虚幻的!你想它,它早就不见了。就像我们面对萤光幕里面的现相,我们看电视、看电脑,你看屏幕上现相,这个现相是有还是没有?佛在经上说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性相不二,理事一如,这叫中道,真正看到它的真相了。有无是一不是二,无是真相,有是幻相,真即是幻,幻即是真,真相跟幻相不二,你才真正见到真相。见到真相叫见性,真正破惑显理,明白了。如果你看电视、看网路,你用这个心态去看,你是在修行大乘,你会见性,你会成佛。为什么?你没有著相。你对屏幕、对屏幕里面的现相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不知不觉入於初住的境界,不知不觉入境界了。所以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会用心的人,法法皆是佛法;不会用心的人,释迦牟尼佛来给你讲《华严经》、来给你讲《无量寿经》都不是佛法。为什么?不会!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一切法不出这两样东西,色是我们今天讲物质现象,心是精神现象,这两种现象之发生是自然现象。
  「色从心造,全体是心」,这句重要了!说什么?物质现象。能缘的是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能缘的是六根,所缘的是色法,色声香味触法,能缘、所缘。六根、六尘、六识全体是心,为什么?心现的。色从心造,心是能造,色是所造,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是所造,能造的是心。这个心,一半是真心,一半是妄心,真心是因,妄心是缘,因缘具足,境界现前,境界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现前。所以一切法的体是自性,全体是心,这个心是自性,色从心造,这个心是自性,自性是真心,能生能现,能生万法。像《坛经》上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说,没想到,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现万法。自性迷了的时候就叫做识,识是妄心,它带来迷惑。自性里面智慧德相统统迷了,迷了的这个妄心它起作用,这个作用是变化。《还源观》里面三种周遍,第二种说「出生无尽」,变化无穷,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它的相貌、它的样子。所以识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能变所变。没有识,就是没有这个妄心,外面境界是纯真无妄,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叫法性土。法性土里面的有情众生是法性身,无情众生也是法性身,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虚空,都叫做法性身。情与无情同一体,这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所以这两句,「色从心造,全体是心」,如来所见到的,明心见性的人他见到的,这就是入佛知见,《法华经》上所说的。
  「故经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哲学里头,从本体上讲,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就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即众生日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就是现前,就在现在,六根对六尘,眼对色,耳对声,六根对六尘,「所起一念之妄心也」。你起心动念,你在这个里面动了七情五欲。这个心「全真成妄」,本来是真心,现在变成在眼叫见,在耳叫闻,随著心心所换名词,其实一桩事情。「今达妄即真」,通达、明白了,觉悟了,原来妄即是真。这个虚妄的色、虚妄的心,全是真心所现的,全是真心所生的。能生能现是真,所生所现那不是真还是假的吗?所以一真一切真,觉了;一迷一切迷,迷了。凡圣没差别,迷悟不同而已,悟了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圣人,迷了的人称他作凡夫,其实凡圣不二,真的是一不是二。
  「即此妄心,具足诸法,无有缺减」,这就是《还源观》上所说的「出生无尽」。没有缺失,没有减损,一一法中具足一切法,真是妙不可言。所以,一法真正通达了,一切法全通了。为什么?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法具足一法,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一通了一切都通,就这么个道理。现在晓得了,「即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这个心是真心,也是妄心,真妄和合,这叫阿赖耶,「非一非异,不前不后」,它是一心。真心在这个状态之下,体是真如自性,相是阿赖耶识。从阿赖耶,阿赖耶会变,变成末那,就是我们凡夫认为是心;变成色法,我们这个身体,我们以为它是身。其实都认错了,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不能说它一样,也不能说它不一样,不能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在我们凡夫一定认为自性在前、阿赖耶在后,告诉你,真的没有前后。
  「玄妙寂绝,非识所识,非言所言」,你要真正认识它的真相,玄深微妙,寂静妙绝,非识所识就是心行处灭,非言所言就是言语道断。这个境界无法想像,非识所识无法想像,你没有办法去想它,你也说不出来,这个境界里头你找不到一丝毫的缺点,美妙到极处。经上常用「微妙」两个字来形容它,实在说,世出世间找不到适当的言语形容它,无法形容,它太妙了。在哪里?就在当前,没有障碍的人,通达明了的人,他六根都能感觉到,眼能感觉到,耳能感觉到,鼻舌身意全都能感觉到。迷了,迷了就一无所知,麻木了,古人讲的话叫麻木不仁。迷的时候六根都麻木,所以眼看看花了,耳听听错了,六根对六境上起作用,统统都偏差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的大众偏差得太离谱,真的像一般人所说的一百八十度的偏差。上古的大德有偏差,大概四十五度;近古这个时代,一千年前左右这个时代,距离我们比较近,大概九十度的偏差;现在世界,一百八十度的偏差,所以灾难起来了。
  人为的灾难是社会动乱,佛经里面所讲的小三灾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武战争。小三灾经上讲得很清楚,战争七天七夜,叫刀兵劫。刀兵劫之后是瘟疫,瘟疫的时间七个月七天。再接著就是饥饿,人找不到吃的东西,时间多久?七年七个月零七天。三灾!战争是第一个,瘟疫是第二个,饥饿是第三个,跟著来的,同时发生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学佛,对於这桩事情很疑惑,前一辈这些大德也没有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是五十岁那年,道安法师组织一个访问团访问日本,老和尚邀我一起去,我陪他,临时充当侍者,跟老和尚一起在日本旅行二十多天,跟他老人家住一个房间。我到广岛、长崎去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这就叫小三灾。
  当地人告诉我,它还有搭著展览厅,原子弹爆发那是刀兵劫,原子弹放出来的辐射,就像现在日本核能电厂放出来的这些物质,让一些人感染到就得病,它把你细胞组织都破坏了。这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这个辐射尘影响多久?半年多。被原子弹这个光所照到的,如果你能够活上七个月以上,你可以活下去。多半都过不了七个月,就是瘟疫,瘟疫是讲这个东西,不是什么传染病。爆炸的地点这个土地上,到第八年,我去的时候第八年,地上才长草。地上什么都不能生长,那不就是饥饿吗?所以,看到核子弹爆炸,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小三灾。今天地球上有灾难,这个灾难里头也包括小三灾,那就是什么?核武战争、生化战争,这是佛法讲的小三灾。再加上地震、海啸、水灾、旱灾,地球的温度上升,全世界、南北极高山上的冰雪融化,这个事情麻烦可大了!人类生存离不开水,如果像长江大河这些水源断掉,它的水源是高山积雪,高山雪统统化掉之后,水源断掉,那大陆全都变成沙漠,人怎么活下去!
  这些经文给我们正确的信息,这一切现象,诸位要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我们就知道,灾难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不善的心造成的。什么是不善心?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怎样损人利己,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止境,这还得了!财色名食睡,贪无止境,得不到就怨恨、嫉妒、障碍,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在现前这个阶段里,伦理道德管不了你,不要伦理道德;因果管不了你,不相信因果了;神圣管不了你,不相信有神、不相信有鬼;法律也管不了你,你很聪明,走法律的漏洞,干什么样的坏事都是如法的,真叫无法无天。人到无法无天的时候,上天就得来管,这就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无论你怎么个算法,老天最后一算就全都完了,那就是大灾难降临。大灾难什么时候降临?这是天机不可泄漏。很多人知道肯定有大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但是我们现在看眼前这些现象,好像是来了,纵然主力还没有来,前哨已经来了,我们还能不警觉吗?
  真来了怎么办?这一小段,观不思议境界,给我们理论上找到根据了。一切法是心,如果我们的心好,外面境界都好了,心不好,外面境界就变成这个样子。所以连美国科学家布莱登都说,我们应对二0一二马雅灾难的预言,他提出三句话。要求全世界的人,第一「弃恶扬善」,把一切恶的念头、行为放下,远离它,来发扬善行,第一句话弃恶扬善;第二句话,「改邪归正」;第三句话,「端正心念」。不但这个灾难可以化解,而且让地球未来会更好、更美满。话说得一点不错,跟佛在经教上教导我们是一个道理,可以说圆满的相应。问题这些人肯不肯改?不肯改怎么办?
  科学家真的像佛菩萨一样慈悲,给我们提出一个数据。地球上居民总人口大概六十五亿,总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这个一计算出来,大概八千人,不到一万人。这个世界上能有八千人把这三句话真做到,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个地球上纵然灾难不能避免,可大幅度的减轻,不至於造成大灾难。六十五亿的人造业,造恶业,八千个善人可以拯救地球,可以化解灾难。也许有人想,那么多造业的人不是对他太便宜了,他沾了好人的光,这道理能讲得通吗?好像不合逻辑。能讲得通,为什么?因果报应他逃不了,真的,一点都不假,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业因果报丝毫不爽,那是他个人的事情。但是我们今天能够同心协力,我们用什么方法?这一句佛号,真诚心念这一句佛号,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化解这个灾难。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八千人可以做得到。至於每个人自己所造的业,他自己有报应,这个不要去管他,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有任何不平,有任何怨恨那你就错了。
  这八千人一定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心上真有佛,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依教修行,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好人的标准,用布莱登的三句话,行,我们佛法讲断恶修善,他是弃恶扬善,一个意思,就是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修净土的,一心就是阿弥陀佛;不修净土的,需要修孝养父母,要修孝敬,尊敬长辈,要把仁义忠恕做出来;学佛的同学要把真诚、慈悲做出来。修净土的时候,一向专念,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对了。所以,这个心就是不思议境界,不思议境界是心现心生,阿赖耶所变的,阿赖耶也是心。
  「於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观观之」,这是天台家的三种止观。於此一心,念念,这一心念念,弥勒菩萨讲得最清楚,这个念是非常微细的念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我想年轻、身体强壮弹得快,一秒钟应该可以弹五次,再乘五。今天我们都用秒做单位,一秒钟有多少念头?如果弹五次的话,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一个念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叫一念;也就是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这个念头这么微细,念头这么快。每一个念头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三种周遍,每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念念都具足三观。
  下面跟我们举例,「若观一法即一切法,假观也」。一念即一切念,这一念里面出生无尽,这一念里面现依现正,依报、正报就是一念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念变的,那个一念是阿赖耶的一念,速度是相同的,都是一秒钟里面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这么快。这桩事情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的研究报告跟法相唯识宗里面讲的阿赖耶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佛经里面的名称,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他们发现的是宇宙之间实际上只有三样东西,一个是能量,一个是信息,一个是物质,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我们知道,他讲的能量就是阿赖耶的业相,他讲的信息就是阿赖耶的转相,精神现象,他说的物质就是阿赖耶的境界相。你看看科学已经观察到佛经上讲的阿赖耶,这是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佛法是高等科学。
  这一念即空、即假、即中。「若观一法即一切法,假观也」,为什么?看它的幻相。它不是真的,像幻灯片,我们电影银幕里放电影一样,像我们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一样,它不是真的。它真的像一张一张幻灯片,速度太快,我们眼睛看花了,以为它是真的。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每一个念头都不一样,虽相似,不完全相同,念念都如是,才生就灭了。《楞严经》上佛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存在的时间几乎你找不到。你想,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生灭,你怎么能把它找出来?我们换个比喻来说,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照片,幻灯片,一秒当中移动这么大的数量,你能在里面看出一张吗?佛告诉我们,有人能见到。什么人?八地以上,那个定功,八地以上,八地叫不动地,他能感觉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都能看得见,都能感触得到;七地以前都没有办法,定功不够。所以,这是禅定里面的境界,现量境界,科学都做不到。「观一切法即一法」,这是「空观」,从体上观;观一法即一切法是从相上观,从现相上观,假的,不是真的。「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这是「中观」,这就是从本体跟现象上统一来观察,事实真相大白了。不是一,也不是一切,可以说一,也可以说一切,决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你才能看到。
  下面说,「空观破见思烦恼,证般若德」,智慧现前了。「假观破尘沙烦恼」。也就是空观能帮助你断执著,见思烦恼是执著,执著放下智慧就开了。假观破分别,尘沙是分别,於一切法不分别了,你就得大自在,解脱就是自在。执著破了是智慧,分别破掉的时候就得自在。「中观破无明」,中观才真正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破了,「证法身」,你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三观既即一而三,三惑岂前后而破,三德非次第而证。」这是大乘教上常讲的,一迷一切迷,一觉一切觉,一证一切证,没有前后次第。三观是中、假、空,三惑就是这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没有先后次第,一证一切证,一迷一切迷。
  「说之次第」,说话没有办法同时说许多次第,没有法子,得一桩一桩的讲,一句一句的说;没有办法把一篇文章一个字就说尽、一句话说尽,这做不到的。所以说有次第,「理非次第」,这一定要懂得。从理上讲决定没有次第,为什么?性是普遍的,自性遍一切法,自性现一切法,一切法同时出现的。就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的那个一念,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的那个一念,那一念里面具足一切念,具足一切法,没有先后、没有次第,空间跟时间都没有。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空间没有了,没有远近。所以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就在当下,这是绝对正确的。我们活在当下,我们迷在当下,如果开悟了,悟在当下。后面九种修学的方法,以这个为基础,以这个为根本。
  「所谓上根之人,唯用一法,即指此初观也」。上根,聪明人,一听这个道理他就开悟,他就明白,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知道是什么?像前面所说的,色从心造,全体是心,所有一切整个宇宙物质现象是心造的,它的本体就是真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古人有比喻说,「以金作器」,把器比作万物,把金比作心,器皿花样不一样。我曾经去参观一个金饰的工厂,他有个展览厅,他是卖黄金首饰,样品两万多件在展览,你走进去,金光闪闪,琳琅满目。什么东西?就是黄金,除了黄金没有第二样东西,各种不同的花样。所以从体上看就一个,黄金;从相上看,一样一样,这是镯子,那是戒指,那是项炼、首饰,你看不尽,花样多,没有同样的,两万多件。现在他们这个工厂搬到中国大陆,在杭州,生意好。他做的是假首饰,不是真的,镀金的,是用真金镀的,镀金的。假首饰漂亮,又便宜,丢掉了不心痛,比真的还好看,做得真好。「以器作金,器器皆金」,你明了了,再多的都是黄金。
  你要懂这个道理,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心变现的,「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所以心要好,心要能够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外面境界马上就变了。变成什么?变成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哪里来的?自心造的。阿弥陀佛造了个极乐世界,我们要不造个极乐世界,他那里就去不了。我们去是跟著他一样,他造我们也造,我们造在一起,这样相应去往生的。他造了,我们带著贪瞋痴慢去享福,哪有这个道理,你跟他格格不入!所以,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愿一样、解一样、行一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决定得生净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六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八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八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0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Roaring Bulls With No Fight (Chapter 2.)[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圣人的财富[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净化心灵的妙宝 四、净化心灵会经历的四个阶段[栏目:达照法师]
 禅修与念佛[栏目:宋智明居士]
 浅谈梦境与佛法[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寿生经白话批注[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编序[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二讲 认识法身[栏目:佛光法师]
 无牵无挂的快乐[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八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