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七集) 2011/5/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3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九十四面,倒数第四行看起,最后一个字:
「惠能大师当时尚未剃度,只是庙中一苦工。一发此心,顿登祖位。正可为《菩提心论》中『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之事证。」黄念老举六祖惠能大师这个例子来做证明。由此可知,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是真正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凡夫就成佛了。为什么?他放下了。佛是本来佛,本来是佛,我们就是因为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障碍了,佛并没有失掉,是真佛不是假佛。这个事理都要很清楚、很明白,肯定我们自己本来是佛,就是因为有障碍,这叫迷障,佛没有失掉,确实本来是佛。《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们变成凡夫了,我们把这个东西一放下就成佛。惠能大师就是在五祖会下一时顿舍,所以他就顿悟、顿证。他开悟所证得的果位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得的完全相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一发此心,庙里一个苦工,我们现在讲义工,这个心一发就成佛了。这可以为《菩提心论》当中这一段话,前面我们讲过、学过。「修证出现」,修,修这个意思就是转过来,念头一转这就叫修,他就能证得。出现什么?菩提心出现了,真心出现了,他就能够为一切天人导师。「不起於座」是说他快,他能成就一切佛事,这个佛事是教化众生的大事。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一生从事於教学,所以教学是佛事;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什么榜样?觉悟的榜样,不是迷惑的榜样,觉悟的榜样这是佛事。这是举出一个很好的证据。
「菩提心,迥出凡情」,迥是远、超越,远远的超越凡情。「功用难思」,它的功德、它的作用不可思议。「如是心性,名为法身」,换句话说,菩提心现前就是证得法身。惠能大师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佛。所以,「是佛道之本体,名为菩提」,把菩提的体、菩提的名称说出来了,这是法身菩提。下面则说报身,「法身本具,乃性德也」,不是修成的,是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修德,记住,就是放下业障,没有别的,统统在放下,放下,性德就现前。「故备修万行,功德庄严,得报身佛果。」性德显了,还要不要修?要修。修的意思是什么?修是给人做榜样,给人做样子。如果你不修就成佛,大家想,「你不修,我也可以不修,那我也能成佛」。不然,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了,他在鹿野苑跟五比丘讲四谛法门,小乘法、人天法,而且做出小乘的样子,小乘的比丘,每天出去托钵、出去行化。持戒、修定、讲经、教学,做出榜样,威仪有则,给大家做榜样,做好样子。功德庄严,得报身佛果。「报身圆明具德,通达无碍」,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具足万德万能,通达无碍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叫「圆通无碍」,这叫「报身菩提」,第二种。
第三种,「从报身流现化身」,这是变化的。「随机化现,妙用无穷」,这个作用是对众生的,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有缘众生。佛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为什么?你度他,他不相信你。什么叫有缘?他相信你,他听你的话,这叫有缘。你再高明,他不相信你,不听你的,你怎么教他都没用处,那叫无缘。有缘众生,这是无量劫中,不管跟你是有善缘还是有恶缘,只要是有缘,他就会听你的。缘成熟了,他会热心的来向你学习,他一生他就能成就;缘不成熟,要慢慢等待,要教他。这一生缘没成熟,教他一点,下一生又遇到,再教他一点。佛度众生不是一生成就,生生世世帮助众生,慢慢等待他成熟。成熟,就用这个法门帮助他往生,他就圆满成就。换句话说,一切学佛的人遇到净宗,真信、切愿,我们就晓得,这叫什么?这缘完全成熟了,他这一生决定成佛去了。如果遇到净宗,还有一点怀疑,还不能完全相信,还想学这个学那个,那就是他的缘还没成熟,这一生不能往生,再等来生后世。这个我们都在现在看得到,一看就晓得,他是不是有缘,他缘有没有成熟。统统要帮助,没有缘的人要跟他结缘,结缘来生就有缘了。因此我们对於结缘不能不广、不能不做,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听到了,这都是跟他结缘。我们身上戴一串念珠,他一看到,晓得这是佛,也结缘了,总要叫他跟我们接触,让他心里有意无意会有一个佛字放在心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看到,一历眼根永为道种,这个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特别是阿弥陀佛的种子种下去了,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故曰益物」,益是利益,不说人,他说物,物,十法界全包了,如果说人,只有人法界,不包括其他的,说物,十法界全包了。圆满通达,这叫化身菩提。由此可知,化身菩提是他受用,报身菩提是自受用,自己真正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满自己的智慧,圆满自己的德相,这属於报身。
「第三,显发心有异」,异是不一样,发心有异。「今谓行者」,行者就是学佛的人,修行人,「修因发心具其三种」,这三种后面念老也有解释。「一者,要须识达有无,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这是头一个条件,一定要认识有跟无。什么东西有?自性清净心决定有,自性清净心之外决定是无。大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不是真的。这里头重要的意思是教我们,「有」,你要抓住;「无」,要放下。无这东西放不下,那就障碍你的自性清净心,你永远不能见性。第二,「缘修万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等」,我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要什么?要圆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三者,大慈悲为本,恒拟运度为怀。」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意念不能忘掉,念念为怀,这是恒拟。帮助众生,特别是帮助众生认识净土,帮助众生一心专念,帮助众生这一生往生成佛。「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名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肯定是这个样子。
「又据《净土论》」,就是《往生论》里面说,「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发菩提心不是别的,就是愿意作佛。「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后面是黄念老的解释,「释曰:发心有异者,谓有两类」,这实际上是解释前面所说的,有两类。「初者,行者於因地中」,我们现在都是在因地,我们没有证果,都在因地。「具发以下之三种心。一者,须识有无,与了达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自性清净前面注了,「自性本净」。「至於识达有无,实为悟心之玄关」,这是关键所在,非常重要,你要认识,你要通达,你要明了,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这个东西要搞清楚。「无者,即《心经》中,从无眼耳,乃至无智亦无得,一连串之无字也。」《心经》上讲得很清楚,大家都念得很熟,「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都无,乃至到最后说「无智亦无得」,这要知道什么是无。
「又即《大涅槃经》云: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这是举例告诉我们。经上说,从「复告大众」,这是释迦牟尼佛他说,「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本际就是本体,「性本解脱」,你看一切法的自性,一切法自性决定没有烦恼习气,没有这些东西,你在这个里面找,找我找不到,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我所有的当然就不在了,这是什么?它本来解脱。於十方去求,了不可得,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是了不可得。所以佛跟我们讲真话,真话是什么?根本无故。根本无,就像一棵树一样,根,根本没有,哪来的枝叶?
这桩事情,我们细心回顾过去所学的贤首大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就明白了。你看看《还源观》上给我们讲,宇宙怎么起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先显一体,起二用,一体是根本。根本是什么?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东西有,真有。虽然真有,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没有现象,它真有,那就是真如,那就是自性。因为没有现象,所以佛叫它做空,空不是无,空是有,真有。为什么?它能生现象,它能生自然现象,能生精神现象,能生物质现象,它能生,奇怪!但是能生的这些现象是幻相。你要晓得,能生现象不是真的。本体是真有,有是空,有它什么都没有,它真有,真存在,虚空都是它变的。虚空不是真的,它变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梦中有虚空,醒过来虚空不见了。我们今天在这个虚空里头,什么时候我们觉悟了,超出六道轮回,这虚空就不见了。它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所以从一体,一体是空寂,起了两种现象,起二用,一个是宇宙出现了,依报,一个是我出现了,正报,这二种作用,正报、依报出现了,变现出来的。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一念不觉现出的现象。好像我们作梦,梦就是一念不觉,作梦了。这现象一起来,现象有三个特色,第一个是周遍法界,我们无法想像。我们的物质现象是身体,这是物质,物质是个波动现象,每一次的这个波动都周遍法界,你说速度多快。现在讲电、讲光,跟它比差太远了,它是立刻周遍法界。光跟电的速度很慢,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从太阳到地球要八分钟,那么长的时间。我们自性里面变现出来这个能力太大,它才动就周遍法界。没有障碍的人,这些信息他们全收到,没障碍的人。我们有没有收到?收到,收到有障碍,收到不知道,没感觉。我们是凡夫,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灵知障碍住,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到我们这里居然没有感觉。什么人有感觉?烦恼只要少一点,他就有感觉,业障轻一点。阿罗汉有感觉,因为阿罗汉的见思烦恼断了,虽然还有尘沙、有无明,他能收到一些信息,很清楚,还有大半他不知道,我们是完全不知道。菩萨收的信息比阿罗汉就多,法身菩萨收到是圆满的,也就是像前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能够收到遍法界虚空界圆满的信息。上一切诸佛如来,下面地狱众生、三途众生,三途众生苦,他们收到,诸佛如来的智慧、神通、道力教化众生,他们收到,现在有所谓空中传音,就这个意思,比传音还厉害。
「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无明是根,无明解脱了,解是解除,无明明了,脱是脱离,脱离什么?脱离无明。这就是十二因缘不存在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后面到老死,统统解脱,这个人就证法身,就成佛了。「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我们就叫它做常寂光,「名大涅槃」。「此乃世尊最后慈悲微切之垂示」,微妙、恳切的示现,这个示就是为我们做出好榜样。「亦即永明大师愿於无量劫,剥皮为纸,析骨为笔,用血为墨以书此文,用报慈恩者也。」永明延寿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老人家发的愿,把释迦牟尼佛这四句偈写下来永远传下去。为什么?为报佛恩。《大涅槃经》上讲的这几句话,「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简简单单几句话,把问题全解决了。最关紧要的这些开示,佛慈悲。发愿「剥皮为纸,析骨为笔」,用自己骨头作笔,用血作墨来写这个经文,於无量劫。现在不必写了,现在有印刷,可以大量的去印。那个时候得一张一张写,写多久?写无量劫。你看看,发这么大的心。这是什么人?知恩报恩,不知道的人不会干这个事情,知道的人干这个事情,知道这几句经文好!人家一看会开悟,就是什么?真正能够认识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后面这四句话,这个要义说出来,「无明本无,枝叶何有」,无明是根本无明,枝叶就是什么?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跟烦恼习气,这是枝叶。从根本无明就流出尘沙烦恼,由尘沙烦恼又流出见思烦恼,无明是本,是根本,尘沙烦恼是枝,见思烦恼是叶,我这样讲大家就懂了。这用树来做比喻,根本没有,哪来的枝叶?这个断烦恼断得快。为什么惠能大师听了两个钟点的开示,他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那是什么?他明白了,根本无明本无,那全就断掉了,什么事都没有了。不必枝枝叶叶慢慢去断,我们现在搞的就是从枝叶上断,慢慢断。为什么?一下断不了,没法子从枝叶,非常笨的办法。从根本断是最聪明的办法,叫上上根人,从根本下手,下下根人从枝叶下手,道理就在此地。我们先从枝叶,慢慢慢慢的时候,总有一天一下就从根拔掉,为什么?真觉悟了,真明白了。为什么断不掉?还是有怀疑,还是认为真有,没有别的,就是这个,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你以为你明白了,没有。怎样真明白?真放下的人真明白,没有真放下,听得很多,也会讲,实际上没有明白。这就是章嘉大师以前常常告诉我的,知难行易,佛法是知难行易。释迦牟尼佛讲四十九年,知难;行,像六祖这样你看多容易,一下放掉了,马上就回归还了源,妄尽就还源。
所以《还源观》的前三段,它一共是六段,前三段就是教我们认识真妄,哪是真,哪是妄,你要认识,后面的两段就是看破放下,当中第四段那是讲教化众生,你要发大慈悲心,你虽然是真正看破放下了,还要不要忘记众生,苦难众生要多照顾。所以教你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缘妙用,别著相;威仪有则,在在处处给众生表现一个好样子。第三个那是一个好的态度,特别提醒我们柔和质直,对人要客气、要柔和,心里要真诚,质直就是真诚。末后一句,诸佛们代众生苦。不要看众生不顾,自己走了,这个没有慈悲心。众生苦,要帮助他,要救他。众生有生死,什么叫有生死?他认为有生死,就真有生死。你已经了生死,你没有生死,没有生死的人帮助有生死的人,容易!有生死帮助有生死困难,他要保自己的命,不能说因为你的生死牺牲我自己,他是这么想法,他有生死。菩萨没有生死,众生有命,菩萨没命,所以他帮助众生得大自在。
「达妄本空」,妄是虚妄,十法界依正庄严本来空,「真性自显」,只要你通达,有就是空。现在讲这种话,科学家比我们领悟得深,为什么?科学家知道,科学家证明所有物质现象是假的。所以佛在经上讲这句话,达妄本空,科学家一定点头,一定鼓掌,为什么?他证明了,物质没有。物质是什么东西?意念累积的幻相,很多意念挤在一起产生一种幻相。物质千差万别,这个现象怎么产生的?他说频率不同,频率慢的变成固体,非常坚硬,频率快的它就软,松软,频率更快的就变成光、变成电,变成流动的,确确实实全都是意念。这就是大乘经上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没有想,一切法全没有了。世间人也说,我们作梦,梦是意识,意念生的,所以讲下意识,你睡觉的时候不能控制,下意识变现成为梦中的境界。梦中境界也是心想生的,醒过来梦就不见,醒过来是觉悟了,也就是你的意念恢复正常了,一个道理。
《还源观》里面最重要的意思,就是教我们真正认识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一切诸佛跟我是一体,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切花草树木、山河大地跟我是一体,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这个认知要用世俗的话来说,天下太平,世界大同。谁不爱自己?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叫什么?法身,真的是我,我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就是我。像我们这个人身,这是我的手,我的右手,这是我的左手,这是我的手指,这是我的指甲,这是我身上的五官、六腑,都是我,而不知道整个虚空、整个法界是我,不知道这个是我。《还源观》教我们认识,把自己找到,自己那种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让你完全把真相明了。放下就真相大白,统统明白了,什么问题都化解了。不知道的时候,这是问题,那是问题,知道了,什么问题都没有。「此即知无之要义」,就是知无重要的意义,知无的要义。
「至於知有,宗门常曰」,禅宗常讲,「必须知有始得」,知性中本无,知相中本有,相中有性,性中无相。「又傅大士《心王铭》曰:水中盐味」,有没有?水是咸的,大海水是咸的,有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你没有看到,盐的味道没看到,色里胶清没看到,它决定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身是有、是色,这个身里头有心,心就是心性,有性,决定有性。身内居停,它居在哪里?它停在哪里?每一个细胞都有。细胞还太大了,黄念老在前面引用的近代科学家发现的中微子,也叫量子,也许就是佛所讲的极微之微,最小的物质,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极微之微。这个小微子,这个中微子(小微子)多大?一百亿个组成集合在一起是一个电子。电子我们肉眼看不见,我们看到科学家画的那个图。原子是什么样?当中有个原子核,旁边有好几个电子围绕它转,好像太阳系一样,就是那个小的电子。那小电子,一个电子把它分出来是一百亿个小微子,那一个小微子具足色受想行识。这个小微子,你看得见,你看到它的物质,但是受想行识看不见,因为它不是色法,你看不见它,决定是有。
江本博士实验的水,水你看得见是物质,水会听、会看,会懂得人的意思,那个你看不到,决定是有,通过一实验,真的发现它有。那个有是什么?那是性德,在自性里面不叫受想行识,佛教的名词叫见闻觉知。它在物质里面就叫它做受想行识,它有感受,我们讲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有受,它有想,也就是说它有分别执著。你看,你善意对它,它的回应很美;你以恶意对它,它的回应很丑陋。它有分别,它有执著,这种分别执著没有形,你看不到,决定是有。物质里头决定有精神,精神里头决定有物质,这叫知有无。「心王亦尔」,心王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它在肉体里头,「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这是讲心王,就是精神现象,受想行识、见闻觉知,在我们身体里头真有,你看不见、听不到,我们的五根眼耳鼻舌身都没有办法觉察到它,它真有。「铭中以譬喻,明当人各各自有心王,决定是有,应物随情,发挥妙用,但不见其形。」顺你意思你很欢喜,不顺你意思你很不高兴,肯定有。在哪里?你找不到。所以我们学了《妄尽还源观》,听到科学家的这些实验报告,我们知道,每一个中微子里头都有,不可思议,真的它能够发挥妙用,你要觉。要觉什么?这些现象全是幻相,这些幻相全是自性迷了时候的作用,觉了的时候叫妙用。妙用是什么?妙用是如如不动,出生智慧,出生德相。他不会生烦恼,不会有七情五欲,他智慧、德相,无量的相好庄严。什么人代表?佛菩萨代表,发挥妙用而不见其形。
「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知有者,即是知有此佛性。」知有者知有自性,叫佛性是从自性里面的觉性讲,因为佛是觉的意思。法性比佛性的范围广,法性全包了,佛性是法性里面的一分,觉。真有!我们肉身里头有,万物里头有,树木花草里头有,山河大地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所以我们就肯定了这句话,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有机体,活的,没有一物里说是没有法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法性变现的,没有性哪来的相?虚空是相,虚空有没有?有,虚空要是没有,它就不能传递信息,三种周遍里面周遍法界就讲不通了;能传递信息它当然有,怎么能说它没有?
科学家告诉我们,中微子能够穿透,那是一刹那,能穿透什么样的境界?报告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中微子它有能力穿透十亿公里钢板。钢板十亿公里,我们这个地球没有,地球大概只有它的直径,这个我都不记得了,这是以前学物理的时候里头有,大概不到一万公里,地球从南到北这个轴心,我想不到一万公里。因为我们从中国飞到美国恰好是一万公里,就是太平洋,太平洋从中国到美国是一万公里。十亿公里,多少个地球!它一刹那就穿过去了。这是物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物质现象里头有精神现象在,就是相中有性,有法性,性中有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叫通达有无。我们知有佛性,我们这个身体有佛性,当然可以成佛,只要把障碍心性的东西放下。这个东西也是无形的,见思烦恼是无形的,尘沙烦恼也是无形的,无明烦恼更是无形的(起心动念更是无形的),只要把这些东西放下,你就明心见性,真相大白。
「《心灯录》云:所以古德都要人知有。若不知有,总是虚妄」。上面解释,「知无与知有,以明识达有无」,你真正认识、真正通达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又识达,谓识心达本」,识达也能做这个讲法。「了达从本以来自性清净」,就是惠能大师见性讲的第一句话,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现在还是清净,永远是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染污。「此正相当於《大乘起信论》中之直心」,这个解释得好,解释得清楚,直心是菩提心,就是真心,菩提心的本体就是真心,真心就是自性清净。「直心者,正念真如法也。」这个念不是起心动念,念是什么意思?你看中国的文字,会意,今、心,就是你现在的心,你现在这个心就是真如,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直心。有起心动念就是妄心,就不叫真心,真心变成阿赖耶,变成妄心了。但是你要知道,妄心的本是真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染污,所以那个染污是假的,染污不是真的。真心没有念头,你起那个念头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随便起什么念头都无所谓,你真觉悟真无所谓;你不觉悟,把那个念头当作真的,麻烦大了,马上就变成相出来,善的念头变成福报,恶的念头变成罪报。这个就是三种周遍的第二种,出生无尽,它就现相,善念现天堂,恶念现地狱。你要是真的知道善恶念头全是假的,它不现相,善念不现天堂,恶念不现地狱,它不现相。为什么?你认识它。你不认识它,它就变把戏给你看,不认识它的时候,善念就变成天堂,恶念就变地狱。识达重要,识达,菩萨用这个他能度化众生,做为度化众生种种善巧方便,就等於变魔术一样,完全明了。不了解事实真相蒙在鼓里,那就受吧,修善你就去享福,造罪业你就受罪,你就受吧。那个受叫冤枉!那真的,真叫冤枉,统统没有,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二者,缘修万行,相当於该论之深心,乐修一切诸善行故。」缘,我们一般讲条件、缘分,要掌握住,修万行。万行归纳就是六波罗蜜,修什么?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进、修禅定、修般若,六度展开是万行。或者是修十善一样,十善就是布施,十善就是持戒,十善就是忍辱,乃至於般若。依六度为纲,以十善为目,布施里面有十善,持戒里面有十善,乃至禅定、般若里统统都有十善。相当於《起信论》的深心。乐就是喜欢,修一切诸善行故,喜欢修善行,喜欢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三者,大慈悲为本,相当於彼之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众生太苦了,尤其是现前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遇到的。善导大师常讲,念佛人与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殊胜。为什么?众生太苦,慈悲心容易发出来。你遇不到这个缘,这心发不起来,不晓得从哪里发起。遇到之后就得帮助他,全心全力帮助他,所有的众生都要帮助,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大乘佛法心量广大,一切众生都要爱。众生的本义要知道,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统统都是,树木花草众缘和合,山河大地众缘和合,遍法界虚空界全都是众缘和合。这就是爱心遍法界,善意遍法界。这是什么心?圆满的菩提心。我们能不帮助吗?欢欢喜喜的去做。遇到这个缘应该去做,不遇到不要去找,找就是攀缘。遇怎么样?遇是随缘。随缘跟攀缘意思不一样,我们先去找这个机缘,这叫攀缘;不找,缘来了,自然而然来了,这是随缘。随缘要不变,这个就叫妙用,随缘随著变就不妙了。变是什么?你里头有个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夹杂在里头,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在修菩萨道,那是什么?那叫造业,不过造的是善业,善业果报在人天福报。如果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叫功德,这个功德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回向众生,成无上道!所以念念不忘苦难众生。
「是以此之三种发心」,这三种发心,正是《起信论》的三心。「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知发如是之心,即是发大菩提心也。」发菩提心跟一般世间人讲的善心不一样,一般世间人讲行善积德,他不是菩提心。为什么?他求福报,他是有所求的。佛法也有所求,佛法是无求之求,求无所求,要懂这个意思。佛法是真的所求的时候,我念念想求无上菩提,能不能求到?求不到。为什么?念念想求无上菩提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怎么能求到真的?真跟妄不相应。真跟真相应,无求之求相应。我要不要这样子求?要。为什么要?做样子给别人看,你看求菩提好;自己有没有求?自己没有。这就是表演,演给别人看,接引初机,要用这个方法把他带进门来,带进门之后告诉他没有。没有,不能马上就没有,马上没有他退心了,要到什么?他真正觉悟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菩提是什么?菩提是你本有的,你到哪里求?本有去求不就头上安头,哪有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天天给人讲经说法,有没有说?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妙!妙在这里。换句话说,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要守住清净平等觉,那就叫妙用。你学这个,我有求,我求阿弥陀佛,我求极乐世界,你心不清净了;求,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妙,那就高。形式上我要这样做,这样做法就是自利利他,让我内心的诚敬从我形相上表达出来,让别人都看到怎么修诚敬。释迦牟尼佛一生不都是给我们表法吗?从出生到八相成道,都是给我们表法的。你说他那个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有,不能说他没有,你说他没有,他真做;你说他有,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有在哪里?他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他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有在哪里?这就是认识有无,而把认识有无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妙!真正会看的人看到一招,真妙!不是凡夫能想像得到,叫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般人看不出来,明白的人看出来,妙。
我们再看第二段,「次者引《净土论》」,《净土论》就是《往生论》,「谓菩提心,即愿成佛度生」,愿意成佛度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摄取众生往生净土之心」,也就是念念希望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信净土、愿意往生净土。这是好事!这桩事情跟一切诸佛如来那个心完全相同,一切诸佛的心,都是念念想著怎样帮助他教化这些众生认识净土,求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他就成佛了。就等於说,父母对儿女,总希望给他找一个好学校去给他念书,在这个学校就一举成名,博士学位就拿到。哪一个学校有这种保证?十方诸佛刹土都在开学校,只有阿弥陀佛这个学校有保证班。所以十方如来都愿意把他学生当中有真正能信、能愿、真想往生的,全都保送到这个学校来,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十方诸佛如来,异口同音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十方如来像父母,阿弥陀佛是好老师,我们这边释迦牟尼佛像父母一样,保送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为我们讲《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就是讲西方极乐世界,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听到相信,想去了。多听几遍真想去,那就成功了,真想去你一定就去得了。这里告诉你几个原则,要发心。
「此心初看似较前心易於发起。实亦不然」,实在的说也不容易发起。这个心是什么?愿成佛度生。比前面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好像看起来比前面容易。愿成佛度生,要真愿!假的不行。为什么说实在亦不然?底下说清楚了,「盖以净土往生法门,实为难信之法」,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信心未生,你怎么能发?我对於这一句感触很深,为什么?我是这个路上走过来的。我学佛如果用净土法门来接引我,我这一生没指望。为什么?不相信。佛的方法很多,善巧、巧妙,我喜欢研究佛经,喜欢佛讲的这些道理,所以对於大乘经论就很欢喜,叫我在那里坐著老实念佛念不下去,各人根性不一样。所以真正接引我入门的是《华严》、《法华》、《楞严》,这些经论引导我入门,我对於这些经论非常欢喜、非常感兴趣。怎么归净土?到最后看到这些经论全部都是导归极乐。《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这是我发现的,因为以前人很少讲,多半人家讲的时候,二十五圆通「观世音菩萨圆通章」第一。观世音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禅宗引用了,净土宗没人看出来。
我是被一个日本和尚问出来的,他要不问我,我没想到,因为那个时候我正跟李老师学《楞严经》。我学《楞严经》是复讲,一个星期讲一次,老师星期三讲,我星期四讲,就是我复讲,星期三听了,我星期四照老师的讲法讲一遍。我的听众有六个人,我们七个人一个小班,每一个星期复讲,一个讲,六个听。《楞严经》这部经是我专讲,从头到尾,所以老师讲一遍,我也讲一遍。有一次,台湾大学几个学生带著他的老师,日本人,客座教授,也是学佛的,他来访问我,问我学的是哪一部经?学《楞严》。你修什么法门?我修净土,念佛。他很诧异,因为大家都知道,《楞严经》跟密有关系,跟禅有关系,认为是禅宗跟密教重要的经论,与净土不相关,所以他就很惊讶,《楞严经》跟净土有什么关系?他这一问,我的灵感就来了。
二十五圆通当中,不是一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观音菩萨的法门太显著了,人家一看就清楚,「大势至圆通章」,特别法门,不显著。那什么?排列的位次,观世音菩萨照理按顺序来排他排第二位,他是六根,眼耳鼻舌身,他是耳根,应该排到第二。六根后面是六尘,六尘后面是六识,这就十八个顺序,观音菩萨排第二。后面是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是七大。所以一共二十五个位次。观音菩萨从第二个位次拉出来摆在最后,这一看就明显了,他排第二,他怎么排到最后去了?太明显了!大势至菩萨也是特别,没按顺序。大势至菩萨原本是排二十三,弥勒菩萨二十四,他们两个对调了一下,就调了一个隔壁,这个很多人没看见。大势至二十四,大势至本来是二十三,他二十四;观音菩萨本来是第二,他排到第二十五。最后像唱戏一样,压轴戏,最好的、最精彩的,叫压轴戏,最后压轴是大势至、观世音。我突然想到这个,我对付日本人,我说怎么没有关系?「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特别法门,它不是正常的,没有按照顺序排。我把他说得一愣一愣的。我说你们只看到观音菩萨,那太明显了,调一个位子你就没看见,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大势至不摆到最后?大势至的法门,这个念佛法门普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它都是第一,而观世音菩萨法门是我们地球上众生的第一,是小面积,我们这小面积,观音菩萨第一,大的来讲,大势至菩萨第一。这他才明了,原来《楞严经》跟念佛法门关系这么密切。我说对,一点没错。
《法华》、《华严》,尤其是《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从这个地方信净土的。哪个人劝都不行,李老师劝我好多次,我不反对净土,我尊重净土,但是我不愿意学净土。我还是喜欢《华严》、喜欢《楞严》,这个经的分量都很大,比《无量寿经》分量大多了,那个里头其味无穷。《楞严》纯粹讲智慧,《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切经的总纲领。所以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这是佛经哲学概论,他是这样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概论。真正是难信之法,我是从《华严》、《楞严》、《法华》导归极乐的,它们做引导,没有这些大经大论在引导,我的信心生不起来,真叫难信。可是我这一信,比一般人信的信心不知道要加强多少倍,因为我了解,一般人他不了解,我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才相信。
《无量寿经》这个本子我讲了十遍,这一次是第十一遍,特别选讲黄念老的注解,也是感念我们在晚年才遇到,才变成知己。当时弘扬这个本子就我们两个人,他在国内弘扬,我在国外弘扬,国内就他一个人,国外也只有我一个人,我们两个有缘碰到,真不可思议。这个缘分跟李老师有关系,李老师以前提过黄念祖这个名字,提过,我听过,有个印象,不深刻,模糊的印象。我以为老师提的一定是跟他年龄差不多的,没有想到黄念祖比他小很多。大我一点,大不了多少,李老大我三十九岁,黄念老大概大我十几岁的样子。我以为这个人已经作古、不在了,没想到,到美国听到有这么一个人。我们净宗同学的同修,在中国请了一个密宗上师。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是个密宗上师,我说你们也请一个密宗上师,咱们现在念佛,没有必要了。我就问了几句,上师是谁?他说黄念祖。这个名字很熟,有印象,想了好久,想到了。我就问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请他来。梅光羲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我们称祖师,老师和我们一家人,所以我们很想见见面。我知道他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莲居的学生,那跟《无量寿经》的关系就很大,他肯定学这部经。所以我就告诉他,可以请他到美国来。请来了,果然是的,没错。这样的因缘我们遇到了,遇到真叫一见如故。
遇到的时候通电话,他就带了这一本注解,油印印的,字能看得见,不十分清楚,带到美国,就这一套,送给我。我们拿到台湾去印了一万册。随后他回去了,他在美国停留只有一个月,签证一个月。我到北京去看他,真欢喜!我要去看他,没想到他先来看我,他知道我到了北京住在旅馆,他到旅馆先来看我。这在礼节上是不寻常的,中国古人讲客拜主人,主人回拜,我们到北京作客,主人先来拜访我,然后请我到他家吃饭。那一张照片现在挂在尖沙咀摄影棚里面,你们会看到,那就是第一次见面,在北京,他全家人,还有夏莲居的孙子夏法圣,一家大团圆。知道他写这部书的艰难、辛苦,我们代表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将来都因这个书而得利益,特别把这个注解拿出来讲一遍,我们来分享,也是报答与黄老居士知遇之恩。难信能信,这很可贵,信心要不生,菩提心就发不出来,也确实是不容易。
「如《阿弥陀经》云,十方诸佛称赞本师,於五浊世(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诸佛如来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释迦如来能在这个时代为大众宣讲净宗法门,这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跟《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无问自说,本经阿难启请,《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夫人的因缘,不容易!佛在小本《弥陀经》里说,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本师,在五浊恶世,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生这个时代。所以世尊为我们示现种种苦行,做给我们后世人看的,要吃苦。为什么?众生业障太重。吃苦是什么?代众生苦。这个意思太深太深了,几个人知道?释迦牟尼佛吃苦是为我们地球上造作极恶的众生,替我们这些造业障的众生消罪业。不知道恩就没有报恩的心,你真正知道了,报恩的心、感恩的心就生起来了。如何报恩感恩?依教修行,不但自己要做,要把这个大法传下去,世世代代弘扬下去是真报恩!
所以这部经,夏莲居老居士重新来整理,那是什么人?不是普通人。我们看看前面,王龙舒居士做第一次整理,宋朝时候,龙舒居士往生站著走的。龙舒跟我同乡,舒城人,跟庐江距离五十华里,大概就是二十几公里的样子;方东美先生是桐城人,我们这三个小城三角形,距离都是五十里。净宗大德!龙舒居士的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收在《龙藏》里,《干隆大藏经》里头有,收在《龙藏》里。夏老这个会集本,会成之后三年的时间,又十年的时间来修订,修改过十次,称为最圆满的本子,一生的心血就在这部书上。确确实实把如来度化末世众生这桩大事做成功!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要度末法九千年只有这部经,其他的经论做不到,你说这部经多难得,太稀有了!黄念祖老居士不是普通人,怎么能做出这么好的注解?引经据典,居然能够搜集一百九十多种,我们都想像不到。我到他家里去看他,这些参考书都堆在柱子的旁边,他也没有书架,堆得很凌乱。怎么找到的?感应,佛菩萨的威神,就有人送给他,真心想事成,想到古人有什么本它就来了。不是诸佛菩萨的加持,这注解写不出来,不是龙天善神护佑,这些参考资料到哪里去找?
我们报佛恩,报祖宗的恩,报国家的恩,报我们民族的恩,报一切众生恩,就要认真学习,依教奉行,还要把它发扬光大。所以这次日本邀请我去讲经,我答应他,我六月去讲。还是讲这部经,一天四个小时,我希望在日本讲一百个小时,讲完我就回来,这部经分一百个小时功德给日本。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