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三五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8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三五集)  2011/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八十五面,倒数第四行,从经文看起: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这个四句是一小段,佛就果报再次的劝导我们。「《净影疏》谓」,这个四句经文,「乃从烧起恶」。烧是果报,果报太苦了,在三途。在三途他不甘心、他不情愿,报复的念头非常强,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又造业了。「更相杀伤」,据望西大师的说法,「是则烧生杀生恶也」。下面念老有解释,「恶人在狱火中」,这是讲地狱里面,他不觉悟,「痛极生瞋」,不但没有后悔、没有忏悔,他还生怨恨,怨恨到极处,地狱里头也有打斗,「互相伤杀。是则烧中,重复造恶,结怨成仇」,所以叫怨家,『共其怨家』。这桩事情,最近北方有三位同修来看我,见了面,但是我不认识,没有说话,他留了一封信给我,还留了两片光碟。光碟我看了,跟这四句完全相应。光碟的内容是附体,附体的这个灵鬼是谁?中日战争的时候,两方面的将军。他还有一份文字档给我,我还没看。我没有看到今天的经文,看到经文应该把文字档要看一看。不知道将军叫什么名字,一边是日本的,一边是中国的,打仗死了,死得很惨。他告诉我们,现在两方面还在打,现在在哪里?在地狱。在地狱里面还打仗,你说多可怜!
  这个事情我在前面曾经跟大家提过,可能,我相信这个事情不是假的。我们年岁小的时候,中日战争爆发,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那一年我十一岁,所以也记事了。十一到十九岁这个八年抗战,八年我们居无定所,到处逃!到处逃天天在逃难,苦不堪言。所以常常作梦还在打仗,还在逃难,阿赖耶里头业识种子多强,我学佛了,出来讲经了,大概前十年还会做这个梦,有的时候梦里还梦到这个事情。最近这二、三十年没有了,这个梦才没有了,你看看战争结束二十年之内我们还会做这个梦。那些人在战场上死了,打仗死了,死了他自己不知道死,他那个鬼魂还在打仗,没完没了,什么时候觉悟?这两个将军算是不错,觉悟了,找到佛门这些修行人求超度,说出他们现在的状况,在地狱很苦,还生瞋恚心,还在做杀害的工作,互相杀伤。是则烧中,这个烧就是地狱中,在地狱里头还造恶业,结怨成仇,这个事情真的是没完没了,所以经上讲怨家,「共其怨家」。
  我们看下面,「互相报债」,甲杀乙方,乙方又杀甲方,故云『更相杀伤』。恶业当中没有比这个更重的,地狱里面的果报没有比这个更凄惨的,所以这两个将军终於觉悟了,希望和平,希望人间永远没有战争,求皈依、求超度,都想到极乐世界去。将军很仁慈,先让他的下属往生,先让士兵往生,他们最后往生,菩萨心肠!他不是先求自己得度,他自己明白了,他把这些道理去讲给他的下属,让他们来听经,让他们来接受超度。我看到是这么一个光碟,中日双方,这个罪业造得很重很重!下面说,「从微至著」,微是小、很小的冲突,微不足道的冲突,「愈演愈烈」,演变成大的战争,大战争当中无故受害的众生有多少?这个责任,发起战争的人他要负责。我们曾经看过唐太宗附体的这个光碟,这在历史上评价很好的一个帝王,也堕地狱。为什么?战争,打仗杀人太多。他做帝王爱人民,政治算是不错,贞观之治,只不过在地狱里面罪受的少一点而已,还是要受果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帝王造地狱业也要受果报。帝王造地狱业不受果报,哪有这个道理!大规模杀伤的这个业报,确实只有那些人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杀人有限,这个大规模的,几十万、几百万的人伤亡,这都是你一个念头所造成的。如果这个念头没有果报,那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我们最近看到这些状况,真有!不是假的。
  「故云从小微起,成大困剧。剧者,甚也,烈也,多也,增也」,有这么多意思。「行恶不止」,罪上加罪,苦上加苦,那就「成大困,创重祸深」,所以经上说「成大困剧」。「又《魏译》作久后大剧」,康僧铠的译本。「《净影疏》曰:身受劳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剧。」杀盗淫妄它不会单单只有一种,它有连带的,这一连串上去就是极重的地狱罪业。你看他求超度,这个日本军官说,他说还有很多妇女被他们杀掉的,这些妇女被杀之前他们都奸淫,然后把人杀掉,这罪多重!现在代替她们来求超度,他说她们太可怜了。当时杀人的时候不知道,堕到地狱里后悔,后悔莫及。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这一段经文,「重明三毒恶因,反复诫诲」,诫是告诫,诲是教诲。但是世人怎么样?他偏偏爱这三样东西,贪瞋痴,几个人没有贪心?几个人没有脾气?贪瞋的根是愚痴,如果他有智慧,他就肯放下,不造这个业,不受这些果报,正因为愚痴。愚痴是什么?迷,迷失了自性,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违背了性德。自性是什么?自性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什么?五常是本善,五伦是本善,四维八德是本善;在佛陀教育里面,三皈五戒十善是本善,六和六度是本善,普贤十愿、弥陀四十八愿是本善。佛法里面所说的,比我们传统教学讲得更深、更广、更透彻。但是这些东西,无论是佛法、是世法,现在人不学了,现在人不相信了。相信什么?相信杀盗淫妄,相信贪瞋痴慢疑,相信这个。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来世,不相信有报应。所以现在的人为所欲为,他没有顾忌。
  没有顾忌是不是没有报应?报应就在现前,最近这几年,大概就这二、三年,这个地球上发生的许许多多反常的现象,一般人称为自然灾害,太多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好多起,上个月有一百七十多起,这个月我估计很有可能超过二百起,而且灾难都非常严重。我们学佛人看到这个事情,怎么个看法?是上天提出了警告,大灾难之前的预告,希望你赶快回头,一口气没断回头都来得及,一口气断了,回头来不及了。真正忏悔,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前面说过,起心动念是伦理道德、是五戒十善,这个心念是端正的。学佛的同学千万不要疏忽《弟子规》、《感应篇》,认为这是小东西,这个不足以为道的,你就错了,那你就把你自己害惨了,你这一生无论怎么用功、怎么精进,因为你没有根。就好像我们培养一个植物,这植物没有根,你天天给它加肥料、天天给它浇水,还是长不出来,不会开花、不会结果,为什么?它没有根。你勤苦一辈子,到后来得不到结果,你还是不知道你错在哪里。
  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修行都有成就?而且成就卓著,一般五年就有非常可观的成绩。现在人没有,学三十年、学四十年,还是愚痴蒙昧。经听了不少,也学了不少,甚至於自己也上台讲,讲得天花乱坠,也写书,著作等身。但是烦恼习气没断,听他的言论还是怨天尤人,佛菩萨对不起他,老天对不起他,自以为是,自以为很精进,烦恼习气与时增长,它没有减退,它增长,欲望没放下。这是我们要深深去反省、去检点的,我们到底错在什么地方?错在我们学习的观念错了,路走错了,没走上正道。研究经教的走上学术,搞佛学,就是说有研究,有解没有行,古大德所谓有解无行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祖师大德教我们,解行要相应,你才真正能契入,你学的东西真正明白了。
  解悟,我们听得多、读得多是解悟。解悟是什么?是别人悟的境界提出来跟我们分享,我们明白了,生欢喜心。可是毕竟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我不得受用。如果我能把所知道的都落实,变成我的生活,变成我的工作,变成我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久久豁然开悟了。那个悟是什么?悟就是你解的东西真明白了。现在听不是真明白,所以一知半解。真明白了是你契入境界,到入境界那个时候生大欢喜心,所谓豁然开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自己契入如来境界。这个时候是真明白了,是自己亲证的境界,亲证的境界跟自己所熟悉的境界完全相应了,叫欢喜。过去对西方极乐世界,这经念得很熟,念个几十遍、几百遍,那极乐世界你讲起来如数家珍,你没去过。到哪一天真到极乐世界了,那叫亲证,你没到极乐世界,这是听说,道听涂说,两个味道不一样!所以信解后头要有行、要有证。那我们这一代学佛止於信解,真相信、真理解,后头没有行,行没有,证当然就没有,证是入境界,是真明白了。我们没有把学的东西做到,应该要把它做到,为什么?全是自己性德。祖师大德跟我们分享的是他的修德,佛菩萨为我们开示的是性德,他见性了,他的言悟、他的示现是从性德自然的流露,当然不一样。
  我们今天不如别人的地方,别人幸运,他生在中国。这个中国是佛经上讲的中国,中道之国,佛法盛行这个地区就叫中国,这个意思要知道,不是地球上的中国,佛经上的中国它是泛指这个地区佛法非常兴旺,修行的人很多,这叫中国。中国反面就是边地,边地就是没有佛教的地方,佛教很衰的地方叫边地。佛法还特别指大乘,小乘都不行,在大乘心目当中小乘都是边地,他没有入中道,偏在一边,小乘偏真,凡夫偏俗,菩萨是真俗是一不是二,这叫中道。所以学了他真有受用,真的法喜,法喜里头充满智慧福德;法喜里头没有智慧、没有福德,那法喜是假的,时间短暂,不能持久,法喜里头有智慧、有福德。我们皈依佛二足尊,足就是满足,二就是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福德,这两样都圆满。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德。所以佛对这桩事情慈悲到极处,不厌反覆来教诲我们。
  『皆由贪著财色』,「多求无厌足为贪,贪心牢固曰著」,贪著财色。「《宝积经》云: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烦恼的根是邪念,邪念是错误的观念,把事实真相看错了、想错了。好在现代西方有一些科学家,我觉得他们已经醒过来了,有许多都在探索意念这个问题,过去对这个问题他不理会,专门在物质上去研究,所以叫物理学家。我们相信也是的,物理学家研究到现在似乎感觉到物理不能解决问题,发现意识的能量非常之大,发现物质是意念形成的,所以意念能改变物质,这是新发现。这个发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大乘经上就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了。可是今天被一般人看作是宗教,认为是迷信,不接触它。现在科学研究的结论居然跟佛经上讲的相同,所以大乘佛法的身价提升了,这是一桩好事情,摆在我们现前这些现象一定要有能力解决,这是佛法讲的离苦得乐。
  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要记住,要细心去体会,佛用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没有一天把教学疏忽,似乎好像分秒必争,不愿意时间空过,经上从来没有说哪一天释迦牟尼佛放假,这一天不上课了,没有,找不到。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讲经教学没有休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用的是肉身,肉身在一切身里面是最不好的身,它需要饮食,它需要睡眠,饮食跟睡眠统统都有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最明显的就是你慢慢会变衰老,会有病死这些祸患,你无法避免。西方极乐的身,人身,它不是肉身,它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不是我们现在泥土,法性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永远不衰、不变、不老,没有生死,这身好!
  阿弥陀佛是这个身,所有往生的人全是同样的身,跟阿弥陀佛一样的身,所以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换句话说,听经教学,你生到极乐世界那一天,一直到你成佛,你天天都在学。我们这边学了要休息,他学了不休息。不但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修学没有休息,极乐世界是一片光明没有昼夜。这个实际上的状况我们了解,为什么那个地方成就容易,一生决定证得无上菩提?修学环境好,老师是阿弥陀佛,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这就是好老师里面的第一好老师。我们能跟这个老师学习,这是多幸运、多难得!这个机会我们今天遇到,我们如果把它放弃掉,那我问问你,你罪过大不大?一切菩萨想求求不到,你碰到了,不肯学,疏忽了,这是罪过。往生极乐世界并不困难,他所讲的条件我们统统可以做到,那为什么不肯做?
  贤首国师、清凉大师都是明心见性的人,我们读过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这个里面给我们提出四个重要的条件,四德,是我们修行证果决定不能缺少的。第一个是「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功德就是妙用。现在一般社会的人随缘,随缘他造业,随缘他在造地狱业,那就不妙了。他将来受的是什么?三恶道。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随缘要妙用,妙用是什么?不造业,随缘不造业。不但不造恶业,连善业都不造,为什么?善业生三善道,跟极乐世界不相应,这就不妙了。造要造,善恶二边都不沾,也就是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什么?这叫净业。净业的果报,六道里头没有,果报在哪里?果报在极乐世界。你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我做一切善事,断恶修善,为什么?统统为了到极乐世界。我做的这些好事,断恶修善的这种功德,回向到极乐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这叫净业。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今天断恶,我今天修善,是为阿弥陀佛,遵守阿弥陀佛的教诲,这是修行。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如果不跟人接触,不跟外界接触,你的清净平等到哪里修?跟一切有情众生修,那是最高明的。为什么?环境复杂,你在这里头真的把好恶的心修掉,你平等心待人,不是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那不行,这个东西是烦恼习气,要把它断掉。断掉,你就要常常接触,接触里慢慢磨炼,真的没有这个念头了,好恶的念头没有了,真的以平等心待人接物,这像阿弥陀佛。
  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真修真干,那就是第二句,「威仪有则」。我起心动念有规矩,我言语作为有规矩,这个规矩是什么?在佛法,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提出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我提出这五个科目,这五科目就是我们的规矩。我们这一生做人起心动念不离开这五个范围,都能跟这五个相应,我今天一天真学佛了,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有离开释迦牟尼佛,佛教给我的,我都做到,这叫学佛。如果把这个东西丢掉了,那叫佛学,不是学佛,那叫佛学。佛学是把佛的教诲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与我自己的思想生活、因果报应不相干,这叫佛学。
  真学佛的人,他的态度非常明朗,第三句就是学佛人的心态,表里一如,外表「柔和」,柔顺、和睦,柔顺就是他能恒顺众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和睦跟和谐不一样,和睦的意思深,睦里头有亲情,叫亲和,和睦是亲和,和谐还是有距离,和睦没有距离。和睦是什么?兄弟姐妹,父子、兄弟、姐妹和睦;和谐是外人,外面邻里乡党,他有差距的,对一切人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质直」,质直是真心,这是本质,本质是直心,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真诚心,没有一丝毫虚伪,这是什么?这是佛菩萨。我们要不是用这种心待人,我们没有学佛。人家骗我,我以真诚心对他,你说为什么?我学佛,他不学佛,他搞六道轮回,他欺骗我那个心是轮回心,他造轮回业,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轮回心去不了极乐世界,我必须把轮回心放下。像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一样,众生是以虚妄的心对佛,佛是用真心对众生,我们学谁?总得搞清楚、搞明白。
  灾难这么多,大家都害怕,学佛的人没灾难,但是搞佛学的人有灾难,学佛的人没灾难。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遇到灾难,没有听说极乐世界有灾难,所以学佛的人没灾难。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你什么时候能参透?你真学佛你就参透了,不是搞假的,搞真的,你就豁然明白了,这话的意思。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要跟著佛的教训走就对了,要跟世俗走你就错了,世俗是搞六道轮回。佛菩萨在六道轮回他不搞六道轮回,所以六道里头没有六道的因,当然他也没有六道的果。灾难来了,一个大灾难来了,学佛的人也死了,不学佛的人也死了,学佛的也死了,都死了。都死了,不一样!实在说,死是身体死了,那人有没有死?没死!他换了一个空间维次。不学佛的人到哪里去?他到三恶道去了。学佛的人呢?修净土的人都到极乐世界去了;不修净土的人一般都到天道,灾难来了,他们到天道去了,福报比现在更大,比现在更快乐,这是事实真相。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佛法不可思议,佛法太殊胜、太好了。
  不学佛的人在今天这个世界心里旁徨,没有依靠,所以他生活在忧虑、疑惑、不安、恐惧之中,这一般人都是生活在这个状态之下,所以许许多多人有忧郁症,原因在此地。如果像宗教经典的教育,每一个宗教都有真正学习的人在讲解经典,大家都能够一起在学习,心就定了。心定了,心正常了,就叫端正心念,心念一端正自自然然断恶修善,改邪归正,不要劝,自然就是的。这个因好,这个因的果报是地球上灾难化解了,纵然不能全部化解,也大幅度的减轻,九级的地震变成三级,减轻了。这桩事情,现代科学家肯定了,他们出版的东西很多,许许多多的报告,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科学予以肯定。所以我们的心好、念头好、言语好、态度好、行为好,这个人,世间人称为好人,在佛教里称为佛子,这是你将来修行成菩萨、成佛的条件。这些条件你现在就具足,你好好的修,好好的养,根性利的十年就会有成就,根性差一点的二十年、三十年肯定有成就,为什么不干?
  这些毛病、这些忌讳统统要舍掉,那就是最严重的财色要放下,最麻烦的事情。「财指钱财货物。色者色情,指男女间之情欲」,这个要放下,这不是好事情,跟著后面的就是无间地狱。「《嘉祥疏》曰:或贪财,或贪皮肉。又云:皆由贪著下,出三毒之过。贪著荣华,贪现在乐造恶。」现在能够得富贵,前生所修的善因,这一生缘成熟,果报现前。果报现前不是坏事,如果你没有智慧那就变成坏事,有智慧是好事,没有智慧就坏事。有智慧,与性相近,善的;没有智慧,与恶相近,那就变成恶因。有智慧,他所有的一切会跟一切众生共享,菩萨一定是先让众生得福,没有把自己摆在第一,把别人摆在第一,自己在最后。我们从小看到过,抗战时期,抗战的后期,我们是流亡学生,被国家收养。那个时候国家办了很多中学,是属於教育部管的,国家直接管的。学生的来源都是战争当中家庭失散,这个小孩无依无靠,国家把这些学生收集起来办学校,这个费用,衣食住行都是国家负担,完全是公费,叫国立中学。抗战胜利之后就废除,就没有了。
  当时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晚年在台湾。那个时候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是兄弟姐妹,老师就等於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父母该干的事情老师都要负担。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师生、同学的感情,比自己家里面的父母、兄弟感情还深。为什么?患难之交,大家在一起要互相照顾。我们的校长是菩萨,学校常常接受救济,这些衣服、用的物品,送到学校来,老师自己,校长自己有小孩,好像他有四、五个小孩,他第三个儿子跟我同班。这些救济品来的时候首先分给学生,分完还有剩的,他自己家的小孩才分到,那时候也是同学,也是我们一起念书的,他放在最后,同学摆在第一,大公无私。我们对校长尊重,校长爱学生超过他的子女。所以他的子女常常在我们同学面前抱怨,他说我们命不好,做了他的儿子,做他的学生多好!把学生摆在第一位,我们只是永远感恩老师,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段苦难的生活。所以同学跟同学当中就是亲兄弟、亲姐妹。
  这抗战造成的,我们曾经,时间不长,两年的时间生活在这个大家庭当中,学了很多东西,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带头做出榜样。人只要心是公平的,真正常常想到别人,自己还能过得去,就应该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如果没有受过这种教育,没有看到这些事实真相,就我们那时候老师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学生晚上睡觉睡得很舒服,老师不舒服,夜晚至少要到寝室去看两次。学生有时候睡不好觉,被子掉地下去了,老师半夜要去给他盖被子。特别是年岁小的学生,念初中一、二年级,年岁还很小,还不太容易照顾自己的,那个老师很辛苦,我们亲自看到的。老师确确实实把学生当儿女一样看待,照顾非常周到,他有爱心。现在在这个社会看不到了,亲生的父母照顾儿女不如我们以前的老师照顾我们,所以没有不感恩的,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下面说,这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他的心行跟自性相违背,『不肯施惠』,「不肯以财物施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不愿意照顾别人。现在家庭不教儿女了,将来的社会上就没有贤人,现在学校只教学术,不教伦理,只教你读书,不教你怎么做人。我们遇到很多企业家,公司找不到人才,每一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的、硕士毕业的、博士学位毕业的太多了,为什么说没有人才?他不会做人,他会做事,不会做人,公司不要。公司老板希望他会做人,又能做事,这是最好的;其次一等的,会做人不能做事也行,他也还愿意雇用;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他不要。所以我们在抗战期间,真正受到这个传统伦理道德这种温馨的教诲,就是在抗战期间国立三中这个两年,这是亲身体会的,感受到老师的爱护、校长的爱护超过父母,同学互相照顾超过兄弟姐妹。
  像我们那个校长,现在这个社会上再也找不到了。在台湾他做过考选部政务次长,那就是副部长,政府给他家里面装的有电话,配的有汽车。他怎样利用?私事打电话,家里公家装的他不用它,浪费公家的钱,私事打电话到巷口打公共电话,他是这么个人;不是上班公事,车不用,为国家省一点汽油,他去坐巴士。所以他儿子他们,碰到的时候跟我说,他说老头子头脑太顽固,国家配给给你不就是给你用的吗?为什么分得那么清楚?他就是一点一滴清清楚楚,公私分明,这样的人我想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他的儿女很抱怨,外面打电话可以,可以接,不可以打回去,打回去你到外面去打去,你这不是公事,私事。真是民国以来第一个清官,不但是不会贪污,他替公家省,尽量节省,生活非常清苦,穿的衣服一身中山装,他上班穿的,二、三十年了,就一件衣服,你说到哪里去找?中国官员都像他,天下大治,人民有福。在学校做校长,对我们同学,我们同学真有福,遇到这么一个好校长,好校长带的老师,老师都被校长感化了,这好老师。这种精神应当把它发扬光大,怎么发扬?我们一生纪念他,常常想著他,我们也要把他那个样子做出来,这个才真正叫尊师重道。我们不能把他的精神从自己身上做出来发扬光大,这对不起老师。这是我们周校长,小时候念书的时候,这个好老师。
  「《会疏》云:贪欲虽多,以财色为大,故偏举」,贪欲多到没有办法举例,太多了!但是以贪财、贪色这个最严重,所以举例专举这两样。「不能施惠,悭吝之相也」,吝啬,他有,不肯给别人。殊不知,贪财无论用什么手段贪得的,都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里没有,想什么方法去贪都贪不到,你去偷人的、去抢人家的,还没有拿到被警察抓去了,去坐牢去了,为什么?没有那个命。所以强盗抢来的、小偷偷来的,都是他命里有的,你说他冤不冤枉!不偷不抢也能够得到,而且得到的还会多一些。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得的,命里有的,但是打折扣了,这冤枉!这些事实真相,不读圣贤书你不知道。读圣贤书,你要相信,你要依教奉行,你自然能得好处。命里面没有的你可以修得,这是佛法里头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你想要财,财从哪里来?财从财布施来,你喜欢财布施,你就会得财富,愈施愈多;你喜欢聪明智慧,你就得要修法布施;你要健康长寿,你得修无畏布施。佛教给我们的方法真有效,这三样布施你统统肯修、真修,这三种果报你就都得到,你一生财用不缺乏,聪明智慧、健康长寿,真可以得得到,佛菩萨不骗人。
  如果是『各欲自快』,自己享受,自己快意,『无复曲直』,底下念老说的,「只求自利快心,不问是非曲直」,我这种享受、这种快乐,只要求现前这个果报,不问它是什么原因,非法也能够得到,那造业,那造的是恶业。『痴欲所迫』,「贪欲之心,实根於痴,故曰痴欲。」为什么会贪,为什么会瞋?那个根是愚痴,没有智慧,对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换句话说,他想错了,他看错了,他说错了,他做错了,都变成罪因,因遇到缘,苦报就现前。「《遗教经》云:若有智慧,则无贪著。」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想想自己有没有智慧?自己还有贪著就没有智慧,自己没有贪著,这有一点智慧。自己还会不会发脾气?会发脾气,没有智慧;永远不会发脾气,这个人有智慧。无论什么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了一笑了之,这个人有智慧。佛法求的什么?他就求智慧。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专门讲智慧这个课程,这个大单元,讲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讲二十二年讲智慧,你就晓得佛法重点在哪里,在般若智慧。前面二十年都是做基础的,阿含、小乘,教你什么?教你做人处世,基础教育。我们现在学佛还恰相反,基础的东西不要了。方等是从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提升,预备接受般若教育。所以方等八年,你看看阿含十二年,基础教育十二年。我们今天基础教育丢掉了,没有。由基础教育,再八年的方等,然后才二十二年般若,最后八年是法华。法华等於研究所,般若等於大学,方等是中学,阿含是小学。不依次第学习,佛不承认,佛认为你学不出来,一定要依照次第,渐渐上升。所以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他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他不承认你。
  我们今天的病,佛法里头为什么不出人才?无论在家、出家都没有,什么原因?就基础疏忽了,大家都不愿意去扎根基,叫扎根教育,都不肯干。佛教要想真正兴起来,再有祖师大德出现,一定是从根修起。现在我们看出来了,确实有少数非常聪明的小孩,不到十岁,善根非常深厚,这些小孩要遇到好的教育,将来都是一代祖师,要好好给他扎根。如果根扎得不好,他可惜了,纵然是再来人也会堕落,他会学坏。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菩萨来也会堕落,这是有心人不能不留意。我们怎样拯救这个时代,怎样救传统文化,怎样救佛法?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下一代能不能做到?下一代也做不到。如果能够所谓薪火相传,把这个根保守住,再传到三、四代之后,才能发扬光大。像达摩祖师到中国,单传只传一个人,他算初祖,他传给慧可,慧可传给僧璨,五代都是单传,传到弘忍,六代是惠能大师,才开花结果,禅宗大盛!惠能会下一生当中,在他手上开悟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四十三个,以前都是一个,禅宗在中国盛极一时。
  今天佛法衰了,再想佛法兴,大概也要四代、五代以后,这我们晓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自己要做好样子,不做好样子,底下就会断掉了。做好样子就得要依教奉行,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五种恶业不能造,杀盗淫妄酒要远离,这五个恶的念头不可以有,贪瞋痴慢疑,这是恶的因。里面情绪是烦恼的习气,怨恨恼怒烦,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要如如不动,你才能把自己保住。保住什么?保住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你的真心、是你的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什么?在《无量寿经》上讲就是清净平等觉,这本善。这个东西要保住,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与它相应,言语造作与它相应,不能违背,这叫学佛,这叫学传统文化,这叫学圣、学贤。圣贤与社会地位不相干,与社会上富贵也不相干,与自己这一生做人、处事待人接物有密切关系,你要把你所学的做出来。
  《遗教经》上这句话讲得非常好,有智慧,贪瞋痴就没有了;有贪瞋痴,没有智慧。「故此经文明痴贪二恶。至於瞋毒」,瞋是地狱的业因,「已见上段」,前面一段说得很详细。「所迫者,《会疏》云:爱欲逼迫,常想欲境也」。「是故损人利己,但慕富贵荣华,以求快意於当时。不愿忍辱修善,积累福报於来日。」这个是现前社会普遍的现象,有几个人想到来生后世?都是想到眼前,只图眼前的快乐,没有想到来世的果报。这桩事情一定要警觉,这一生当中时间很短,你快意的生活,你能过几年?唐太宗做皇帝只有二十三年,快意事情过了二十三年,堕地狱几百年都不能出来,你说值不值得?所以在这个社会上常常想到,你发达了,得到富贵,你就好好想想,你能享受多少年?聪明的人非常清楚,他宁愿这一世不享受,修来生福。
  我刚才给你讲我们的老校长,他很不错,晚年学佛了,到台湾,校长跟我变成同学了,他也是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我们两个就变成同学。他念佛求生净土,夫妻两个都念佛求生净土。师母是先走的,火化的时候留了三百多颗舍利,真往生了!你说老师能不往生吗?这样的好人,真的是在整个世界上,我相信找不到第二个,没有私心,对学生的爱护无微不至,他能不往生吗?不可能的。所以这个都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贪瞋痴慢,贪瞋痴慢疑这五个都没有,小时候读圣贤书,晚年时候读佛经,入佛门。以天人的福报,他修的是天人福报,往生净土。这是给我们学生做榜样。学生很多,迷惑的不少,真正头脑清醒的,看到老师对老师羡慕、对老师佩服,跟著老师学的人不多。我自己晓得的,可以能够想像应该有二、三十个,我们同学大概有上万人的样子,真正对老师仰慕的应该有二、三十个人。这二、三十个人心地正直、清净,不会被名利所染污,真能看得开。老师这个样子太好了。
  所以爱欲这两个字要看淡、要有节制,不能够放纵。一定要守住清净平等觉,这是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要听懂,极乐世界是净土,净土从哪里?清净心变的。我们染污的心,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心不清净,跟净土不能产生相应。所以佛号,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但是他具备什么条件?他心清净,以前不清净没有关系,造作很多的恶业,真正忏悔,真正放下。别人不知道没有关系,你自己晓得,真放下了,真清净了,一念就能往生,这一念相应,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道理在此地。我们要把爱欲,要把它换过来,对阿弥陀佛爱,对极乐世界有欲望,这个好!我爱阿弥陀佛,我想极乐世界,这个念头一转就成功了。这是什么?这叫带业往生,真能去,用的是真心,你不是妄心。
  如果我们不能够把爱欲这个对象转过来,这往生很困难。果然能够把阿弥陀佛当作第一亲,极乐世界是第一个选择,没有不往生的。这就是《弥陀经》上讲的「执持名号」,执是执著,持是不失掉,紧紧的抓住,执持名号,这个人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行了,就满足了。不要去好高骛远,我到极乐世界一定要上上品往生,古人常讲,你期望的是上品上生,可是你得到的一定是降下来,中品。我们学蕅益大师,我只要下品下生就满足了,什么希望都没有,心清净,往生反而品位高。心里有这个欲望想往上爬,这个欲望就破坏你的清净心,可能你念佛的时候连下下品都得不到,不如老老实实锁定凡圣同居土,我只要到这个地方,我就非常满意。你修学的功夫好,自然往上上升,不要求,求就错了。我求的就是同居土,说不定往生的时候超越了,稳稳当当。
  世间人烦恼做主,这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做主,天天想满足自己的贪瞋痴慢,那你一定造业,你造业肯定是善业少、恶业多,为什么?念念当中损人利己,干这种事情。「但慕富贵荣华」,你心里所慕的、所希求的是世间的富贵荣华,又不用正因去求,用不正当的手段你得到了。快意於一时,不愿意忍辱,不愿意修善。这个忍辱意思很深,对富贵荣华要忍耐。我们周校长把这个做给我们看,他担任这个职务,政务次长就是第一副部长,国家给他的待遇是他应该可以享受的。他把公私分得那么清,公事才用国家的,不是公事,用自己的。这就是忍,忍辱。自己忍,全家人都要忍,小孩有事情出门的时候,去坐公共巴士;跟朋友联络的时候,到外面去打公用电话,这都是忍辱。忍就是修善,替国家节省一点汽油,替国家省一些电费,打电话要费电费的。这么小的事情他都想到,我们就知道他来生的福报有多大。累积福报於来世,但是他来世的福报他不要,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要不学佛,肯定生天,我们一般讲的是忉利天,肯定的。
  「於是威势不常,随即消灭」,这种享受是你积得的利益,能享受多久?这个有智慧的人他会想通。真正想到了,他会怎么做?肯定做法跟我们周校长完全相同,时间不长,我这个几年修福,修大福德,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这个功德大。我们这些同学人不少,不要说多,有十几个、二十个人受老师的影响,一生学习老师,对自己生活刻苦,修功德於来世,他这个表演的功德多大!他就有影响,就有人把他这种精神传到后世。他要遇到佛法,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更殊胜。老师爱护自己,爱护家庭,爱护他的宗族,收入不多,非常微薄,衣食节省,多节省一点钱,寄给家乡,那些家乡父老在乡下很苦,多少补贴他们一点。数十年如一日,没有把家乡这些父老忘掉,都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爱自己、爱亲人、爱邻里乡党。我们要是没有看到过这个事情,我们的印象读这个经就模糊;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亲自见过的,看到这个经文就非常深刻。老师给我们的样子,我们要把这个精神从我们身上把它发扬光大,这是报老师之恩,老师没有白教我们,照顾我们这些学生,他得到果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三六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三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七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五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八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塔蜜卡优婆塞的故事[栏目:南传法句经的故事]
 印度佛教史[栏目:圣严法师]
 印光大师说故事 76、诚念观音 双眼复明[栏目:灵岩故事]
 禅修手册 课诵[栏目:禅修手册]
 悌也可以权变[栏目:蔡礼旭老师]
 商人闻法[栏目:布施]
 吃肉即是人吃人[栏目:宣化上人]
 不妄语戒与诚信[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栏目:韩镜清教授]
 大悲咒句偈 75.娑婆诃 SWO PE HE[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