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4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29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七页:
  序【盖繇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大师在这段序文里面将这部《弥陀经》赞叹到无以复加,我们读到这些文字可以说没有不受感动的。这个地方总结就是接前面所说的修因证果,特别是归结到「自性」、「唯心」,这个意思与一乘圆教的大经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常说这部经在一切法门里面是第一法门,一切经中第一经,从这一段序文里面我们能够很亲切的体会到。序文第一句说『盖繇念空真念』,这个「念」就是念佛,《演义》里头有注解:
  演【念空真念者。】
  这都是由於『念空真念』,念佛有真念,既有真念,当然就有不真的念。所以我们念这句佛号,拿这个标准来对照对照,咱们这个佛号是不是真念?
  演【念即念佛之念,真念即真如体,念到极处,和念脱落,顿离念相,谓之念空。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即是平等法身,故云真念。】
  前面从果证上说到一真法界的境界,也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佛法,简单的说,就是破迷开悟之法。一切经给我们说这个道理,无量法门都是教我们破迷开悟的方法。迷悟境界不一样,所以在经论当中,佛往往也把种种不同阶层的境界都为我们说出。所以常常读诵大乘的人,对於自己的境界应当十分的明了,决定不迷惑,不迷就是觉,尤其要紧的是要把觉向上提升,这就叫做学佛。
  在一切修学法门里面,无过於念佛法门,这是我们这部经讲到这个地方,我想每位同修多少都能够体会得到,知道这个法门之殊胜。以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证得平等法身,或者我们是一般经里面讲清净法身,这正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说的,最直捷、最稳当的、最简易,再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更稳当,也正是《楞严经》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开悟,悟入清净法身,悟入法界一相。『法界一相』就是一真法界,这是佛与大菩萨们亲证的境界,这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我们虽然还没有证得,但是这个地方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那就是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常常来勘验自己的境界。
  我们今天在这个境界里面有没有见到一相,「一相」是什么相?是平等相。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还有好坏的分别,那就不是一相,有好有坏这是二相。二相是凡夫的境界,一相是佛菩萨的境界,这是勘验自己功夫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我们自己功夫有没有进展,换句话说,我们在境界里面这个心有没有平等?有没有四相平等?如果发觉没到这个境界,我们在境界里所用的心,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不是菩萨,不是菩萨是什么?那就是凡夫,凡夫知见,轮回知见。说凡夫,大家觉得无所谓,所以我特别把它加重语气「轮回知见」,你要是有这些知见,你就免不了生死轮回,轮回比凡夫的确是可怕多了。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可以说都是在轮回生死知见里面打转。
  『念空』,空什么?就是要把生死知见给念掉,念掉之后,真念就现前了。『真念』就是真心、就是本体,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真正的自己,佛法里面常讲开悟,或者讲证果,悟的什么?证的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六祖大师在黄梅悟道了,证得了,所以他说了几句话:「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真如本体,就是自家本人。我们现在在迷,迷什么?迷就是迷的这个,悟也是悟的这个。再跟诸位说明白,真如自性上没有迷悟,从自性理体上,迷悟都不可得!所以成佛的时候,他必然见到大地众生同成正觉,这一定的道理。说迷是虚妄的,那么说悟难道是真实的吗?悟是从迷相对建立的假名。如果迷破了,悟还存在,那个悟就是根本无明,并没有真正的开悟,连悟也不可得!所以这个地方说,『念到极处,和念脱落』,这是讲念佛功夫达到极处,能念所念俱不可得。
  『顿离念相,谓之念空』。到这个境界,我们要问,他还有没有念?千万不要误会了,到这个时候不念佛了,没念了,那你就堕到空里面去了,那就大错特错!到这个时候,六字洪名依然是相续不断,正是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是没有念。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还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没断!这才是一个真正念佛人。他那个一句佛号跟我们一样,一天到晚我们拿著念珠,也许他也拿念珠,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来没间断,可是境界决定不相同,为什么?我们是著相念佛,人家是无相念佛;我们是有念念佛,人家是离念念佛。我们生在十法界里面,他是生活在一真法界里面。我们处处是有障碍,人家是处处无障碍。像《华严经》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怎么会相同?我们在境界里头种种差别,不平等!人家心地清净平等,受用不一样。
  诸位听了这个话,一定会想到,我们怎样也能够念到这个境界?这个就是理一心不乱。你要想到达这个境界,必须精进更精进,精进什么?老子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世间学术,天天要增长,这是进步。如果是求道,道是清净心,应该怎么样?应该一天一天的放下,损是一尘不染。前面大师给我们说过,「放下又放下」,这是学道。佛法里面的精进,精进个什么?精进是放下。不但把世间五欲六尘要放下,就是佛法也得要放下。世间五欲六尘是病,佛法是药,药拿来治病的,病好了,药也不要了,正是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由此可知,自古以来这些成就的人,你仔细读经就会发现到一个现象,佛讲这些经,弟子们与会,听了之后往往是大彻大悟,都能入这个境界。他不是每部经都听,不是这样的,从哪里悟?一部经里面开悟的。我们读《楞严经》,摩登伽女是博地凡夫,经讲到一半,她就证三果罗汉,她不是听很多经、学很多法门才开悟的。诸位要晓得,学多了、听多了,都变成所知障,决定不能开悟。佛法里头,无论是解与行,都要一门深入。既然是要一门深入,佛为什么说那么多经?佛说那么多经,说老实话,不是为我说的,部部经都有个当机者,佛是为他说的。他听了悟入了,可见得悟入实在讲只是在一会、一部经。我们看多了这种情形才发现到,如果你搞太多,决定是障碍。就好像我们有病,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我们去看大夫,大夫给我们每个人处方不相同,我们拿到这个处方照这个处方吃药,一吃就好了,药到病除,就恢复健康。如果你的药不错,你吃好了,他的药也不错,好,这方子统统给我,我统统买来吃,没有病也吃死了。
  这一切经是当年佛给许许多多众生所开的药方,不能随便乱吃,你要是随便乱吃,准有害处没有好处。要是有好处,你现在已经读了这么多经,听了这么多经,为什么还不开悟?你已经念了这么多年佛,为什么连往生的消息都没有?这毛病在哪里?搞乱了。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看古人,人家也是个博地凡夫,从来没有闻过佛法的,有个法师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念了三年,他就功夫成片,他就得一心,他就预知时至,他就自在往生了。我们下的功夫比他多,为什么不如他?人家吃的就一付药,一吃病就好了。我们今天是搞好多好多种,唯恐药方太少,没病也吃出毛病,怎么能够恢复健康?所以为道跟为学绝对不相同。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才晓得在这么多法门当中,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法门?如果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很听话的学生,就应当选择念佛法门,为什么?因为佛在经里面说,「正法戒律成就,像法禅定成就,末法净土成就」。我们现在生在末法,我们修净土法门,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最听话的乖学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法门。
  这个法门好不好?太好了。如果不好,一乘圆教大法又何必提倡它?我们晓得《华严经》是一乘圆教,善财童子是修学代表的人物,是一个榜样,是一个修行的典型,他修什么法门?就是修念佛法门。念什么佛?念阿弥陀佛。何以晓得?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出来参学,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虽然没有说明这是念阿弥陀佛,可是到最后的归宿是阿弥陀佛,我们就晓得德云比丘教他这个念佛法门一定是念阿弥陀佛。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是从华严会上就开始提倡。我们不读《华严》,我们不认识这个法门,读《华严》之后,才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才晓得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里的大总持法门。应该怎么修?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了。把世出世间一切的妄想杂念统统要放下,你放不下的时候就是以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
  念佛的同修有很多人来跟我说,在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这是必然的现象。不要怕,妄念起来了,你佛号也同时起来,要紧的是把全部的精神贯注在佛号上,妄念不理它,随它有多少,随它起,根本就不理会,专门去理会这一句佛号,那个妄念自自然然就没有了。你愈是照顾妄念,妄念就愈多,那佛号就忘掉了,所以说是不理妄念。佛号与妄念同时起来,我们会用功的人就是照顾佛号,不理妄念。妄念不碍你念佛,念佛也不碍起妄念,它可以同时并存。你只要注意佛号,这个妄念必定会减少,少到妄念不生了,根本不起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一个妄念也不起来,这个时候就是事一心不乱。妄念才起来,一句佛号就压住了,这叫功夫成片,这就算是成就了,带业往生决定有把握。
  这一段所讲的是最高的境界,是讲到理一心不乱,这时候的心就是真心现前。真心,经论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此地讲『等虚空界,法界一相』。心一了,外面境界就一。学佛的人要记住佛陀的教训: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换句话说,学佛的人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的是凡夫,我们学佛的人、念佛的人,念念都还被境界所转,你想想你怎么能得一心?你怎么能功夫成片?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
  为什么要转境?因为境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境界不是真实的。《金刚经》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露跟电都是无常的,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暂。我们想想我们这个人、这个生命生活在这个世间,就算你寿长,活到一百岁,一百岁的人不多,一百岁的光景在整个宇宙里面是一刹那,太短太短了。如果要在忉利天的眼睛里面看,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看我们世间人,可怜!早晨生的,晚上死了,朝生暮死。我们如果能常常想到这一点,想到这个事实,你就会觉悟了,你自自然然能把这一切无常虚妄的舍掉,取真常。
  真常是什么?真常就是真如自性。此地讲的『真如体』,体就是自性。《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六根根性」,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就六根的眼根,特别详细为我们发明「十番显见」,这个意思说明我们六根的根性是真常的,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是真的,我们要取这个东西,这个在念佛法门里面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佛菩萨与凡夫之不相同,就是用心不一样。佛菩萨用真心,六根的根性是真心,他见色不用眼识见、不用意识见,他用见性见;耳闻音声,他不用耳识闻,不用第六意识闻,他用闻性闻。所以会用六根根性的人,这就叫做佛菩萨;不会用六根根性,用六识,那就叫凡夫。除此之外,佛菩萨与凡夫还有什么差别?没差别。
  「念到极处,和念脱落。」我们现在开始念佛是用意识心,我们不会用六根根性;念到极处,能念所念两边都舍掉了,这就是禅家所谓离心意识。离心意识之后,这个境界是此地讲的『念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这个空就是《心经》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空是这个意思,就是实相般若。
  前面讲「顿离念相」,念相是什么?言说相、文字相、心缘相、能念相、所念相,全都没有了,与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所讲的「舍识用根」没有两样。《正脉》所讲的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圆教初住以上,正是念佛法门里面的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心离开了分别执著妄想,你的真心显露出来了。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是广大相,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广大!清净相、平等相、慈悲相(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现前了,这个时候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统统现前了,这叫真念。
  你要是问念佛有什么好处?这好处怎么说得尽?说不尽的好处。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再归纳起来,真念就是用真心念佛,这是最简单的讲法,不可以用妄心念佛,要用真心念佛。上一次把境界说出来了,那一段文非常非常重要,我也特别提示给同修,我们念佛用真心,我们待人接物呢?念佛这个时候觉了,待人接物又迷了,那不行,那个没用处的。念佛的时候把真心念出来,念出来干什么?念出来要生活,使我们整个日常生活统统用真心,那才是处处都见佛了,时时都见佛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最要紧的就是把你唤醒,要把你的觉心唤醒,把你觉心念出来。觉心是真心,把妄心念掉,把真心念起来,就是这么回事情。真心用事,真心当家,真心作主,就叫做成佛,就叫做正等正觉。
  由此可知,念佛不是没有用处,念佛并没有与我们生活脱节,念佛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今天政府提倡,要提高生活品质,从哪里提起?念佛才是唯一真正提高了生活的品质,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用假心、杂心、妄心,你怎么念,这种好处利益你得不到,充其量只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一点念佛的种子,这一生得不到受用。如果这一句佛号把真心念出来,那个受用真正是不可思议,真正是大自在!世间人常讲快乐无比,那是喊口号,实际上他很苦,嘴皮上说说而已。只有真心念佛的人才真正快乐,真正自在。所以,真善美慧唯有真心念佛的人他才具足。
  大师说「盖繇念空真念」,这句话就说明了念佛的真实功夫,功夫成就了,这是理一心,上乘功夫。下面讲「生入无生」,生入无生就是果报,因圆果满。
  演【生入无生者,生即生死之生,无生即无生忍。】
  换句话说,你念到这个境界,见到什么样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不生不灭。所谓了生死超三界,还不止!这个了生死超三界通常我们讲小乘阿罗汉的,比阿罗汉的境界高得太多太多了。到这个境界才真正看到一切法本来不生,哪里有灭?这是见到宇宙万法的真实相,诸法实相。为什么说万法不生?这个理很深,佛一句话可以给我们道出,给我们说破,但是我们却很不容易契入,不容易体会。不但不容易体会,恐怕还不容易接受。为什么不容易接受?因为对这个境界根本无法理解,所以不能接受。
  演【生本无体,以念为体。】
  『生』就是指一切万法生起的现象,我们常讲缘生,「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它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它从哪生起?『以念为体』,从念生。这个事理确确实实难懂,我们只好从比喻当中去体会。诸位还没有证到圣果,就是你的心还没清净。没清净,换句话说,你这个心起念、起分别是从无中断。你睡大觉躺在床上,身是不动了,你的心还是在起念,还是在分别,起念就变成梦境。梦从哪里来?你睡觉的时候,你心里头有念,梦是从念生的。如果你没有念,就没有梦了。你有善念就有好梦,你有恶念就做恶梦。由此可以证明,梦确确实实是从念生起的。
  梦境短暂,可是你在梦境里面那个感受不是短暂的。中国古人笔记小说所讲的「黄粱梦」,这是大家所熟悉的。说一位穷秀才天天在那里胡思乱想,有一天在一个道观,道士在那里打坐,旁边有个炉子在煮小米稀饭,黄粱是小米,很快就烧熟了。他坐在旁边打瞌睡,就做了个梦。梦到他去赶考,结果考中第一名状元,然后皇帝派他做知县、做官,官慢慢的升,做了若干年升到宰相,凡是过去对他有恩惠的人,一个个都报答,过去与他有过不去的人,一个个都报仇,恩怨分明,到最后自己也犯了罪,被皇帝贬职,生活潦倒,苦不堪言。这时一下醒过来,那个黄粱还没煮熟。这道士很厉害,就问他:你这二十年的太平宰相还得意吗?他在梦里做了二十年太平宰相,黄粱还没煮熟!他在梦境里确确实实感觉到几十年过去了,人生如梦!
  年轻人对这个体会不深刻,年岁大的人对於这个感受非常的亲切。我二十三岁到台湾,现在转眼六十岁了,想想初到台湾那一天的光景,如同昨天一样。往后还有三十年吗?没有了,三十多年一弹指过去了。人生是个梦,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你以为可以得到,那是假的,决定是虚妄的,无非是做一场大梦而已!所以佛教我们一切要舍,一切要放下,这是正理,绝对正确的道理。为什么?一样也得不到,你偏偏要求得,你不是在自找苦吃吗?所以,放下就自在,放下就解脱。
  一切法是妄想分别变出来的,唯识里面讲「唯识所变」,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心。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以念为体。如果你念头没有了,那就像永嘉大师所说,「觉后空空无大千」。觉后,好像睡觉醒了,梦境没有了。我们眼前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大梦,你现在这个分别心没有觉、没有断,一天到晚继续不断在分别,所以外面境界相好像是个相续相,是连续的,其实它不是连续的,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就是《楞严》上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法尔如是。不要以为那个境界是真实的,真有这些事情,那你就看错了,没这些事!你要是把真相看穿,你怎么不自在!真相看穿了,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得失的念头。众生之苦,苦在患得患失。我们在这个境界里没有得失,这多自在!一切受用无不自在。下面大师引用《起信论》上一段话来说:
  演【起信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得住持。】
  《起信论》是宗经论,都是依据佛陀的开导,为我们来说明。『一切诸法』,包括世出世间法,世间六凡法界,出世间四圣法界,不但包括四圣六凡,而且还包括一真法界,统统是『依妄念而得住持』。「住」就是存在的意思,「持」就是保持,也就是它相续。这种现象是相续的存在,是依妄念。
  说到这个地方,也许诸位要问: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头有妄念,我们相信,为什么?他还没得一心。方便有余土里面也有妄念,我们也相信,因为他虽然得念佛三昧,没见性。问题来了,实报土以上的,难道还有妄念?你们诸位想想有没有?实报土是见了性的菩萨,是法身大士。初住菩萨有没有妄念?四十一品无明才破一品,还有四十品没破,怎么没妄念?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是有妄念。圆满成佛,没妄念了。没妄念应该是没有相,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才看出佛的慈悲,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什么?他有能力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破掉,他不破。为什么不破?要在梦中大作佛事,帮助别人觉悟。他要一破了,那就觉后空空无大千,他对於这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还有什么帮助?没有帮助。
  所以佛到成佛这个境界,他绝对不破这一品无明,留著它,叫留惑,他保留这一分,这就是所谓倒驾慈航,保留这一分他才能够在十法界示现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在这个时候,它叫不叫妄想?可以说是妄想,也可以说不是妄想,因为他这个妄想他自己知道,他愿意保留的,他已经觉悟了,这个妄想就不是妄想。好像你在作梦,梦里面做了不少好事,晓得自己做梦,不愿意醒过来,这个梦还继续往下做,但是你已经觉悟了,晓得在梦中,那就是真正离开梦境了。这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即世间而出世间」,离即同时,离即不二。这是佛法最积极的一面,这是佛法对於一切众生无比的贡献,我们要认识。底下这一段从理论上讲的:
  演【今既念空,所谓皮既不存,毛将安附,自然髑髅粉碎,五阴消亡,从有生悟入无生矣。】
  这是无生法忍。我们一般讲无生法忍,狭义的来说,《仁王经》上所讲的,七地、八地、九地,这三个位次是无生忍菩萨。如果广义的来讲,把标准降低一点,圆教初住以上就能够证得少分无生之理,就悟入无生。净土境界里面,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常常念到的,「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是圆教初住的境界,就是你刚刚证得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换句话说,没有证到理一心,你的莲花没开,你往生极乐世界是在莲花里面,花没开!在这个里面,再继续不断的用功,证到理一心,花就开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确实有这个花,它也不是假的,事上是真有,可是你要明理,理是什么?这个花是心花。为什么不比喻别的花,一定要比莲花?莲花是清净的,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开是什么?开悟了,大彻大悟。几时你的清净心大彻大悟了,莲花就开了,这么回事情。
  你要问: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莲花要多久才能开?没定!哪有一定?你到那里一天开悟了,一天花就开了,两天开悟,两天花就开了,你永远不开悟,那永远花不开,这没有一定的。如果我们在现前就能够心开意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品上生,为什么?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就是开的,这是上品上生。我们要想想,我们这个心为什么不开?不开就是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你放不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所以你不能够心开意解。你不晓得这一切万象的真实相、真实的样子,它是虚妄,不是真实的。你能把这层看破,事事物物你就不牵挂了,没有一样事情你会牵挂的,那就叫全体放下。这个时候才是心开意解,你这个心清净自在,往生西方世界这就是上品上生。
  演【又生即念佛之心,无生谓无生之理。】
  这一段从理上讲。
  演【虽念性元生灭,既由有念得入无念,是从生灭顿入无生矣。】
  前面讲顿入,此地也是讲顿入,与窥基大师在《通赞疏》里面说法完全相同,这个法门圆极顿极了。说个老实话,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想证得法身大士,确实不容易。可是用这个法门,我不敢讲决定可以做到,我跟诸位说,可能做到。那就看各人用心,各人的精进,各人功夫如法不如法,得力不得力,这是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无法跟它相比的。
  我们现前念佛是有念,是用一个生灭心在念佛,念到熟透,就入无生之理。什么叫有生?什么叫无生?有生的是能念的心、能念的识,识心是分别心,因为这是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念到见性了,念性是不生不灭的,就是楞严里面「十番显见」,念性和见性,一性无二性。怎样从有念能达到无念?就是说从识念念到见性,这个要记著前面这句话,「念空真念」,所以才能够生入无生。生入无生以这一段的意思来说,就是生灭心念到见性。无生是见性,是不生不灭,要念空真念。「念空」简单的意思是说,要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是念空。用真心来念,自自然然就是从生灭念到不生灭,到不生灭这就见性了。
  演【念佛念心者。】
  念佛就是念心。最近有几位同修来问我,佛号没有办法相续不断,因为每天要工作,一做工作佛号就不能念了,如果一面念佛一面做工作,这心有二用,一样都搞不好,佛也没念好,事情也没做好,自己障碍重重。这都是没有明了经义,才会出这个乱子。诸位要记住,念佛,念是今心,现前的心,佛是觉。我现在这个心觉而不迷,就是念佛。觉心来办事,样样事情都办得圆满,样样事情都办得周到,为什么?你觉而不迷。迷的心才会把事情办颠倒,才会把事情办错了,觉心不会。所以,念佛是觉心,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把你那个迷心念掉,把你本来的觉心念起来,念起来干什么?念起来在日用平常当中去办事,去待人接物,这就叫佛法,这叫真念佛。
  可见念佛是有用处的,不是念了没用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这六个字完全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无量觉。皈是回来,从哪里回来?从迷惑颠倒那里回来,从一切错误里面回过头来,依什么?依觉而不迷,依正而不邪,依净而不染,这就叫做念佛。否则的话,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待人接物样样迷惑颠倒,你这个佛白念了,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白念了,没有把你的觉心念出来,没有把你迷惑颠倒的境界转变过来,没转得过来。所以要认识「念佛」这两个字,就是念的心,佛就是觉悟的心。所以,念佛就是念心。
  演【既到真念田地,则其念佛已无能所。】
  『能』是能念之心,『所』是所念之佛。如果有能所,给诸位说,它是二心,二心就是迷。觉心是一心,一心就是真心。处事待人接物,无论顺境逆境都用真心,这就是觉。才起分别,才起一点执著,这个心就迷了,就是不觉。迷了就有苦,觉了就自在。到真念的时候,他一定是一心现前,真心现前,真心里头没有能念所念。
  演【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智外无如,如外无智,如智不二,名念佛即是念心也。】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文字简单,意思非常的明显。由此可知,我们念佛人修的是什么东西?念佛人之所求,就是求真心起用,就求这个,经典里面名称就是一心不乱;我把它变个名词,大家容易懂,真心起用就是一心不乱。如果真心不起作用,你这个一心得到也枉然,没有用处。一心得到的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是清净、一尘不染,他受用是大慈大悲;自受用与他受用不二,自受用与他受用不相妨碍。
  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是他受用,大慈大悲,他自己非常清净。从他清净心里面来说,他从来没说一个字,没有说一句法,说而无说。说是慈悲,他受用,无说是自己清净,自受用,自他不二!可见得他用一心,他不用二心。「我自己清净,我对别人要讲经说法,我这用二心」,那你错了,你用二心就障碍了,你说法一定障碍自己清修,自己清修一定障碍弘法;唯有一心无二心,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这个事实我们细细去体会,更应当努力来学习,使自己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你就得大自在,你这个人生才真正的享受,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你才会体会得到。否则的话,前途一片渺茫,一片黑暗,真正是可怜!
  我们在这部经里面真正得到一个指归,得到一个方向。前面一再跟诸位提起,经典学一部,就这一部就够了,决定能把我们无始以来一切毛病习气都治好,决定能帮助我们成就无上道。诸位用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绝不间断,绝不怀疑,就成功了,方法就这么简单。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集
下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六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十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十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七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三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六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重了生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出家不可轻[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一)恒长策发好学心[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普贤行愿品释 第六课[栏目:普贤行愿品释·索达吉堪布]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颂[栏目:成观法师]
 僧昙法师送舍利感钟鼓自鸣[栏目:舍利瑞应篇]
 专业的慈悲[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心五四运动「心」五四运动的时代意义[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把佛念到心里[栏目:济群法师]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栏目:弘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