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唤起我们的潜能(八)
阿康仁波切
{返回 阿康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7

本实修法是用金光球来象徵心之觉境;含有无量大悲的圆满智慧。不愿或难以观想纯净金光球的人,也可用佛陀、基督,或任何一位宗教大师为观想对象,以之表现同样的特质;悲智与心净。如果你深信佛陀或基督,你之观想佛陀或基督便能产生很大的效果。必须记住的是;重点在悲智的特质;至于所观形相,什么最易观,最有效,就观什么。 
(1)基础
至少用五分钟“建立情况”——竖起脊梁舒适地坐着,体会自身周遭的虚空和所在之处,以及安住地面之身的感受。注意出息入息。如果呼吸感到拘束,那就先修本书第二部分开始时所讲的呼吸松弛法之一。然后注意出息,把紧张或障碍都呼出去,等到你觉得轻松时,再开始修行本法。
确定你的身姿端正,想像有一株黄莲挺立在你身体的中央。
现在想像有一根空管始于你的头顶(头发形成一圈的那一点)。此管顶端状如漏斗的开口——开得很大。它向下穿过你的身体,与黄莲相接,进入莲心。管子无特定的颜色。
(2)邀请
观想一尊庄严的金光佛,或任何体积的金光球,停留在漏斗开口之上。体会并注视你的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坚实,越来越开放和透明。
(3)进入
将庄严透明的佛像或金光球,从漏头开口下移到你身体的中央,直抵莲心。不要认为金光像或你的身体有任何产质。
如是修四十五分钟,然后休息。
(4)松弛
修松弛法——坐着修或躺着修都可以,重点在要从容地放松。由于松弛法的修行时间长,所以你一定要让自己处于相当安逸的状况;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躺着修,那就要确保身体的温暖和舒适,把头放在小垫子或枕头上。不过要注意,不可太暖,以免想睡!如果坐着修,你要轻松自在,不要强摆姿势——修行此法,背部无需笔直。
修松弛法,让心休息,让思想、感觉和观念流畅地自由来去。沈思悲智的本质如今在你之内,及在你周遭每一事物之内。身体没有坚实的部分或器官,也没有痛苦或紧张。让一切融入宁静,融入平静的心态。
修此松弛法约一小时。每节实修共约一小时四十五分钟,每天都要修,连续一周。
问:您说的身体中央,到底在哪儿?
仁波切:通常是指心的部位,但这不是唯一的可能,而是要看你觉得自身中央在哪儿而定。
问:如果我不能真正在心里看到佛像,而只是觉得佛像在哪儿,可以吗?
仁波切:可以。修行此法,旨在找到心的根本之善。此善究竟是何形相,则属次要。
问:仁波切,有时出现的光不是金色,而是他种颜色,我是否应力求看到金光呢?
仁波切:我想应该如此。金色最好。
问:您看怎样才能易于做到这一点?
仁波切:观察一件金色物品。若于观察时,该物品变成非常坚实的颜色,那就试试观看镜中反映的金色,这样你便可对该色的透明性有些概念。
问:在结尾修松弛法时,我的心常是一点也不平安,很多情绪全都来了。我对这种情形该怎么办?
仁波切:尽量寻求宁静,让情绪、思想与概念一起融入其中。即使你心里只有一点点平安,只有百分之一的平安,你仍能完成这一部分的实修。
问:如果时间不够,不能按照规定修行此法一小时四十五分钟,那么结尾的松弛法还必须每次都修吗?
仁波切:是的,必须。不管你能使用的时间是多少,你都要尽力维持此法每一阶段在时间上所应占的比例。
问:诸实修法所需时间的长短,为何有这么多的差别?明确地说,“唤起我们的潜能”需要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吗?
仁波切:有些实修法应比其他实修法需要较长的修行时间。我们所要修的若比较深奥——如本实修法——那就必须多花一点时间去修。“唤起我们的潜能”是最基本的实修法,在让人了解自己的本性方面极为有效。

 


{返回 阿康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截至目前之所修
下一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朋友(七)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唤起我们的潜能(八)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感觉(三)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彩虹球(十五)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代国家、朋友及动物受苦(十三)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截至目前之所修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大悲金光(四)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松弛(二)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彩虹(五)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代父母及亲戚受苦(十二)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实现我们的潜能(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说[栏目:真圆法师]
 50.如何健康[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如何净观五种圆满?[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九章 心的束缚使你无法脱离六道轮回 无妄之四 一切只有“因果”[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佛教入门 十四·业力的因果律[栏目:佛教入门]
 无非名和利,不过一碗饭[栏目:看开]
 黄庭坚~牧童[栏目:禅诗三百首]
 神圣之乐&法的核心[栏目:清净的法流]
 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栏目:陈坚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