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二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23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六六页:
钞【二曰实报庄严土,行真实法,感殊胜报,七宝庄严,具净妙五尘故。亦云无障碍土,以色心不二,毛刹相容故。是法身大士所居。】
这是四土里面的第二种,『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报」是果报,这个报土是真实不是虚妄的。四土都是果,说到果,当然一定要讲到修因,修什么样的因才证什么样的果。这个地方讲是『行真实法』,这就是修因,所以感得殊胜的报土。什么叫「行真实法」?这一句非常的重要,因为只要因真实,果报是自然的,不求也得到。一般讲,凡是在因位的菩萨,还没有见性,没有证得法身,这个时候的修行都不能说是真实。由此可知,凡是讲到真实,最低限度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菩萨无论修学什么样的法门都真实;没有到这个境界都叫做权小菩萨、权乘菩萨,不是真实的。这个标准,如果我们用《金刚经》上的例子来看,就很容易理解。《金刚经》上半部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下半部讲:「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由此可知,你要是有四相、四见,四见比四相微细得多,四相粗,四见微细,见是见解,还有这种见解,那么你就不是菩萨。不是什么菩萨呢?不是此地讲的真实菩萨。
说老实话,不能说不是菩萨,他是菩萨,不是真实菩萨,不是法身大士,此地讲的法身大士所居,他不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我们虽然发了菩提心,四相没破、四见没断,这个菩萨住在哪里?住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虽发菩提心,禅定没有得到,这是凡圣同居土;如果得到禅定,就是方便有余土;如果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本性,就是证一分法身,那就是真实菩萨,住实报庄严土。因真实,果报也真实,就是这么个意思。由此可知,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生到实报土,这个说法是通途的说法。
十方诸佛都有四种净土,并不是说这四种净土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是十方三世每一尊佛都有四土。可是一切诸佛的四土不是并列的,它是有上下层次、有高低层次,它并不在一起。实报土的菩萨见不到方便土的菩萨,方便土的菩萨见不到同居土的菩萨,除非有特殊的因缘,否则的话见不到。所以它当中有障碍。西方世界特别,它这四土是并列的,不是一层一层的,换句话说,一生一切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纵然是生凡圣同居土,与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统统在一起,所以与这些大菩萨们(法身大士)天天见面,共同在一起生活,这是不可思议,这是十方诸佛国土里头没有这种情形,西方世界特别。所以诸佛劝我们求生西方净土,道理就在此地。这是横超三界,那边是恒生四土,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感殊胜报』,他感得殊胜的果报,内行殊胜,果报也殊胜,他的身相展转微妙。
『七宝庄严』,就像经上所说的。实在讲,西方净土不仅是实报土,就连凡圣同居土都是不可思议,完全是阿弥陀佛称性变化所作。古德在大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这个就很特别了。十方诸佛刹土统统是一合相,这相森罗万象,我们讲动物、植物、矿物,森罗万象。森罗万象它的本质是一,就是一个东西和合变现出来的,这个我们今天科学证实了。我们把所有的物质一分析,分析到最后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分析到这些东西,确实它是一样的,基本的物质是一,就是这个基本的物质组合,我们今天讲方程式组合排列不相同,所以才有元素,有元素才组成这物质。一切森罗万象确实是一合相,这个讲得一点也没错。但是西方世界不是像我们这种物质组成的,它是法性土;换句话说,真如本性的相分。我们这个一合相,一就是基本的物质,或者再深入的观察就是能量、波动,那真的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到这种境界,这是今天科学家给我们证实了。
十方世界这个相分是怎么回事?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里面第一个「无明业相」,这是迷惑妄动;第二「转相」,有无明妄动,它就产生转变;转相也叫做见分,能见相。既有能见相,它就会变成一个所见相,所见相就是「境界相」,就是诸佛国土的相分,是这么来的。这种相叫「真妄和合」,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的意思。换句话说,它是真如本性起了无明以后,变现出来的境界相。
西方极乐世界刹土没有起无明,没有无明,是真如本性的相分。我们现在这相分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就是十方诸佛刹土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它也是真如本性的相分,这是没法子相比的。它那个世界要比起十方诸佛刹土来讲,它是无比的殊胜庄严。所以诸佛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有道理的,真正是大慈大悲!叫我们永远得到究竟的解脱。
只要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对你放心了,为什么?你究竟解脱,究竟得度了,他再也不要操心。没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天天看著你,天天要操心。几时你才不让诸佛操心!就像父母对子女一样,子女学业成就,事业成就了,父母才放心。如果没有成就的话,总是会替他操心,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一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於说一切究竟圆满成就,到西方世界就保证你成佛了。诸佛度众生还有什么操心的地方,不需要了,这个众生要成佛了。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具净妙五尘』,说明与十方诸佛世界的五尘不相同,不一样。
『亦云无障碍土』,这跟《华严》境界相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障碍土。『以色心不二,毛刹相容故』,这就是华严境界了。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处处都引用《华严经》来解释《阿弥陀经 》,把《阿弥陀经 》的地位提得跟《华严经》一样高,显示出《弥陀经》无异於《华严经》。《华严》是经中之王,一乘了义。《弥陀经》也不例外,是《华严经》的归宿,《华严经》的精华,换句话说,《华严》之《华严》,一乘之一乘,了义中之了义。这是把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提得这么高,劝我们要相信,要发愿,要依教奉行。他老人家并不是随便说的,他说这些话统统都是有依据的,绝对不是说他自己修净土而把净土捧得这么高,不是的。所以他必须引经据典,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确确实实与华严境界无二无别。
「色」是物质,「心」是本性。所谓是「色外无心,心外无色」。色也就是境界,心境一如。《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此地可以说色就是心,心就是色,色是心之相分,心是色之性体、本体,色是心的现相,它是一不是二,因此它没有障碍。不但理事无碍,事事都是无碍的。今天我们为什么在色相里面产生无尽的障碍?这是不明真相所造成的,绝对不是这个色里头真的有障碍,没有。
这些障碍从哪里生的?从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如果我们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我们就证得了,就证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而妄想执著,我们读了经,明了了,很想把它舍掉,但是舍不掉,为什么舍不掉?根深蒂固,这个执著不是一生的,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我们就这样的执著,养成一个习惯,想改都改不掉,这个麻烦大了。分别执著妄想要是不能舍掉,我们修行,再好的功夫只能修到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不能入真实位,为什么?真实法里面没有妄想执著分别。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深深警觉的。
虽然我们反省、我们警觉,实际上,我们还是做不到。但是我们要知道确实有这么一桩事情,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尽量把分别执著减轻,与实报土这个真因就会接近。如果我们分别执著依然这么重,并没有丝毫减轻,换句话说,我们幸亏学念佛法门,如果学其他的法门,这一生可以说是一点指望都没有。学这个法门,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往生凡圣同居土。一心不乱不容易得到!妄想执著要减轻很多,才能到事一心不乱。分别执著妄想断了,真的没有了,这才能到理一心不乱;这是讲内里头完全没有了,才能到这个境界。
「毛刹相容」,是事事无碍的说明。「毛」是毛孔,我们身上汗毛孔,这很小。「刹」是佛的刹土,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可以拿来装在我们毛孔里面,大入小。小入大,我们不会感觉到诧异,大千世界容纳毛孔没有问题;小毛孔能容纳大千世界,像经上讲的比喻「芥子纳须弥」,就这个意思。「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比芝麻粒还小,「须弥」是须弥山,把须弥山装在芥菜子里面,这个芥菜子没放大,须弥山也没缩小,试问问怎么能装得进去?这很不容易理解。这是形容事事无碍。毛刹相容比芥子纳须弥,那个境界还要广大!须弥山比起三千大千世界,那小得太多,芥菜子比我们汗毛孔要大很多!我们这个汗毛孔装芥菜子都装不下,怎能把三千大千世界装在这里面?这全是《华严经》上的境界,不可思议!这就是经上常说的「一一尘中一切尘」,所谓「一毛端现宝王刹」,就是这个意思,宝王刹就是佛的国土,佛的国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举一毛端,全彰法界,故能法法相即,周遍含容」。统统是《大方广华严经》上的境界,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亲证的现量境界,不是想像的,亲证的。『是法身大士所居』,他们居住的净土。第三:
钞【三曰方便有余土,断四住惑,属方便道。无明未尽,名曰有余。是三乘圣人所居。】
『方便有余土』,它的因是断四住烦恼。像前面实报土它是「行真实法」,这是它的因,我们特别著重这一句,著重修因。什么叫做『四住惑』?四住惑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见思烦恼,错误的思想是思惑,错误的见解叫见惑。此地是以见惑为一住,叫做见一切住地。如果见惑断了,四住惑里头断了一住,你就证小乘须陀洹果。思惑里面分为三住:第一个叫「欲爱住地」,就是欲界九品思惑,如果断尽,不再到欲界来了,那就证二果,证小乘的二果。第二叫「色爱住地」,实在讲它这三个很好记,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果你把色爱住地断掉,这就是色界的四地,四就是四禅,每一禅里面有九品思惑,你把这统统断尽,证三果。第三就是「无色爱住地」,就是四空天,四空天也叫四地,每一层也是九品惑,四九三十六,能把这三十六品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所以小乘破四住惑。
通途法门,必须断四住惑才能超越三界,永远离开六道生死轮回了,换句话说,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我们要问:谁有能力?不要说断四住烦恼,你断一住看看!有哪一个人有这个能力,一生当中能断一住(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佛法虽然讲平等,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法门平等,无二无别。你去修别的法门,不管修哪一个法门统统要断惑。如果条件是断惑证真,我们确实没指望!唯独净土法门不要断惑,说带业往生,带业就是带惑,这四住烦恼可以不要断,带惑往生,我们才有希望!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真正明白了,我们的修行才不会把路子走错,才不会将一生修行的功夫到后来白费了,你将来一定有个结果。
这个法门的修学,要一门深入。在过去确实有很多同修向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学佛要从哪里下手?这个事情真难!我也没有办法教他从哪里下手。现在可说因缘殊胜,看到这一代众生挺有福报,这个福报比我们过去的人要大。现在人再问我,那就很简单,我立刻告诉他:从《无量寿经》注解下手。这个注解大概到下月初可以出版。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注解,从这里下手就行了。为什么?他那个注解就像一部佛学大辞典,《无量寿经》每一个名词术语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你这个注解一念,换句话说,你的佛学常识就具足,佛教很多术语你都明白了。对於净土法门的义理,你也明白了,这个好!一切名相通达,是一般佛教的了解。
过去,实在讲也有,像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性质都相同。过去在大专佛学讲座,李炳南老居士就推荐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给大专学生们看。实在讲,《金刚经讲义》没有《无量寿经注解》好,为什么?《金刚经》讲得太玄,说老实话,用不上!佛理是明白了,跟我们现实的生活脱节,用不上!不像《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学了之后马上就管用,它与我们生活打成一片,好处在这个地方。所以有这本书,将来人家问:学佛从哪里入门?你就介绍这本书给他,从这个地方入门。
如果真正要入门,真入门是入解门,从这个注解了解就行了,佛法是什么大致上你了解了。如果想证果、想往生,单靠解不行,要怎样入?一定要背诵《无量寿经》。你能把经文一天念一遍,一天念一遍念十年,一天念两遍就五年,一天念三遍那就三年,这是最低的。一天念三遍也念三年,一天都不要间断,你就很有可能悟入。为什么?这样念下去,人心定了。要晓得,念经是定慧等学。佛教给我们修戒定慧,念经是修定修慧。我专念这部经,心里没有妄想,心定了,念久了之后开智慧,正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这么个道理,一门深入。除念经之外,专持阿弥陀佛圣号。经念熟之后,能够背,不用经本也能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不限定在佛前展开经本对著经本来读诵。那是不熟,没法子,展开经本读诵,熟了之后,用不著了。我们现在印成小本的供养诸位,就是希望诸位把这经本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来读诵,你念得愈多愈好。
四住烦恼断掉了,这个烦恼一共是有五住,断前四住,后面还有一住是什么?是无明烦恼,一点也没断,所以叫有余。五住烦恼只断前面四住,还余无明烦恼,所以叫做「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名字这么来的。『三乘圣人所居』,三乘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那四相、四见没破的菩萨,他们还是住方便有余土。如果四相破了、四见破了,他住实报庄严土,他就不是方便有余土。但是诸位要记住,方便有余土的条件是要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他只有定没有慧。第四:
钞【四曰凡圣同居土,是四圣六凡之所共居。】
这个土很特别,佛菩萨也在此地,六道凡夫也在这里,这是四圣六凡杂居的净土。『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这是四圣法界,『六凡』就是六道,换句话说,十法界统统在一起。
钞【四土虽胜劣不同,亦可各分净秽。】
『四土虽胜劣不同,亦可各分净秽』,在比较之下,也能显示出彼此境界差别的等级不一样。譬如见思烦恼轻重,同居土里面就显著有净秽。同样是断见思烦恼,阿罗汉虽然断见思烦恼,习气没有断,辟支佛也是断见思烦恼,人家习气没有了,所以就显得比阿罗汉高;同样是方便有余土,阿罗汉住秽土,辟支佛住净土。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上面看下面住秽土,下面看上面住净土,他比我清净,这是一个比较的说法,所以「胜劣不同,亦可各分净秽」。譬如凡夫,凡夫见思烦恼如果轻一点,在同居土里面就觉得清净,心清净,心清净环境也清净;如果见思烦恼很重,虽然在同居里面,他住的是秽土,他心不清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都觉得迷惑、都觉得烦恼,这是心地不清净。二乘人,声闻、缘觉用「体空观」,那就显得高明,显得他清净,一切法里头他明了,当体即空,他心清净。比较钝一点的阿罗汉用分析,像我们现在科学家他用仪器分析,分析到最后知道物质是空的,这叫「析空观」。从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这个比当体即空要笨得多!这样所证得的方便有余土就是秽土;体空观证得的,那是净土。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实报土、寂光土同样也是这个情形。像实报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再破一品无明、再多证一分法身,二住菩萨;初住看二住是净土,二住看初住是秽土。这就是实报土里面的秽土、净土。「亦可各分净秽」是这个意思,这是讲一般诸佛国土里头的情形。
钞【今极乐国,既曰菩萨声闻诸天人民,是与娑婆均名同居。】
这是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我们现在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纯一菩萨,没有二乘,没有人天,为什么佛在《弥陀经》里面又给我们说『菩萨声闻诸天人民』?说这些话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还没有到达极乐世界以前,你在十方诸佛国土里面,或者是声闻,或者是菩萨,或者是人天,说的这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统统是菩萨,我们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头看得清楚!说这些名称是随顺你没到极乐世界以前那种身分,说的是这个身分,而不是说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很特别,名称跟我们娑婆世界名称一样,凡圣同居土,实际上不相同。
钞【而此方则土石荆棘,四趣纭纭。】
『土石荆棘』是讲依报,『四趣纭纭』是讲正报,四趣是天、人、鬼、畜,把地狱包括到鬼里面,细分是五趣,再说得详细一点是六道,换句话说,依正都不清净。我们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里依正都不清净。再看看经典里面讲的西方世界:
钞【彼国则八德七珍,人天济济,是同居净也。】
他们那边凡圣同居土的情况,《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统统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太殊胜了。『八德』是讲八功德水,『七珍』是讲七宝,水具八德,七宝到处都是!我们这边的七宝是希有物质,西方极乐世界这七种东西普遍,处处都是,就像我们现在看到泥沙石头一样,到处都是。我们用柏油铺马路,极乐世界用黄金铺马路。我们这里是珍珠、玛瑙、翡翠这些宝物做首饰,人家是建筑材料,太多太多了。我们的地是泥沙,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就是翡翠、绿色的玉,从地上可以看到地底下,透明的。『人天济济』,都是菩萨,没有三恶道。『是同居净也』,依正都清净。
钞【亦通前三者,随其机异,所见亦异。】
这就是西方净土特别!在这个世界,我们现在住在凡圣同居土,见不到实报土那些菩萨们。譬如,我们晓得四大菩萨都住在我们这世间,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在中国大陆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道场。四大菩萨在不在?在,我们见不到。可是确实有人曾经见到过,而且不止一个人见到过,在历史上有记载。所以我们知道,菩萨确实跟我们同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见不到他们。他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们,这当中就有障碍。
唐朝法照禅师就在五台山见过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这是一个特别的因缘。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与菩萨有缘,所以他才见到。近代也有不少人,像朝普陀山,也有些人见到观音菩萨,虽然见到,是偶尔的见一下,见到菩萨的相,没有跟菩萨说话,也没有听菩萨开示,见一下就没有了。法照禅师还不错,他见到菩萨正好菩萨在讲经,他还听了一座经,听完之后还请教几个问题,菩萨还答覆他。像这种机缘,太难得!《慈悲三昧水忏》里面,悟达国师见到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这是与尊者有缘,他在有难的时候,尊者帮他解决,毕竟是少数之少数!
不像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众生跟这些大菩萨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天天见面也是『随其机异,所见亦异』。换句话说,随他自己修行的功夫浅深,他见到佛菩萨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确殊胜,为什么?相貌都相同。跟诸位说,大致上相同,可是微细相还是不相同。大致上相同,没有太大的差别,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凡夫看,粗心大意去看,完全一样,没什么两样,可是佛菩萨眼睛里看的就不一样。所以与自己修行的功德还是有密切关系。
譬如,你要是分断无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你念佛的功夫念到理一心不乱,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在凡圣同居土,那个土也特别殊胜,那个凡圣同居土跟实报庄严土没两样。如果你念到事一心不乱,你在凡圣同居土里头就跟方便土没有两样。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就晓得念佛的功夫在哪里?在断烦恼,在除习气,不但我们将来往生品位高,我们的果报殊胜。这个地方,经上明白给我们说出来:
钞【有於同居见寂光土,有於同居见实报土,有於同居见方便土,有於同居但见本土。】
这是与他方世界这四种土不相同之处,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都能见到上三土,而且这是很普遍,一点都不希奇。虽然同见上三土,上三土也显净秽胜劣不相同,确实这是境随心转,并不是这土不一样,是咱们自己的心不一样。不是菩萨对你有差别待遇,对一切众生差别待遇,不是的。佛菩萨心平等的,而是众生的心不平等,所以显示出境界相就不相同。这个理我们要明白!大师在此地举个比喻说:
钞【如法华云: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这两句话是《法华经》上的,这是引证。《法华经》上,佛说一般世界都有三灾,所谓大三灾、小三灾,小三灾是刀兵劫、瘟疫、饥馑(饥饿);大三灾是火灾、水灾、风灾,那个灾难就大了。经上说:火灾烧到初禅,水灾淹到二禅,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到四禅才免除这三灾,所以四禅叫福天,福报真大。佛举这个比喻说: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大火所烧,是同居土;我土安稳,是同居见方便土」。这是以《法华经》来证实,这个解释不是自己推想的,是有经典作依据的。
钞【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坐中无央数众,或见此处山林地土砂砾,或见七宝,或见是诸佛行处,或见即是不思议诸佛境界,皆随机异见耳。】
《像法决疑经》上说:同居土这些人都在一起,每个人境界不相同,有的人见土地是砂砾、泥沙,可是有些人见到是七宝的,境界不一样。这个意思不难懂,我们以《十六观经》来说,如果依照《十六观经》修行,第二观修成;《十六观经》是每一观可以单独修的,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修,也可以不按顺序只修其中的一、二种。一般修观多半是观佛像,观阿弥陀佛的相好,或者是观西方三圣,以这个是最多。如果修第二观,那就是观大地,大海结冰,观西方极乐世界琉璃地,这个观要是观成,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大地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琉璃的。我们看这个地是泥沙的,他看是琉璃的,绝对不是他看错了,他看的是真的,是事实,完全用自己的心力把这个境界改变过来。你这个心的观想力量多大!把我们现前这个大地变得跟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没有两样,这是一个例子。
随著与会大众修行境界不相同,断烦恼层次不一样,因此他所见的依报、正报都不相同。譬如经上讲,人间的水,我们看水是一样的,但是人、鬼、畜生所见的不相同。我们人看到是水,水里面的生物,像鱼虾一类,它看到这个就像我们看到空气一样;饿鬼里面的焰口鬼看到水就是火,你给他水喝,他口里就喷出火。同样一个物质、一样东西,人、鬼、畜生在他的观感里头它不一样,它不是一个东西。这也是很好的一个证明。所以有些修行功夫好的,境界非常殊胜,他看到这个道场、看到这个法会就是『诸佛行处』、『不思议诸佛境界』。为什么所见的境界不相同,这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
钞【三土同上者。】
就是解释前面这三土。
钞【一、法性土,即是寂光。】
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
钞【二、受用土,复分自他,同乎实报。】
实报庄严土是受用土,这里面有自受用净土、有他受用净土。自受用是自己享受的,他受用是教化菩萨的,换句话说,自度就叫自受用,度他则是他受用。自度要清净,度他要慈悲。慈悲是对别人不是对自己的,清净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的;清净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因为大慈大悲,所以教化众生不疲不厌,真正能随顺众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都是大慈大悲具体的表现。自受用方面,那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都能保持清净心,决定不迷惑,决定不染污,这是自受用。
钞【三、变化土,同前三四方便同居。】
就是第三方便土,第四同居土。
钞【则极乐者,虽当变化,亦可受用及法性也。】
这就是它很特别的地方。它虽然有四土,四土可以说统统是净土,四即是一,一即是四。确确实实有四,但是受用方面,凡圣同居土这些菩萨居然有寂光土、实报土菩萨的受用,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之处,这也就是这个法门称之为难信之法,真正难信。我们对於佛菩萨跟我们讲的这些,我们不能怀疑,如果怀疑,这些真实的利益就会当面错过。依照这方法修行,实际上的殊胜,说老实话,我们决定不能在经本上想像得到的。俗话常说:百闻不如一见。你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才晓得那真实的庄严。就如同佛所说,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殊胜庄严,十方诸佛异口同声来宣扬赞叹都赞叹不尽,真实不可思议。佛能为我们说出来的,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而已!所以希望大家要努力,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