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五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53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二八页:
这是《疏钞演义》的第三卷。今天我们开始用新的本子,这个本子是《疏钞》跟《演义》会合起来的。这个经本是非常之难得,过去我们读的本子是《疏钞》跟《演义》分开来的,必须两个本子对照起来看,相当的不方便,也容易遗失;把它作成会本,对於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这是第二次修正之后再印出来的,我们相信大多数的错字都已改正,这个本子能够流通,对於净宗的修学弘扬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从今天起就启用这个新本子。
◎【三、天乐雨华】
我们看第一段:
◎【初天乐】
「经」是经文,「疏」是经的注解,「钞」是注解的注解,「演义」是第三层的注解,我们都用方格子注明。
经【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弥陀经》经文短,可是它的内容绝不亚於《无量寿经》。莲池大师说《无量寿经》是本经的大本,《弥陀经》称之为小本,文字有多寡不同,义理上来说没有差别。我们看这句经文的注解:
疏【上叙宝池,此谈金地之上,华乐交辉也。】
『上』是前面,前面讲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宝池德水的庄严。这一段经文要谈西方极乐世界地上的庄严。『金地之上,华乐交辉』,华是天花,乐是天乐。
疏【天乐者,异世乐故。常作者,无间歇故。】
这几句话底下有注解:
钞【异世乐者。】
『异』是不同,西方极乐世界的音乐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到底怎么不一样法?大师引经据典给我们说明,可见得他说「异世乐」这一句不是随便说的。
钞【大本云。】
『大本』是《无量寿经》。
钞【第一四天王天。】
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上去,第一层天就是「四王天」,四大天王。四天王是东南西北,在须弥山的当中。东方是「持国天王」,手上拿著琵琶,南方是「增长天王」,手上拿宝剑,西方是「广目天王」,手上拿著一条蛇,北方是「多闻天王」,手上拿著雨伞。排的顺序,我们中国讲「风调雨顺」,宝剑生「风」,琵琶「调」弦,伞遮「雨」,手上这个小动物是「顺」从。
钞【及诸天人,百千香华,百千音乐,以供养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
这是说明四王天供养佛菩萨的道场,以『香华』、『音乐』,当然这个比人间殊胜多了,四王天的香华跟音乐。怎么知道殊胜?我们从最浅近的地方来看,我们这个世间富贵人家,他们家里面花香就跟贫穷人家不一样,这个我想诸位很能够体会的。四王天的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得多了。不要说别的,以寿命来说,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五十年,他的寿命五百岁,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一年也算三百六十天,他五百岁,在我们人间就没有法子跟他相比。他的福报比我们大得太多,他的受用当然比我们殊胜多多了。他们是佛的护法,佛菩萨讲经说法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来听,来听当然先供佛供菩萨;声闻是阿罗汉,他也要供养,这些都是圣人。
钞【於是第二忉利天王,欲界诸天,以至第七梵天,一切诸天,香华音乐,转相倍胜。】
天人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忉利天是第二层天,忉利天主,中国人称作玉皇大帝,在外国许多宗教称为上帝。这一层天的福报比四王天就要大一倍,寿命也长。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他的寿命一千岁。这个数字我们今天看起来是天文数字,福报当然超过四王天很多了。往上面去还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地就是『欲界诸天』这一句包括了。『以至第七梵天』,第七天是色界初禅,就是大梵天王,这是超过欲界到无色界了。『一切诸天』,这是讲色界以上,色界四禅十八层天。此地不讲无色界,只讲色界,为什么?它有形色,我们可以看得见。这就说明四禅以下这些诸天,统统供佛、供养菩萨,供养这些阿罗汉们。
钞【又云:亦有自然万种伎乐,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嘹亮),微妙和雅,一切音声,所不能及。】
这一段是讲自然的音乐,前面是天人供养的,这一段是讲自然有的,不是天人供养的。这就非常奇妙,为什么会自然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念佛念到有相当的一个功夫,你不念的时候你也听到佛号,所谓是天乐,这种天乐未必是诸天供养的,有的时候是自然的。自然从哪里生的?跟诸位说,从法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香华音乐也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修行修什么?修行要注意些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看多少人学佛,学了一生,他不是不精进,他真精进,可是他学了一生是一无所成,这个实在是非常之可惜。这就是不懂得道理,不晓得方法,错用了功夫。
钞【观经云: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
『无量诸天』,这一句包括欲界、色界。这一段跟后半段讲的一样,就是虚空中自然的音乐。可见得这个,佛讲经的时候常常讲,可见佛不只在一次法会里讲,多次法会里常常宣说,莲池大师不过是略举两部经而已。后面这一段是结论:
钞【以是天人所作之乐,非人间所有,故云异世乐也。】
这是讲跟我们这个世间音乐不相同。
钞【无间歇者。】
这就是常作,『无间歇』就是这个天乐没有中断。
钞【世乐须人,有作有辍。】
世间音乐需要人去演奏,你作乐的时候就有乐音,不作的时候就中断了。这说明它有中断。
钞【天乐自鸣,故云常作也。】
天乐不中断,日夜都不断。如果我们有天耳通,随时随处你想听就有,都能听得见。但是大家不要去起个念头「我要想得神通」,想得神通不是得不到,得到之后会有麻烦,有副作用,绝对不是一桩好事情。所以学佛的人应当老实念佛,不要求神通,也不必求感应。
钞【今人念佛,临终之日,天乐迎空,正唯净土常作天乐故。】
这是说在我们这个世界,许多念佛人在往生的时候有这种瑞相,就是空中有音乐。不但往生的人听得到,在旁边助念的,甚至不是助念的,在那附近的人都可以听到。由此可知,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这一次在美国,我到达拉斯。华盛顿DC有一位老同修,龚振华居士,是念佛最虔诚的一个人,他也是专念《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他自己家里有个佛堂,那个佛堂很大,夫妻两个都学佛,专修专弘,非常之难得。他打电话告诉我一桩事情,是最近发生的。DC那边有一位周广大先生,是面包店的老板。他得了肝癌,这个病非常痛苦,一生没有闻到佛法,没有接触过佛教。到快要临终的时候,医生已经放弃治疗,没法子好了。这个时候他太太很著急,到处去拜神求感应,看到先生那么样痛苦。龚振华的太太在华盛顿开了一家餐馆,大概常常到他那里买面包,跟周太太很熟。周太太就把他先生这个病况告诉她,问她有没有办法救。她回家就告诉龚居士,要龚居士去看看。
龚振华也很热心去看了一下,看了之后他心里就想,这个病不可能好,求佛、求观音菩萨保佑他好,龚居士说这不可能的事情。他就干脆劝周广大:不要求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去作菩萨、作佛,然后再回到这里度你的太太、度你的儿女家亲眷属,这个不是好事吗?周广大先生一听他就接受了,这个很难,真不容易!一生没有闻过佛法,一听人家劝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不但不生气,他很欢喜就接受,就叫他的太太、儿女念阿弥陀佛,帮助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开始念佛,发愿求生。
龚振华帮他助念,另外通知DC佛教会,就是华府佛教会,有十几位同修大家轮流去助念。念到第二天,地藏菩萨念来了,龚居士就告诉他:不管什么佛菩萨来,统统不要去,还是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句开示非常重要,这是关键所在。我没有想到龚振华有这种本事,这个也是佛菩萨的感应。他说:我们什么都不求,只求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念到第三天,阿弥陀佛来了,西方三圣,观音、势至,阿弥陀佛从云端下降来接引他,十多个人大家都看到。而且周居士自从发心念佛,他的痛苦就没有了,这个很不可思议。到最后走的时候,念的那十几声佛号中气十足,龚居士告诉我,他在卧房里面睡在那个床上念佛,外面马路上都听得到。
所以他打电话告诉我,他说:若一日到若七日,从前只听说书上这样写,没有想到在华府亲眼看到这个瑞相,三天!这三天念佛,实在讲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相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三天三夜没中断,从初发心到往生,佛号没有中断,一向专念,他做到了。DC那边还有不少学密的,看到这个情形,现在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了,真的亲眼看到了。所以这个事情不假,我们要认真、要努力。所以临命终时看到天花天乐,佛菩萨来接引,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完全相同。这个缘太好了,这三种缘他具足。第一种缘,他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虽然很痛苦,他不迷惑,第二遇到善知识,一开导他立刻就接受,就真念。具足这三个条件,经上讲的七日往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我们还看到这个事实。
下面这一段「称理」,也就是佛门里面常说的「消归自性」,古人常说看经要懂得消归自性。怎么消归法?这一段就是消归自性。莲池大师给我们说出来,不说出来,我们自己也能这样子称理,那你这个受用就很大。
疏【称理,则自性万德和融,是天乐义。】
除了天人供养天乐之外,有自然的音乐。自然音乐,这是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怎么具足?就是『性德和融』,所以有自然的音乐。
演【乐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是有和融之义。】
「乐」是教育一种高尚的方法,在佛门讲善巧方便,拿现在的话来说,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中国古老社会,孔老夫子教学的方法著重在礼乐,「礼」是调身,我们身体一举一动要合礼节;「乐」是调心,就是养性情,当我们性情烦躁的时候,唱一首歌心就平静了。所以乐是养心的,养性情的。能把这两样调好,这个人的品格自然就升华,佛门里面讲「超凡入圣」,在儒家的教学讲「变化气质」。可见得乐教非常的重要。
现在这个世间是乱世,礼与乐都没有了。从前这个乐是养心的,现在这个音乐你听了是唯恐你心不动,这个不得了!佛门里面这个音乐听起来,比起那个还是要好多了。但是佛门现代的乐章,这些梵呗、赞颂可以说不如从前,愈唱愈走调了。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人修行只修外表,不修心。心如果清净,他自然就符合乐章;现在人心不清净,社会一般不学佛的更不必说了。由此可知,乐教的重要。
钞【自性如实空,则不立一尘,如实不空,则交罗万德。】
这四句话有很深的意义,非常的重要,《演义》里有注解。「空」与「不空」是一,绝对不是分成两桩事情。我们如果把它看作两桩事情,你就没有办法体会这里面的真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说是一桩事情?是讲心之体用,真心本体是空的,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无一物就是空;虽然无一物,它能起作用,就变现森罗万象,所以它又是不空的。空是真实,不空还是真实。虽然变现森罗万象,诸位要晓得,森罗万象决定是了不可得,为什么?它虽有形相,它没有自体,只有形相而已。所以相,在佛法里面称为假相、幻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相有没有?有,不是真实的,你不要把它当真,你要是把它当真,那你的麻烦就大了,你就迷惑颠倒,造业受报,搞这一套。实在讲,你搞这一套,这一套统统还是假的,虽然是假的,可是你有苦头吃,你有苦受。譬如作梦,你做恶梦,梦里头很苦,很害怕,可是梦醒之后晓得是假的。梦虽然是假的,你在做梦的时候不知道是梦。我们现实这个环境确实是如此,这是真的,这是实相,一切诸法的实相。我们是很长久的时间迷失了实相,就是把真相迷失了,以为这些境界是真实的,这就叫迷惑,这就叫做无明。
现代的科学比从前进步很多,现在科学家发现的,这世界没有物质,这些现象是什么?是光波振动产生的现象,确确实实没有物质存在。这种学说与佛经里面所讲的相应。我们常常看电视,萤光幕上是二度空间。如果科技将来再进步,能把电视变成三度空间,诸位想想那成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就三度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立体电视,那个人真的会跑出来。有没有这个电视?有,现在外国有。你到美国迪士尼乐园去玩一玩,你看看他那个立体电视,全是光影,而且你自己照在里面,你看到你自己在对面,你不会觉得那是假的,为什么?你看到完全是个立体的,但是它是影像,它不是真的。如果能够到四度、五度,那就我们现在讲的神仙。空间是无限量的,这个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要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
经上给我们讲的真如,「真」是讲性体,「如」是讲性的作用。虽然现无量无边的现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好比我们作梦,我们做梦的那个心,心里头本来没有梦,心是真、是空,但是它起作用会变现梦境,那个梦境是有,梦境是如,怎么是如?那个是你心的相分,相不能离性,性不能离相。古人跟我们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不能离开金,金也离不开器,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你明白这个道理,空就是有,有就是空。所以空与不空是一不是二,你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真正能够悟入,你就得到解脱了,为什么?一切有受用,没有烦恼。怎么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诸佛菩萨跟我们没有两样,所不相同的就是他在一切万象里面,确确实实永远断除了妄想执著。我们凡夫在万象里面起了妄想执著。《华严经》上讲的,这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还用妄想执著来念佛,还用妄想执著来学佛,这个很难成就。所以修学的要领在哪里?就是如何把妄想执著打掉,你就成功了,这是非常要紧的一桩大事情。要怎样才能把妄想执著舍掉?跟诸位说,於一切法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而能做到真的不起念头、不动心,就不分别、不执著了。这个境界就与佛菩萨境界相应,你能长久保持,那你就是佛菩萨。你能一念保持就一念相应,念念保持就念念相应。
『交罗万德』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统统是性德,所以它是平等的。凡夫见不到这个真相,就是有分别有执著,在这里面起这个是善、那个是恶,这个是好、那个是丑,他在里面起分别执著,所以就见不到真相。诸佛菩萨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见一切法平等。天堂跟地狱平等,凡圣平等,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净秽平等,净土跟秽土平等,为什么平等?因为他心平等。我们看到一些不平等,什么不平等?不是境界不平等,是我们心不平等,这个很糟糕!说老实话,这一句佛号就是希望你念到平等,念到清净。如果在境界上还不能回头,这个佛号念得再多,到临终的时候恐怕都要出问题,都不得力。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面,去修自己的平等心。到你心平等了,你才真正觉得境界平等了,这个很奇妙!才知道佛没有骗我,佛讲的是真的。
这个境界必须自己亲证,你才会得到真实的受用。你自己不能亲证这个境界,听得再耳熟,境界里面还是有高下,还是不平,这个就没办法,就不起作用了。换句话说,佛念得再好,你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法的修学一定要与生活融成一片,你才会得受用。我修行归修行,念佛归念佛,拜佛归拜佛,生活归生活,完全脱节,那有什么用处?那个没用处!别人怎么修法,我们不要去理会,要修自己,这个才重要,所谓是他迷我不迷。
如果具体一点的说,修行修什么?首先把你的欲望舍掉,贪瞋痴慢,要把这个舍掉。千万不要以为欲望不能舍,别人都在追求,我们怎么能舍掉?佛为什么叫我们舍尽这一切欲望,有道理,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搞生死轮回,就是欲望在作祟,没有欲望就没有轮回了。所以佛叫我们断一切欲望是真的,名闻利养统统不能要,一点都沾不得,五欲六尘,沾了就是生死轮回,就搞这一套。别人要,我们不要;我们要的,别人也不要!所以我们跟人家相处,经上讲的「万德和融」。为什么?不冲突!跟什么人都不冲突,你要的我都不要,我要的你也不要,怎么会有冲突?这里面有真正的法喜,有真实的利益。大经里面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之利就是这个,让你在这一生当中心境一如,法喜充满,来生见佛成佛。这是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去修学的。
钞【调和而克谐不悖,融液而一味无乖。】
这两句都是赞叹乐章的。
演【舜典云: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今兹万德亦然,常乐我净,不悖真实识知;遍照法界,不悖清凉不变,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即克谐不悖。】
八音克谐就是交响乐。古时候乐器简单,现在的乐器复杂,不止八种。你们看交响乐团的演奏,乐器有几十种之多,演奏确实非常悦耳,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的特色,用这个来比喻性德。性德,经上常常赞叹的「常乐我净」,世间人有这四种名,无实。为什么说有名无实?因为你的性德没有能透出来,这四桩事情只有性德里面才具足。
「常」,永远不变,这是性德。跟诸位说,如果我们要把性德透出来,得到它的真实受用,用什么方法?念佛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念佛希望得什么?不是得感应,也不是得神通,也不是见瑞相,也不是见佛见光,这些东西统统都不是。念佛目的就是一心不乱,换句话说,就是念得清净心,清净心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一个妄念都没有的时候,就是「常」,心永远是这个样子。凡夫的心无常,为什么?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那个念头不断的在生灭,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是无常。念佛的人二六时中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念头,这一念「常」。
清净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这是「乐」,这是真乐。此地「常乐我净」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真如本性里面苦与乐都没有,那是真乐。我们世间人说老实话,乐也是苦,哪有乐!常言说得好,「乐极生悲」,这个乐会变成悲、会变成苦,这乐哪是真乐?不是真乐。真的乐永远不变,这是真乐。
「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这是我们世间六道凡夫都做不到的,不要说是六道凡夫,连阿罗汉、权教菩萨都做不到。自己能做得了主宰,头一个我们想不老,能不能做到?我们想不死。我跟你说真话,念阿弥陀佛的人就不老也不死。大家总要记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常说是活著往生的,不是死了往生的,这个话大家听清楚。像周广大先生,他是见到西方三圣来迎接他,跟佛走了,走了以后才死的,不是先死了以后才见到佛的。见到佛来迎,「我跟佛走了」,这活著走的。走了以后才死,不是死了以后才走,这个要搞清楚。你要是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他没有死,他跟佛走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不生不灭,这个事实真相总得要搞清楚。
「净」是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这世界就清净,环境就清净,正是《楞严》上所讲的「境随心转」。世间的凡夫是心随境转,这个很苦,他被外境所转。诸佛菩萨不被外境转!你能不被外境转,你就有能力转外面的环境,就有能力转境。《楞严》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就跟如来没有两样!你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了自己。转境界的人得大自在,被境界所转的人,苦!有一些同修常常跟我说,找一个好的环境去修行。到哪儿去找?哪个环境好?把你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还不满意,你还看不惯。为什么?你本身有烦恼,你到哪里找好环境去?好环境在哪里?在你心里头。你心里面没有妄念的时候,环境就好。这个世界找个依报环境找不到,真的,心清净了,没有一处不清净。所以要从内心里面去求。
「遍照法界,不悖清凉不变,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法界,这是讲十法界,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各种不同的层面,这就等於十法界一样。这个社会里面,我们常说的有善人、有恶人,善人好比三善道,恶人好比三恶道,环境有顺境、有逆境,这与十法界有什么差别!遍照是你对於所有这些境界、整个社会层次,你统统明了,统统清楚,绝对不违背自己的『清凉不变』,心地非常清凉,不会随外面境界改变。你的心是清净的,你也没有离开、脱离这个社会。心跟境并不是两样,不异。这个境界不可思议!这就是和谐,这就是万德交融,我们用功夫要在这个地方用。所以他用「不思议」作总结,这个意义很深。
心境的的确确不可思,「思」是思惟,因为你一有思,就有界限,就有分别、执著了。你看「思」,这是个会意字,心上面画一个「田」,有了界限;换句话说,你有了妄想分别执著,「思」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不能思!不能思,我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这是融合万德。「议」是议论,没有议论!所有一切言语,给诸位说,都叫废话,都没有意义。真实义是你自心去体会,说不出来的,所以佛家常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能做到这样的功夫,诸法实相就现前,你的性德就流露。於一切法里面不思不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遍照法界,这就是「克谐不悖」,不违背自性。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都不违背自性,都是顺著自性,所以性德流露。
演【今兹万德亦然,确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也。】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性德的流露。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黄金铺地,那是性德;地狱里面刀山、油鼎也是性德。所以从性德里面讲没有两样,能变的真心没有两样,所变的那个现相不同,所以就有差别。差别里面有无差别,无差别是能变的性,差别是相;性相一如,差别就是没差别。结论说「等同一味,唯一真如也」,这一句话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上诸佛净刹,下阿鼻地狱,「等同一味,唯一真如」,你怎么分?你到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我念佛,我有没有念到一心?你反省眼前的境界是不是如此,眼前境界果然如此,你的功德差不多成就了。要记住,他有分别,我无分别,我分别是因为他分别而分别,不是我自己有分别。所以佛菩萨说法是他受用的,是替他分别的,佛菩萨自己有没有分别?没有。自己永远是心境一如,「等同一味,唯一真如」,这是佛菩萨他自己的境界。
钞【忍进相与低昂,则埙鸣篪奏。】
菩萨行里面举出两桩,「忍辱」、「精进」,这是六度里面的两种。六度是菩萨生活行为的规范,就是标准,有六条。六条里面特别指出这两条,这个特别指出是专门为修净土人而说的,也就是说明,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就是把这两个字疏忽了。为什么?不能忍受,小小一点不如意就放弃,那怎么会成功?
演【忍者,恶骂捶打,皆悉能忍,犹如大地,犹如桥梁,任一切践踏,而不起一念,故曰低。】
我们能不能做到?诸位总要记住一句话,一切境界不能忍,这个人不能成就。什么人有成就?什么都能忍受的,这种人有成就。菩萨行里面先要忍逆境,换句话说,要在最恶劣的环境里面断自己的瞋恚心,瞋恚心没有了,不堕地狱。所以修行的时候,为什么要修逆境?大迦叶尊者,是富贵人家出身,他出家之后修苦行,忍人之不能忍。今天这个社会,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成就快,淘汰也快!不能忍就淘汰,能忍就成就了。常常恶骂我们的人,捶打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对於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说是大善知识,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怎么消除?就是他替我们消除了。你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甘露火王就是这样的善知识。一天到晚找麻烦,稍微不如意就又打又骂还要来杀你,杀还不痛快杀,凌迟处死,慢慢的叫你死。那是大善知识,那是忍辱波罗蜜的老师,忍辱波罗蜜就是这个教法。你要是能受得了,在这个境界里头学不动心,瞋恚断掉了;不经过这一关,瞋恚不容易断。瞋恚意念很深,平常你自己不能发觉,境界现前自然就会流露出来。
所以必须在逆境里把瞋恚心断掉,我们心才得清净。瞋恚心真正断除,就是忍辱波罗蜜修成,再修顺境,顺境里面修什么?断贪心,断贪爱。所以一般人修行先从逆境里面容易成就,一开头走顺境不容易成就。诸位要是冷静观察一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你看英雄豪杰真正出人头地这些人物,差不多都是清寒子弟。你看看历史上,几个是富家子弟出身?太少了。顺境往往把人的志气毁灭,逆境容易磨炼人。所以教我们学大地,地藏王菩萨代表忍辱波罗蜜,大地任人践踏,他能够受得了。
演【进者,晓夜忘疲,精进不懈,犹如一人与万人敌,勇猛直前,故曰昂。】
「进」是精进。有许多人,好像他也很用功,他也天天进,但是他不是精进,他是杂进,勇猛杂进,勇猛乱进,那怎么会成功?不能成功!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这才叫精进。学得东西太多太杂,那不行。晓夜忘疲,精进不懈,勇猛直前,什么力量推动他?跟诸位说,法喜,他修行愈修愈欢喜,这个力量在推动他。如果修学得不到法喜,决定走岔路了。如果你路子走得不错的话,一定有法喜,法喜充满,真正快乐,真正自在。如果学佛愈学愈苦,那是错了,路子决定走错了。学佛的人一定是愈学愈快乐,愈学心地愈清净,愈学心量愈广大,确确实实把烦恼忧虑统统逐渐淡忘了,到最后找都找不到了。这个人他怎么不快乐?一切理事通达明了,而不起一念,这就与性德相应了。一切通达明了,还有妄念,这不是佛菩萨,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忍辱跟精进也是同时的:
演【正忍辱时,正精进;愈精进时,愈忍辱。】
这里头有真正的法味,有真实的受用。换句话说,不精进的人不能忍,不能忍的人没有精进,这个是一定的道理。
演【埙鸣篪奏者,埙,土为之,篪,竹为之,二器互相唱和。】
这是《诗经》里头有一段记载。埙与篪都是古时候的乐器。「埙」是泥土做的,好像壶一样,底下有几个孔,吹的;「篪」是竹子做的。这两种乐器可以互相唱和。「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伯」是哥哥,「仲」是弟弟,这是比喻兄弟和睦。
演【今此忍进,低昂互造,如埙篪之互为高下也。】
就像埙篪这两种乐器,一个乐器声音低,一个乐器声音高,两个互相调和。所以他卑下不是真正卑下,那叫勇猛精进;虽然勇猛精进,他的态度很低,他没有骄慢,没有傲慢。这个意义非常的微妙,非常的圆满,希望同修们细心去体会,一定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也就是学了一定要应用在生活,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会得到真实的利益。在生活当中,在日常人事环境里面,我们自己真正得清净心,真正成就慈悲,忍进具足,这样才能成就。我们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