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八八集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4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8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八八页:
  疏【光明无量,是无量之一义,今言寿命亦无量也。佛寿有三,法寿,报寿,应寿,如法华及观经疏中说。然佛寿无量,随机所见,今之无量,亦可即无量之无量。】
  在《弥陀经》里面,佛名号所显示的无量寿是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寿命,则一切无量都落空,谁去享受?所以寿命是一切无量之体,有寿命,所有的无量你才能得到受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称无量寿,到底是真的无量,还是假的无量?这个问题许许多多人都会想到,也都会问到。因为经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将来阿弥陀佛入灭了,观音菩萨接著就成佛,观音菩萨成佛之后,寿命也是无量;佛灭度之后,大势至菩萨接著又成佛,这样看起来,阿弥陀佛的寿命还是有量。所以有人说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因为数目字太大,不是我们能计算得出的。这种说法莲池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说明,这是『随机所见』,其实阿弥陀佛的寿命是真正『无量之无量』,不是数字。
  弥陀佛既然寿命是真正的无量,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同佛,也就变成真正的无量。真正无量寿就是一般外教所讲的永生,永生实在讲只有在佛门里面才有,佛门以外要求永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凡夫要在一生当中证得永生,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除这个法门之外,修学其他的法门,理论上是能讲得通,事实上不容易做到,唯独这个法门理事圆融,个个都能成就。
  钞【寿命者,寿之所历,有短有长。今当减劫,寿仅百年,彼增劫时,亦止八万。纵轮王天帝,诸佛住世,亦有限量。】
  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寿命有长有短,寿命是果报的一种。诸位熟读《了凡四训》,你就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寿命确实都有一定的。佛法承认六道众生确实有寿命,但是并不是定命,寿命长短实在说也操纵在自己手中。命长的人,如果你天天造业,长命就变成短命;寿命短的人,他天天行善,由於善业所感,短命会变成长命。这个诸位在《了凡四训》里面可以得到具体的结论。寿命都能延长,这是最难的一桩事情,何况其他的福报?其余的福报,命里面没有的要想求得,那就更容易了,一切所求寿命是最难的。大家都希望长寿,长寿要健康才好;如果长寿不健康,常常生病,那是很痛苦的。如果寿命长,不知道学佛,年岁大就非常寂寞。尤其在外国,外国现在老人自杀非常多,一年比一年增加,为什么?太寂寞了,再有就是病苦,老病缠身,这很痛苦的。佛讲八苦,里面就有老苦,生苦、病苦、老苦、死苦。
  长寿又健康,老而不苦,这个很幸福,这种幸福也是在佛门里面才可以求得到,不是佛门很不容易求到。佛门当中要如理如法的去求,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得不如理不如法,那当然不会有感应。不如理不如法一求就有感应,跟诸位说,那是妖魔鬼怪在作祟。你要是跟他交上朋友,以后想脱离魔掌就很不容易,他会控制你一生;不但控制你一生,很可能控制你好多世,你都没有办法离开他的掌握。所以,妖魔鬼怪决定不能接近。对於这些有求必应的,不必去羡慕,不是好事情。求发财,财就来了,值得羡慕吗?不值得羡慕。你想想看,你发的那个财拿来做什么用?你一天还只吃三餐。你一天吃三餐,你可以吃一百年,一天吃六餐只能吃五十年,你就短命了,所谓「禄尽人亡」,你把你一生的受用提前花光了。虽然有寿命也没有法子,禄尽人亡。现在人不知道节俭,古时候人讲求节俭。节俭,譬如我们有六十年的寿命,有六十年的禄,禄就是你物质上的享受,你非常勤俭,到六十年了,你禄还没享尽,还有余的,余的怎么样?寿命就延长。所以你才晓得惜福也是长寿之道。
  经上讲的『今当减劫,寿仅百年』,这是指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佛给我们说六道众生的寿命,特别是讲我们人间。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是十岁。从最短的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这样加到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再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个增减叫一个小劫。佛经里面讲劫,是时间的单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我们这个世间的减劫,减到多少岁?减到百岁。释迦牟尼佛是在减劫百岁的时候出现在这个世间。佛灭度到我们现在三千年了,一百年减一岁,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应当是七十岁。
  『彼增劫时』,「彼」是讲增劫最高的,也只有八万四千岁,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人道。天上寿命比我们人间长,『纵轮王天帝』,轮王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出现在这个世间,人世间寿命都很长,八万岁、六万岁、四万岁,最小的轮王差不多人寿两万岁出现的,众生有福,寿命长是福报,轮王出现在这个世间,这是世间人都有福。「天帝」就很多,有欲界天、色界天,欲界有六层,色界有十八层。
  『诸佛住世』,佛是应身住世,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这个寿命都有限量。佛的应身是随众生机感而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应身有没有生灭?我们凡夫看到有生灭,实际上没有生灭,因为他本来不生,哪里有灭?不过是跟众生感应道交而已。什么人心里面求佛,佛就来应,没有人求佛的时候,佛就灭了,机尽则不显。凡夫眼光里面佛也有寿命,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七十九岁入灭,虚岁是八十岁。那个时候人寿百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八十岁就入灭?佛很慈悲,佛很守信用,在这个时候魔王波旬来要求释迦牟尼佛提早入般涅槃,佛就答应了。这就说明当时这些弟子们疏忽,没有请佛住世,魔王请佛入般涅槃,佛就答应他。第二个意思,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释迦牟尼佛说他还有二十年的余福,这二十年的余福,后世出家弟子四事供养享受不尽。
  今天出家人坐在这里享受,是释迦牟尼佛的余福,你只要认真去修行,不要去攀缘,这是佛给我们说的,我们应当要相信。所以出家了,不要再为衣食生活去操心,不要去担忧这些。佛虽然在经上这样说,我们觉得佛没有具体的保证,依然天天去攀缘。你攀缘得到的,说老实话还是释迦牟尼佛余福在那里照顾你。你不攀缘,不攀缘还是有这么多,你何苦去攀缘?世法里面,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佛法里面,你的生活所有一切,诸佛菩萨在那里照顾你,自己实在不要操心,你这个心与道才能相应。道是清净心,既然出家了,修什么?修清净心。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一切境缘当中唯求清净。清净就是定,清净就是慧,定也就是真正的福。说定慧等学,或者说福慧双修都可以,真正的福是定。
  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当时世间自在王如来,法藏比丘跟他学的时候,那个时候佛住世四十二劫,这就说明寿命长。佛寿大概跟当时人寿是差不多相等的,他示现这个身相度一个时代的这些众生,所以寿命与众生的寿命相当,就像释迦牟尼佛应化一样。由此可知,世饶王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时期众生的福报非常大。佛在一切经里面跟我们讲十方世界的状况,我们能体会得到,寿命长福报就大。
  钞【唯彼佛寿命,至为久远,不局常数,云无量也。】
  『唯』是唯独,『彼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特殊,跟其他一切诸佛都不相同,一切诸佛的世界都有四土,四土不在一起,四土不并列,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它也有四土,它四土在一起,四土交融,没有法子分别。就好像灯光一样,一盏一盏的灯光,光与光交融,你能分得出来哪个光是哪一支灯的?分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可是四土在一起,就像四盏灯的光一样。但是他方诸佛刹土不是这个情形,它是有障碍、有隔碍;西方世界没有隔碍,所以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世界的寿命又特别久远,『不局常数』,常数是十方刹土情形,你用十方刹土这种情形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是没有法子理解的。所以彼佛寿命真正是无量,而不是有量的无量。
  钞【三寿者,法华寿量品疏云:寿者受也,若法身,真如不隔诸法,故名为受;若报身,境智相应,故名为受;若应身,一期报得,百年不断,故名为受。】
  『疏』是智者大师作的,就是《法华经》的注解。这是讲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演【三寿者以下十三句,佛有三身,寿亦有三。】
  佛有三身,三种身的寿也不相同。
  演【法身以如理为身,报身以智慧为身,应身以应机赴感为身。】
  『法身』是真正无量寿,不生不灭。『报身』是有生无灭,也是真正的无量寿,报身是智慧为身。
  我们世间人有聪明而没有智慧,即使修行,修行要没有到明心见性,虽然有智慧,一投胎智慧就没有了,又迷了,这叫隔阴之迷。明心见性之后,这才没有隔阴之迷。《金刚经》上,佛嘱咐大菩萨常常要护念小菩萨,就是有退转、有隔阴之迷的,机缘到的时候,这些人来给他点醒,一点他就开悟,他就能恢复正常。所以佛与大菩萨常常不断的照顾这些小菩萨们。
  如果诸位真正体会到这个事实,你才会觉察佛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的甚深义趣。得人身不容易,失人身太容易了,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那就难了。这是我们常常要反省反省。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失掉人身,来生能得人身吗?几个人敢说我来生还得人身,得不到了。来生要得人身,五戒十善要持得很干净,我们能做到吗?杀盗淫妄天天干,妄语、两舌,贪瞋痴慢,用贪心学佛,用瞋恚心、用嫉妒心来学佛。佛门里出功德,你出一万,我出二万,我在你之上。这样的心态,来生不但成不了佛,人身得不到!心里面烦恼太多太重,真妄、邪正、是非不分,连利害都搞不清楚,这种人就是佛讲的愚痴,愚痴到了极处。世出世间法哪一样对你有好处,哪一样对你有害处,你都分不出来,把害当作好,把好的当作坏的,迷惑颠倒,所以佛在经上常讲这些人「可怜悯者」,真正可怜!你才知道来生得人身不容易,人天身都要靠修福才能得到。佛法更要修觉正净!佛法自始至终,在功夫上来讲,断烦恼、破执著;成就上来说,开智慧。所谓开智慧,就是一切法里面你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没有智慧的话不能辨别。
  报身是智慧身,一得永远不会失掉,所以是有始无终。法身是无始无终,法身是真如本性,本体,这是不生不灭。『应身以应机赴感为身』,就是感应,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个身是有生有灭,有长有短,这是幻身,幻化之身。这三种身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佛有三身,我们自己也有三身。法身是理,每个人都具足,虽然具足,你今天得不到受用。为什么得不到受用?迷了。迷什么?就是把自己的法身迷了。悟了,悟什么?悟了自己的法身。迷悟不二,迷悟是一,迷的是法身,悟的还是法身。但是迷悟受用,那就大大的不相同。
  演【寿者受也,领纳义也。】
  「寿」,简单讲就是我们现在所谓享受,寿命就是享受。从这个意思来看,三身都有受。
  演【法身以真如领受诸法,故名为受。】
  法身有寿量的意思。法身受什么?虚空法界世出世法它一切都受,因为所有一切法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现在哲学里面称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门里面叫法身。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依它而变现出来,因此一切诸法就是法身的庄严、法身的受用。
  演【虽云领受,实无能所。】
  因为能与所是一不是二,能变的是本性,所变的还是本性,除了本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这是不同於世间的哲学。世间哲学里面,能所是对立的,能生不是所生,所生不是能生。所以佛法不是哲学,它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的是它,所生的还是它,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我们没有法子想得通,因为我们的思想,实在讲都是妄想,第六意识起作用。怎样才能通达?不想就通达,愈想是愈不会通达的,不想,这个事实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佛法的修学重在禅定,不重在研究。经典愈研究是愈糟糕,愈差错;不研究,你就全都明了了,这在方法上跟世间法完全不相同。所以佛法不是知识,它是智慧。知识是从分别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它不一样。所以学佛的人心要清净,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心要绝对的清净。清净心里面一法不生,哪来的能所?所以『实无能所』。
  演【以真如即诸法,诸法即真如。言领受者,不隔义也。】
  性相交融,这里面没有界限、没有差别。
  演【真如无始无终,诸法亦无始无终,亘彻三际,无穷无尽者,法身寿也。】
  《华严》上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所以诸法就是真心,真心就是诸法。这个法常常在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唯识所变。「识」这就讲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妄心,是心迷了。心迷了,你看一切诸法它就会变。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它有生长,生长它有一段时期停住,住世,然后它就起变化,再就消失,灭了,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刹那刹那在变化。虽然它在变化,它还是无始无终。
  现代科学比从前进步很多,我们藉科学的观察,对於佛讲的这个道理我们能体会、能明白了。我们再想想从前的古人,不要说得太远,二百年以前,他们对佛经上所讲的也能领受,也能相信,这不可思议。由此可知,那个时候的人智慧比我们高,我们今天说常识比他们丰富,但是常识比不上智慧。今天我们晓得,一切诸法确实不生不灭。譬如这个花,你培养它,它生长,开一段时期它又谢了,我们看那个花的确有生灭,生住异灭。科学家眼睛里面它不生不灭,为什么?科学家没看到花,看到什么?看到些原子、电子,不过从这个地方跑到那边去了。科学家看到就是这些原子、电子有聚有散,有没有灭?没有灭。
  假如我们讲堂每一个人是一颗原子,我们现在讲经,大家都聚在这里,这是一个法会,讲完了大家都散掉,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有缘就聚起来,无缘就散掉。科学家看这一切法,只有聚散,没有生灭。这个观念近代科学家才发现,所以说物质不灭。这个发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到,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没有死?没有死,死了,我们这肉体每一个分子都存在,只不过是散掉。现在这个身体,是这么多原子、电子聚集在一起成一个形状。一切万物统统是这个道理,缘聚缘散,聚则成形,散则消失。这里面确实找不到有生灭,这是希望诸位细细去体会。你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法华经》上所讲的「世法住法位,世间相不坏」,这两句话是什么境界?大家在经上常常念到的「无生法忍」,这两句话说明一切法本来不生,哪有灭!佛与大菩萨见到一切万法的真相,一切万法不生不灭;你要是看成生灭,那你看错了。
  我们这个身体里面的细胞,原子、电子的聚散,是天天在聚天天在散,不是到死的时候才分散。我们身体的细胞,七年是一个周期,旧的一个都没有了,全是新的;它不是一时同时换,而是天天换,刹那刹那在换。这样说,应当愈换愈好才对!像我们机器坏了,去找个零件来配,一定配好零件,总不会配坏的。所以会换的人,愈换愈年轻,愈换身体愈好。不会换的,愈换是病愈多,愈换愈苍老,他不会换,他不会选择新零件,他专门找旧零件,找人家废弃的,他用这个东西,这就很苦恼了。我告诉同修,你们是用觉心、正心、清净心换,就愈换愈好;你们天天用烦恼、分别、执著,那就愈换愈糟糕。你们身体的庄严、相貌的端好都操纵在自己手上,就看你怎么换法。真正修行人,时间愈久,他确实显出来跟我们一般人完全不一样,我用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就是细胞的新陈代谢人家会选择,选好的来代替旧的。
  演【报身则始觉之智,领受本觉之理名受,虽云领受,亦无能所。】
  『报身』是智慧,本觉本有。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本觉就是佛,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佛在《华严》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本觉,你的本觉从来没有失掉。成佛,他显露出来,纵然堕在阿鼻地狱,你的本觉还是显露出来,跟在佛果地上无二无别,本觉就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你要是说,「你说我们都有没失掉,那在哪里?我感觉到自己一天到晚迷惑颠倒,不觉」。对的,你现在就是不觉。不觉,马鸣菩萨说「不觉本无」,本来没有。本来没有,你偏偏要去找它,你把它找来了,找不觉来当家,这个问题坏了。所以你细胞新陈代谢,专门选坏的,不会选好的,为什么?不觉。大经的题目上「清净平等觉」,觉重要。你心不清净、不平等,就不觉了。觉是什么样子?心清净、心平等就觉了。
  『始觉』,你开始觉悟了。怎么叫开始?怎么叫始觉?简单的说,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毛病,这就是觉。不觉是什么?自己一身的毛病不知道,还处处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这就颠倒了,自己做错了以为是对的,看到别人对的还认为是错的,这个就是不觉。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迷了,你开始觉悟了。跟诸位说,「始觉」是天天开始觉悟,天天有觉悟,年年觉悟。始觉,不是说哪一年我才开始的,那就错了,天天都是始觉。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天天始觉,成佛叫究竟觉,没有成佛之前还是天天在始觉。「始觉」两个字的意思要明了。始觉觉的是本觉智,所以它『领受本觉之理』。
  诸佛菩萨、一切善友,对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他能协助我们始觉,我们要是离开这些善友就愈迷愈深,就不觉了。所以一定要亲近善知识,要亲近如来。如来没在,我们怎么亲近他?你念经典就是亲近如来,念注解就是亲近善知识。经是佛说的,注解是祖师说的,我每天念经、读注解,这就是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不要到外面去找去,外面你找不到!真正善知识在家里都不认识,跑外面到处去找,所找的统统是恶知识,不是善知识。
  『虽云领受,亦无能所』,始觉跟本觉合成一个,完全交融,分不出能觉,也分不出所觉,能所不二!下面要把这个理给我们说出来:
  演【以无有智外如为智所证。】
  这个『如』就是理,如如之理。
  演【无有如外智能证於如。】
  可见,能证之智、所证之理(就是所证之如),是一不是二。「如」这个字在佛经里面是最妙的一个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完全一样的,这叫「如」。什么东西完全一样?现相,现相跟本性是一样的。现相,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所谓是一切万法,法如其性,性如其法,「如」是这个意思。你要见性,在哪里见?见相就是见性。为什么?如!我们一般人很难体会这个境界,当年贤首国师举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性,把器比作相。器,我做个金耳环,做个项炼、做个手镯、做个茶碗、做个茶杯、做个佛像、做个蜡台,样子千变万化,可是质料是黄金。「器如其金,金如其器」,「金」比喻我们的真如本性,所有一切万相统统是真如本性变的。
  所以性在哪里?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所以经一开端「如是」,这两个字你要是懂了,所有经都不要看了,为什么?「如是」。不但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讲什么东西?「如是」而已。千经万论统统给你讲一个如是,所以「如是」你懂了,还要看什么经!这两个字诸位真正体会契入了,你要是看到诸佛在那里讲经说法,你会在那里笑笑,废话,真的是废话。你看到这部《大藏经》摆在那里,废纸,垃圾。真的,就是这个境界。但是佛为什么还说?为什么这么多废纸?因为还有很多人不懂得什么叫「如是」,对他来讲很需要。对一个懂得「如是」的人,没有必要了。所以经一开端用这两个字妙极了,这两个字就是整个佛说法的纲领,佛讲什么?就讲「如是」。如如智,如如理,你懂得这两个「如」的意思吗?一个如是讲「事如其理」,一个如是讲「理如其事」。理事是一,所以理智也是一,能与所就了不可得,所以是没有能所。
  演【如空合空,似水投水。】
  这是举比喻,空与空里头没有界限!水与水,拿一杯水再倒在这一杯水,里头分不出来了,哪个水是刚才倒的?没有了,这相完全没有了,真正圆融了。
  演【言领受者,相应义也。】
  『受』的意思在哪里?既然交融相合,受的意思就是『相应』。
  演【始觉有始无终,本觉虽彻三际,今始出缠,亦有始无终。】
  这几句话,诸位要仔细去体会。『始觉有始无终』,因为你天天觉悟。『本觉』是本有,跟法身一样,无始无终,无生无灭。可是你没有「始觉」,你的「本觉」被烦恼障、所知障缠缚,虽有本觉不起作用。现在你念念都在觉悟,你的本觉逐渐就透出来了。诸位同修要记住,用什么方法恢复我们的本觉?要用始觉。始觉里面最方便、最巧妙的方法,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恭敬心去念一部经,就会把你的本觉给念出来,恢复了。为什么不叫你念很多经?念很多经会迷了。因为念经的目的,不是求解经义,佛经没意思好讲的,不是叫你求解义,是叫你恢复本觉的。
  因为你念经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想,心清净了,念经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一点分别也没有,心平等了,清净、平等,那才叫始觉。每天有个几分钟、有个几个小时修清净、平等的始觉,久而久之,你的本觉逐渐就恢复了。所以念经是要把你的分别执著妄想给念掉,不能研究经义;研究经义是增加妄想、增加分别、增加执著,那恰恰相反,颠倒了。所以大家要想真正开智慧,能够懂一切法,不是要学很多经。
  古德有一句名言,那也是真理,「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每一部经都是「如是我闻」,你一经通,通什么?那「如是」两个字真正通达了。只要你通达「如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的,妙在此地。经论愈是搞得多,愈是不会通达的。明眼人看在心里有数,跟他讲他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业障太重。
  所以一个真正明眼人,要是观察这个初学的,他桌子上只有一本经,家里只供一尊佛,那对他是无比的尊敬,为什么?这人决定开悟,决定成就。看到他家里经书好多,如入书城,这个人不能成就了。这个人所知障重、烦恼障重,不能成就。为什么?迷在经里面去了,被释迦牟尼佛这个经迷住了。所以「教」,古人讲,教好比是网,教网,迷在教网里头去了,这个人是个平常人,很难成就。真正是高人,他一生当中一部经,他也不需要研究,他每天就念这一部经,念到真正心清净了,智慧现前了,不管什么经你听他讲,他会讲得头头是道,绝对不会讲错。六祖大师在黄梅,他一生当中只听《金刚经》,听多少?大概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样子,五祖跟他讲,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说不要讲了,后头不要讲。不但《金刚经》他完全明白,所有一切世出世间法他统统明白了。他明白个什么?他明白个「如是」。这是很好的证据。
  你们一会儿要研究这个,一会儿要搞那个,我在旁边看到都很难过。为什么?没法子教。这就是业障习气太重,这是「可怜悯者」。跟你讲真话,你不相信,教你念一本经,你不相信,不相信还要毁谤,还指著我:你过去不是念过好多经吗?好像我骗他一样。我过去是业障重,不晓得这个秘诀,如果我一开始学佛,老师教我这个秘诀,我马上就接受了,我现在最低限度也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哪里搞得这个样子!我的相貌应该跟佛一样,没有三十二相,也应该有三十相才对。我跟大家讲真话,就是我的过失、走错的路,希望你们不要再走,你们要想跟著我走这个路,你还未必能走得通,我从那个迷还钻出来,恐怕你迷在那里头出头很难。教下里钻出来的,自古以来人不多;死在教下里头,人多,钻不出来。我很幸运,从教网里头钻出来了。你们要是走我这个路子,我觉得很难,你没有我这么幸运,这是实实在在的,走我的路子是很难走得通。我今天指点这个路子,你要能走的话是决定能走得通,你们的成就必定在我以上。因为我走了很多冤枉路,吃了很大的亏。古德常说: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我是过来人,那你不信,那好,你去走,看看你什么时候能钻得出来。
  演【从今至当,无穷无尽者,报身寿也。】
  这里头特别注重「今始出缠」,今始,这个「今」字,念念都是今始,天天都是今始,一直到成佛,「今始成佛」。《华严经》一开端,看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始成正觉」。念念、天天都是「今始」,我们俗话讲这有进步。一天没有进步,一天就迷了,这个进步就是心地的清净。我们今天就是业障烦恼习气很重,最好的方法是读经。从前受教育的机会少,用禅定这个方式确实很有效,所以禅在中国特别的兴盛。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多了,教育很发达了,禅定不管用了。为什么?每个人都认识字,每个人都喜欢念书,喜欢念书叫他在那里坐著,他坐得很难过,他坐不住的,他一定要读书,所以教下这个路子就很契机,净土宗也属於教下,是教下里面特别的一个法门。
  再看底下应身,这是讲应化身,这一条好懂。因为应身完全是在事相上讲的,前面都是理上讲,不太容易体会。
  演【应身则慈悲领受当机。】
  「慈悲」就是爱。学佛要断爱欲,有些人不懂得。我有一年在佛光山夏令营,那都是大专学生到那里去开始学佛,讲到佛法里头要断爱欲,里面就有个女同学站起来,她说:法师,如果爱欲都断了,人活著还有什么意思?我当时就告诉她:高雄有爱河,你跳下去很有意思,爱河永浴。诸位要知道,凡夫的爱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不会变。你看看今天爱了,明天闹离婚了,个个是假的,所以虚情假意是凡夫。真爱叫做慈悲。爱欲是假的,真的是慈悲,慈悲这个爱是永远不变的。只有佛菩萨才有真爱,不是佛菩萨都是假爱,那个爱都是骗人的,骗人也骗自己,自欺欺人。佛教你断绝假爱要修取真爱,慈悲是真正的爱。
  「领受当机」,当机是可以教的学生,可以帮助的这个人。可以帮助的,必须帮助他;不可以帮助的,你在旁边冷眼观察。为什么?不能帮,愈帮愈麻烦,愈帮助他,所造的罪业愈重,他会谤佛。众生不信佛法的时候,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以免他造罪。佛菩萨来了,他谤佛、谤圣贤僧,他果报堕地狱。佛菩萨何必出现在这个时候,给他一个增上缘叫他堕地狱?所以佛菩萨出现是大慈大悲,佛菩萨不出世也是大慈大悲。看到你能够接受了,他来教你;看到你不能接受,他离开了。或者他再来示现同类身,你不会谤佛,他也示现个凡夫,你不至於毁谤他。这是慈悲领受当机。
  演【故名为受,虽云领受,亦无能所。】
  佛心清净,绝对不是我能度,你是我所度的。如果有这个观念,是凡夫,绝对不是一个觉悟的人,为什么?他心清净。清净心、平等心里面哪有高下?哪有能所?
  演【以佛唯大悲大智,为众生作增上缘,令善根成熟众生,自己心中见佛说法。言领受者,机感相应义也。众生机熟,应则随现,众生机息,应则随亡,有始有终。一期不断者,此应身寿也。】
  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就是有始有终。他为什么出现在世间?「众生机熟」。为什么入灭?「众生机息」,这是有始有终。佛以大悲心,「大悲心」是怜悯众生心,这是一个动力,「大智」是帮助我们开悟的,所以他来为我们作一个增上缘,给我们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给我们如何恢复本性,如何恢复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智慧德能。他来是做这个的,只是增上缘,实际上,恢复本性是你自己的能力,佛在那里诱导。好像这两支蜡烛,佛的蜡烛是点亮的,我们的蜡烛是熄的,我们借他的光点一点,光明是自身发的,不是他给的,我们的智慧德能亦复如是,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体会到佛不度众生,众生是自悟自度。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八九集
下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八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八0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九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十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七六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密宗的佛相千奇百怪,而不同于显宗,显密佛相有什么差别?[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为父担棺[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看到菜虫,吃素有时都会有看到菜虫,都不敢吃它,如不小心吃到菜虫怎么办?[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教言广集零选·冈波巴大师[栏目:冈波巴大师]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栏目:净空法师]
 『阿含经』的无我观(李润生)[栏目:阿含思想研究]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四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栏目:果煜法师]
 如是因、如是果[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心之大小[栏目:禅是一枝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