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坐禅图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285

坐禅图

修行之人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为何要从三毒下手?因为佛于四圣谛告诉我们:「身心痛苦,是苦的事实;皆因贪瞋痴,造成苦的起因;若要身心解脱,当要灭除苦因;唯有勤修戒定慧,才是灭苦之道。」
 
以八正道来看:「正见、正思惟,属慧;正语、正业、正命,属戒;正念、正定,属定;正精进通三学。」用六波罗蜜来分:「布施、持戒、忍辱,属戒;禅定,属定;般若,属慧;精进通三学。」就事相渐修来说,神秀大师云:「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从理上顿悟来论,惠能大师言:「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虽然解释不同,其义是不变的。
 
人因无明愚痴,不明境界本无顺逆之差,皆因妄心之分别,故对顺境起贪,逆境起瞋,常境起痴。境皆无常不实,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明白此理,就可依惠能大师所教导的方法修行「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不取则无贪,不舍则无瞋,以智慧观照则无痴,故僧璨大师言:「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若于境上,不起憎恨、贪爱,自然就能明白大道,即是见性成佛道也。
 
坐禅时当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修行不是只为个人解脱,而是「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就以平常心来静观身心,如僧璨大师所教:「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此为空有不住,能所双亡,应用无碍,动静无心,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观照此身,无常无我,妄念纷飞,此为多心。
观照此心,无常无我,妄念渐息,此为少心。
观照身心,无常无我,妄念止息,此为一心。
观照身心,五蕴皆空,念念不住,此为无心。
觉悟身心,诸法实相,缘起性空,此为明心。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离幻即觉
下一篇:
 修行心法次第
 修行心态
 生命中的大海
 山中岁月
 成熟的人
 心中之贼
 体谅人性
 禅心对话
 正确学佛
 让我们一起改变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8.文荼王的丧妻之痛[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尼采对轮回的领悟(智化)[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无知始于当下[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自尊自重 自爱自立[栏目:仁焕法师]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二 一行三昧[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现在人取名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上师在朗措玛寺对网络佛子的谆谆嘱托[栏目:达真堪布]
 佛识慧集 <廿七>莲华胜会[栏目:佛识慧集]
 19 安住何处?[栏目:没时间老]
 电视可看可不看[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