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业清净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89
三业清净
 
六祖言: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
 
人问南阳慧忠国师:「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即别,悟即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迷由心迷,悟由心悟。执着时缘生种种不善之心,如结水为冰、结性成心;离执时妄心消归于清净之性,如释冰为水、释心成性。故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
 
自归依者。
 
真归依者,当清净己之身口意,如佛所云:「善护于口言,自净其意志,身莫作诸恶,此三业清净,能作如是行,是大仙人道。」三业清净,即是解脱之圣者。
 
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人心、邪见心、贡高心。
 
此言自净其意。心有不善,意岂能净,故当除却诸非心:害人之心名不善,忌人胜己名嫉妒,骄傲怠慢名憍慢,自私分别名吾我,诳语不实名诳妄,轻视不敬名轻人,自恃侮他名慢人,知见不正名邪见,高傲自夸名贡高。
 
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
 
此言自净其身。修行应改正不当之行为,方能端正身心,不论处于何时何地,当克己慎独,如印祖所言:「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欲想借佛法逃避心中之不善,只不过是自欺之愚人。
 
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
 
此言自净其口。所谓:「开口动舌,无不是业;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最易造罪莫过于口,故行者宜「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要隐恶扬善,切勿隐善扬恶,说人是非,揭人隐私,挑拨离间,自赞毁他,常出恶言,若是如此其人罪业甚重,故欲开口时,当三思而言!
 
若能自净其意,谨言慎行,洁身自爱,则是自归依。
 
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内心谦下,外行于礼,不论何人,皆当恭敬。心无三毒障碍,故能见性通达,于一切境界无所滞碍,斯人即是归依自性真佛也。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由话观心
下一篇:为佛教、为众生、为自己
 认清创业
 不除妄想不求真
 体谅人性
 多念佛
 人有五害
 发愿文
 圆融自在
 爱己伤己
 能所双泯
 山中岁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者的风采[栏目:传喜法师]
 中观派简介[栏目:黄心川教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心灵十境·第二地 离垢地[栏目:证严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烧供”是什么意思?[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二偈集 第四品[栏目:长老偈]
 任重道远——二〇〇八年学习二时头陀体会(释传信 沙弥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读竺摩法师《东西两法并行不悖》[栏目:宗舜法师]
 救命饮食 第三章 关闭癌症表达[栏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救命饮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