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利益大众的良策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4
利益大众的良策
 
对人感到复杂,是因为不懂人性;对事觉得困难,是因为不懂方法。智者善于观察一切事物,愚者只是被观察的对象,故我们当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清楚自身的语言模式、行为模式、思考模式,进而观察所有的人、事、物等。
 
大部分的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想改变自己,却想改变别人;只想干涉他人,却不愿自我约束;想要占有对方,却不愿让人牵制;遇到事情发生时,便立即找其借口;心中贡高我慢,而常轻视于人;只接受合于自己的观点,却不认同别人的看法;不是攻击对方,便是逃避事情……
 
我们有如实的察觉、发现,内在错误的知见吗?若能深入观照,您还会指责他人吗?老子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去责备和要求别人。六祖大师亦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行是修其心,因此时时观心,察觉自己的无知、偏见、固执、叛逆、污秽、邪念、自私、争夺、欲望、敌对、狂妄……,种种障碍自己错误的思想,去改变、修正;并非像一般人,去说人长短、道人是非,这样只会徒增无明和贪瞋痴,而造无量无边的罪过。
 
明白自身之后,就容易了解别人。因为,与人相处,才是最难的!一切罪过因人而起,一切功德也因人而生,所以修行要在人群中历练;但要历练之前,应当深知人性,才不会触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防卫」、「人性的尊严」,故我们当要学习“善观于人”。
 
第一、 不要用行动约束于人:人类除了求生存之外,更渴望的---便是自由。
第二、 不要用言语说服于人:人性喜欢统治别人,掌控于人,而不喜欢被人征服和驾驭。
第三、 不要用想法改变于人:想要自我改变都很困难,那要让他人改变(思想、言行、惯性)更是犹如登天。
 
既然不要改变别人,那是否改变自己?改变!是一种障碍的突破,如粉碎自我的执着、自我的设限、个人的好恶及种种的惯性等等。但对于别人呢?就不是如此!
 
那该如何?不是改变人,而是善用人!我们先要「观察人,知其性,用其长。」不论他是否好坏、善恶、智愚、强弱、男女、老少、尊卑、亲疏,并不影响“善用其人”的道理。
 
用人并不一定指上位者,或是领导、管理者,而是人人皆可用。老板可用员工的才能,员工可用老板的资源;主管可用部属的忠诚,部属可用主管的才干;前辈可用后辈的服从,后辈可用前辈的经验;智者可用愚者的无知,愚者可用智者的智慧。以此类推,我们可善用于人,而不与人作对、抗衡、较量、分别,自然您的人际关系就会趋于和谐、圆满。
 
用人的目的,不是在利用人性,而是在帮助人类。若别人不能接纳您,亲近您,那我们又如何去改变人、影响人呢?故菩萨道的行者,常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去接近众生,利益大众,使人人学佛,个个成道。
 
总而言之,先观察己,再观察人;先知其己,再知其人;先善用己,再善用人;先改变己,再改变人。如此次第依循,才是利益大众的良策呀!

{返回 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无皆无碍
下一篇:速得无上佛道
 我、非我、无我
 有谁可以不死
 禅心宗风
 正观身心世界
 母亲的心
 从缘起来
 自私有什么好处?
 正确的静坐
 爱己伤己
 人有五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和谐世界从口开始[栏目:徐文明教授]
 了解通路[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五阴炽盛苦[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要把报恩这个事情做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蒋贡公珠闭关法典(节录)[栏目:经论著作]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二九、示无品之法语[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忍气吞声与修忍辱行有什么区别?(如本法师)[栏目:忍辱]
 过程[栏目:佛网文摘]
 药师经 讲记 六[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