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坛经讲记 第21集
 
{返回 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5

六祖坛经讲记(21)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真空生妙有。前面六祖大师说自性像虚空,这是譬喻,你不可以说自性就是虚空,自性是有觉知,而虚空没有觉知。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空,所以才能够含藏一切万物,才能容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流、花草树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大海须弥山…自性因为空,所以才能生一切法,不论是有情、无情都能生,六祖大师用这些来譬喻「自性的妙有」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世人性空,亦復如是。】为什么你的自性生不起智慧来?因为你不能与空相应,不是顽空就是断灭,这都没有办法真正开启你的般若。你以为念佛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其实你应该说「念佛是为了见性。」你在坐禪、修四念处,都是为了见性,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透过所有的法门,都可以让我们见性,有这种概念,你才会尊重任何一个法门;你不可以讲哪一个法门会比较快,禪、净说易两者皆易,说难两者皆难。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前面说「自性本空」、「不要执著空」,再说一切万法都在人的自性当中,我们的「自性真空」无量无边,妙用无穷,因为〔大〕,所以〔能含万法〕,因为它能生一切,这是它的作用。

【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訶。】这是讲修行的方法。《坛经》里面常常喜欢用善与恶,这不是单纯讲善恶,而是用这两个字来代表所有相对的概念,你不能取一边,或捨一边,那是落两边,所以要不取不捨。为什么可以〔不取不捨〕?从外面的角度来讲,遇到一切的境界都是「诸法毕竟空寂」,有什么好取捨的?!看到自性本空,有什么好执著的?!「一切法毕竟空」,就把所有的概念全部讲完了。

六祖大师就是把重点摆在「悟」,你不悟,拼命地修,是很累的。但是要怎么悟?你要多思维,深入的思维,只要善用你的思维,小者可以马上解决你的痛苦,大者可以让你成佛。比如说等一下下课后,上了车,忽然觉得今天的课完全听不懂,便產生一种失落感,这时候就要去思维,失落感怎么生起的?所以「闻、思、修」的「思」是很重要的关键,很多人就掉入两边,喜欢上课、喜欢看书叫做「闻」,不然就是一个劲地修,没有透过「思」来整理「解」和「行」,两者没有办法串联起来,所以產生偏执。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口念般若、不识般若,遇到一切的境界就有取、有捨、有染著。[智者心行]真正明白道理的人能够不取、不捨、不染。

【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我们有迷惑的人只管静坐而不去思维,没办法开悟。能够在静坐中自我省思,才会有所体悟,就会超越〔空心静坐〕的境界。很多人以为〔空心静坐〕是对的,这跟每个人学佛的因缘有关係,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宗教思想不太正確的家庭,你要改就很困难;或者出社会接触一个宗教,要去接受第二个宗教就很困难,你跳不出来。

你学佛法学很久没有办法度人,是因为你不了解人性,每个人都有苦,从苦的角度跟他谈,学习如何帮助別人,让他帮助自己离苦得乐,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学起来,你马上可以去救很多人。学这个跟见性没有关係,但你按照这样做,见性反而更快。

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滯,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心量广大,徧周法界。】这是讲法身,法身没有时空的障碍。但是我们心量不大,展现不出去。为什么心量不大?因为你把注意力摆在五蕴,摆在身心,摆在我所—就是我身边所有一切的概念,所以你被绑住了。首先你要察觉到你的注意力,不要一天到晚摆在这里。

【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出自《华严经》,《坛经》里面含纳了很多大乘经的思想,〔一切〕就是法界,〔即一〕,说「心」可以,说「性」也可以,在《坛经》里面「心」、「性」有时候是分开用,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这里讲的是「本体」的意思。如果讲「心」的话,就可以套《华严经》的一句话:「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既然是「一切唯心造」,就符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归纳,〔一即一切〕这是演绎。西方的学问比较偏向於演绎法,东方的学问比较偏向於归纳法。我们中国人常常讲「万法归一」或「一窍通、窍窍通。」东方哲学思想的境界是很高的,为什么印度的佛法流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一拍即合,而且它可以直接接续大乘呢?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儒道的思想,这就是基础,偏向小乘的底,所以佛法一进来马上就接轨。如果你没有读过《杂阿含经》,但有儒道的思想,也可以接得上,你要从头去读更好。但每个人条件不一样,果报不一样,时间分配也不一样,还是好好地认清自己,以我现在的条件应该怎么修?你看清楚了当下你就能安身立命,好好做自己。

【去来自由,心体无滯,即是般若。】智慧就是没有障碍。你心中常常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不知进退,觉得有遗憾……这都是你的障碍。你在遗憾什么?你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吗?你觉得太慢学佛了吗?不会,慢慢学,只要有开始,永远不嫌迟。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般若不是从外面来,从外面来的叫知识,叫经验,所以你不要会错意。既然从自性生,所以才叫真如自性。

【一真一切真。】如果你的心已经见到真如本性,见性就成佛。你心中有佛,一切都是佛,不是只有你们是佛,连这个茶杯也是佛;但这是果地上的境界,事实上,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是说说而已。你说要「礼敬诸佛」,但事实上你没有办法恭敬的对待任何一个人,因为你还没有见性,你的心不清净,你看到別人也就有问题。你是什么心,就呈现怎么样的世界,所以外面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投射。

怎么修到〔一真一切真〕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真的懂念佛,念佛就是心中有佛;既然心中有佛,看到別人就是佛,就叫念佛,这比一般念佛层次高,这是最究竟的;当我念观世音菩萨,我看你是观世音菩萨,当我念阿弥陀佛,我看你是阿弥陀佛,这叫做真念佛。我们一般人只能够加紧做功课,念几句算几句,所以你生命的品质会被你自己搞砸。念就是始觉,佛就是本觉;以始觉来念本觉,以达到究竟觉,这个是理论。再讲简单一点的,念就是心念,佛就是觉悟,念佛就是「念念觉悟」。接著再看外面的世界,因为我心中有佛,心中才有眾生。「念念觉悟」跟智慧相应,「心中有眾生」跟慈悲相应,学佛在学智慧跟慈悲,这样子学佛,你就都具足了,妙不可言。一般人念佛你让他继续念,但是你要让他的观念更圆满,这样的念佛才不只是口头上的念,因为口头上的念你一定会中断。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心量大事],净土宗以「往生净土」为大事,华严宗以法界为大事,《法华经》以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为大事,禪宗以明心见性为大事,六祖讲的是以明心见性、摩訶般若为大事。[不行小道]不要行「般若」以外之道,不是在那里空讲、空诵般若,只做形式上的事;口说空,心却不空,这是自欺欺人;[国王]能做主,而凡夫根本做不了主。


{返回 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20集
下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22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60集 传香忏悔
 六祖坛经讲记 第3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集 前言
 六祖坛经讲记 第9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2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8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47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3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一、认识“解脱体智”的重要性[栏目:元音老人]
 梦中梦因果问答 55 是什么因缘让我父亲没有得到祖父的遗产,即使他是...[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1736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 86-90[栏目:07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二十七祖 般若多罗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H 1251经:本经叙述佛陀赞叹精进的比丘,而不喜懈怠的比丘。[栏目:界定法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六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The Wind-deer and the Honey-grass [The Craving for..[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圆觉经白话解二 如何即幻离幻[栏目:圆觉经白话解]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万里灵泉寺八十二年度春季精进禅七 82.1.24─82.1.31[栏目:惟觉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