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居第六十四日(四):喜悦省力的念佛方法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1

安居第六十四日(四):喜悦省力的念佛方法

四种菩萨正行,是我们参照认知自己是不是一个念佛人的唯一的作为方式。为什么说唯一呢?这样讲大家就比较简洁,也就比较好参照。天亲菩萨用这样一个直指的教法,来直指我们本性的大用。他不说其他的,基本上所有的杂缘作为、不了义作为都带过去了,直指心地妙用。虽是讲的净土,但是直指的是心地的大用,直指它的本具本净,让我们不再迷失了。很多人把念佛当成跟自己没关系的事情,所以他不愿意于念,不乐于念佛,那就乐于业力了。因为这个念佛只不过是心地之妙用罢了,无染之妙用,无留驻之妙用、轻安之妙用、悲智之妙用、度生之妙用。你要了解这就是你心地的作用,那你就不去念你的业习的重复了,那我们对这个习惯的东西就很简单地能认知他,习惯没问题,来了你马上能觉悟它。所以念佛不过是心地之妙用罢了

这样我们来了解所谓的愿心庄严。所以弥陀的庄严为众生心智庄严,众生心智没有离开弥陀的愿心,众生的究竟心就是依弥陀的愿心来表现出它的内容,所以这个庄严就直指心地庄严。那我们念到所有佛的功德,不过是我们自己心地真实的一个状态,那我们心中的荒废——无记、无知、迷失、痛苦、恶业等等这些东就会消失,因为心地的妙用——喜悦、清净、庄严、具足会在你整个生命中,或心地中延续出来。那这个念佛就是一个直接的念佛方式了,就是心在念佛,佛在念众生,众生忆佛念佛实际原来是本心作用,是心地的一个作用罢了,而不是一个心外的法则。要是我们把念佛当成一个心外的音声,就会比较累,比较麻烦。

我提倡念佛不提倡大家念多少,希望大家念得欢喜、轻快、透视力,能消除我们的执著,乃至身心的疲惫,或者说身心的厌倦、或者身心的苦楚,就象歌唱一样,让自己的身心愉快起来,这样就比较有意义。过去念佛堂里,那个佛号杀尾杀得特别干净,为什么呢?就是说声音很美,但是不允许你去残留。象那个一般跑西方的那个调子,那个是最干净的调子——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象刀一样把尾音斩的很干净。为什么呢?——很美,但是不允许你染著。早期我到念佛堂去,一些老一辈念佛者特别提出来说不准唱,就是不准拖腔,前面你念得再好,到后面你这个收尾的这个地方不允许拖出来个尾巴,就是怕你粘着,怕你染。所以过去念佛堂念佛是不准唱的,现在啥调子都有了,大家不知道这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力有多大。所以过去人念佛的尾音都特别干净,四声念佛就可以处理的很干净。越干净,你自己都感觉到你在享受一种纯净的心智。这个洁净也好,纯净也好,你有一种体验,一种喜的东西,我们说一种好的觉受也好,一种你染不上的东西,这个受觉要是运用得当了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很纯正。一些演员、音乐、曲子、大型音乐会感动了很多人,为什么呢?就是很干净、纯正的东西,我们心地都需要的。

我们要是知道我们的心地本来是纯净的,只是把这个纯净通过念佛表达出来了。那慢慢的你就知道——我们不是在念佛,原来是佛在念我们,觉悟心地在唤醒、在激励我们,就是这个觉悟一直在载负着我们,慢慢的就是觉悟彻底地载负我们,我们彻底地回归了觉悟的整体。

放光寺这么多年一直用这个四声念佛法。我们要是真正地念佛,下去可以自己试验也行,找两个人、几个人都可以,不要用那种竭尽全力拼命的念法,念一声就休息一声,休息两声三声都行,但是一定要把自己休息过来了再去念。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念佛跟休息是同等的,念佛跟喜悦是同等的,念佛跟省力是同等的,念佛跟安乐是同等的。有的人为什么不喜念佛呢?就是他依那种应酬的心理,一种被迫的、赶紧结束这两个小时的心理去念佛,或者说求福求慧求钞票求名利,结果念了半天没有求来,他就很失望,那就是失望的心念佛、亏欠的心念佛,结果肯定是如此。所以我们让自己的心念,那种最初的、最基本的本净的心、本来纯洁的、无所求的心来念佛,真是很美妙的,你就会摈弃自己的无始以来的恶业习惯,即染著的习惯、亏欠的习惯、所求的习惯。用这种心来念,它就很完整,心念与声音就会有一个很完美的结合的过程。你会体会到这种所谓的美了,这个美不是我们世间追求的那个美,是真让人感觉到一种喜悦,一种轻安,那的确是很美的。但你要去实践的。所以打七的时候,真正把方法调整的得当,人很乐于念佛的,我们以前在放光寺打了很多七,一般打一个七会加两个七,打两个七、三个七都会一直在加,为什么呢?就是大家在这个发心与念佛上慢慢的找到那个点了,找到那个点就特别容易生喜悦。

这个还真是需要实践。自己可以去实践,好比说我昏沉那一会儿,烦恼那一会儿,给别人说是非那一会儿,找麻烦的那一会儿,我去念一会儿佛。你看一看,你真是安乐,你少去了很多记忆的纠缠,很多还要处理的垃圾你不用处理,因为念念你都很清净,很干净,不光是自利还可以利人,可以给他人带来方便、心灵的解脱,自己肯定不去打扫垃圾了,因为你这个作为中没有垃圾。我们在人与人的来往中,有很多处理的得当不得当的,所以你要是用一句佛号去念一段时间,再去造造业,去人我是非,去名利等等,你一对比就知道了,你肯定会向往念佛那一段时间。也可能你的习惯中会对那些说是非、搞麻烦、纠缠不清有一些喜好,但你要看到它的结果,你再看看念佛的结果。虽然是反复这样讲,我们还是得反复地去实践,否则我们的习惯还是上风。因为一回到生活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要命的时候、烦恼的时候一般不念的。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2011年7月20日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居第六十四日(五):当下心示佛法如佛
下一篇:安居第六十四日(三):业无所属是正见的大旗
 安居第三十日(三):顺性满意,常怀庆幸
 安居第二十六日(二):为他人带来一个顺性的环境
 安居第十三日:“愿望”的抉择与实践
 安居第二十五日(三):宝性周遍,现下起用
 安居第七十一日(三):先回家来,行化自在
 安居第五十四日(三):随喜上首功德
 安居第四十九日(四):无记的歧途
 安居第五十九日(四):空众生业见佛功德
 安居第九日(二):阿弥陀佛名号具足三身功德
 安居第四十九日(二):身心的病都来自于需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企业(星云法师)[栏目:佛教与管理]
 不知正确与否:菩萨以慈悲愿力以为根本,证得初地,而不断二乘见道所断烦恼...[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十二门论》破邪方法研究(悟实)[栏目:中观宗文集]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护法篇)[栏目:疑问解答]
 增支部1集78经[栏目:增支部1集]
 02 九华山志卷二(形胜门)[栏目:05 九华山志]
 第二篇 实修 2.3.4 检查身心[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肇论》对魏晋般若学发展的意义[栏目:业露华]
 第二回 浊酒三杯凉亭小宴 明珠一颗好梦投怀[栏目:观世音菩萨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