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欢喜布施
 
{返回 隽永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2
欢喜布施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有人问默仙禅师,说他太太非常贪心吝啬,不肯布施行善,请求禅师指点开示。禅师应请来到信众家里,太太虽也出面迎接、应答,禅师来了许久,却连一杯茶水也未奉上。禅师了然于胸,于是出言:「夫人请看,我这双手,如果时时握拳,你觉得如何?」
 
  夫人回答:「便是畸形。」禅师又说:「那么,时时伸直不弯,又如何?」
 
  夫人再答:「也是畸形。」禅师点头说道:「夫人说的一点也没错,两者皆是畸形。只知贪取,不能布施,是畸形;只懂布施,不会储蓄,也是畸形。钱财要懂得利用流通以发挥妙用,否则就变成守财奴了。」
 
  这位太太在禅师的开导下,心胸豁然开朗,顿时觉悟到自己的无知,终于一改吝啬的习气,成为乐善好施的人。
 
  许多人只知赚钱累积财富,也有人过份布施,刻薄自己,陷于两种极端、有失中道,都不是佛教徒应有的应世精神。富者若未能广行布施,如何体会满足的喜乐富足?吝啬的人,心田贫瘠荒芜,又怎么会知足?拥有财富是过去所种福田,一旦福报耗尽,匮乏之苦,任谁也无法代受。以下就是一则有名的例子:
 
  某富翁非常吝啬,山上的和尚来到门口化缘时,他不但不愿布施,还总是恶形恶状把人赶走。和尚无奈之余,发现富翁宅院旁的水沟,每天都有很多丢弃的食物,觉得任其漂流颇为可惜;于是将其捞起,带回山上给众僧食用,吃不完的就晒干储存。
 
  世事无常,某天富翁家燃起了无名火,一夕之间家产化为灰烬,富翁竟也沦落街头乞食维生。由于他过去吝啬无德众所周知,所以现在也没人愿意伸出援手,富翁只好厚颜上山请和尚们惠赐粥饭。
 
  佛门僧侣慈悲为怀,让他饱餐一顿;富翁用毕之后满怀感激,频频向和尚们作揖道谢。和尚微笑说道,「其实你不必称谢,这些食物都是过去贵府倒在水沟里的残羹剩菜,今天不过物归原主,是你自己帮助自己。」富翁一听,对昔日所行深觉羞愧。
 
  和尚的忍辱、惜福、宽厚,与富翁的瞋恼、挥霍、刻薄,形成极大对比。故事反映出「因果如响之回应、如影之紧随」,也令我们有所警惕。若贪财吝啬,拒绝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旦自己有难,恐将求告无门。当然,布施并非为了求回报,而是基于不可忍的慈悲,没有理由和目的,只希望陷溺苦难者能早日解脱困境。单纯而自然的心,才值得肯定。反之,若行善只为累积个人声望、炫耀虚荣,就不足取了。最重要的是,佛法,并非只强调布施行善。因着布施行善,开启智慧,同时也要止恶,生命的亮光不在燃烧,而在生命的本质,就是无上珍宝。

{返回 隽永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在生活
下一篇:不生气的气
 人生苦乐
 舍卫城度化贵族
 贵耳贱目
 欢喜布施
 丹霞烧佛
 只说不修 来世为牛
 最胜供养
 来去自在
 毁容求道
 悲心彻入骨髓—佛陀割肉喂鹰的本生故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浙藏敦煌文献》佛教资料考辨[栏目:宗舜法师]
 2011年春节慈成加参仁波切在哈尔滨的开示[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导言 发起禅修的愿望[栏目: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什么是菩萨戒中的“说众生”?[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一六 善生经[栏目:长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大地初相识[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戒律的疗愈力[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二问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吗?[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参禅[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