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耳贱目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李翱,唐代朗州刺史,素来崇敬药山惟严禅师。一日前去拜访,到时,禅师正在松树下研读佛经,也正眼没瞧他一下。侍者在旁提醒禅师:「刺史来访。」禅师依然不动,专注于经卷。
过了许久,李翱终于按耐不住,忿忿地说了一句:「见面不如闻名。」撂下这一句,正想拂袖而去,不料此时,禅师冷冷地回了一句:「刺史何以贵耳贱目?」意思是说,你怎么听说我了不起,就想来拜访。亲眼见到了,又觉得不怎么样。重耳朵所闻,而轻贱眼睛所视,不觉得矛盾吗?
这句话,拨动李翱的心,他便转身拱手作揖。问道:「如何是道?」
禅师以手指天、再指地,问李翱:「会吗?」李翱说:「不会!」禅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了之后,顶礼拜谢,并说了一偈:「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经,云在青天水在瓶。」意在赞叹禅师,修行有成,如鹤之仙风道骨、超俗绝尘,坐于松林之下阅读佛典,意态安闲自在,令人向往钦敬。而我前来问道请益,禅师却不是旁征博引、透过有形的经书文字来回答,而是以一偈「云在青天水在瓶」警示,道尽所悟之深邃佛理,禅机无限!
佛陀曾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是说,我们应当明白,组成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虽然都各有其名称,但完全没有「独立、实有、不变的本质(我)」,既然无实有的本质,身体及耳目感官,也不过如幻影罢了!一般人就是以虚幻不实的耳目,来接收外界的讯息;又加上自己错误知见的扭曲、感觉的渲染,层层障蔽,所见当然与真实相去甚远。难怪,李翱初见药山惟严禅师,未受礼遇,就愤而批评「见面不如闻名」了。
当今社会,人们竞相追逐声名包装,自以为高贵清流,却又不屑他人之清誉,认为不过如此而已。与人交游应对,充斥著作揖恭维的虚伪文化,表里不一正是现今社会的弊病根源。佛教徒应以此「贵耳贱目」为警语,认识真正的无我,一切即无贵贱,只有分别时,看待事物就自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