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
 
{返回 王骧陆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63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

    名医看古方自会活用,庸医抄古方只知死用。所以经论言句,要悟后参,方不上当。然非上经论的当,是上自己知见的当。须知此事全靠自己,毫无奇特,毫无法门,不假他求,不借外力,只把自己的尘尘境境一齐放下,净荡荡,赤裸裸,这时看是什么。

    会游水的人全是自力作用,游戏自在,无往不利。如不会水的人,落下水去,只是四处乱抓,反而丧失生命,不得出头。学佛人可以悟此。今日求佛求法求师求古人言句,乃至求旁门外道,岂不是乱抓,想求出路。

    此事最现成不过,眼前一切处都可悟见。若一举心动念,即又非是,及真见性后,于举心动念时,即颠倒忙乱时,亦时时见,更不必丝毫着意去求见,而自朗朗见。好如自己的姓名。以熟极了,即不去记他,也不会忘失也。

    既如此现成容易,则开悟成佛何又如此之难?则各人因缘之不同也。此有二因,一者夙世于此路不熟,一切要重起炉灶,比较困难。二因今世因缘不好,不遇见善知识,使走近路,岂不冤枉。如冶金人不识是钢是铁,以为同是黑块,不把真正钢精稍加熔化即可打器,却与顽铁同入冶炉,空耗时间,实在可惜。此亦其本人夙世法障自误,今生得此报耳。故发大悲心为最要,不论为师为徒一有人我心,便非大悲,今生同难成就。

    初学人第一要分清理路,(一)成佛见性,不是二事,除自求自悟外无第二条门路。(二)师资、经论、法要,全是外缘相助,引之使近而已,不可依靠以自误。(三)见性是一事,除习气又是一事,往往见性后,习气尚未除,力量不足,复又淆惑,反又疑及根本,此切切不可。(四)见性后,除习气才有办法,但切莫从习气上下手,只要照顾本来。本来无心可言,习气又依附在何处,莫急急于求。力量充足,水到自然渠成,不是一日的事,积久自然成功,此性急不得。独于见性一道,在未见到之前放松不得,不可以为空了便是,无心便是。古人道,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当努力参究是什么缘故。(五)初步见性,莫管他是理是事,只当法身边事。此时正要紧,不可放松,只看准路头,擒住这本位。久久纯熟,一旦贯通,自然理也圆了,事也足了,百尺竿头升一节,再一节到了顶上,再升一节无节可升,直上去便是,你看是怎样。

    凡人生机绝不要紧,生趣绝则危矣。学佛只买得个生趣活泼,如泉之源源而来,此无法向人说明。


{返回 王骧陆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下一篇: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王骧陆居士全集 悟前悟后心境略说
 乙亥讲演录
 王骧陆居士全集 对于庙产兴学之意见
 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菩提法用 性灵
 王骧陆居士全集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丁亥天贶节赠言
 菩提法用 人才
 如何了生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要消除二元对立,那么是否还有善恶之分?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如何分辨?[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守住做人的道德底线[栏目: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会打井的施主[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七(贾曾)[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漫说《杂阿含》(卷十)~I 第267经(无知经)[栏目:界定法师]
 唐代佛教教育宗旨与内容初探(张捷)[栏目:佛教与教育]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 第七章 修习奢摩他(止)才能获致三摩钵底(等持)之果[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宣布退出中国佛教会通告[栏目:太虚法师]
 第二章、生命的本质 第二节、生命的构成[栏目:您认识佛教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