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八十分义 宣说胜义分第三十四
 
{返回 乘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8

宣说胜义分第三十四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分义】为审除细惑故,世尊宣说胜义。胜义者,一真法界实相义。实相无相,而无不相。如来常说,多为菩萨演其实义。此段经文,为最难理会。今分句释述: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性觉、本觉,同指如来藏心之体。而今性本异称,各有诠表。性表一真理体,未涉事用。本表天然本具,不论修为。妙则寂,明则照,妙明,即寂而照;明妙,则照而寂。性觉本觉互影显融,明字虽似用,亦本体照用,非涉事用。如来举此句於无明万法之先,正当空劫以前一段真理。惟有寂照互融,岂有事功?此句所示:一显无明万法离此性体无依。二显寂照本具,不假妄明。

“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此佛诘审富楼那,摄上性觉句而来,故此首句觉字,即性觉之觉,明字即妙明之明,然不取妙字而独用明字者,以明有真妄二明,正以双举审问,欲令满慈自决取舍。审问意:为是性觉本明,单称为觉?还是觉本不明,须加明於觉上,而双称明觉?此单称为觉,不假妄明,是为真觉。双称明觉,觉上加明,头上按头,而务假妄明,是为妄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富楼那答言:若觉上不加明,名为觉者,则此觉无所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未能悟知性觉本具妙明之理,反而认为性觉本自不明,须加明於觉上,性觉方明。这正是众生无始根本无明。满慈也被此无始根本无明所迷。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佛牒责满慈答意:若此觉无所明,则无觉上加明。因为有所缘即非本觉,无所缘即非有明。有无所缘,觉明二义全失,则全体无明。无明昏昧,又不是本觉湛明之性。本觉性体,离缘绝待,无能所故。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佛言:本性之觉,必本具妙明,你无故妄加明於觉上,由是遂成根本无明。一切妄法皆依此根本无明而发生。故知明觉二字,便是妄生世界、众生、业果之根源。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性觉本具妙明,断绝是非能所心念。今起觉非所明之念,而相对所起之念,即觉是所明。是非所明,皆属无明。以觉为所,妄明为能,起最初一念妄动,是则名为一念无明。故曰觉非所明。即此觉字,是为证自证分。因此一念无明,迷覆绝对真心,遂成对待之所相(虚空相)。故曰因明立所,此则以妄明为能,虚空为所,遂成自证分。此即三细惑之业相。然此所相既已妄立,是则对待形成,由是将本然寂照妙明之智光转为能见之妄见。故曰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此则以妄立自证分为所,妄能为见分。此即三细惑之转相。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者,此即三细惑之现相,赖耶相分。谓一真法界常住真心,本无同异之相。以一念妄动故,则真如随缘而有生灭诸相。因不觉故,遂成阿赖耶识。全真起妄,世界众生种种差别,炳然现於藏识之中。

“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此段总出妄相,谓无明妄见为能异,世界差别为所异,因异立同为虚空。所谓迷妄有虚空,因空立世界。因世界种种差别之异,而立虚空为同,以虚空恒一不变故。又以虚空静而世界动,由动静发明,因此复立一法,即无同无异乃众生。因众生有色相不同虚空,有知觉不同世界故。此则迷中从三细惑现相,而有虚空、世界、众生之异相。所谓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皆是一念圆具故。

“如是扰乱”至“真有为法”等者,则以缘现相之境界而生长六粗惑相。六粗者,一智相,谓於现识所现之境界,不知是自识所现之幻影,妄生智慧而分别诸法,是具生起之法执。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之分别,而於爱境生乐境,於不爱境生苦受等种种迷妄续起不断,是分别起之法执。三执取相,谓於前之苦乐等境,不了为虚妄不实,深生取着之念,是具生起之烦恼。四计名字相,谓依前之转倒计量分别假名言说之相,而生种种烦恼,是分别起之烦恼。五起业相,谓妄分别假名,依妄惑而起善恶诸业。六业系苦相,谓系於善恶之业,而感生死之苦果。此六粗惑,前四相为惑因,第五相为缘,第六相为苦果。经言:如是扰乱,相待生劳,是为智相。劳久发尘,是为相续相。自相浑浊,是为执取相及计名字相。由是引起尘劳烦恼,是为起业相及业系苦相。最后总结六粗妄相,皆因一念无明妄动故,於本然清净界中,虚妄生起山河大地诸有为迁流之相。所谓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乃众生知见耶。因动异而有世界,三世迁流为世,十方隔别为界。虚空唯不动常一为静为同。众生以有心性,非如世界之异,以有色相,非如虚空之同。当知所谓一念无明以至六粗惑境相,皆因妄动分别能所缘心而生万有。行人若于真妄分明之后,一念顿绝能所缘心,即可把定万有,坐还清净本然。所谓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胜义中真胜义性】如来常依二谛说法。一世俗谛,即小乘人天因果;二胜义谛,即前文之阴入处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今之胜义中真胜义性者,即一真法界中道实相义。

【定性声闻】谓二乘小果,未知回向大乘之人。

【未得二空】谓但证人空,未证法空,然肯回心向大,故亦非前定性可比。

【真阿练若】亦云阿兰若,此云无喧杂处。即自性真如,本来寂净,依此为本修因地,方是真正无喧杂处。乃全性起修之正行。

【真有为法】彼前之无同异相,结成有情含识,此之识体,无分别性,而能变起一切之相,故曰真有为法。


{返回 乘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八十分义 三种相续分第三十五
下一篇:楞严八十分义 审除细惑分第三十三
 楞严八十分义 内外两在分第七
 楞严八十分义 乞奢摩路分第十一
 楞严八十分义 情想升沉分第六十三
 楞严八十分义 见性无碍分第二十一
 楞严八十分义 建立道场分第五十三
 冬禅
 楞严八十分义 妙真如性分第二十六
 楞严八十分义 遮照圆妙分第三十八
 楞严八十分义 行阴因相分第七十六
 楞严八十分义 三种相续分第三十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orchbearers Of Dhamma[栏目:S.N. Goenka]
 帕奥禅林对出家众的条件,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出家吗?有年龄跟品德的要求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同在一起念佛,为什么有人见佛、见光、见花等,而有人不见?又,所见也有同、不同?[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安放佛舍利的阿育王塔在中国[栏目:道坚法师]
 修忏悔的重要性[栏目:泽仁扎西堪布]
 07-027入悲智之门[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宗镜录·白话文[栏目:潘桂明教授]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要为众生,要为正法久住[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四八八 莲根本生谭[栏目:第十四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