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习《口业之过》体会(释传谛 式叉尼)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1
学习《口业之过》体会

◎释传谛式叉尼

如果不是看了上妙下祥师父讲的《口业之过》,自己还不知道口业这么易犯难守,而且所带来的后果又是那么的可怕。当看到连平常的说话都有过失时,我才意识到止语的重要性。以前是带着“止语牌”也止不住我的散心杂话,现在只要一想到上妙下祥师父说“开口就有过失”,就自然而然地闭嘴了。因为说得越多漏得越多,话多的人心是散乱的,与道不相应。人都有向上求好的心,我虽然没有做到完全闭嘴,但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仔细想想我们平时讲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的知见在表演。比如说“见他人过”,是自己认为那是对方在犯错误,这是自己的知见,如果通过口说出来,那更是自己坚固的知见。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只有忏悔自己慈悲心不够,不能从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为了让自己轻松愉快地止语(指止散心杂话),我规定自己说话时不能带有自己的知见。如此一来,我每想说一句话时,都必须玩味一番,却发现为了遵守这个原则,连说声“谢谢”的客套话也成了多余的。很多时候自己的知见就控制住了。

不知是哪位大德说过这句话,“开口便错,动念皆乖”,和上妙下祥师父讲的是一个意思。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想。这张嘴就算不说话,已经造业很多了,因为贪吃的缘故,这个大漏洞堵都堵不过来,更何况又添个新漏呢?《口业之过》让我时时警觉自己提起正念: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今生能出家修行,在口业方面就少造了许多,想到这一点就觉得非常庆幸和感恩。但有的人,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没有机会闻到这个法,从而把说他人过,说僧过不当一回事,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但是遇到了却不认真去做,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也是很可惜的。

只有从我做起,从不见他人过做起,从收摄眼根,眼观卧牛之地做起,唯有如此,才能观住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说。什么是礼?不视、不听、不说即是。

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未来,当下的只管一心一意去做便是了……心行灭处,言语道断。《楞严经》云:凡有言说,都无实义。仔细想想,就是那么一回事。

惭愧弟子:释传谛式叉尼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默然的深意(释传净 式叉尼)
下一篇:学习《口业之过》体会(释传愿 式叉尼)
 二〇〇八年夏安居沙弥尼十戒戒七体会(释传信 沙弥尼)
 二〇〇七年头陀行脚乞食感想(释亲仁 比丘尼)
 二〇〇七年学习二时头陀行脚体会(释亲指 沙弥)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报告(释传弘 式叉尼)
 二〇〇七年打戒七的体会(释华性 比丘尼)
 二〇〇九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无 比丘)
 剃度后的体会(释亲惟 沙弥)
 与戒同行(释传界 式沙尼)
 《2007年大悲寺行脚乞食报告会》听后感(释常愿沙弥尼)
 履净法界 获胜善根——04年行脚体会(释亲达 沙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六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