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寻找著力点 第一篇 拥抱希望的勇气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3

寻找著力点

郑石岩

第一篇 拥抱希望的勇气   

  [篇头语]

  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欲的需求,欲是生命的本质。

  人活在不断的抉择和改变之中,做得适当,就活得幸福;调适得好,人生与事业就容易成功。抉择与改变的动力就是唯识心理学所谓的欲,它是一个人的希望或愿景。每一件事,每一个行为,乃至个人的生活史,是希望或愿景的表现。所以唯识家把欲列为影响个体行为(别境)之首。

  欲是精神生活的动能(dynamic energy),生活的现实受它牵引,我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化、爱与价值,也都由欲所衍生。

  就个人而言,俗的活动和表现的历程,正是他的人生写照。善于运用它,就生活得充实喜悦;扭曲或纵容它,就造成生命的困境和痛苦。正确的开展欲的动能,使人生有活力,生活与工作得到振奋。所以《成唯识论》中说:

  “云何为欲?

  于所乐境,

  希望为性,

  勤依为业。”

  人之所以活得有希望、有意义和有价值,是由于欲的运作。正因如此,我们透过完成正当的目标和崇高的价值,而得到喜悦和满足感。

  不过,人类的一切罪业和苦难,也因为欲而形成。暴力、凌虐、剥夺、敌意和仇视,都因欲的受挫而形成。因此,如何调整自己的欲,建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观,成为精神生活的主轴。

  欲望是人的需要。从最基本的图存需要,到追求友谊、地位、权力,进而发展爱与自由,乃至生命意义的领悟和实现,都是人性的需求,都构成精神生活的动力。早期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它称做欲力(libido),说它是一种追求快感的动力,心理学家称它为泛性论(Pansexualism)。后来,阿德勒(Alfred Adler)认为动能的主要内容是力争上游;荣格(Carl G·Jung)则认为它是一种一般生命力;苏利文(Harry Stack Sulivan)认为动能是两个因素作用所构成,其一是安全与满足的需要,另一是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人之影响;至于罗洛·梅(Rollo May)则认为它是原始生命力。一直到最近的人本心理学家,才把它做广泛的解释,认为它是人的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高级的爱与自我实现,都是精神生活的动能。

  我认为无论欲的内涵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它怎么表现出来,怎么影响人的行为。依我看来,以上每一种动能都影响人的行为,都一样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运用它,提升人的生活,促进生命的成功与实现。

  生命的动能是现成的,关键是如何表现;因为我们不可能样样得到满足,也不可能事事顺逐。所以我们既需懂得抉择,也要学习容忍。从抉择和获得成功之中,我们得以存活,得到喜悦。当然,我们也无法避免失败,必须容忍缺憾和挫折。

  于是,生命是一直需要一个光明的灵焰,帮助人看清楚我要什么,能要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正确。我称这些生命的活动叫希望。人永远要抱著这个希望,才能活得清醒,活得成功。所以这一篇的重点是:怀抱著希望才活得起劲。

  首先,人要懂得做正确的抉择。人的欲望无穷,不可能处处顺心,样样得到满足。你必须在纷繁的欲望中做抉择,建立合理的抱负水准,选择适当的目标,努力以赴,才会成功。抉择时,很容易受到情绪与潜意识的干扰,要提防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才能培养行动力和锐气。因此,在〈做正确的抉择〉一文中,讨论其基本要领。

  抉择之后就是要行动。对个人而言,这是一项改变;他必须改变现在的行为,调整眼前的情境,才能完成新的目标。学习一项新的能力是改变,修正过去的不当习惯也是一种改变。肯改变自己的现况,才能突破局限,走出新的格局。于是,勇于做改变,是成功人生的必经之路。人很容易抗拒改变,阻抗学习新的能力,这是失败的关键。在〈勇于做改变〉这一章,是避免自己绑手绑脚的要领。

  人人都需要有梦想。做了抉择就必须朝思暮想,努力以赴,才会成功。但是有些人做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因为他脱离了实现,怀抱的目标是空泛的,是不能透过自己的努力和现实条件去完成的。订定目标要远大,但阶段目标必须步步可行。远大的目标虽非一蹴可几,但却可以逐步完成,迂回实现。因此,怎么去做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你若想生活得踏实,在工作上能正确著力,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在我的谘商过程中,经常不厌其烦地问当事人:“你究竟要的是什么?”“你这样做能达到想要的目标吗?”人若能澄清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就会产生坚毅和信心。在佛经中所谓五种精神力——信心的力量、精进的积极力量、正确的想法和知识的力量、安定和坚毅的力量、创意和调适的力量——都因为有了正确的目标而被唤起,成为生活的动力。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每一个人该弄清楚的重要课题。

  人生必须有生涯计画。缺乏生涯计画的人,往往因空虚而涣散,甚至容易迷失,而误入歧途。要开创生涯,必须依自己的能力、兴趣、环境等条件,从手上所拥有的资源开始,透过工作、经验、学习和创造,慢慢累积形成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成功。你的生涯只属于自己,不可能抄袭,也不可能摹仿。你想拥有踏实美好的生涯,就得对它有所认识,〈开创自己的生涯〉一文则在帮助你寻找答案。

  人永远要活在希望之中。抱著希望的人,心里总是温暖的,他的信心源源不绝;不抱希望的人,就会得过且过,无论在家庭生活、教育子女和事业各方面,都会显出混日子、空虚和倦怠的精神状况。这样的人,很容易寻找麻醉,透过赌博、色情和虚掷光阴,过著无奈的日子。

  这一篇的主题是欲,是人类追求希望的动力,也是涂绘美好人生愿景的彩料。相信这些唯识心理学的知识,能为你未来的幸福生活。指出一条光明路。

1做正确的抉择

  在环境变化时,要做抉择;在实现个人期望时,要做抉择;在面对危机时,更需要做抉择。所以抉择是适应环境的关键,必须切合实际利益,真实可行。

  人透过抉择来实现愿望。

  你想做什么,就得把它推到抉择的台面,做出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否则,想法是空的,是幻而非实。就一般而言,人急著想做什么时,就会引发一种激情,它会干扰作法。这时,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思维过程,就会造成草率的抉择。

  曾经有对夫妻来晤谈,他们开了一家公司,生意虽好,但长期经营下来却亏本。担任财务管理的太太抱怨说:

  “我们卖的机械零件和工作机器,客户大多是老主顾,都成了好朋友。我先生很豪爽,在别人好言夸奖、赞美之下,很容易受情面感动,就照著进贷价格卖出去,边运费、装配的工资都免了。偶一为之,并无大碍,经常如此,则造成经营亏损。贷是我进的,财务是我调度的,心理压力很大,经常在售货之后两人严重争吵。”先生听得一愣一愣,有些不安。我转过头来问他:

  ‘你觉得确有这些难题吗?“他点点头,表示太太说的是实话。我又问:

  “你认为这样经营事业,对你们有利吗?当时你是怎么做决定的?”

  “当然不利。我把货便宜地卖出去时,客人喜形于色,给我的面子和友谊,令我得到满足。我知道太海派,但太太越跟我争吵,我越是控制不住。”

  很明显的,这位先生在激情之下,自己对友谊、自尊的需求,和经营事业的利益总是冲突。相对地,夫妻为买卖产生的口角和严重冲突,更造成先生需要顾客的友谊,而自动减价出售商品。

  这种为争取友谊忽略事业和家庭的现象,固然不多。但为了异性的感情,想从那儿得到某些心理补偿,而有了婚外情,甚至把家庭弄得一团糟的现象,可就屡见不鲜了。

  做抉择时必须注意:要达成目标,可能有几个不同的策略,应先就它的效益、影响、付出的代价、实施的困难度和所需资源,做分析比较,再行决定。当你做完抉择,要对它的弊端和优点清楚掌握,寻求必要的资源和技术协助,以求实现。必要时要有备胎策略,以防不时之需。

  做抉择时的心态,影响执行的坚毅度。因此,做抉择时,除了上述基本要领之外,要特别注意:把重心放在追求积极的开拓性,而非消极的防卫性。抉择在心态上若倾向于积极面,对于激发士气较为有处;倘若把心思放在防卫上,那么消极的念头,会削弱行动的活力,造成执行效果的低落。

  如果你常对自己说:

  “我已决定这么做,我深信这是最好的选择,值得全力以赴。”

  “这样的行动,必能达成预定目标,我能鼓励伙伴的热情,共同奋斗!”

  “我相信这是一个聪明的抉择。”

  这些自我对话,有利于掌控计画,培养信心和气势,令你朝向目标做有效行动。

  反之,如果常对自己说:

  “必须小心防范错误才行!”

  “要避免意外因素的干扰。”

  “我得有个万全的防弊措施。”

  这些自我对话,往往造成消极的防卫和不安,它会增加你对抉择的不信任程度,不利于计画目标的实现。

  我必须澄清的是,并非不做防弊,而是防弊性的自我对话太多,会阻碍决定的推动,减低你接受挑战的坚毅性。《论语》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果你能让自己有信心,鼓励自己的坚毅态度,无论做抉择或执行决定,都会顺利有效。因此,要在做完抉择之后,往好处想,让积极思想形成一股坚定的毅力,去仰望目标,去逐行它。

  抉择是一连串的意识活动过程,它受潜意识的支配相当大。因此,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抉择?它的动机如何?它合理吗?有益于自己的成长,符合个人和社会效能吗?人应该透过冷静的思考,去检审以下几个要点:

  ·一个好的抉择,是在运用你或团体的长才及潜能。所以你要肯定自己或团体所拥有的特质,并有效应用。

  ·好的抉择本身就能避开弱点。专为预防自己的弱点所做补偿性的抉择,容易造成副作用。

  ·你的抉择应能激起努力的动机。为了避免厌倦或半途而废,抉择必须符合现实。你的决定是办得到的、是能掌控的,自然能引发强烈意愿和动机。

  ·抉择必须符合现实环境的变迁。要注意社会解组和变迁殊快,你的抉择必须符合客观环境,脱离现实是失败的根源。

  抉择是为了实现愿望,满足需要,或者改变生存环境。做抉择必须符合自己的希望。因此,在环境变化时,你要做抉择;比如说经济成长陷于停顿时,必须对于投资、理财、消费方式,做新的决定。要实现个人期望时,必须做抉择;例如你想边工作边进修,获得高学位以满足自己的期许。在面对危机时,更需要做抉择;特别是在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生存面临威胁时,必须做出好的决定。

  所以抉择是个人或团体适应环境的关键,必须切合实际利益,真实可行。抉择一旦成立,就必须实践它,努力去完成。实践抉择是一个心智成熟程度的考验,因此,要当成功的管理者,能管理自己,也能管理所做的决定。管理的最简单定义就是:成功的执行决定,达成预期的目标。这一点,从心理学上,可以看出几个向度:

  ·要先了解需要什么能力、资源和行动,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要把能力培养起来,能力加上资源,就能实现计画。

  ·把达成目标的步骤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实现。这能鼓励你的士气,透过适当的安排,让你有条不紊地接近目标。

  ·要注意生活和工作的配合,生活调理不当,作息习惯失序,往往造成精神不济,无法面对挑战。尤其是时间的运用,必须有效的安排;时间即是你的心力,心力是透过时间来表现的。

  ·有些决定不是一个人独自能完成的,那就要寻求别人的协助;要认清单打独斗的力量,不如群策群力来得有效。

  ·要注意资讯的来源和研判。这是一个资讯的时代,无论是技术、生产、生活、文化活动,谁掌握资讯,谁即是赢家。

  正确的抉择,是良好心智的表现,能带来行动和效能,为生活打开新机,开展新局。反之,就会失去理性的思考和有效的行动。我相信抉择就是命运,一个个连续的抉择,既构成人生,也构成生活的品质。

2勇于做改变

  逃避改变和不能做决定,大部分来自情绪和情感的失衡。如果你想有效面对现实,做成正确的决定,就要注意情绪的影响力,设法学习做必要的调理。

  人想要活得有价值、有活力,能维持良好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就得勇于面对现实,为自己的目标做抉择。抉择就是改变,今天的改变,是明天要承受的生活;你想过什么生活,就得做怎样的抉择和改变。

  记得年轻时,我跟父亲一起做生意,越做越熟悉,买卖也越顺利。父亲希望我继续做买卖,经常鼓励我,找机会让我赚钱,好建立成就感和信心。民国五十四年的春季,光是柑橘和李子两季水果生意,就令我领受赚钱的喜悦。不过我没有因赚钱而忘了求学的念头,到了四月中,仍毅然表明心愿:

  “老爸!我决定不做买卖,要专心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父亲虽然希望我做生意,但听到我坚定的口吻,也就不再表示异议。不过他还是说话了:

  “读大学最后还是要工作的,你要考虑这个现实。”

  “我知道,读完大学之后,会有较大的空间让我发挥;至少不会像现在,只会做水果生意。我深信有知识就有能力,就能走出自己的未来,所以决定要读大学,做个改变。”

  我的梦想不是空想;坚持在工作之馀找时间读书,结果如愿以偿,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也走出自己的生涯路。现在年岁渐增,回首前尘,还是为这一次改变,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它为我的人生带来全新的局面。相信这是一个明智的抉择和改变。

  抉择有两个向度:一种是决定不做什么,特别是对自己不利的事,如抽菸、赌博、游手好闲、怠惰等等,要决定远离它,戒除它。尤其交上损友,更要克服寂寞,决定远离他,俗语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样的决定是为了维护自己,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成长情境。另一种是决定要做什么,包括生涯目标,工作的决策,以及家庭生活、感情、人际等方面的期许。这些能让生活有积极的改变,让自己投注于创造和行动,而感受到生活的实现和充实。

  在做抉择和改变时,最容易干扰我们的是情绪。恐慌和惧怕往往造成阻抗的心理反应。它令人迟疑不前,不敢断然决定。因此,要设法制止它,不让它破坏正确思考,或把自己困在原地不动。这时,要把正面积极的意念,引进心灵,让消极的情绪渐渐褪去,积极的正念得到茁壮成长。

  人之所以逃避改变,或做出错误抉择,与自己的情绪成熟度有关。情绪越不健康的人,理性理性越不成熟,所做决定也就越缺乏建设性。有两种情绪严重影响抉择:首先,是茫然不自主的心境。这是拿不定主意或漫无目标的心情。这样的人,在青少年期之前,往往很少有机会做决定:有些人是父母长期越俎代庖,养成了他依赖的习惯,以致不敢做决定,更不知道从何决定起;有些人则受到虐待或严重的创伤,以致做决定时,不敢面对应有的承担。他们改变不了自己,因为无知和惧怕阻止他做改变。

  茫然不由自主的人,有时还表现出乞怜的态度;自溺于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不愿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未来。这种看似安于现状,实则造成自我伤害,在谘商的个案中,屡见不鲜。一位受丈夫凌虐的太太,有可能沉溺于哭诉和悲痛,而不愿去改变现状,做出积极的决定;一位身体虚弱的中年人,对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却不愿意做新的改变。他们茫然不由自主,漫无目的地思考,沉浸在悲伤与痛苦之中,但不愿挺起胸膛,做一次对自己有利的决定。结果希望的火焰,已然被无奈的情绪浇息。

  其次是沮丧。这种情绪能剥夺人的生活和工作功能,沮丧优郁者,会对生活失去兴趣,胃口差,容易疲倦;常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沮丧是孩提时代受特殊创伤或失落所致,他一再温习过去无奈的感觉或经验,以致心情低落,无法应付当前要做的决定。对于这样的人,必须采取牧牛法,把自己的意识从过去残留的绝望中拉回现实,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努力以赴。沮丧的人有一个特徵,他看有价值的东西会觉得渺小,对于担优的想像则有夸大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建议:

  ·不宜逃避工作,要坚持与沮丧对抗;要学会嘲笑自己,说“你不是说工作没有价值?交朋友没意思吗?我就要做给你看看。”然后任其没有价值也要用它来对抗沮丧情绪。

  ·给自己订个阶段性目标。别贪心,就你现在能力所及的水准去接近它,这能令你振作起来。

  ·每天运动至少三十分钟,生活作息要正常,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

  ·去看医生,沮丧有时是生物化学失去平衡所致,这需要医疗协助才行。

  优柔寡断的个性会使人迟迟不敢改变,甚至无法面对现实做抉择。前面所说茫然不由自主的人,是逃避改变或不知怎么做决定;但优柔寡断的人则经常陷入冲突和矛盾之中,无法取舍。游走于两个不同的观点,不敢下决定,内心的焦虑不安,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人,搜集的资讯越多,担优的事也越多,自我改善的可能性就越低。

  这样的人容易陷入“工作该这样,但我不能够这样”的矛盾。又比如说,某人受邀参加团体出国旅游,那是经济实惠,难得的一次机会;他渴望参加,但一想起自己害怕跟陌生人相处,就形成了矛盾,做决定时就有了困难。我们常因为自身某些不当习惯,而造成决定上的障碍。因此,最简便的方法是设法改变刻板的习惯;多参加社交生活、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学习人际互动的技巧等等。刻板的生活习惯减少,做决定的效率也就提高。

  最后,压力也是导致不能有效决定的因素。人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情绪越容易失衡,思考随之受扭曲。其实,压力的大小,是自己生活负载和自我功能的比值。如果负载过重,自我功能无法适时增加其效能,压力值就窜升。这时负面的情绪会跟著增强,它会制造更多不必要的负载,并再次减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造成恶性循环,以致干扰有效决定。

  逃避改变和不能做决定,来自情绪和情感的失衡。因此,想要有效面对现实,做成正确的决定,就要注意情绪的影响力,设法学习做必要的调理。在做决定时,总会有多管闲事的人批评你,这时如果情绪不安,就会在负面批评放弃初衷,而不敢改变或做出错误的抉择。如果信心坚定,则别人的话只当参考,而不是用来推翻自己的决定。

  做抉择是每天会遇到的事,有些是小抉择,有引起是关键性抉择。要把握时机,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成长和发展。机会只敲一次门,不及时打开门迎接,它就会另找幸运者。当然,魔鬼也只敲一次门,如果做错决定,开错了门,那就有苦可受了。而判断的关键,正是以上所陈述的要领。

3不做不可能实现的梦

  你要发展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合时宜的希望上。要依自己的性向、能力、兴趣来发展自己的未来,但也要考虑实际环境。

  我们常听人说,要追求梦想,彩绘梦想,筑梦和逐梦是人生最快意的事。有梦想的人,人生必有一番收获。不过,我要补充说明,不要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梦想必须切合现实,要从现实延伸到理想,从现在发展未来,从手头有的创造出梦想要实现的,这是筑梦和逐梦之道。

  可能实现的梦不是空想,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实现它;虽然现在距离实现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自己有信心,有步骤,有思想和毅力去完成它,就可以称做可实现的梦想。《成唯识论》上说:

  “要有希望、境力、诸心心所,

  方取所缘,

  故经说欲为诸法本。”

  它的意思是:梦想必须抱著希望,逐次建构必要条件,用心力和创意,才能结合诸缘,达成目标。这就是经上所谓;欲为实现各项事务的根本。梦想必须是切合实际的,与自己的能力、环境相配合的,不是凭空去杜撰的。

  多数人都曾有过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如果用它来做决定,不但不会成功,反而造成挫败和折损。一般人都有一个心理倾向,在心中构筑一个理想或梦想,而形成一个理想我的形象。就原始的意义而言,是为了取悦父母,以获得他们继续保护自己;所以孩子们会抱著这些梦想,说些童稚的大志,而父母亲也以为乐,表示赞赏,孩子们因之得到被爱的感觉,并感受到自己好像无限的力量。这样的理想我所抱持的梦想,实际是一个空壳的观念,如果孩子的心智成长和生活经验,没有促使它与现实面相衔接,那么梦想将会倾向于幻想。

  当然,这种幻想通常会在无助、对周边的环境束手无策时,浮现出来,用它来补偿自己的无力感。但它并非一无是处,由于理想我的运作,想像开始活泼起来,这时如果能与现实面结合,那么具有创意性的梦想,就会跃出脑际。

  谁都会做梦,但有些人做的是幻梦,有些人做的是可以实现的梦。在谘商经验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从小就屈服在父母的权威之下,为了取悦父母,不断表现出高理想和高目标。可是随著年纪增长,在同侪的竞争中挫败下来,于是高理想变成幻想,产生了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些孩子一再往父母面前,表示自己有理想,但看看自己眼前的情况,又是一片颓势。这样的孩子,即使受完大学教育,亦长年陷在眼高手低的窘境。

  你一定碰过这样的人,在初次见面时,看他好像是一位很有办法的人。但仔细观察,会大失所望,他的公司是空壳子,事业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遭遇每下愈况。这种人高不成,低不就,往往成了游手好闲,吃闲饭的人。他们有满肚子牢骚,说“命运不好,时运不济”。往你怎么劝说,他不甘心从基础做起,越陷越深,一直到不可自拔。

  有些青少年也是如此,不肯放下理想我的虚构意识,而怀抱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无法化成行动和活力,又不肯重新检讨,从现实面建构梦想,结果就成了没有目标的人。许多孩子书读不来,又不肯工作,父母和老师必须注意协助他们,回到现实去计画他们的未来。

  不断升学,获得高学历,并不是每一个人办得到的。这些人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指导,就产生书读不来,前途也无望的无奈。孩子的性向不同,能力不同,只要切合实际去建构适合自己的目标,就能走出自己的路。有一位年轻人来晤谈时说:

  “我已大学毕业,可是很沮丧,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学的是文科,从小到大,一心一意只求大学毕业,以为只要大学毕业,就保证有个理想的未来。现在,我大学毕业了,我的梦想也结束了。”

  我常跟大学生谈话,发现对自己的生涯缺乏明确目标的,还真大有人在。他们不知道如何做生涯准备,不知道为自己奠定什么基础,只能过一日是一日。于是大学生失业率开始增加,彷徨不知生涯何去何从的困扰,往往成为辅导室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对这位求助的年轻人说:

  “就你接触所及,真的找不到工作吗?”

  “工作都不理想,我不想做,所以一直失业。”

  这样的人,往往是不懂得从工作中找工作的道理,于是我说:

  “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可以采取间接或迂回的方式;先后受一个工作,让生活安定下来,心情也会跟著稳定,然后在工作中结缘,寻找机会,总会实现你的梦想的。”接著我很好奇地问她: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当老师。”

  “你已修毕教育学程了吗?”

  “没有,我的条件不够,没有资格修教育学程。”

  这又是一个理想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当然,她可以努力设法去修教育学程,但她觉得办不到,这种彷徨是一种执著与矛盾。她所需要的是面对现实,在现实中去建立目标,那才是可实现的梦想。她必须尝试一些新的生活经验,我赞成她接受出版社的助理编辑,从生活中发现新的视野,建立新的梦想。

  在学校里,青少年只能从自己狭小的生活经验中,去憧憬生涯与未来,由于所知和经验有限,实在看不出自己的性向、价值观念、能力和情绪状况、适合什么行业,所以往往所订的目标,并不那么切合实际。因此,我呼吁青少年,要多参加社团活动、研究计画,参观生产事业,参与生涯辅导活动,建立生涯的目标和实际计画。在此,提出几项建议:

  ·对于工作和职业,只问正当与否,不问贵贱高下;只要能施展能力,有所贡献,就会有一片新天地。

  ·你要发展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合时宜的希望上。

  ·要依自己的性向、能力、兴趣本发展自己的未来,但也要考虑实际环境。

  ·人的适应弹性很大,有很多工作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与现实环境妥协,必须考虑价值观的同质性;跟你的价值观相同的目标或工作,比较容易引起努力的坚毅的力量。

  ·请记得,生涯是艰辛的,我们只有在苦中作乐,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千万不要梦想著你可以找一个只有乐而没有苦的生涯。生活的道理是:先付出代价,才会有甜美的报偿。

  时下有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涯目标订得太高,眼前看不出自己适合的落脚处,东蹉跎,西彷徨,浪费了宝贵光阴,迟迟未能建立一个可以发挥和施展的空间。我认为,吸有肯落实在现实的人,才有权利去谈他未来的梦想;至于那些只做梦而不行动的人,根本就放弃了怀抱梦想的喜乐和权利。

4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

  清楚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做,这使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使人生有了活力。抱著希望,努力去实现的人,也必然是幸福和快乐的人。

  无论你要的是什么,都得认真去争取、培养或努力。要什么而不肯面对它、尝试实现它的人,不但是一位失败者,往往也是一位心理症状的当事人。

  人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实践;当然,所订的目标必须适合自己,对自己有所挑战,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才可以。美国马拉松名将派蒂·凯特兰诺(Patti Catalano),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不断向当时的第一高手葛利特·怀兹(Grete Waitz)挑战看齐。两人激烈竞争一开始,怀兹逼视著她说:

  “你在做什么?”

  “想击败你。”然后带著笑容超越她,向她挑战。

  派蒂后来解释道:我尽可能盯著她,她是世界第一,我总不会吃亏。她克服许多难题,不断训练并培养镇定、温柔和耐力,去追求世界第一的目标。像这样的人,她们的毅力和积极怀抱希望的志气,令人敬佩。这些都是成功型的特质。《成唯识论》上说:

  “缘可欣事,

  若无希望,

  亦无欲起。”

  你要什么就必须对它朝思暮想,醉心于自己的目标,才会激发创意和热情。不过,你一定要注意,目标要配合自己的长处,那才能发挥潜力。美国著名的演讲家赖斯·布朗(Les Brown)在高中时非常仰慕一位教戏剧和演讲的老师,醉心于当一位演讲者,几次想参加他的演讲班,都没有获得老师的准许。布朗说:

  “我对老师著迷,经常想像自己成为某一类演说家。因为我长时间听母亲说故事,她的故事精采绝伦,这点我例得到真传。”

  由于布朗被学校认定智障儿,因此他一直无缘参加演说的教学活动。但由于他的锲而不舍,终于跻身其中,得到启发、指导。于是,梦想成为一个演说家、成为成功的大人物的动机,督促他更加努力。

  由于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布朗在高中毕业后,考上一家电台当节自主持人;接著做更多努力,从主持音乐节目转新闻主播。他的视野越来越广,成为社会事物评论者及社区活动倡导人。当然,其间他经过许多挫折和打击,被迫换工作、转台等等,但他的知名度却越来越高,乃至当选了俄亥俄州的众议员。后来,他成为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名演说家。

  怀抱希望和梦想,用正当的手段努力去实现目标,是生命中很喜乐、很丰足的事。有目标、有梦想,肯以行动去实现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比别人要好。我很欣赏发明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dlin)的人生观,他说:

  “穷其一生努力追求成功,是很正当的事;不过,当你成功时,别忘了慷慨跟别人分享,然后恬淡地拍拍手走开。”

  我们应该清楚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做,这使生活丰富起来,使人生有了活力。在谘商经验中,可以确知抱著希望,努力去实现的人,必然幸福快乐。

  最近,几位朋友和我讨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生活的究竟无非“是非成败转头空”,有什么好怀抱梦想,努力实现呢?我说:

  “没有一番是非成败的努力和坚持,又怎能转头空呢?生命既然是一段缘,就得惜缘,就该活得有朝气、有活力才行。你总不希望人生是消极和空洞吧。人生就是要如此振作。如此积极去实现,那才叫大乘,才是修行,否则就变成断灭和无记,生命将是一场空虚。”有人问:

  “佛经上这么说的吗?”

  “是的。”我说。

  “哪一部经典这么说?”

  “喔!《维摩诘经》上不是说:

  ‘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

  虽行无相,而广度众生,是菩萨行;

  虽行无行,而现有受身,是菩萨行。’

  因此,明知人生如戏,但要演一场好戏,我们的智慧得以增长;明知生命如梦,但要筑一个美梦,我们从中展现了慈爱的生命力。”

  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要有目标,有抱负,有理想,有希望。要怀抱希望去做当做的事、有价值的事,它让我们觉得充实、有活力、喜乐和心智健全。请注意,无所希望的人,无异放弃生活、放弃生命和健康。

  人不该放弃应追求的价值、意义和理想,它就是希望,是生命的光和热能。所谓:

  “参透为何,

  方能迎接任何。”

  我们正因为希望和目标,才愿意接受任何困难,心甘情愿接受挑战。生命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没有希望就无法活得好,就缺乏创造幸福的勇气。生命如果不是为了创造有价值的活动,就会失去它的光彩。

  你究竟要什么?只要它是正当的,是你真实的希望,那么就请努力去实现,它将带给你意义、活力和神采奕奕的人生。但别忘了,记得跟别人一起分享的喜乐和成功。

5开创自己的生涯

  决定生涯目标,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性向之外,还要把握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所选择的目标能合乎自己的价值观,则动机强,怀抱的希望也更殷切。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涯目标,才活得充实和振作,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生涯不是只有工作和职业,而是融合了工作和生活,形成一个人生的信念,透过实践去回答自己的人生意义。

  没有目标和价值依托的人生是彷徨的;是空虚无聊的;是无法振作起来,让自己珍爱自己的。缺乏生涯目标和计画的人,总是带著自我放逐的态度。他们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甚至连对自己的家人,也反应出漠然的态度。

  要开创生涯,必须做正确的抉择。要知道用自己的能力、兴趣、环境条件,从现在拥有的资源著手,透过工作、经验、学习和创造,走出自己的生涯路。自己的生涯只属于自己,所以不能抄袭,不能模仿。人必须善用手中的现实,所做的抉择才是踏实可行的。

  人要有远大的梦想,但要有踏实的阶段计画;要有未来美丽的愿景,但却要用现实的船筏,一步一步划过去,否则就是不切实际,就容易落空。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对我说:

  “我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彷徨,没有目标。服兵役回来,每天待在家里,想参加考试上大学,又担心通不过,也就没有积极投入;想找工作,又不知道要做什么?”他的表情寞然,身体僵化刻板。我知道他陷在一个无奈的中容境里,不知该做什么。所谓中容境就是进退维谷,不知道如何取舍决定。不过,中容境不能提供积极振作的目标和希望,最后还是会掉到消极的情绪里。中容境只有在搜集资料,厘清问题时,具有积极的意义,否则终归要变得失落。我说:

  “如果要参加升学考试,就痛下决心,排除万难,努力以赴;明天开始,每天上图书馆,专心准备。”

  “我想可能考不取,因为我的程度不好。”他说。

  “那么就去找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成长,也是大好的未来。”我鼓励他就自己能力所及,找一份工作,努力学习,自然能在工作上走出自己的人生路。他苦笑地回答:

  “我曾想到去超商找事做,不过我厌烦那种应付人来人往的售货工作。”

  “那么到职训局去,学习一技之长;别小看一技之长,它能给你新的机缘,只要跨出一步,推开那扇门,一个宽广的视野就会在你的眼前。“经过一番交谈,他相信去学习与自己性向接近的技术,较切实际。最后,我提醒他:

  “要认清,一技之长是未来社会谋生的必要本领,不要迷恋高学历的文凭。大学考试录取率达65%,将来大学会扩充得更多,若无一技之长,不肯心甘情愿工作,大学毕业亦是枉然。何况学得本事就业之后,还可以参加空中大学,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毕业时亦颁授学位文凭。你要看清自己要走的路。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记得!要抱著希望,要主动的学习,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这个年轻人,从彷徨地进门,到打起精神要去走自己的路,表情判若两人。人在有所决定时,总会看出希望,有了希望就能引发耐心和刻苦的努力。不过,我还是不放心他是否切实执行自己的决定,所以要他跟我保持联络,维持后续的谘商。

  事过两个星期,他回来说:“老师!我去见过中区职训中心的主任丁文生博士,他给我一些协助和建议。正好赶上开学,我找到想学的职种,将来要在精密机械制造方面发展。”看著他充满信心的神情,真为他高兴。

  决定生涯目标,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性向之外,还要把握自己的价值观。人若朝著性向所近的方向去发展,容易得心应手,比较有成就感和信心。当然,如果你所选择的目标能合乎自己的价值观,则动机强,怀抱的希望也更热情。

  所以心理学家施薇(Lila Swell)认为:成功与个人的本质分不开,许多人放弃自己的本质,去做别人认为好却非自己的喜欢的决定,那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因此,若想寻找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让它挑起你的热情和希望,她建议:

  ·列出三件你曾尝试过,最成功、最有成就感,至今想起来你还会觉得雀跃高兴的事。

  ·仔细分析在这些得意的事情之中,你表现的能力、性向、情绪、体能和人格特质。

  ·从中归纳你成功的理由和因素。

  ·找出你的价值观,是属于下列的哪一类:美感、人道、智能、经济、权力、宗教、快乐七种。

  ·根据你的价值观和性向特质,决定你的人生目标和职业。

  人一旦有了重要决定,就会抱著希望,心智和精神就会动员起来。由于所做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兴趣高,耐心和毅力容易发挥出来,创意也会源源不绝。只要努力,就会尝到顺心的感受。

  抉择当然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由于你乐此不疲,经验丰富,就很容易跟同行朋友沟通,人际沟通的习惯,随之迁移到一般生活层面。这时跟一般朋友的互动也变得娴熟而有信心,从而扩大人际交往,而增加许多发展的机会。

  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机会担任研讨会的主持人;经过战战兢兢的准备,紧张到会后还在偷偷的发抖,但那一次得到热烈的掌声和赞美,到现在想到那一幕,还在雀跃,那种成就感真是铭心入腑。我发现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不错的,在其后的经验中,更找到了演说的技巧和价值,因为我喜欢跟群众分享新的观念和知识。

  我学辅导谘商,是因为对人同理不错,容易了解与感受别人的处境。天生又乐于助人,所以对于来协助的诸多个案,不但不心烦,而且会引发创意,去帮助对方走出泥淖。

  我选择助人的工作,是经过反省和思考,才做了这样的决定。当然,这其中经历了各种学习、努力和坚持。希望的光芒会引导人走出想走的路。回首前尘往事,还是觉得满意,因为诚实地走自己该走的路,没有去走别人认为最好的路。我深知要生活的是自己,一定要选择自己做得来的事,才会心甘情愿去努力、去负起责任,这是保持喜乐的原因。

  生涯就是希望,它代表著真正的自己和处境,它不该受野心支使,不可被流行掩盖。今天对生涯所做的决定,都构成明天要走的路,草率的决定,将得到草率的命运。

6活在希望之中

  真正的希望必须是现实的延伸,是一步步往前走的路,不是断为美好的下一步做准备的实现。

  人要抱著希望才能活得好。希望是指愿意主动实现其中生活,让生活更美好,更健康,更有活力。希望不是消极的期待,而是主动的创造。希望即是生命和生活的本身,而不是野心和贪婪。因此,抱著希望的人,总是心怀具体的目标和理想,而非虚幻的空想。他们不断孕育新的生活,心智不断成长,因此生命也是蓬勃地发展。

  哀莫大于心死;人一旦不存希望,生机不再,生命也就休止。希望的具体表现就是欲。它形成具体的目标和实践的动力,而令自己乐于完成它,乐于实现它,从而缔造幸福的生活。《成唯识论》中说:

  “云何为欲?

  于所乐境,

  希望为性,

  勤依为业。”

  人的生活目标、意义和价值观念,都是欲的一部分,它的特性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会乐于行动,而且勤奋地振作起来。生活的丰富感,是从欲和希望中创造出来的。没有期待和希望,生活就会落空。心智消沉的人,大部分看不出希望,或者他们给自己订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以致希望落空。

  我认为希望、现实、行动和成长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想订一个目标,激发乐观奋斗的勇气,就必须从上述四个因素著手,缺一不可。举个例来说,当景气不好时,就会有人失业,面对失业是痛苦的,是恐惧的,也是空虚的;因为他没有希望,没有目标,不知从何著手,眼看著储蓄就要耗尽。这时,有些人采取消极的行动,堕落在赌场,藉酒浇愁,甚至在无聊空虚中闯下祸事;这样的人,显然因为不怀希望,而变得堕落。

  反之,一个自我功能健全的人,会采取积极的行动,试探新的生涯目标。有一位朋友告诉我,由于公司例闭,他失业了,有几天他待在家里,觉得无聊恐慌。正好朋友找他去做义工,心想失业期间,闲著也是闲著,就到社团去做服务工作。服务工作结束的检讨会上,结识了一位企业负责人,他给了他一份新的工作。因此我相信行动往往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人们遇到困难时,习惯性的反应是采取消极态度,变得保守退缩,甚至逃避困难。于是把心力放在如何减少损失,或者心生退却,昧于现实,而不再抱著希望,未能努力发挥潜能。然而,积极的行动力量,才会让我们重燃新机,实现新的希望。

  你很容易遇到一些自以为见过世面的人,在你抱著希望试图创新时,以老气横秋的口吻对你说:

  “奉劝你别作白日梦啦!实际一点的好。”

  “主意倒是很好!做了你就知道困难重重!”

  “别浪费时间精力去冒那种险!”

  这些自以为是的人,经常给人浇冷水。要当心,他们往往把希望的火焰浇熄。我倒不鼓励人恃才自傲,更不赞成刚愎自用,不听别人规劝;但要强调希望的热情是生命之焰,不好好维护它就没有勤奋乐观的动力。因此,建议几个踏实的作法,让希望得以实现:

  ·积极地行动以实现梦想。

  ·步步为营,打好基础。

  ·克服消极思想的作祟。

  ·结缘,把握机会、力图发展。

  无论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垮。请记得!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在我们的周遭,唱反调和缺乏斗志的人很多,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动摇你的信心,把你从跑道上拖下来。因此,你一旦有了真实具体的目标,就要培养毅力;愿望切忌被别人的口水融化,才能完成它,实践它。不过,要把握一个要诀;每一个行动都必须认真踏实,从中不断获得经验和启示。

  其次,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的心作怪,否则会使思考短路。如果不是步步踏实,就容易陷落不切实际的幻境。常有年轻人问我,“怎么才能成为成功的作家?”我总是告诉他:一天一天地写下去,把你的观察、体验、智慧和情感,透过笔书分享给读者。世上好像没有一蹴可几的事,因此我欣赏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Calvin Coolidge)这段话:

  “要勇往直前,只要有心,必无难事。才能不足为凭,世上多的是空有才能而一无所成的人;天赋不足为恃,腹内空空的天才随处可见;学历不足为傲,社会上充斥著受过教育的败类。惟有毅力与决心,才是无所不能的。”

  其三,希望的克星是消极。消极是什么?惯于推拖拉、不能及时面对问题的人是消极;诱过而不能自我检讨的人是消极;经常抱著不测之感的人是消极;把目标订得遥不可及的人是消极;认为自己是无能蠢材的人是消极;不能跟别人合作、互相砥砺的人也是消极;不知随缘学习、向人请教的人更是消极。

  希望觉于消极,痛苦的恶魔则藉消极而助虐。消极能制造问题,引发悲剧,孕育心理疾病。至于乐观,则能激发工作效率,实现怀抱中的目标和理想。

  其四,希望是可以分享的。家人一起分享希望,可以互相打气,结合力量,创造幸福家庭。企业体系里也是一样,企业家要有格局的希望,要考虑员工的福利,要懂得分享共同的希望和愿景。这种让大家看到希望的一股热忱,能带动士气,发展合作意愿,创造共同生机,这就叫结缘。单打独斗的时代已成过去礤同努力和分享福社的时代来临,生活态度的最大改变莫甚于此。

  人之所以对生命不抱希望,是因为长期活在挫折之中,活在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活在空想之中,他们自以为怀抱著的是希望,实际上那只是空想。真正的希望必须是现实的延伸,是一步步往前走的路,是不断为美好的下一步做准备的实现。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寻找著力点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
下一篇:寻找著力点 自序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六章 禅悟 领悟人生的究竟
 禅语空人心 第四讲 慈悲纵横处处彰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三章 禅灯 光明宽阔的胸襟
 禅·生命的微笑 第八章 空与智慧
 禅悟与实现 第四章 禅在精神生活上的意义
 觉·教导的智慧 第二章 教导的新猷
 禅语空人心 第八讲 一曲禅歌乐有余
 悟·看出希望来 第六章 觉·有情的爱
 禅语空人心 第七讲 菩提自性本光明
 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佛知见[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栏目:善护口业]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一章 解说《心经》 1 般若的体性与修证[栏目:谈锡永居士]
 安般守意经 卷下[栏目:安般守意经·白话文]
 六 萨毘耶经[栏目:经集 三 大品]
 人生的三种财富(愚子)[栏目:佛教与经济]
 珍惜法缘殊胜——弥勒佛示现 盂兰盆应供[栏目:传喜法师]
 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栏目:郑石岩教授]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心却越来越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活用佛法·禅定[栏目:塔汤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