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教导的智慧 第六章 生活教育的体验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觉·教导的智慧

郑石岩

第六章 生活教育的体验   

  生活教育完全建立在随机教学上,禅家所谓“随缘说法”,指的就是把握生活经验的点滴,作为开示和教导的机会和素材。

  生活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之中,最直接,最活泼,最具启发性的教导活动。师长在生活之中随机教导,以生活所接触的事事物物为教材,以即时指导和启迪为方法,它使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思想敏锐,心志坚强,情感和悦。无分德、智、体、群、美,都可以透过生活教育进行启发。平常生活中蕴藏无限生动而有价值的教材,只要你稍加留心,作个安排,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禅家要在平常心中去进行自我教育,也要在平常心中进行对弟子的教导。

  每天我们都遇到许多足以启发心智的事物,但由于觉性的不够,警觉度不足,所以被它溜了过去,我们的心智没有得到应有的启发。教育子女也是一样,只要稍纵即逝,那些最好的教导题材,就会视而不见的离孩子远去,没有对孩子发生开悟的效果。

  唐朝的马祖禅师,有一天跟他的弟子百丈怀海一起散步,看到一群野鸭子飞了过去。马祖问那是什么?百丈说是野鸭子。马祖又问飞到那里去,百丈说“飞过去了!”就在这时候,马祖把百丈的鼻子用力一拧,百丈痛得大叫,马祖对他说:

  “难道又飞过去了!”

  听了这句话,百丈即刻有了领悟。百丈领悟到什么呢?他所领悟到的就是不让生活经验,心不在焉的让它飞过去。人只有把平常心保持醒觉,使醒觉化作平常心,才能使自己进行内在经验的不断改造,智慧之光充分普照自己的生活。

  生活教育就是要在清醒的状态下,对孩子的生活活动,进行启发性的回馈作用,让孩子从中学会社会规范、思考的方法和待人处事之道。

  生活教育是孩子心智成长的沃土。善于运用生活教育,可使孩子聪慧懂事,不善于生活教育,不但使孩子的心智发展常留空白,甚或有反教育的误导。

  我认为生活教育必须重视因果,引导孩子记取教训,建立好的家训,同时要注意防范未然。兹就以下各点说明如次。

一、认识因果

  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孩子长大成人,变好或变坏,与他早年所学到的观念息息相关。年纪越小所学的观念愈根深柢固。因此,师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在教导孩子基本的伦理观念,培养他们明白事理,明辨是非。

  有一次周末,我到佛光山北海道场讲课,佛学院学生送我下山,途经于右任先生墓园,即兴停车小憩。遇见一对年轻父母带著两个孩子,正观赏小动物的格斗。好几只大黑蚁正围攻一只小毛虫。他们正欣赏得入神哪!我走了过去,目睹惨状,不禁起了恻隐之心,便说:“孩子们!毛毛虫一定被螫得很痛苦,救救它吧!它正需要你们的帮助。”

  两上孩子疑惑地回头看著我,似乎有些漠然。他们的父亲仍然入神观战。我一边怂恿孩子救毛毛虫,一边找了一根小树枝,帮助孩子们把缠半中的小动物拨开。然后对他们说:“孩子!你们救了毛毛虫,心中怀著慈爱,长大一定有个成功幸福的人生。”孩子的父母在听到我的好言之后,才望著我笑笑。

  随即我们离开墓园。学生问我说,“救一条毛毛虫,真能够得到幸福的回报吗?”我说:“是的,因为孩子已经学会了爱,学会了关怀别人,他已种下悲智双运的种子,将来一定有幸福人生的果。”

  禅家是很重视因果的,他们总是很有技巧的教导学生去发现一个生命的理则;人生是环环相扣的,种下什么就会得什么果,现在耳濡目染的观念,将来一有机会就会展现出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学的是爱,将来必然活在爱里;所学的是冷漠和残酷,净来就活在冷酷和敌意的心境下,人生也会变得不幸。所以禅家教人不可不明白因果,它太重要,太不可思议了。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尤须注意。父母在生活中所作的身教和暗示,都在孩子心里播下种子。

  禅宗有一则公案记述说,唐朝百丈禅师在上堂说法时,总是有一位老人来听法。有一天晚上,大众都离开法堂了,老人还是徘徊不去。百丈问他缘由,老人说“我不是人,而是一头狐狸。五百年前我是山上的住持,那时有弟子问我,是否修行了圆满时就不堕因果。我回答是。从此我就变成狐狸身,一直到现在没有办法解脱,请禅师为我开示。”百丈对他开示说:

  “不是不堕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老人因而彻悟,并对百丈说:“我已解脱狐狸身,我住在山的那一边,请和尚用僧人仪埋葬我。”后来百丈带著他的弟子,在后山找到了狐狸的尸体,把它火化了。

  一个人说错一句话,真的要被罚做五百年的狐狸吗?当然不是处罚的问题。这则公案的涵义是:人如果不堕因果,就等于不存在,那是死寂的“顽空”或“无记空”。一旦存在,就存续于环环相扣的因果之中,如果不明因果,昧于因果,就失去他的慧性,失去智能的活动与创造,他与野狐有何不同呢?

  人类的学术思想是从因果中发展出来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是从因果中发现的,文明的脚步也是踏在因果的路面上演化出来的。人如果不明白因果必然愚蠢、迷失和不幸,社会如果不重视因果观念,就必然紊乱堕落。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重视因果,只是一味把它用在科学研究和功利的追逐上,而很少把它用在精神生活的提升上。这是我们社会生病的主要原因:父母亲不学习互爱,却期待子女能敬爱他们,这等于缘木求鱼;成人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下一代守法守分,有如升山采珠,资本家一味唯利是图,要想有个成功的企业也是枉然。特别是台湾地区,民主宏规初擘,如果选民不能认清手中选票的重要,受苦受害的一定还是选民自己。

  明因果就是明白事理,是成功人生的善根。胡适之先生说,“要想怎么收获,就得怎么栽”是因果的好注释。做为师长的人,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慈悲、公义和仁爱。为他们种下明白事理的善根,孩子长大必有成功的人生。

二、记取教训

  我认为教导孩子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经验,是师长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孩子只要不逃避失败,不怕失败,肯在失败中记取教训,改过自新,他就能不断的成长。

  在教导上,父母和老师总是对孩子的错误,报以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致孩子消极的掩饰错误,不敢面对问题,作彻底的检讨。这种消极的反应,会使孩子失去自发自动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生活的适应。

  害怕失败使一个人不能主动尝试,寻找改进,所以他的思想和情感是封闭的。反之,能以从容的态度去面对失败,加以检讨改进,则孩子必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有些人能够经一事长一智,有些人历经多事,却仍然愚昧无知。同样一种经验,有人视之如药石针砭,得到省发,有人则麻木不仁,即使最珍贵的经验,也会被他倒转过来,变成腐蚀心智的毒液。其关键就在于自己能否从中记取教训,领悟究理。

  在禅家的眼里,世事是无常的。若想用一些定则和现成的知见,刻板地加以沿用,就不可能圆满有效的解决所遭遇的问题。因此,人们必须时时保持觉醒(佛即是醒觉的意思),要在多就的生活中磨练智慧,用清醒的智慧去处理事物。

  禅家教人在成功的时候,要明白成功的原因,记取它的启示。在失败时,要从中学习避免错误,勇于改正。所以成功与失败对于心智成长具有同等的价值。故云“顺逆不二”,“成败并无差别”,两者都是良药。禅宗有一则很具启发性的公案说:

  文殊菩萨有一天要他的弟子善财童子去采药,并吩咐他把看到的药材统统采回来。善财走遍大地发现无处不是药,于是回去禀报老师说:

  “老师!大地上无处不是药草。”

  文殊菩萨便说,那就请你采来给我吧。于是善财童子信手采了一株草递给老师。文殊菩萨接了过来。却拈著它对众弟子说:

  “请注意!这株草药能救人,但也能毒死人!”

  这则分案是用象征式语言写的。处处是药草表示随时随地都有宝贵的生活经验。如果你能看出它的意义和道理,作积极的应用,任何经验都是启发心智的良药。那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说:

  “对境心数起。

   菩提这么长。”

  反之,如果不能从中省发,囫囵吞枣,不但会虚度时光,浪费宝贵经验,而且会化作毒素,破坏你的心智,毁掉你的人生和事业。

  在从事心理谘商的经验中,我惊讶的发现,竟有偌多的人习惯性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作负面的评价和解释。久之,思想消极了,情绪颓废了,生活无精打采。自己把活泼的朝气和活力扼杀了,这就是忧郁症,是能毒死人的药草。

  最近,我接过多宗怨偶闹婚变的个案。他们的共同点是龄约四十多岁,婚后两人胼手胝足的工作,直到中年事业稍有成就,但却在闹婚变。有的是为计较财产而反目,有的是因为外遇而起风波,也有因互相诋毁而不睦。他们正隐入离婚的困境。我发觉,他们并没有在过去的相处经验中培养互爱,建立互信,更没有学会互相宽容和尊重的态度,才导致不可收拾的难题。家庭幸福所以被扼杀,正由于不懂得从生活中不断的学习和改正自己的结果。

  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过去的幸勤努力,缔造了财富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足以引导继续成长的智慧;结果富裕的生活却带来赤贫的心灵;经济上的成就带来贪婪的恶习;开放的社会却导致下一代的堕落和不负责的态度;一意赚钱的资本家却刻板的固守原来的生产方式,而不愿意在技术和产制过程中痛下功夫;而许多企业外移和到大陆投资,也只不过是寻求更宜劳工的苟且心态罢了。

  禅的教诫是要人把生活经验化作智慧。固执过去的经验和不能从中汲取新认识,同样会导致愚昧和不幸。智慧是活的,是心智成长的药草;死的经验和知识有如毒酒,先醉了你,再毒害你。

  

三、随机教学

  生活教育完全建立在随机教学上,禅家所谓“随缘说法”,指的就是把握生活经验的点点滴滴,作为开示和教导的机会和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给孩子的,就是最主动的教材。

  许多人以为教材是教科书,只有读书才是学习,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所学习的待处世态度,远比课本上所讲的更为有用,触目遇缘所接近的一切事象,更能启发孩子的心智。有些父母和教师,能够随机启发教导,孩子们显得活泼,知识广博,社会适应良好。而昧于随机教导的师长,孩子们充其量只学到书本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祖父是很擅长于随机教学的。

  我年轻的时候,常跟祖父一起到果园耕耘工作。园子里种植许多果树,有橘子、金枣、莲雾、柿子、番石榴等等,四季都有花果,我很喜欢到果园工作。因为它很美,特别是那片墨绿的橘子园,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果园就在山脚下,山远远的朝南延伸,向东望去就是开阔的兰阳平原。青绿的风景、祖父的风趣和耕作的声音配合成一幅诗画。工作累了就放下锄头,或坐或站闲聊起来。有时谈些丰收憧憬和喜悦,有时笑谈祖父的趣味往事,有时也会借事说理,教我做人的道理。我从祖父那里学到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也深深感受到他那诗人般的雅趣。

  有一年的春暖时节,祖父和我在橘花盛开的果园工作,天蓝得亮丽,花香得扑鼻。也许景致太美,感动老人家的心。他放下手中的锄头,而露顽童般的微笑说:

  “孩子呀!瞧多么明媚的春光,歇歇吧!我们来欣赏今年就要丰收的橘子园。”于是,祖孙两人,一前一后,漫步欣赏簇簇橘花。他审视一棵棵的橘树,神往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刹时,他伫足在整株开满了白花的橘树旁。我也惊讶为什么那株橘子会长出稠密成穗的花,必乎整棵树都是花。祖父轻摇一下树枝,带著几分惋惜的口吻说:

  “这棵橘树不够大,提早发春,花开得不多了,连叶子都长不出来。这是病,而不是丰收。等著瞧,这棵橘树注定要枯黄的,施肥都很难挽救它。”他停了停接著说,“人也是一样,年轻人如果发春太早,爱拉风逞青春,谈情说爱,芒废进德修业,没有根基,他的人生也是枯黄不振的。”不错,那一年夏天,那棵橘子树枯黄了,青绿的小果子脱落满地。那幅零零落落的情景,实在令人心生警惕。

  后来,祖父的话题一转,很自豪的指著对面的几棵橘树说,“这几棵橘树,长得又壮又好。”我还没有来及问个来由。他便说:

  “这几棵树树,原来的品种不好,枝叶繁茂,果子结得少而瘦小。几年前,我锯去枝干,移接上好品种的新枝,如今茂密成荫。看这吧!今年的丰收就在眼前。”接著,他谈起当初买到坏品种的经过和懊恼,以及毅然改良品种的决心,“年轻人啊!人不怕错,就怕不改;不怕时运不济,只怕蹉跎岁月。如果有坏习惯,一定要断然戒除它,有不好的行为要立即改正它。”

  那一年的冬天,我发现那片祖父移接新品种的橘树,确实结实累累,色泽橙红肥大。我每天走过那儿,丰腴的果子似乎在对我说,“年轻人,老祖父是对的。”

  有一次,我锄草的时候,不经意把果树的根掘断,有些树根张牙舞爪般露出地面上来。祖父看了并没有责备,只是从别处挖了些土过来,把它埯埋起来。当天晚上,放工回家。在闲聊时才对我说:

  “年轻人!果树的根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爱惜它。因为它是生命的基础,是强韧生命力的来源。你读书求学也是一样,要懂得札根,不可中断;有根深低固的学问基础,将来才有一番好作为。”

  事隔十年,老祖父早已过世,但是他对我年轻时代的教诫,则言犹在耳,他的智慧一直引导我走向人生的坦途。随著年龄的增长,回味起来,意义更加深远。

  现在,我自己当了父亲,也经常使用随机教学,有时借机学理、夹叙夹议;有时讨论时事和生活点滴,增进孩子的见闻和思考方法。在家里,我们经常进行讨论、聊天和交换新知,题目总是从生活中随机采撷,我们把它称做“家庭大学”。我的心得是:大人可能从孩子那里得到更多的启发。

四、严格的庭训

  禅家的很讲究庭训的,而且庭训的严格的。我深信有严格的庭刘才能策促孩子上进,培养其强韧的毅力和责任感。

  庭训不是一味的训斥或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批评,而是遵守待人处世的原则。父母应订出家规,除了要求孩子遵守之外,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你不能要求孩子擦地板,而自己却坐在旁边看电视;自己不肯上进,却要求孩子用功读书。当父母严守生活戒律进,所发出的身教和言教,才上真正的庭训。

  庭训有时候是迅风急雷,它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有时像和风丽日,带给孩子温暖和安全。好的庭训不但提供了孩子心智成长的养料,也带给孩子卓越的精神生活和勇于承担的风骨。

  每一个人在年轻时代,都曾有过无数的庭训,无论它是严厉的棒喝,或委婉的规劝,都是父母亲爱心和人生经验的流露。我相信很少人会完全记得或善用这些智慧与经验。不过总有几则庭训,会深植在自己心中,常常觉得言犹在耳。它会在你傍徨或犹豫不决时,油然浮现你的脑际,触动你的毅力和信心;在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时,发出警策之音,让你从陷阱中超脱出来。当然,我也不例外,有过难忘的庭训。

  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家里养了好几头猪,排泄的水肥很多。因此,挑水肥,沃蔬果等粗重工业的工作,是我的分内事。农家养猪当副业,猪拉屎,提供水肥沃长作物,那是农业社会的律则,农人对水肥的珍惜是可想而知的。

  我家养的几头毛猪,能吃能拉,三四天不挑水肥,就会溢满厕所。过去的农村里,许多人家的猪圈、毛厕所和厨房是相连的,我家也是这种格局,如果不及时清理水肥,一旦满了出来,就不免波及厕所,不可收拾。

  那年我准备大专联考。联考的前一天,正忙著温书,可是水肥却又是满满的一堀。当时母亲体弱多病,无力挑粗重的水肥。于是请求母亲同意,把水肥送给邻家使用一次。母亲一向都很鼓励我用功读书的,没想到她在听完我的求之后,意然惊愕地从病榻上坐了起来,沉痛地训诫我说:

  “我对你太失望了!难道你忘了我的话:生活一定要落实在肯承担上?要记住!读书、挑水肥、务农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再困难也不能逃避。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般没有担当。快去挑水肥,现在就去,人要活得有情操才行。”

  我被她迅风雷雨般的训诫给愣住了,一时哑然无言,只得遵从去工作。起先,我觉得很委曲,很不情愿,也觉得母亲不讲理。但是一担担的水肥压在肩膀上,却自然而然的振作起来。连挑了十几担下来,汗流浃背,看看沃好的果树,倒反觉得是一种成变。这时,一股无法形成的喜悦,像暖流一样直渗心底。那时一种克服困难的喜悦。

  从那时起,我真正体会到“挑水肥的情操”。我学会了不宽纵自己,我深信生活与工作必须肯去承担。这样能带来毅力、信心和积极快乐的人生,它就是母新所谓的情操。

  我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除了工作和读书之外,没有什么见识。考上政大教育系,深为国语的表达能力所若,不但话说不好,写的也不通顺,我很羞于自己的语文表达。后来,我下定决心,采取庄稼汉挑水肥的情操,硬著头皮参加各种讨论会,,努力阅读,写文章投稿,甚至连听新闻广播时,也跟著它念。到了大四要毕业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特别对我说,“跟你同窗四年,我看著你从国语都说不好,到今天丰富的学识和口才,你是这四年中改变最大的一位。”这句话是我毕业典礼中,所听到最令我高兴的恭维。

  现在,我到处演讲,许多人喜欢听讲;从事业余写作,有许多人说他从书中得到许多启示。这些回馈令我感激和喜悦。不守鲜有人知道,那一场场的演说,一本本著作的背后,都流露著母亲庭训所绽放的庄稼汉情操。

  生活是一个整体,个中有顺有逆,有好有坏,有喜有乐。你不可能专挑喜欢的,而回避不喜欢的,那会使自己变得脆弱。你也不可以只接受容易的,而拒绝困难的,如果这样,你会一事无成。

  我母亲给我的这项庭训,教我凡事不可拈轻怕重,教我能坚忍负责。如今,我无论是在工作、家庭生活、待人处世,乃至教育子女上,都还奉行著母亲这则难忘的庭训。

  庭训是父母坚持孩子坚忍向上的力量,如果你想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你一定要给他庭训,而且要先从自己做起。

  

五、防范未然

  教导上了大的败笔就是不教而罚。许多父母亲没有先教会孩子该怎么做,等到孩子做错了,却又疾言厉色加以批评或责备。有时连责备体罚之后,都没有教他正确的观念或知识。这样不算是教育,而是苛求,它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我观念,使他觉得自卑,不能干,甚至觉得自己是天生的坏胚子。

  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坏,越大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亲子经常冲突的结果。须知避免冲突要防范未然,而且要从小就进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在我的经验中,只要你能事先跟孩子说清楚,孩子自然做得如法,即使意见不同,也很容易沟通。

  多年前一个晚秋的星期日,孩子们开始尝试们他的独立性,第一次不跟我们出门。内了和我也乐得轨松,一起逛百货公司购物。

  在百货公司兜了一圈,手里提著给孩子添购的衣服,信步走到多年来熟习的玩具部,那儿琳琅满目的陈列,即刻映入眼帘。处处挤满了年轻的父母和孩子,人潮熙攘,热闹哄哄。刹时,几声对孩子的责骂,或破了扰攘的寂寞,两三记掴耳光的噼啪声,引起每一位购物者的讶异。我眼看著那位小男孩的脸庞烙印著赤红的掌痕,两行眼泪从懵然的眼眶中直泻到贪玩的双颊。

  这时,母亲的脸也是胀红的,我知道那是按捺不住性子的怒气,“告诉你!上个礼拜才买了遥控汽车,今天又要买……你再赖下去,我捧扁了你。”母亲又爱又气的训斥著水男孩。似乎也有一点对旁观者解释,“今天什么也不买给你,太不听话,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母亲近乎严厉的补上这样一句。

  接著,母亲拉起了小男孩的手,半提半拖似的往电梯口那边走去。转了一个弯,他们一高一小的背景消失在人群里。背景在后面,似乎隐约地看到爱和错误交织出来的一幅扭曲的亲情。

  这家百货公司的玩具部门,确实陈列了不少足以引起孩子们好奇和贪爱的东西,许多孩子到这里就会流连忘返,我的两个孩子也曾经在这里盘桓,迟迟不肯离去过。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具,这是天性,也是他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给孩子增尖了许多欢乐,引发了拥有财产的意识和贪婪的欲望。但是,从玩具的欲求中,孩子却能学到一生中最重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建立合理的欲望。

  多年来,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在面对欲望的诱惑时,有能力认清它是否合理,是否为自己能力所能拥有。我总是在实际的购物中,让他们参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计画。为了避免他们在欲望的战场上打了败仗,在他们小的时候,每一次上街购物,进玩具店,总是给他们预作提示和讨论。

  “孩子!今天我们要上街购物,把吃的、穿的或文具买过之后,如果有剩钱就去买玩具,如果没剩钱,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玩具;只准看,不准买。”我总是把经费有限说得很清楚。也让他们明白,我很愿意买玩具给他们,但必须认清事实;“如果我们好好安排,可能会有剩余”,“我们只能用付得起的钱买玩具“,“如果这一点你们能接受,就全家一起去逛百货公司,否则你们就留在家里。”每一次我们出去逛街、逛百货公司,都会快乐的回来。

  “爸爸!我们很喜欢那一部汽车。”有一次孩子指著一件雪白的汽车玩具告诉我说:“我们有足够的钱买下它吗”我伏下身来,轻轻地告诉他们:“我身上只剩下三百元,扣掉回、家的车费,买不起好那部玩具汽车。”他们失望极了,低著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孩子!我知道你们喜欢它,我也很希望买给你们,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事实——现在买不起。不过,我们可以储蓄,下一次可以买到它。”孩子们点头接受了,“爸爸!让我们再看看它好吗?它真美!”于是,我们陪著他们一起欣赏了那部漂亮雪白的玩具小汽车,然后充满希望地离开那儿。

  “为了奖励孩子们讲理的行为和态度,”孩子们的母亲提议:“我们到地下室超级市场,给孩子各买一支棒棒糖,表示嘉许。”孩子们吃著糖,甜密的笑了。我们做父母的也笑了。

  三个星期之后,孩子们的储蓄加上我们的支助,共同得到梦寐以求的玩具汽车。他们的储蓄习惯也得到肯定。

  我们的孩子已渐长大。他们不再站在曾经令他们倾倒的玩具部徘徊不去。现在换了另一批孩子上下班了这个舞台。他们正如醉如痴地热恋著这块园地。许多生动得足以启迪心智的学习经验,正层出不穷的化育著新生,但是那刻板的巴掌声,似乎也像教导之路上的坑洞,会引起意外与颠簸。

  这一章我用了一些实例,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它是随机应缘,藉著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教导孩子,启发孩子,温暖他们的心,丰富他们的经验,这是教导上最活泼的部分。不过,我要提醒你,如果师长自己不警觉,不清醒,那么许多宝贵的教材,就在不知觉中流失,相对的,孩子对生活的醒觉能力也就失去启发和教导的机会。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觉·教导的智慧 第七章 宗教、民俗与教育
下一篇:觉·教导的智慧 第五章 师生互动的空间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四章 禅机 通情达理的生活
 禅语空人心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
 悟·看出希望来 第三章 希望与陷穽
 禅语空人心 第八讲 一曲禅歌乐有余
 觉·教导的智慧 第四章 自动自发的性格
 禅悟与实现 第九章 禅悟的历程
 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
 禅悟与实现 第八章 超越与中道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禅悟与实现 第五章 直观的智慧与自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识支[栏目:印良法师]
 试说菩提心(续智)[栏目:其它法师]
 还生命恬淡的自由[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护七有感[栏目:禅林衲子心]
 摸摸良心[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般若七十义 4[栏目:洛桑卻佩格西]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覃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耳根圆通章 第十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印光大师说故事 27、尊为皇帝 尚敬同门[栏目:灵岩故事]
 汉传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弘扬[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