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39
  【第四六则】
  问: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答:甘丹派诸善知识说:“虽号称学法,一项皆未得,能舍此世心,方列学法行。”所谓“舍此世心”,不是说弃舍一切,形如乞丐,乃就现处境况,内心对已有名闻利养,不生贪羡。今日为东方国王甚有威荣,然心不着追求,听其自来(此为舍此世)。不汲汲于衣食尚易,不贪名则甚难。反之,穷至于一无所有,然犹想着异日或当富饶,亦不能说为舍此世。故虽极穷不能舍者,仍不能舍。虽极富饶,心能持者,亦可说为能舍此世。昔大德卓·位奢贡波说:“有大修行者,榜其门上,书出闭关若干时限,其动机乃在沽名,故其修行为不清净。”有许多喜巧者、讲说者、著述者,皆流为此生喜巧者、此生讲说者、此生著述者,皆为此生而立名,皆为名闻所自在,入于名闻之权下。即作布施等善法,莫不皆然,即以供佛而论,皆想当有见者、闻者,而不是为自及众生积福。大德说:此种差别执着,一切善法若趋于此,虽勤修善法,而皆趣入恶道。故对于此种差别执着,若不刺以对治之矛,则虽善巧者、持戒者、大修行者皆毫无利益。须能闭三恶道大门,开善巧之路。能如是者,须有舍此世之心,则不随烦恼,所行方为正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与非法之差别,以何为量?
下一篇:修不清净,心不入道,症结安在?以何对治?
 云何为相似中观之空见?
 何以宗喀佛不于菩提道次第广略两论中开演密乘,而别开密宗道次第?云何为合..
 修菩提心法,下座后应如何修?
 何谓正念、正知,及其差别?
 修忍於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
 增上三学中,何故以戒为根本?
 云何为愿行两种善提?
 或说空性非心境,非所知境,是否应理?
 云何为[心所作空]、[一分空]、[无义空]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马尔康“最牛”乞丐[栏目: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The Queens Necklace[栏目:Jataka Tales of the Buddha]
 晒躯壳[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人本教育[栏目:仁焕法师]
 常见的修道方式[栏目:雪漠]
 时轮金刚的教义,是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传到西藏的?在西藏是如何发展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1.谁比较笨?[栏目:动物的故事]
 藏文本马鸣菩萨造《佛本生鬘论(佛所行赞)·梵天生品第二十九》[栏目:夏坝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