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25
【第四六则】
问: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答:甘丹派诸善知识说:“虽号称学法,一项皆未得,能舍此世心,方列学法行。”所谓“舍此世心”,不是说弃舍一切,形如乞丐,乃就现处境况,内心对已有名闻利养,不生贪羡。今日为东方国王甚有威荣,然心不着追求,听其自来(此为舍此世)。不汲汲于衣食尚易,不贪名则甚难。反之,穷至于一无所有,然犹想着异日或当富饶,亦不能说为舍此世。故虽极穷不能舍者,仍不能舍。虽极富饶,心能持者,亦可说为能舍此世。昔大德卓·位奢贡波说:“有大修行者,榜其门上,书出闭关若干时限,其动机乃在沽名,故其修行为不清净。”有许多喜巧者、讲说者、著述者,皆流为此生喜巧者、此生讲说者、此生著述者,皆为此生而立名,皆为名闻所自在,入于名闻之权下。即作布施等善法,莫不皆然,即以供佛而论,皆想当有见者、闻者,而不是为自及众生积福。大德说:此种差别执着,一切善法若趋于此,虽勤修善法,而皆趣入恶道。故对于此种差别执着,若不刺以对治之矛,则虽善巧者、持戒者、大修行者皆毫无利益。须能闭三恶道大门,开善巧之路。能如是者,须有舍此世之心,则不随烦恼,所行方为正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法与非法之差别,以何为量?
下一篇:
修不清净,心不入道,症结安在?以何对治?
应如何抉择趣解脱道之自性?
吾人具暇满人身,有何种意义?
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兼则六度次第决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试言相似现为幻之理,及举相似如幻之例。
欲除沉悼,先须认识沉悼体相,应如何认识及如何对治?
增上三学中,何故以戒为根本?
若佛不见蕴等,如何说佛具十力时为一切智,具一切智而不见蕴等即成相违。..
舍不舍之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坛经》版本及内容流变(张志军)
[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记(天佑法师)
[栏目:弥勒菩萨专题·释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参 解经玄义 四、明力用
[栏目:净空法师]
因明发展简史(宏度法师)
[栏目:因明简介]
观想心中有一尊阿弥陀佛。请问我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我?
[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三七第一日
[栏目:佛源法师]
暑假见闻记
[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永明延寿禅师的净土信仰之确立
[栏目:杨笑天教授]
隨缘自在 第二章 人生智慧
[栏目:达观法师]
南山日月辉大唐——从道宣律师到弘一大师
[栏目:温金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