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死无常法中,为菩提道次第所无,乃上师口授要诀...易使心感动之一法为何者?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56
  【第五三则】
  问:修死无常法中,为菩提道次第所无,乃上师口授要诀,乃根据经教而来,易使心感动之一法为何者?其内容如何?
  答:为于修如上“三根九因”后,再加修死相之一法(此一法即师授要诀)。教授国王经中说:“国王:如此喻,死王以鞭策吾人至死所时,无名、无色、无人民、无财物、无依、无怙。口渴身痛,寿暖既尽,如入于黑洞中,津液涕泗,污秽全身,但有息出而无息入。人皆瞪视而不能救,自思得病不治,灌药者灌药,念经者念经,嚣然一室时,自己心情,为如何耶?但感痛苦,呼吸困难。身暖或由上或由下,而渐消失。家人近前问询或愈否?
  复至屋角聚商如何办理后事。四大各各分离,地大分离时,身如山崩地裂,水大分离时,如身没巨流中,火大分离时,则烦恼难当,风大分离时,则身觉飘荡,刹那之间,中有现前。此时则易名为最不吉祥之死尸,乃于自名之上加以新故亡人,而不知其为某官某长矣。应加本乡风俗而谛思之。修念死九因与死相,令心得感动与否?若念死心生起,则坐卧不安,食不甘味,闻人戏论,则心生厌烦,如死囚见刽子手举刀将下之心情。宗喀佛说:若能思大义,则于无义事,深生追悔心;若能思“难得”,则于放逸过,不复愿为之;能念“死无常”,于死无益事(与法不相合事),一切无心作;能念死则能生“舍此世心”。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曾学法多年,年过花甲,不须勤教...多不如理,应如何为正?
下一篇:由何而决知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及此中心要?
 何故说发心为大乘命根?
 欲除沉悼,先须认识沉悼体相,应如何认识及如何对治?
 依四种扼要推思后,应如何修法?
 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何以入大乘之门,首应知发心功德?
 如已对师生信,尚未生十分恭敬,应以何法生此敬心?
 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
 应如何理解缘起性空之理?
 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曾学法多年,年过花甲,不须勤教...多不如理,应如何为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定力?[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学水之善 谦逊淡泊[栏目:慧语禅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仪轨受法[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