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养无著心(游乾桂)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5

培养无著心

游乾桂

     什么是无著心?
     无著心,简单说,便是没烦恼的心态。
     什么东西、什么事情、什么忧愁都不放在心上的“无住”、“无心”、“无著心”,代表的是真正的坚强,因为它没有为我的动机,也没有为人的动机,而是超越人我的实现。
     对于事事无著的人而言,内心是“虚空”的,所以大肚能容,没有偏袒,不心执求。佛家云:“忧生于执著,惧生于执著;凡无执著心,亦无所惧。”
     无著心的反向便是“爱之适足害之的状态”,爱一个所爱之人,可能会时时加以保护,生恐稍有不慎,被人夺走、如此戒慎恐惧的心情,往往会使自己乱了方寸,也让他人压力重重。
     不执著并不代表不爱对方,相反的,反倒给对方一个足以鱼游大海的广阔天空;执著反倒成了一种限制,紧紧地捆着对方,自己痛苦,他人难受。
     无著心的培养用来“打破执著”,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要求其实困难重重,毕竟执著缘于渴望,渴望缘于苦乐感受,苦乐感受缘于根尘之触。
     修持无著心的最大目的,在于摆脱“情绪”的支配,让爱恨情仇不在内心积存。
     无著心培养有七问:
     一问:这样难过有意义吗?
     二问:怨天尤人有效吗?
     三问:恐惧有用吗?
     四问:死命挣钱所为何事?
     五问:权力可否抵命?
     六问:是否企图占有全世界?
     七问:咬牙切齿于事有补吗?
     与其说它是无著心培养的七种方法,不如说是七种冷静观察或者自我省思,通过反复练习,慢慢地摆脱名利的枷锁、权力的追逐、欲望的羁绊,训练自己心平气和地倾听身体内的声音。
     我称它为修持的准备期,是进入实践时期非常重要的内心观照。日常生活中无疑会遇上一连串的难题,也许是缺钱,也许家计太重,也许住家太吵,也许工作不顺,也许孩子生病,也许与家人难以沟通。
     某些心理学或许可以帮人克服难题,但效果有限;有些哲学思考的方式可以令人突破障碍,但仍无法根除病根。因为太多的方式都属于“他律”,只能治标,无法治本;没有自律,任何一种修特都无法具备很大的收获。
     观照心海,看着自己面对贪痴及诸烦恼时,是否已能悠游事外,心灵自由,今天有愁,明天自在。

侯清荐自《工人日报》2000年1O月22日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教“子”(达诚)
下一篇:小河里的流水
 十分福气 三分享受(弘一)
 你我皆菩萨(张银鹏)
 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还重吗
 拈花·微笑(张晴)
 乐在当下(明巍)
 涵养宽容与广达的胸襟(正言)
 不要执着痛苦(妙稹)
 狂心顿歇即菩提(梦参法师)
 宗喀巴大师“七因果”次第(邹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轴心时代[栏目:宽见法师]
 风水为有德者居[栏目:传喜法师]
 早日排除世俗的烦恼(正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擦亮慧眼 点燃心灯 奔向圆满的光明……[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佛识慧集 <廿七>莲华胜会[栏目:佛识慧集]
 忍辱是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见琛法师)[栏目:忍辱]
 如果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就没有要救度的众生了。这和我们要发菩提心是不是矛盾?[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