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则】
问:由知何种使心感动,令皈依真切而有力?
答:由知:一、总义——佛身语意功德,法宝功德,僧宝功德;二、种种差别功德。略要言之:佛身功德: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所有功德,详诸经论;佛语功德:佛语具六十四妙音说法,佛以一音现各种义,如无常苦空随机得解;佛意功德:佛观一切法如掌上观纹,於一时间,二谛并显,总摄具悲智二德;佛之事业功德:不外令众生离苦得乐,而其方便,则分暂时究竟二种。於佛功德实不能穷,故说不可思议。
法功德者:应知佛之无边功德,乃教证二法生起,故法之功德,尤不可思议。所谓教证:教谓经律论,乃相似法宝;依此三藏教法闻、思、修而通达之法即证,即灭谛与道谛。灭谛断除过失,道谛修行功德。除此正法外,馀不能成佛。
僧功德者:言“僧宝”与僧不同,三宝之“宝”字义,为稀有之义,圣者超越之义。得见道位以上,乃为超越。又彼能由念法功德,能如理依法修习者,乃贤圣僧伽。念僧功德详经中罗汉、独觉、菩萨各各道位,差别功德。吾人常以小乘为劣,然细思之,其功德极大,使具三十七道品、六通、五眼中除佛眼外,馀四皆具。
二、了知差别者:(一)性相差别:如佛过净德圆而为性;佛乃法之因,谓佛为度有情而说法,众生闻之,如理修行,而得通达果,故谓法者彼果;僧伽者,谓能以他人依法如理修行,获得通达,而辗转承传下来之教授,依之如理正修者,乃为贤圣僧伽之相。
(二)事业差别:相差别就体言,事业差别就用言。佛令众生,对於教法,不生颠倒,如其次第,而善为开示正法为用;法依各别有情当断惑业诸苦,令断为用;僧依其实现,以身作则为现业,应後来度化作范,令生仰慕欢喜,欲步後尘为用。
(三)信解差别:此言於佛应生堪恭敬供养信解;对法应生真实修学,欲得成就信解;对僧应生与法相顺之善友信解等。依如是信解诸行,而生起渴欲求成之心。
(四)应修差别:此即上项信解之实行,於如上次第於佛(上师)作供养承事;於法身心生起相应实修瑜伽行;於僧法财受用等应作之事当作。
(五)忆念差别:如经中说:忆念佛为一切功德福资粮田,庄严灿烂,又如解佛为佛子之父,众生之宗师;念法有义利,为悦耳者,初闻、中修、後果皆属於善;念僧为善正安住者,堪礼拜、供养、皈依为福田。
(六)增福差别:以人法二种为主之增福,分情(人)与非情(法)。佛僧属有情,法属非情。有情又分一多,佛为一,僧为多。
(七)皈依差别:认佛为皈依大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皈依良伴等。
(八)内外差别:广如成立因明论第二章详说,馀师(外道)具愚痴无明,为三毒所染。外道亦有戒定,然不如内道戒定,极为殊胜。如十善戒中,意之三恶,後二(害意、邪见)外道皆不能圆。诸外道不执常则执断,谤无因果,不信业果,甚则不许外因,如日出、木刺皆属自然,别无因缘。外道立义虽异,然皆执有人我,许自我功德,能为常为实为自己,因有如是过失,故十善成常不圆满。内道戒定,皆为解脱生死,其出发点亦不同,故入门之皈依,即以解脱生死为皈趣。如下士道共通皈依,即摄出离心,如云:“皈依法离欲尊。”意谓法乃解脱烦恼,而得涅槃之殊胜宝,此中即含希求出离之意。佛为如量士夫,非为佛知刹土微尘数,海水为若干滴积成,即佛告我此数,亦与解脱无关。乃为佛开示无倒应取应舍之法,此唯佛堪能,外道大师所不能,故惟皈依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