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由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何种?於如是法门,虽作闻思修,未入其要为何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9
  【第七八则】
  问:由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何种?於如是法门,虽作闻思修,未入其要为何因?
  答: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往昔自己心中,总以求现世利乐为主,以求後世义利为兼之意乐,一变而为以求後世义利为主,而以求现世义利为兼(世间圆满受用福报,亦所当求,不可以求为过患。主要耽着方为过患。不然,则人身亦当舍弃)。
  往昔生中,正法熏习,薄弱之故,於今生中,虽作开思修,未入其要,主因为心从法中而滑过,为害极大!大德侠窝宗巴说:“若不作深刻内思,多闻口头法语,视同等闲,愈趋愈下,闻多修少,心滑之因。”又昔诸大德说:“内未生功用,仅口头部份知识,为害甚大!以较过去未作开思修者,其过患尤大!”此如西藏谚语说:“生革搽油易揉制,油透滑革无法揉。”以此宗喀佛说:“由闻而知义,以(思)所闻之义,作符合其功用之修,此为极要!”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下一篇:忏悔有多门,以何种为最圆满?
 佛转正*轮,必须劝请吗?
 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静虑差别?
 四作意之概要?
 应如何抉择法无我?
 何谓自他平等心?
 总依具明分、住分、轻安之三摩地,所趋之道?
 生死根本不应有不同之二,应作何解?
 经摄七因果言教有二义,於此二义,应作如何理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7经 死后如来存在且不存在经[栏目:相应部 24.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