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由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何种?於如是法门,虽作闻思修,未入其要为何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6
【第七八则】
问:由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何种?於如是法门,虽作闻思修,未入其要为何因?
答: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往昔自己心中,总以求现世利乐为主,以求後世义利为兼之意乐,一变而为以求後世义利为主,而以求现世义利为兼(世间圆满受用福报,亦所当求,不可以求为过患。主要耽着方为过患。不然,则人身亦当舍弃)。
往昔生中,正法熏习,薄弱之故,於今生中,虽作开思修,未入其要,主因为心从法中而滑过,为害极大!大德侠窝宗巴说:“若不作深刻内思,多闻口头法语,视同等闲,愈趋愈下,闻多修少,心滑之因。”又昔诸大德说:“内未生功用,仅口头部份知识,为害甚大!以较过去未作开思修者,其过患尤大!”此如西藏谚语说:“生革搽油易揉制,油透滑革无法揉。”以此宗喀佛说:“由闻而知义,以(思)所闻之义,作符合其功用之修,此为极要!”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下一篇:
忏悔有多门,以何种为最圆满?
云何肯定其(所执之状之我)所属为一为异?
远离二障,须修止观。当如何解释二障,及彼二与止观关系?
既知难得,得已且具大义之暇满人身,今既获得,应如何作取舍?
修中观见,应依了义教,然吾人智浅...究竟何所适从?
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
思苦有何要义?此间应如何思法?
末世积资因缘少,积罪因缘多,宜多修何法?
试言相似现为幻之理,及举相似如幻之例。
云何为[心所作空]、[一分空]、[无义空]等?
关於二种教授,云何“七因果摄自他换,自他换不摄七因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9经 恶式叉摩那经
[栏目:相应部 19.勒叉那相应]
跨越生命的对与错 豁达一笑没什么
[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念佛与悲智兼修
[栏目:惟贤法师]
真正的纯善不会浪费
[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