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思苦有何要义?此间应如何思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62
【第八六则】
问:思苦有何要义?此间应如何思法?
答:经论中说:思苦能於轮迥起厌离心,思苦能折骄慢,思苦能於他有情起悲,思苦能止恶修善。此言思苦功德,极关重要。
应如何思法?当思自己虽从恶趣苦中出离,而获此善趣(人身)。若继修离十不善法戒,奉行十善,虽能从恶趣苦中获得出离(粗分),而得到喜趣果位,然而未得断除苦根——惑业烦恼,不能出离轮迥。未知苦谛,不离苦性故。故当思流转中总苦:如龙树亲友书中所说六苦,当谛思之。所谓六苦:一、轮迥无定,二、不知满足过患,三、数数舍身过患,四、数数受生过患,五、数数高下不可保信,六、共住友伴不可保信(每种苦之概要,详明灯颂自释中)。若具体思维,当思别苦。此中摄恶趣苦、善趣苦,恶趣苦应如前下士道中思恶趣苦法门而谛思。此间思恶趣苦後,当继思善趣苦。此间依上师教授,先思人中苦,因八苦除末(取蕴苦),七苦主要依人而生。又七苦之次第,修时先取於人最有感受者,提前思修,次思修生、老、病、死等苦,此为上师要诀。一、人中苦:(一)谋生之苦,(二)爱别离苦,(三)怨憎会苦,(四)求不得苦,(五)生苦,(六)老苦,(七) (八)死苦。(详明灯颂自释);二、思惟非天苦(即阿修罗苦)(详明灯颂自释中);三、思惟天苦,分二:(一)欲界天苦,(二)上界天苦(亦详明灯颂自释中)。取蕴苦:五取蕴又称有漏蕴,凡成苦谛者,称为有漏。 有说凡有漏,皆行苦性。依烦恼贪着现蕴,始取後蕴,故名取蕴。依烦恼而成蕴,依蕴而起以後烦恼。总之依受五取蕴,为生老病死所依,能引今後二世中,苦苦及坏苦二者。但成取蕴,由惑业自在,皆是行苦。八苦最当思维生苦及行苦性,始生起出离。思此二苦,始能破有漏蕴,始能出世间。但思老死等苦,惟心生凄惨,而不能出世间。於此有漏蕴辗转相续之轮迥世间,心生厌离,乃真出离。平常失意,非真出离。(苦苦、坏苦详明灯颂自释)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行苦之行,是否即行蕴之行?
下一篇:
有说证空性,即任运能发菩提心,厌离轮迥之心,更无论矣,此说是否应理?
云何为成观之量(即真正中观之量)?
试略言自宗认识无明烦恼之情况?
无著声闻地说:“贤首:当知如是所缘,甚为微细...”应如何正解,而生起..
精进於身心生起之法?
既引经成立胜义谛,若说此师(月称)宗说胜谛非所知法,及说圣根本定,无证..
善达二谛,有何重要?
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总说应如何抉择明我无自性?
速速成佛之义,应如何解释?
内地习禅宗者所言,极似支那堪布大乘和尚之见,对宗祖达摩应如何理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宗以念佛伏淫欲烦恼
[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扮鬼吓佛
[栏目:教化]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8
[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如今,佛法教义与信教群体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请问您有什么想法?
[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法】第五篇 出离
[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65、一个人如果拥有神通,是否代表他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自由的迷思 二、禁锢的形式
[栏目:创巴仁波切]
奖励孩子们是非常有必要的
[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临济义玄与临济禅法(觉明法师)
[栏目:禅宗·临济宗]
护卫禅
[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