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行苦之行,是否即行蕴之行?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0
  【第八七则】
  问:行苦之行,是否即行蕴之行?
  答:应知五取蕴因惑业生,行苦之行,非行蕴之行。此身乃业力支配,非自由称行苦。行苦之行,在藏语为“杜杰”,“杜”字义为摄引,由先业摄引今生蕴。“杰”字义谓能作,由摄蕴故,能作苦性,不自在转。若不分别,谓行蕴之行是苦,则色、受、想等,皆是苦了。各宗所许行苦性,各有不同,然合中观者,凡有漏蕴为行苦性。即许三界,虽能住其境界,然不自在,终当变坏,无自在力为行苦性。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起出离心之量?生起出离心之要点?
下一篇:思苦有何要义?此间应如何思法?
 于时浊慧减之时机,修学之教授方式,是否应随时机,有所变通?
 若了知影像等如现而空,即是了达彼等无自性者,则异生既已现证,应成圣者?..
 既知难得,得已且具大义之暇满人身,今既获得,应如何作取舍?
 自他相换修法,不言其具体修,但言其有若干种,及其概要?
 正修观法中,止修住所缘之法,其概要如何?
 若谓和尚乃一门顿超之法,应如何理解?
 于破除人法二我执之方便中,何故先破除人我...试说缘起三理之要义。..
 既引经成立胜义谛,若说此师(月称)宗说胜谛非所知法,及说圣根本定,无证..
 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应如何分析菩提道次第之师承关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口放金光—二梵僧[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先成就自己的德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供曼茶时所用的香水是怎么制作的?[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垟山禅悟录 关于法的意义[栏目:宋智明居士]
 浴佛功德经(白话文参考)[栏目:白话佛经]
 《觉悟之路》第三十四章 涅槃体性[栏目:那烂陀长老]
 知足心常乐(慎独)[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名家与方丈对话 科学与佛教智慧对撞(牛绍强、蒋砚青)[栏目:佛教与科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