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21
【第一二二则】
问: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答:外道生上界,见下界无量有情之苦,愿其离苦得乐,亦属慈悲,惟非具量大悲;二乘人证空慧,亦观见无量有情苦,而生悲思救。或说二乘无悲,或说有悲而无大悲,皆名相上之诤论。如颇公所说:“二乘但缘知母,念恩、报恩、慈心等而起悲(以证通力尤能缘知母等而起悲),惟不能以“增上意乐”以缘知母等,故无大勇大力,故不能发菩提心力。大乘人以“增上意乐”缘知母等,亦有於戒定慧三学修证中,而生悲者,尤为速发菩提心之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修悲心之法,何故先...次移生母、亲眷,再移中庸境,渐次推及一切有情?
下一篇:
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
总摄生烦恼之相、业发之相、死及结生相绩之相等三科,应如何了解其重点?..
行苦之行,是否即行蕴之行?
修菩提心法,下座后应如何修?
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
建立我无自性之理据有三,合因明三法,试言其概?
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应如何认识灭谛之解脱?
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
于十种对境,应具何种殊胜心?
释难中,关于胜义谛非一切种智所行境问题,有何断诤论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四十二章经
[栏目:慧律法师]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嘱累品第三十一白话注解
[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相应1经 根本定与等至经
[栏目:相应部 34.禅相应]
轴心时代
[栏目:宽见法师]
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栏目:中观宗简介]
花若离枝
[栏目:莲花次第开放]
27.如何解决人我问题
[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观照的奇迹 第三章 穿越时空的迷思
[栏目:一行禅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49集
[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目录
[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