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47
【第一二二则】
问: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答:外道生上界,见下界无量有情之苦,愿其离苦得乐,亦属慈悲,惟非具量大悲;二乘人证空慧,亦观见无量有情苦,而生悲思救。或说二乘无悲,或说有悲而无大悲,皆名相上之诤论。如颇公所说:“二乘但缘知母,念恩、报恩、慈心等而起悲(以证通力尤能缘知母等而起悲),惟不能以“增上意乐”以缘知母等,故无大勇大力,故不能发菩提心力。大乘人以“增上意乐”缘知母等,亦有於戒定慧三学修证中,而生悲者,尤为速发菩提心之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修悲心之法,何故先...次移生母、亲眷,再移中庸境,渐次推及一切有情?
下一篇:
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
云何肯定其(所执之状之我)所属为一为异?
修施时意化身受用善根等,无尽施与有情,有何意义?
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於具力之四种业门,何以应有认识?
有说:“空性离言离想,任何念想,皆不能修。”此说是否应理?
有说:若唯名之外,别有量能成安立瓶名之义者,则不须说[唯]词。此说合理..
对于法源诸师,是否亦应如现依上师,观其功德而生敬?
回向与发愿有何差别?何为善回向与不善回向?
增上意乐、菩提心,虽与七因果同,但应如何衔接而修?
云何先思一遍(无我见),其后一切无分别住,亦非修真实(胜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净心具足诸法
[栏目:吴汝钧教授]
禅修,会不会走火入魔?
[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 十二日开示
[栏目:密参禅师]
如虫御木
[栏目:公案100]
清欢
[栏目:心美·一切皆美]
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感恩与报恩
[栏目:华方田教授]
中国佛学
[栏目:杨维中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