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悲心之法,何故先...次移生母、亲眷,再移中庸境,渐次推及一切有情?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1
【第一二三则】
问:修悲心之法,何故先以屠夫将杀之牛羊为所缘,次移生母、亲眷,再移中庸境,渐次推及一切有情?
答:应知悲心以苦为所缘(摄六道苦),然所缘先後次序,极为重要!此为观苦,不可先观“行苦”(深细难知)之理,先应从粗分、明显、现见、易感而起观。以将杀之牛羊起观即此意,此为上师口诀。次移生母,再移人中有权势造恶者及怨仇等,再移亲眷,次推及六道有情。六道中亦从最粗苦地狱,次饿鬼、畜生,别别而观。此亦从粗分、明显、易感而观故。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大悲生起之量?
下一篇: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七因果言教与自他换两种教授,合并而修,此为宗喀巴大师教授,如何合并法?..
善修之情况应如何?
云何谓为完整无倒,全圆道体?
怖畏三途苦,知三宝功能,一心希求救获,此为已於三宝之救护下,其真能离三..
应布施之十种对境?
如何赞自他相换法,等同密法“金刚念诵”?
修他爱执有何障碍?应如何破除此障?
总依具明分、住分、轻安之三摩地,所趋之道?
当如何明集谛?
七重因果言教之“七重因果”应如何解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二章 苏东坡与黄山谷的寓禅词
[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禅修之旅 第六讲 审查遍知智(三法印智)──透过直接的体验,了知无常、苦、无我
[栏目:焦谛卡禅师]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识含宗
[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疑中留情
[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