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得菩提愿戒已,应如何守护不失?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18
  【第一四七则】
  问:得菩提愿戒已,应如何守护不失?
  答:得菩提愿戒已,守护不失之教授,如菩提道次第所说四种:一,思二种胜利;二,修学远离能坏之四黑法;三,修学受持不坏之四白法;四,犯已还净法。
  一, 思二种胜利;
  (一)成胜福田。发心无间,从种姓门,即能映蔽诸阿罗汉,谓成无上也。虽作少福,亦能出生无量福果故,为胜福田,及为一切世间所依止。
  (二)摄持无恼害福。初发心菩萨,即得两倍转轮圣王福德。圣王常有一千药叉大神守护,初发心菩萨,即有二千药叉大神守护。虽在睡眠、迷闷、放逸之时,诸常住药叉,或诸非人,不能扰害。
  二, 修学远离能坏之四黑法:
  (一)欺诳阿阇黎、尊长(摄父母在内)、具德。对境过大,方便欺诳,即成黑法,故应远离。
  (二)令于无悔处悔其善行。无悔处指善业。令生悔意,如对声闻说:汝所作不好,或对供菜油灯者,谓汝供不如法,皆犯令忏,应说汝所作甚善,能将心量放大学大乘,或更能以酥油供更佳。
  (三)诽谤安住大乘之有情。此之对境,有谓但受发心律仪者,依宗喀巴大师自宗谓于菩提心真实已发者。大宝积经说:四黑法此即根本。经中说,菩萨有情如炽炭蒙灰,不易识别,故应依有情清净观。
  (四)随行谄诳,无正直心。菩提道次第中说:谄诳者,如以升称为骗等。诳者,谓如无功德,诈现为有。谄者,于自作罪,方便不显(惟有时发露己罪,于他有害,为慈悲故,暂时隐覆,亦一方便)。于自过失,辩护为功德亦谄。
  三, 修学受持不坏之四白法:
  (一)危及生命亦不妄说。断故知妄说,若如是作,即自能于阿阇黎等增上境,不生欺妄也。若无知妄说不犯此,故知妄说为罪。
  (二)心行正直离诸谄诳。以正直心而住,此是第四黑法之对治。如人说自己有神通,口虽不应,或微笑默,亦犯谄诳(虽欲罗致而为我用)。
  (三)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四方赞其德。我等所作善,无增长之相,而尽坏之相则甚多,以于菩萨及法侣,以嗔恚轻蔑而尽坏也。故应如迦叶问经所说:“于诸有情,生大师想。”因不知谁是菩萨,故设视一切有情如佛之方便。此为第三黑法之对治。
  (四)化度众生志不求余,令住圆满菩提。此亦就自己之方面,须将所化之机,安立于圆满菩提。若所化机,不生圆满菩提之意乐,则不成罪,以不能成办之故,以此白法能断第二黑法。
  四, 犯已还净法:若犯菩提愿戒,可依三十五佛忏悔仪轨忏除;若已受菩萨行戒,则须依还净品而忏除(虽未受戒,然于佛前承许不作,称中类善性,仍以于十八重四十六轻罪,舍命不犯为要,直至菩提,愿护戒清净,自当励力,并应祈祷师佛加持,如是成办加持之法,详明灯颂自释此一科目中)。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下一篇:经中有残害佛法者,不可与慈之文,应如何理解?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
 有谓若由观察慧,以求无别慧,因果二法,则不相顺。于此应如何理解?..
 由何而决知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及此中心要?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中,关于胜义谛释难,于任何不见即见胜义问题,有何断..
 云何不忆彼见(胜观),亦非胜观?
 藏中狭却巴说:“若如月称所说,空性无自性...”此种说法,是否应理?..
 云何肯定其(所执之状之我)所属为一为异?
 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应如何抉择趣解脱道之自性?
 地狱之苦,何故那般长永剧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打坐时可不可以念佛[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60 物理与心理[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淬炼[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七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教徒如何理财[栏目:明法尊者]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栏目:卢志丹居士]
 与众生结善缘[栏目:月悟法师]
 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栏目:温金玉教授]
 修行人的必备条件[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修心七要 连载六[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