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精进於身心生起之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7

  【第一九 O则】
  问:精进於身心生起之法?
  答:有四:一,思精进之胜利。经庄严论说:『善法聚中精进胜,由依此故彼随得,以精进後住胜乐,世出世所摄成就,精进当得世受用,精进能具极清净(谓十不善业清净,指下士道),精进超胜萨迦耶(得无我慧解脱生死,指中士道),精进成佛胜菩提(成就菩提心,指上士道)。』明灯颂自释中引颇公生起精进之教授说:若思如上所说之无数劫,不能如是长久精进,当思如菩提道次第所说,由精进励力善修自他相换菩提心者,远离十不善因,所得之果,身不生苦(今戒清净如下士道所说胜利)。更进而善巧通达诸法性空义(指中士道解脱生死),心无烦恼,当然无苦。如是身心二者,喜乐俱增,以乐除苦,无可畏境,故虽久住世间,亦无畏怠。此如入行论所说:『御菩提心良马,由法乐而趣无苦之乐——圆满菩提。』如是有情,谁复怠情(已无畏怠,长劫精进)。复次善修行者,尤能以所修诸善,回向为利诸有情,得利益与安乐。以此如前所说回向一洲,徉一洲之福报,回向一切有情,当得一切有情所有福德(成佛资粮)。於此基础上,更增以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加持力,更能增长无量无边福德,而速圆满福慧二资粮。以是已无情之言。以此精进力於深度诸善法,身心完全能受持,而能安住於善道,得证无上菩提圆满佛位果(指上士道)。
  二,思不勤发之过患。念住经说:『唯一烦恼本,何有如懈怠,谁有一懈怠,彼是无诸法。』月称菩萨说:『一切功德皆以精进为母(视精进为转移),有一懈怠,即无一切功德法。不能解脱及通达者,皆以懈怠故。』

  昔释迦与吾等同是众生,固其心力强,故速得成佛。即较弥勒亦心力强精进尤大,故先之成佛。懈怠摧毁对三宝业果之信仰。无信则解不生,无解则无行证。从依止善知识起,至六度,每一法门,皆说其胜利与过患,令生决定信,然後能生起精进。
  三,应知生精进之达缘有二。摄菩提道次第要义略说:(一)虽见能修善法而不行,由念有暇而作推缓,或为庸常事等所映蔽。此之对治:当思已得人身速当坏灭,式堕恶趣,後难得此妙善之身(修此详如前);贪着庸常事之对治:应思正法,是出生现後无边喜乐之因,无义戏论及掉举等诸散乱事,是能失坏现世之大利,及引发後世无义众苦之所依,应断灭之。第二达缘:念我何能修彼之怯弱心理。对果而言,佛之功德无边故,念我不能得。此之对治:念昔诸佛,亦非最初即得甚高之道,亦唯如我於道渐次上进而成佛。佛亦说:诸较我极为下劣者,亦当成佛。我若不舍精进,何故不得成佛。对因而言,以方便须舍手足等无量难行故,念我不能行。此之对治:须知施身命等,彼时如身见尚炽,即不应施舍,若至舍身如舍菜叶(此对具大悲证空性菩萨而言),无所困难时,始可舍也。对时而言,彼以佛须经无边生死,而念於尔时,我被生死苦所损恼而生怯弱。此之对治:念以菩萨断罪故,则苦不生。以坚固通达生死无有自性如幻故,则於心无苦。以身心增广安乐,虽住世间,无所厌事。如是思已,而断怯弱(以上为菩提道次第所说精进达缘)。
  四,精进所依之顺缘有四:(一)胜解力:乃於应行应止生起意乐,为精进之基。(二)坚固力:又称我慢力,三慢乃尊自爱心,似我慢借用慢名。1。业慢(亦称事慢),谓自修之道全不依赖他人,自独立为之。如布施当行虽他人能助,而愿一己担当,故不为外境所挠夺。有此担当,故非做到究竟不止。 2。功能慢,乃於凡俗,有慢生起悲悯,而激起舍我其谁之雄心,非为彼劣我胜。 3。烦恼慢,谓於一切时中,我不为烦恼所役,而烦恼为我所役。若不具此三慢,如行布施,中途微怠,拟请他人代作(事慢对治此),凡事中辍,感等流果,皆不得究竟(养成中辍之习,影响後世,遇事中辍)。(三)欢喜力:菩提道次第说:『如婴儿戏,无辍无厌,而行精进。』应思惟此因,决定得善果,无过染为殊胜安乐果之因。(四)舍力:菩提道次第说:『以勤精进,身心疲劳,疲劳苏息,仍无间而行也。』舍力乃行精进之方便,疲劳须苏息,然不可断缺。其进锐者其退速,为防此弊,应如骆驼行沙漠中,不急不徐。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何者为静虑自性?
下一篇:精进之差别?
 如上广破邪执,乃欲显正义,然则修中观正义,总摄其要,应如何修耶?..
 当如何理解生起他爱执之理?
 修观闻思应依何种经教?
 内地习禅宗者所言,极似支那堪布大乘和尚之见,对宗祖达摩应如何理解?..
 宗喀佛造菩提道次第祈祷求加颂中,首句即“万德之本具恩师”,其理安在?..
 有说:“空性离言离想,任何念想,皆不能修。”此说是否应理?
 皈依有何种胜利?因何而有如是广大胜利?
 如何赞自他相换法,等同密法“金刚念诵”?
 修死无常法中,为菩提道次第所无,乃上师口授要诀...易使心感动之一法为..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枝三葩,三车一乘--评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栏目:徐文明教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一[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从隋唐佛道论争看道教心性思想的形成[栏目:杨维中教授]
 禅修手册 七觉支与七邪觉支[栏目:禅修手册]
 No Ajahn Chah《117》[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如何断烦恼、了生死,个人体会只靠念佛,还是无法降伏烦恼,应该怎么办?[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五课 戒律[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七‧自赞毁他戒[栏目:慧僧法师]
 14.为法捐躯[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