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8
【第二四七则】
问: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答:所断虽无,断之无过。何以彼应断者?有无明之心执彼为有,故应以理了达所执之有,本无所有,生起决定知故。以胜义理抉择而断应断之谛实,知其本来无有,故能破除无明所执之境。如一商人初至某市,误认此地无贸易,欲破其执,须告彼言若某若某,眼见耳闻,多有贸易,获利且厚。即能破其所执。故须先认识无明所执之境,次方以胜义理抉择其所执之境,究竟为有为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内道佛子,依佛密意,决分几派?试说各派之密意,及各派认识之“所断”。
下一篇:
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得菩提愿戒已,应如何守护不失?
依四种扼要推思后,应如何修法?
生起出离心之量?生起出离心之要点?
胜义谛差别应如何了知?
抉择法无我有为法中,抉择色法非自性成立之法,其概要为如何?
发心为入大乘之门...密乘以灌顶为入门,是否应理?
总摄生烦恼之相、业发之相、死及结生相绩之相等三科,应如何了解其重点?..
何以菩萨成熟他有情,次应学行四摄?
由于见师乃凡俗相,或见如此这般过失,尚不易认师为佛,应以何法净治?..
应如何释胜义与谛字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