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4
【第二四七则】
问: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答:所断虽无,断之无过。何以彼应断者?有无明之心执彼为有,故应以理了达所执之有,本无所有,生起决定知故。以胜义理抉择而断应断之谛实,知其本来无有,故能破除无明所执之境。如一商人初至某市,误认此地无贸易,欲破其执,须告彼言若某若某,眼见耳闻,多有贸易,获利且厚。即能破其所执。故须先认识无明所执之境,次方以胜义理抉择其所执之境,究竟为有为无。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内道佛子,依佛密意,决分几派?试说各派之密意,及各派认识之“所断”。
下一篇:
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由何而知定入恶趣?怎样才能断生恶趣苦因?
智意於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地狱之苦,何故那般长永剧烈?
云何为相似菩提心?
修求菩提之心,从利他心为始。修求利他之心,又从何而起?
菩萨应行应断纲要?
知苦谛已,生起求解脱之心,何以不於苦谛后,即说灭谛?
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何故须入大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王施主的画
[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莲师的殊胜
[栏目:贝诺法王]
皈依的内涵
[栏目:日常法师]
自己的生命是修持佛法的第一道场
[栏目:传喜法师]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陈觉晓)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
[栏目:李利安教授]
智言慧语(佛教与传统文化)
[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法会有关要求
[栏目:仁焕法师]
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在道场自顾念佛、听经,是自了汉吗?
[栏目: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