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若了知影像等如现而空,即是了达彼等无自性者,则异生既已现证,应成圣者?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0
  【第二七一则】
  问:若了知影像等如现而空,即是了达彼等无自性者,则异生既已现证,应成圣者?若非达无性,则彼如何能作无自性之喻耶?
  答:疑问要点:若影像如其显现而非实有,是否为影像之法性?若非法性,则瓶之显现,不能如其显现而实有,亦非瓶之法性矣。答:瓶随所显现决定空,此是空性(法性空)。镜中显现瓶之影像,非如所显现而有,此非法性空。镜中影像,乃就世间易知普通传称所共许假与非假之差别,而引为喻,非谓空性即是如是。如是推之幻事亦然,幻象幻马不能如其所幻现,而有真实象马,亦非幻事法性(空性)。故知影像、幻事等,皆非无自性义决定,应当别寻他种无自性喻(以同喻不可得故)。影像等或已不堪为无自性者,然可堪为无自性喻。如四百论云:“随见一法者,即说见一切。”以一法空性,即一切法空性。如见瓶之一法无自性者,亦可说于余柱等诸法,皆见无自性。何以故?一法性空,与诸法性空所依之境,虽有不同(瓶柱不同),而空性义体相同故。喻如桌上置三容器:一碗、一瓶、一钵,碗中之空、瓶中之空、钵中之空,虽然碗、瓶、钵等有异,而三器中空,等无差别。如是桌柱等无自性义,与补特伽罗无自性义亦然。然不能说,碗中之空(中),瓶钵具有。仅有如是差别而已。至于其无着无碍之义,则彼此相同。如是桌、柱、补特伽罗,遮破实有之义,亦彼此相同。故说:“以一切法空性,即一切空性。”意说桌、柱等空所依境有差别,然不说余法空性与桌柱有差别,故可说见一法无自性,即见一切法无自性。若不如是解者,有通达人无我,同时即通达法无我之过失(即无先后通达人法无我次弟之过患)。且亦不须举世间易了之影像等为喻为。故但能说空性义相同。如说碗、瓶、钵中之虚空,其无着无碍之义相同,不能说碗中之虚空,即瓶钵中之虚空,不能说桌之空性,即柱之空性。以桌之空性,乃依桌所显之特法,否则不当依桌,而有桌之空性。宗喀巴大师在引前四百论后解释说:“通达一法空性之见者,即能通达一切法之空性。”此释重在一[能]字。谓由影像比喻,亦有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之可能,由通达一法无自性,亦有通达一切法无自性之可能。非谓通达一法无自性,同时即能通达一切法无自性也。又通达影像空无形质,于执影像有自性之实执境,全不妨害。既未破实执之境,亦必不能通达影像无自性之空性,以彼尚执影像是真实影像故。此中有两要点:一、知影像非实本质,非是通达影像空性;二、然可引为色声等无自性之比喻。以是当知通达幻事空无,象马及梦境事空无所见之物,皆非已得通达如幻如梦之中观止见。须具现空二分,方是如幻中观见。或问:影像无自性与色等无自性,其虽通达相等,何以引影像为喻,以证色等无自性耶?须知取彼等为喻者,是因彼等无自性较色声等法,容易通达。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影像与色声等法性比较,前者稍易了知,故引为喻,广论为唯识以下诸宗所说,故就世俗易知为喻。道次第略论系为已通达中观见,知影像无自性,而未通达色声等无自性而说,此义较深。本宗须于所引譬喻,先通达其无自性,然后以之为例,推之色声等法,亦通达其无自性。须有如是先后次第。四百论所说:“以一法空,即一切法空。”又说:“随何有情,于一法通达空性,由此亦通达一切法空性。”是说用心进观余法,是否皆能通达也。
  幻马是有,容貌影像是有(虽非真容,然其影像是有),梦中之人是有(虽非真人,然彼是有),定中所现瓶衣亦是有,此等皆于俗谛名言中有。须通达者,乃知此有之幻马无自性,即是幻马之空性。镜中影、梦中人、定中瓶衣亦然,须通达其有而无自性。若谓幻马为无,则图画之马,或泥塑之马,皆非真马,亦应是无,即与世俗名言不合。如梦与如幻义虽微异,然其无自性义则一,故于了义经论所说如幻如梦之道理,尤当善学。不遮显现而达其自性本空,心中先通达显现之空性,同时又能安立显现无违。如是理智即为本宗不共见。[如幻法]不易通达之难处,即在此现空双运。余宗或能安立现,而不能安立空,即堕常见;或能安立空,而不能安立现,即堕断见。
  凡夫于诸显现,则如所显现,而执为实有;佛随所现而达为空;十地菩萨以下,大悲心所缘境为受苦众生,仍为实有显现,不过十地菩萨不执其为实有而已。实有自性成就,尚可以理遮破,实有显现,不能以理遮破,十地菩萨尚有此种微细无明习气(即微细所知障),故不能遮。十地菩萨尚有细分二现执,非佛不能断此些微之颠倒因故。故佛无实有显现,仅有世俗名言显现;十地以下见世俗名言显现,与实有显现和合;凡夫则一切显现皆实有显现。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试言相似现为幻之理,及举相似如幻之例。
下一篇:或说空性非心境,非所知境,是否应理?
 一心专注所缘之法,试言其要?
 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
 应如何明自他相换义?
 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
 回向与发愿有何差别?何为善回向与不善回向?
 能知诸法性空,又能了知业果,且能依之而善取舍者,云何为希有中之希有?如..
 戒之差别?
 修施时意化身受用善根等,无尽施与有情,有何意义?
 厌离轮迥之出离心,是否只为声、缘小乘而说之方便?
 暇满人身,如何知其难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五 第二十四佛 迦叶品[栏目:佛种姓经]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因果不虚(十)[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典电子化探索[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5 不可错认识神[栏目:元音老人]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十一章 总说六波罗蜜多[栏目:冈波巴大师]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60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人生之最后 (弘一大师著述)[栏目:临终关怀]
 念佛人平常就要学会放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极乐愿文》讲记(五)[栏目:极乐愿文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