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试分别二谛之义?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8
  【第二八七则】
  问:试分别二谛之义?
  答:由所知为分别之事,方有分别之法,即二谛。分别之义:既分二谛,则知有异。其异云何?他宗计二谛有体,即有自性成就,自宗计二谛有体,而与二谛无自性不相违。如菩提心论释说:“世俗谛有自性空。”自性空之空性,须观待于世俗谛,彼此互相关联,互相依存。分别法之世俗谛,须关联于分别事之自性空,分别事之自性空,须关联于分别法之世俗谛。如苗芽与种子,乃缘生相属,瓶与土乃一体相属,此无则彼无,无世俗则无胜义,无胜义则无世俗。乃一体相属,回遮为异。如无常与所作性,体性是一,待所遮为异。此二所异之法,皆属有事。如雅州、雅安,一地二名,有知雅州而不知雅安者,有知雅安而不知雅州者,故所遮为异,有说二谛是一体性,待所遮为异者,此种许法,与自宗同。
  他宗谓二者,须俱是有物,此说非定论。应知彼此有物固可,俱非有物,或随一是有物,随一非有物,亦皆不相违。如中观明论说:“同体系于无事法,亦不相违。”此说极善。以此中有一体相属,及缘生相属之二者,如芽与种,乃缘生相属。雅州与雅安,为一体相属,无常及所作性,亦是一体相属。无常与所作,其体同时成就,互相依存。[故所异二法,俱属无事,或随一法属无事摄,许是一体,待所遮为异,都不相违。]如无为与无生,皆非有事,乃一体而回遮为异。无为与无生,不能同时说,须二次说,故依语言,即显有二。此二乃一体相属,而回遮为异。如瓶与所知(此乃常性,非事物之有法)是一体(但不能说所知境与瓶为一体,以成就瓶时,依于所知故。遮所知时,即遮于瓶,故说瓶与所知为一体。然成就所知,不依于瓶,故不能说,所知与瓶为一体),而回遮为异,不成相违。又如瓶与瓶之法性(空性),亦是一体,而回遮为异,此亦不违(此亦一体相属。若本无瓶,即无瓶之法性,若本无瓶之法性,则亦无瓶,故彼互相依存。然一为事物。一为非事物)。入中论释说:“宣说诸法之体性有二,谓世俗与胜义。”如于瓶上有世俗、胜义二相,名言有即世俗,自性空即胜义。又说:“此说一一法(摄有为及无为),各有世俗、胜义二种体故。”据此可知世俗、胜义二皆有体,然不必二者皆有物。故知藏中先贤说有(事)物方有体,有体必有物之说,为不合理。
  若不许二谛一体,则有如下过失:“如芽与自胜义(芽这空性)体性异者,则与自实性(空性)亦应异,是芽则成实有(有此过失)。由非异体,故体是一。”故自宗许是一体。若许二体非一,中观明论说,有四损害。(一)若芽与芽之空性异体,则芽之自性空,非芽之法性矣。(二)若芽之实有自性空,非芽之法性,则有二过:或芽无空性,或芽即空性。(三)若芽即空性,则见芽时,应见其空性。(四)又若芽之自性空,非其法性,则通达芽法性时,应不能净治芽之实执。复次,若二谛为异体,则一切应断,不能完全清净。如是则一切上乘进修次第,皆成无意义。又成佛时,于应断之惑,应不圆满清净。以通达空性智能不能净治实有自性之执着故。如是则空慧亦成无义,为不必要。
  菩提道次第说:“芽虽是实空,然非胜义谛。”谓芽虽无自性,然芽非空性。以无实有成就,遍于诸法,仅就无实有成就一言回遮于二谛,固是胜义,然诸法皆无实有成就,非诸法是空性。如芽无实有自性,不仅遍于芽之空性,同时亦遍于芽。
  菩提道次第又说:“有经论说二谛非一非异者,有者是约自性成就之一异说,有者是约体性异所遮一而说也。”此中[说二谛非一非异]者,乃依文字如是,非其意义,以亦说一异皆非故。如解深密经及中论皆有一异皆非之文字。经云:“种界,胜义谛相,想等皆离一异。”释说:“离异者,谓离异体之异,离一者,谓离名言之一。”意谓离言音立名之一,以其体虽一,语音与立名非一也。立名若一,则眼见瓶柱皆空性矣。又中论有非一非异之文,有一类臆断,以为是约自性成就之一异说;又有一类臆断,谓是约体性异与所遮一而说。此二者皆误解经论之义。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如何释世俗与谛字义?此中有何误解?应如何正释?
下一篇:如何分别二谛之数?
 应於何时放缓?将何放缓?
 暇满人身,如何知其难得?
 此心(菩提心)如何发起,此一标题有何重要性?
 七重因果言教之“七重因果”应如何解释?
 应可皈依处,须具如何德相?
 大乘发心功德有何种?每种有何要义?
 修观资粮中,何为修观之主要因素?
 何故须思修爱执自我之过患?
 何为诸修之首?
 曾学法多年,年过花甲,不须勤教...多不如理,应如何为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么理解“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南洋佛教会之展望[栏目:太虚法师]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七愿王——请佛住世[栏目:清净法师]
 十、心灵的力量 物质互变法[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正见”乃和谐之源[栏目:方立天教授]
 往生极乐改良生命[栏目:仁焕法师]
 拈花说禅 推荐 前言 目录[栏目:拈花说禅]
 挑战与回应──新世纪的台湾佛教文化批评之考察(江灿腾)[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心无障碍修清净[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