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义,其概要为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3
  【第三二六则】
  问: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义,其概要为何?
  答:先修止后乃修观,诸经论多如是说。此等意趣,非说先不缘无我,随缘一种所缘,生奢摩他已,后缘无我修习,名毗钵舍那。以止观一道,非由所缘分故(设解者谓缘佛像、种字等为止,缘空性义为观,以所缘不同而分止观,此不应理。)般若教授论亦说:“缘二取空性,先生奢摩他,后仍缘彼性,以“观察修”生毗钵舍那故。”若是未先得奢摩他(止),今新修者,除专注任何一种所缘外,不可于所缘境多相观察而修。以如前修即能成办,若如后修,必不能成奢摩他故。诸先已得奢摩他者,较但如前安住而修,若能于如所有性,或尽所有性,随所修义,以慧思择观察而修,其后能引最胜心一境性妙三摩地。如此所成最极有力心一境性妙三摩地,前(专注一境)不能办,故称赞观修也。但此修法,是先求止,后依于止修观之法。如无我义所缘,可作止观二种不同修法,理由即此。虽般若教授论说:“于引生缘如所有性止观之前,先当引生瑜伽师地所说缘尽所有性之止观。”今如寂天与莲花戒等所许,先修随一奢摩他(止)已,即可修观,复是缘如所有性之毗钵舍那(观)。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是次第修止观法,是依大小何乘?
下一篇:得相似中观时,当入何道位?
 供“曼遮”(即坛供)有何重要意义?
 施不应行法?
 有说:若唯名之外,别有量能成安立瓶名之义者,则不须说[唯]词。此说合理..
 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应如何理解缘起性空之理?
 吾人于三恶趣,常存如隔岸观火之心,其故安在?应如何谛思使此心入道?..
 未得定者,如何对治懈怠?
 依不善知识及恶友,令所积福善功德损坏,生种种不愿发生事,应断绝此辈,然..
 兼则六度次第决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石头和尚的人生禅(安小悦)[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心念的力量[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要供养剃度恩师红色的袈裟可以吗?请师父传红袈裟给剃度恩师?[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可以从外道改信佛法吗[栏目:法藏法师]
 清未佛教教育兴起的背景(提纲)——以祗垣精舍为例(陈继东)[栏目:佛教与教育]
 弥勒慈心救劫缘起[栏目:常照法师]
 唯识三十论讲录赘言[栏目:太虚法师]
 法之初—四不共加行[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学修问答(汇集八)[栏目:达真堪布]
 找回失落的“自我”[栏目:看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