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之初—四不共加行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3

法之初—四不共加行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长期以来,民间信仰恣意汲取佛教的表象素材,造成神佛不分的错误现象。神佛,绝非一家!虽然这在台湾既成的谬解,如今要独排众议,亦不得不慨叹「无力可回天」,但在知见上,希望有心学习佛法的诸位,能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观念。

 倘能停止一切外缘,把心专注于佛法,遵循佛陀的教示:万相皆是己心幻化。深入体解:白天与夜晚,醒时或睡觉,无非都是一样的梦;如同泡影一般,无根无基。所谓的真与假、美或丑,细细剖析,都不过是自我的认为;好与坏,也是自我的界限。当诸位能将生活认知与态度,转化成无一不是佛法的修持,那么,圣凡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壤之别;凡圣之间,终究无任何的界限。

 那么,如何学习佛法呢?首先动机正确,尔后皈依受教,一切以听闻为基础。受戒发菩提心,如受教育般,次第学修。

 开始修行时,必须完全信服佛法。坚固对佛法的信念,以及清除业障。修金刚乘,进一步须行持皈依大礼拜。接着受菩萨戒,开显菩提心;誓愿为求证悟,上登佛果,下济群生,奉行菩萨道。如此一来,修行的方针目标得以确立。期间,亲近一位如法的上师仁波切,一心为法忘躯。在法的真义中,没有灵与欲的挣扎,信与行的矛盾;将一切交给三宝,坦荡无私。内心的尘垢,在上师的加持之下逐渐清净:金刚萨埵百字明修持开始,透过自己不间断的努力,净化以往所知的染污,并且更进一步了达自己所坚信的佛法,对能知的预设心识一并加以清净;如此,凡夫的色身即可得到甘露般的清净。但是,在微细心识上面,还是难免存在着很难自我发现到的傲慢或我执。譬如有人吸烟,你内心会不高兴一样。因此必须要献曼达──布施你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纯净的心灵。直至你终将与虚空等量,无内无外,十方上下,无垠广大,八千毫孔真如世界,不一不二,明明白白洞悉一切,积聚福慧二资粮。所聚福德,以六度为精神,如菩萨观众生,究竟无有众生可利益。是智者见众生如水中月、如水聚沫,亦如水上泡。所行一切善,舍离我行善;因为我与众生皆因众缘和合而生法,实无自性,其体性是空。故行善兼顾三轮非实有,能灭烦恼障。

 上师相应法是四加行最后的一环,主要是与传承上师相应合而为一。在修行的道上,上师是唯一能令我们开悟者。因此当诸位修持到这一阶段,上师自然能将诸位的疑惑转化成智慧;由于诸位坚固的信心,给予多种灌顶与各种适合诸位习性修行的法门。

 此为法之初。


{返回 噶玛天津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乘密续之四部瑜珈
下一篇:金刚乘的殊胜
 密勒日巴
 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
 法门弘开,唯精进者能入-亥母荟供圆满
 三昧耶与金刚乘十四根本戒
 无语寂静之妙
 任重道远-对祖菩道场大弟子的嘱咐
 蜕变的密续,改变人类
 八关斋戒法会圆满开示
 信心与开悟
 吉祥佳日赐宝瓶,说法授证师徒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写在经书寄出前面的话[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解脱之道讲记 a4 苦谛[栏目:体方法师]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珍惜生命照顾自己[栏目:人间世]
 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爱[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开启佛法之门——礼敬在佛教思维与修证中的作用[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41-45卷[栏目:憨山大师]
 地狱...那么残忍,我很不明白,总说佛慈悲的,怎么不救地狱?[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入菩萨行论》第44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戒律之由来及其根本精神之研究[栏目:戒律学研究]
 四三○ 小鹦鹉本生谭[栏目:第九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