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畏方为如来子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7

无畏方为如来子

若时刻能以无所得心,平静地尽一己之力行一切善法,
成功了不执着,不圆满时则反省检讨,即无所忧畏了。

文/见课法师
  

  记得上次护七时,在网路组撰文,曾经写过这一段故事:
  一日,白云守端,千里迢迢的去找杨歧方会禅师参学。
  当他见到师父时:
  师问:你以前的师父是谁?
  守端答:茶陵郁和尚。
  师又问:我听说他当初在桥上摔了一跤,就开悟了,并且当场作了   一首诗,十分奇特,你还记得吗?
  守端立即背诵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师听毕,便哈哈大笑,随即起身就走了。
  守端愣住!百思不解师所笑何因,以至于整夜难眠。
  翌日清晨,守端迫不急待地向师请教。
  师乃问:昨天你有没有看到演滑稽戏的小丑?
  守端答:看到了。
  师又说:你还比他们差一点!
  守端大吃一惊连忙问:
  这话是什么意思,请老师明确指示。
  师便说:他们爱人笑,你却怕人笑。
  守端一听,立即大悟。

  印象深刻的此篇文章,常常用来反问自己,你到底在怕什么?是怕人笑吗?还是……。

   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面对大众;以前在家,不管客人或亲戚朋友来拜访,我总是闭门不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与人说话也总不超过三句。现在出了家,不仅时时刻刻都要随众,乃至于在学院要复讲,甚至于偶尔也领知客的执事,这一切无非都是在自我磨炼,自我挑战。

  想想,为什么会畏惧面对大众?因为自己的得失心,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而用了很多装饰品来掩饰自己,把自己装扮得很像修行人,常常自我陶醉于自己的假想梦幻中,无法自拔,也常常自导自演来引起别人的掌声;若得不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便畏缩起来,深怕自己的疮疤被人瓦解。其实,表面上看起来是不敢面对大众,实际上,不敢面对的应该是自己吧!

  《大智度论》中云:“得无所疑,无所忌难,智慧不却不没,衣毛不竖,在在法中如说即作,是无畏。”由于自己的“我执”,往往被别人的成见,而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里,因此而不见实相,然而,对法尚未百分之百的信心,因果观念还模糊,总是不知如是因、如是果,从不往因上努力去检讨,而只是在果上起烦恼。假使能时时刻刻以无所得心,保持“人在那里,心在那里”的觉性,平平静静地尽自己的能力去行一切善法,成功了则不执着,不圆满时则反省检讨,即无所忧畏了。并且用四句来期许自己:

  畏难两字佛经无
  无尽众生无尽事
  无畏方为如来子
  一肩挑起莫踌躇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根门头即下手处
下一篇:心是颠倒的煮饭锅
 不染尘
 六斋日的由来
 出家以来
 因地努力果地觉
 刮垢磨光见真性
 智慧的布施
 会善知识得个入处
 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护七有感
 行脚心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I 1235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系缚国人,佛陀以佛法而解释之。[栏目:界定法师]
 Impermanence And Nonself[栏目:Buddhist Article]
 天乐鸣空仙人齐至[栏目:舍利瑞应篇]
 人生之最(星云法师)[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相应18经 梵王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略说普贤菩萨[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惜福[栏目:幸福禅]
 叁伍 瞬雷神掌[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大智度论》法语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