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多一分恭敬,少一分业障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6

多一分恭敬,少一分业障
文/见愍法师

  恭敬,恭有谦逊、奉行之意,敬有尊重、警戒之意,合而思之,恭敬二字乃谦逊又礼敬。古德言:“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如若诚于中形于外。若内心是谦和、有度量的,其外表定是温雅和谐,自然令人升起恭敬之心。故而知道恭敬他人者,其内心必然是温文儒雅,如至圣先师孔子,其博大精深之思想,其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之精神,若无来自于内心宽宏、端肃,如何能有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心境?

  相反的,不知恭敬道理者,则慢心高张,外表亦显得粗鄙流俗。如子路初见孔子时,气势高张,欲拜孔子为师,孔子当下呵斥他,目空一切,盛气凌人,如此有谁敢接近?又如唐六祖惠能大师座下有一弟子法达法师,七岁即出家,常诵《法华经》已达三千部,一日来礼敬祖师,礼拜时头未至地,六祖大师斥责法达法师之骄慢心,偈曰:“礼本折慢孤,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故知至心恭敬他人,可去除我慢心,进而去除对“我”之执着,我执减少则障碍必然减少,福报自会增加。故言:“有一分恭敬心,可消除一分业障。”

  “业”乃身语意之造作。顺理又利人之造作,是为善业;违理损人之造作,则为恶业。所以佛家言:“今生所受,过去所作;来世所受,今生所作。”如何消除业障?须知“我执”乃是最大的根源,如前所言“有我罪即生”,我执即是执“我”为实有,执万事万物为实有,执一切属于我的东西为实有,久之则贪心增长、慢心高张。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简言之恭、敬、惠、义。其待人以谦和,事君以诚敬,抚民以恩惠,使用民力得宜,故受大众之尊敬爱戴,此亦即慈悲与智慧之举。

  故知当一个人悲智具足时,表现于外之威仪必能摄受众生,也因其所思所想皆为利益大众,不为自我,故其所感召为清净之法界,业障自能消减。犹如法达法师,听闻六祖大师一番开示后而大悟,虔心忏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教,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至此方知,放下累生之狂妄心,才明法中王。

  恭敬,略说是做人之基本道理,广说则是慈悲与智慧之彰显,直说则是人人本具之德行。若了知此意,不论何时均具足威仪,则所言所行合乎礼法,所发之心与理相应,所到之处无有障碍。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科技发展与心灵净化
下一篇:云来云去,天空依旧清明
 心之可畏
 真诚心
 心念善 善果自然来
 以大众为师 见苍生同一悲允
 成道方能将亲度,忍心不动真慈悲
 自信与自性
 广学多闻
 做自己
 学习是菩萨的本怀
 果真“明明白白一条路路 千千万万不肯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最好的投资[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净土探微 第二章 净土思想在佛法中的意义[栏目:弘学居士]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栏目:谈佛说禅悟人生]
 03-074《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玄奘精神 第9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2)[栏目:玄奘精神]
 佛说八句平安偈的殊胜功德是什么呢?[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讲法前念诵的八个偈诵的含义[栏目:达真堪布]
 因苦忆佛[栏目:慧光法师]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3 功夫程度[栏目:元音老人]
 逆增上缘 1992.7.16~1992.7.31[栏目:星云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