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得佛受用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4

得佛受用
文/见雨法师

  放在汤锅中的汤勺子,终日浸润在香气馥郁的汤汁中,却不若舌头儿浅触,品尝个中的滋味;终日听闻佛陀的教法,却未实践躬行、用心体会,亦无法生起真正的信心,得佛法益。

  初初相信佛法,只是在思惟的层面,惊叹佛法的精微奥妙,世间很难再找到比佛法更圆融的系统来解释宇宙万有的森罗万象。对佛法的要求,完全反映出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只想找个能解开心中疑问的答案。

  即至第一次打七,咬着牙、熬着腿,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儿活受罪?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到禅堂自讨苦吃,何苦来哉?”随着木鱼一声声的止静,一次次上座,只有三十分钟的耐性,在剩下的十分钟里,身体的疼痛交杂着挥不去的妄想,每一秒,都像是永无止尽的漫漫长夜!在每一支香里,焦躁的心对引磬的渴念,愈来愈迫切!直到第三天傍晚,就在双腿子疼痛的当下,突然问自己:在生命的尽头,自己若是不能善终,这种生死交关的煎熬,不是比现在更惨烈百倍、千倍?在身心健全的状况下,尚且如此不堪一击,那么在临终时又将如何自处?这是第一次,自己肯老老实实地面对生死问题。

  原来佛陀的教法,不仅只是满足人们对生命真象的好奇心而已。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了将众生从生死的迷梦中唤醒,回归到人人本具的真性当中。问题在于做梦的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到底愿意真诚地面对到什么样的程度?

  如果自己对生命的要求是解脱,那么就得解脱;如果要求成就佛道,就得成佛道,若是只要求厘清思辨上的盲点,那么佛法再究竟,也无法得佛受用。

  信的层次,除了建立在我们对佛法的要求上,更建立在自己对佛法实践的程度上。一旦尝过甜美的果实,就算是全世界都告诉自己它是苦涩的,也很难动摇自己的信心。信心与实践是互相回护、相辅相成的。

  信心就如同一口大钟,轻叩轻鸣,重叩重鸣,不叩则不鸣。修习佛法要能真正信受佛陀的教法,就必得将自己的身心,全然地投注在佛陀的教法当中,如此方能得佛受用。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香积法味
下一篇:觉在当下
 观心二三事
 发心发愿
 共修的力量
 善巧方便
 善知识的重要性
 弘法利生吾定来
 弃爱入无为
 广学多闻
 结夏安居
 知恩、感恩、报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使派她来爱我[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放下执着VS换位思考——与企业家聊“佛学”(周文)[栏目:佛教与经济]
 相应21经 苦的生起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修行解厄,逢凶化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高僧传卷第二[栏目:高僧传]
 杂宝藏经白话 妇以甘蔗施罗汉生天缘第五十四[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栏目:经论著作]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贾曾)[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我理想中的僧教育[栏目:济群法师]
 生活修行之10:面对恐惧,好汉做事好汉当[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