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08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文/见衔法师

  回想当初,为什么坚决不疑今生一定要出家?因为只有出家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不虚此生。如果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自己为什么要出家?那么,这句话一定是当初悉达多太子告诉他的父王:“如果可以给我人生不老、不病、不死、不与所爱分开,我就不出家。”

  记得以前念书时,有朋友问:“你的偶像是谁?”自己当时毫不犹豫地告诉他:“释迦牟尼佛”,顿时,朋友愣住了!而自己心中也有一股莫名的激动。

  在未接触佛法之前,有时会思忖生老病死苦的无奈与无常。在接触佛法之后,发现到人生的确是无常、的确是生老病死苦。然而自己未学佛前,为何对生老病死苦如此的感受强烈?原来,来自于自己的家人。

  小的时候,每天起床的方式都很特别,别人都是父母亲或是被闹钟叫醒,而自己却是被阿妈的咳嗽声叫醒。起床看看阿妈,阿妈总是抱着垃圾桶一直咳嗽,这让自己体会到人生的病苦,而心中也很害怕有一天阿妈会离开我们。

  自己是阿公、阿妈带大的,从小就看着阿公、阿妈很孝顺阿祖,阿公、阿妈还会告诉我们做人要老实、心量要广大,不要与别人斤斤计较,要帮助别人,要惜福。阿公、阿妈每天早晚都要拜祖先牌位。有一天,很好奇的问阿公,为什么几十年来阿公都这样恭敬地拜祖先?阿公只说:这是我们的历代祖先,不可以忘记,要感恩图报,这样也能培福积德。这是自己第一次体会到做人要“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重要。

  从小到大示现在自己人生中的苦,在未听闻佛法前,还无法体会这些真正是苦;在听闻佛法之后,才知道人生的确是苦。虽然是苦,却可以在这当中学习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来利益所有的有情及自己,都能从苦中得到解脱,于是自此便在心中发愿今生一定要出家。

  今日,有幸得遇大善知识 上惟下觉大和尚,圆满弟子的心愿,能披剃于大和尚座下,为法王孙。在大和尚的身教及言教下中,了解到什么是知恩、感恩、报恩;也看见了慈悲、智慧的修行人,是如何的体恤众生苦;并感受到什么是化小爱为大爱,进而提升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悟到什么是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大愿。

  从恩师的教导下,才知出家是真孝,才知父母恩重难报,虽然与父母的亲情不比阿公、阿妈,但是天下父母心,自己心中对于父母之恩更是不敢忘记。而恩师心量广大,教导弟子们,不是只有今生有父母,还有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我们都要救拔;要相信人人都有佛性,皆当作佛。更从恩师的一言一行,及慈悲的心量、落实的修证,了解了什么是“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云:“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父母恩重难报,恩师再造之恩更无以为报。为报父母及恩师的深恩,所以要广作佛事,利益一切有情皆共成佛道;恩师长久勤苦修行广度众生,所以弟子欲报恩师之恩德,当学习恩师之精神——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虚云老和尚朝山报母恩
下一篇:慈悲浩瀚父母恩
 俗谛
 畏善情结
 六祖大师在我面前无声开示 我亦随文入座……
 自利利他福慧圆
 信心为根,直证菩提
 无常的曙光
 善巧方便
 活在当下
 学完法律学佛法
 作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释永信方丈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建议[栏目:永信法师]
 两岸三代人的人间佛教理想:人间佛教对传统的质的提升(邓子美)[栏目:人间佛教]
 第三只眼看净土[栏目:菩提法师]
 中国禅宗史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栏目:印顺法师]
 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 第九章[栏目:热罗多吉扎]
 如果最后一口气在念佛,但断气后,又不知神识何时离开身体,能保证往生极乐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如果我们发愿这一世成佛,是不是只能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后再修行成佛?[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最正常的心[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May the Dhamma Spread[栏目:S.N. Goenka]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