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心敬慎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3

一心敬慎

于佛法不以一心,不生敬慎,则难有所乘。
一心敬慎是入佛法大门之锁钥。


文/见畴法师
  

  从古至今,一切圣贤,因于佛法一心敬慎,得以见性入佛智海。古德云:“佛法从恭敬中求。”若不存恭敬谨慎之心,乃至稍有一丝怠慢,则如一叶翳空,虽小恶而障蔽空明佛性,于法难以深入,是故岂能不一心敬慎乎。

  一心,心无夹杂,纯而不染;敬慎,恭敬谨敏之意。以虔恭戒慎之心受持佛法,时时观照自身三业,令其如法如律,唯善唯正,无有间断。于身业上须具威仪,端坐如钟,行走如风,细行庠序无有错失;于口业必防护,非时则默,发则佛法,无一语不利益群生。然其身口二业,皆由心念而起,是故言“一心”,对法一心恭敬谨慎,专注不忘,乃至二六时中始终觉察其心,观其动相不令狂驰,令其歇息。吾人之心多为散乱,由于执于自我,因此便以自身之分别看待外境,于我所好者则生贪爱,非爱则生厌,于我所恶者即起瞋,非此二者则为痴,如此看来,所有心念皆在贪瞋痴中,未曾出离,如经云:“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正是如此。

  是故应以善消恶,于法一心虔敬,妄想便能停息,乃至为求一法宁可碎骨粉身,念念相续无有疲厌,只此坚定一心,无有杂染,以敬慎之心渴仰法益,则能专注忆念,唯恐稍有漏失,如此摄念专注,念兹在兹,必能速入佛法,与其相应。

  因此,一心敬慎,是入佛法大门之锁钥。昔日善财童子为成道业,游历诸方五十三参,不畏艰苦,恭求法益,对诸善知识无有分别,唯此深切为法一念,于自身心收摄谨慎,修习所授之理法,因而突破重重关卡,得以成就。若无一心敬慎,如何证悟?

  反之,于佛法不以一心、不生敬慎,则难有所成,若不专注于一善念,自身亦无法达到无念,则心所生皆为恶,念念驱驰,则引发身口二业,恶行不断,招感轮回苦报。如《大乘起信论》云:“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若不观照此心令其渐细,无有细行,所作所为皆是粗恶,则成障碍,无法入道,须知善恶互为消长,不善即恶,所谓“为善如春日之草,未见其长,而日有所增;为恶如磨刀之石,未见其减,而日有所损。”是故未曾见一怠惰慢心者深契诸佛妙理,散乱心行,增长其过,岂可不慎!

  佛法重于修心,一念可超越百劫迷罪,一念亦可灭万劫之福,是善是恶,在吾人一心,一切法无不是从此心流出,一切法亦归还此法界,是故欲灭罪得福,乃至达到解脱涅槃境界,则必须念念不离佛法,绵绵密密,如烟之长延不绝,如此则恶法逐渐除灭,善法增长,累劫之妄想分别,皆因一心于善法中熏修,而能恶少善多,乃至唯善无恶。至此再进一层,亦不执善,便能达到无念实相,心如水之清明,如镜之彻照,所谓“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如此停止心念之流转,便能终止累生以来的错妄轮回,看清因果、不昧因果,于中却能运用缘起,自利利他,圆满一切功德。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说话的艺术
下一篇:真诚处世
 观照细行,落实修行
 当观时节因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如实修行,作真佛子
 正面思考
 战火硝烟,凭谁灭却?
 关心
 自信不离自性
 〈大智度论札记〉--时间与心念(二)
 君子谦谦,卑以自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痛心 Feeling Distressed[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若是帮往生者助念未满八小时就入殓,这样亡者可否往生净土?[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杂宝藏经白话 提婆达多放护财醉象欲害佛缘第百一[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八别请僧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放生是生命的庄严[栏目:传喜法师]
 修行佛法是否会走火入魔?[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师父我用念佛机在旁边放一碗水,能叫大悲水吗?应该我自己念吗?[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十七届:学习仪轨(道智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如果修行是为成佛,也是一种求,那么有求的修,是否如法?[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