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说话的艺术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6

说话的艺术
文/见璐法师

  希腊历史学家赞诺芬说:“所有声音之中,最悦耳的是赞美。”真诚的心饰以美善的言辞,令人听来和悦舒畅,如沐春风,小则能使家和不诤、令众欢喜;大则足以利益国家社会,造福黎民百姓。

  日本洋裁学院的创始者是杉野芳子,人称“服装设计之母”、“洋裁界的泰斗”。小时候,父亲因事业失败而自杀,辛苦的求学过程常感到自卑不如人。高中时,有一次美术老师请学生画金鱼,别的同学按照老师的手法很快就画好了,唯独芳子怎么也画不出来,所以室友皆取笑她。芳子大哭一场后,硬着头皮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不要担心,你是个很有前途的人,别的同学只会照我的方法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意,而你,是个很有想像力的学生,画中有自己的风格,这才是艺术最重要的精神。”老师的一席话不仅激发了她的天赋,也开掘其人生涵藏的矿脉。

  古人道:“好言难得,恶语易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出六月寒。”奖赏对方的优点,往往会使对方再一次表现优良;否定和批判却会激起他人瞋恨之心,因恼怒而形成对立,真正是“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良美之言来自于温暖柔软的内心,发乎身口便能轻易摄受人心,令众不惊怖、不畏怯而喜亲近。

  菩萨常以四摄法来度化众生,“爱语摄”为第一,乃至“同事”、“利行”、“布施”等,皆是广结善缘、拔苦予乐的前方便。《旧杂譬喻经》载录了这么一个故事:佛世时,有一小国人民广行众恶,性情刚强难调难伏。世尊座下五百罗汉见其因缘,心生贡高,自愿前往度化,却一一被该国人民辱骂轻毁而还,于是世尊遣文殊师利菩萨前去度化。菩萨到了小国,先谒见国王,称叹国中人民多行善法,必是国王德行感召,次说某人勇健、某人具足仁孝、某人有胆慧……渐渐地,叹誉之名传遍国中,听闻者皆起大欢喜,个个持金宝香花来供养文殊菩萨;菩萨进一步为他们宣说法要、赞叹佛德,令人民生敬仰渴求之心,而愿随菩萨接受佛陀的教化。

  再者,言语除了调和人际,宣扬教化,更足以成为邦国兴盛存亡的关键。春秋时代,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其中最擅言辞者当属子贡。有一次,齐国内臣欲作乱,藉口攻打鲁国以转移他国的注意力,孔子闻父母之国有难,便派子贡出使各国寻求援助。子贡一出,凭藉其丰富的学养、流畅的言辞、灵活的应对,使势相破,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所变。

  《战国策》里另有一则运用言辞劝谏君上、解除国难的精采故事:战国时代,赵国威后执政不久,秦国即趁隙侵凌攻打。兵临城下的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却要求以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相助。但是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宠爱的么儿,太后当然不肯,还说:“有谁胆敢来谏,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自愿前往谒见,太后便盛气而待。触龙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先问候其健康情形、饮食状况,再谈谈自己的近况、家中的老小,聊起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进而再为自己的小儿子在宫中谋事。此时,太后竟然笑了,说:“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答:“比女人还疼!”太后说:“不不!女人疼么儿才疼得厉害!”见太后兴致来了,话锋一转,触龙便藉着太后对女儿燕后(嫁至燕国为后)和长安君的态度来作比较,告诉太后若是一味地保护长安君,不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如此位尊无功将是灾祸之始。触龙以此立场说服了赵太后,一席话将太后的怒气化于无形,更解救了危急的赵国。

  古有名训:“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善用言辞获益无量,在利人中成就功德不可思议;反之,则易造罪无边。语言的力量强大如是,宜当谨之、慎之!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择友之道
下一篇:一心敬慎
 当观时节因缘
 知行合一真修行
 苦海
 化压力为助力
 我们的自由度是多少
 滴水穿石
 解脱人生,从心开始——谈心地法门的落实
 生命是一首诗
 生活的观照
 从挫败中站起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戒为悟道的资粮(大愿)[栏目:持戒]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五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佛遗教经浅释[栏目:宣化上人]
 菩萨的诞生 The Bodhisattas Birth[栏目:佛陀的福音 The Gospel of Buddha]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四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佛法问答[栏目:白云禅师]
 信仰的力量与三皈五戒[栏目:明海法师]
 人间佛教禅观要义──谈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特色与贡献[栏目:性广法师]
 五台山文殊道场的形成和发展(冯巧英)[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生为畜生,他什么时候会生为人,他会说不公平?[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