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掌握自心 自在作主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4

掌握自心 自在作主
文/见城法师

  现代社会讲求多元、注重包装、追求完美,愈来愈以外在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人们在如此的观念环境下,对于成败得失的认知开始变得绝对,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愈来愈狭隘,只愿意接受好的一面,而无法接受与预期相违的结果。众生错把妄想当真心,迷失于外境的追逐上,于是在生灭的妄想轮回里,痛苦不已,当然最显而易见的便是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

  虽说心性本具,但因真心久为妄想所覆,所以掌握自心的能力越薄弱时,对未来就会愈恐惧,任何事情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压力。压力的来源除了是对目标不能掌握外,也来自于我们对事物强烈的分别与执着,我们总是相信自己偏颇的认知,而无法看清事情的全貌。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世间一切既是相对,也就没有绝对的好坏,因此欲化除压力,可以先藉由诵经、打坐等正向方便,将心安定下来,所谓“心定智慧长”,再藉由思惟佛法的道理,反省检讨,观照内心的烦恼无明,找出执着挂碍的原因,自然处世就多一份定力,就能化解心中的压力。

  佛法是定心、净心、明心的法门,它以因果的道理指引我们努力的方向,使我们不会彷徨迷惘。佛法云:“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地的每一步都有依循的轨则,一切的梦想只要透过正确的方法来努力,并非遥不可及;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依缘起性空、因缘和合的道理,从更多面向来认清事物的本质,因为世间既是因缘假合,随时都在生灭变化,就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结果,所以在面对事情的成败、好坏时,也就能够更加坦然。而中道实相之理,即是安住这念心的最究竟之道,我们若能了知万法由心生,过与不及皆非实相的道理,并于日常中去贯彻实践,就能慢慢掌握这念迷失已久的心。

  国中时,自己曾因升学的巨大压力而茫然无措,在完美主义的自我期许下,生活挤压到令人窒息;但也因为如此,自己为了寻找生命的究竟之道,才促成今生学佛的因缘。初接触佛法时,诵经及至精舍礼佛成为陪伴我面对人生第一场关卡——升学考试的动力,让自己在紧张忙碌的升学压力下,获得舒缓,并且对佛法更具信心。而精舍禅修班的课程,也带给自己崭新的生命体会与更开阔的处世胸襟,并且感受到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宁静与祥和,开启对未来无尽的希望!

  经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所谓“万法唯心”,我们若迷失自心,则易随森罗万象的事物起伏生灭,若能真正体悟佛法心性的道理,不仅能纾解生活中的压力,亦能掌握自心,自在作主,开创光明的未来。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实修行,作真佛子
下一篇:等念怨亲
 人生安身立命之处
 大海中的小水滴
 福报具足好运来
 作主
 安居随笔
 斗笠下的僧人
 培养恭敬心
 智慧的布施
 选择
 反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一[栏目:妙祥法师]
 灯供仪轨[栏目:年龙上师]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一份「法」的赠礼[栏目:阿姜查禅师]
 对介绍弘一大师一些的著作的意见(弘学)[栏目:律宗文集]
 有修养可以改变命运[栏目:仁焕法师]
 忍辱卷第四 75.问曰:忍辱名一切侵夺能忍,何以但说割截身体?[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持戒略说(照月)[栏目:持戒]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目录[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培养正确的修行心、出离心、正信心和皈依戒[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八)不应割裂闻思修三种智慧[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