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养恭敬心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4

培养恭敬心
文/见裨法师

  恭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点,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论语》也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若时时心存恭敬,处处以礼待人,则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必然可畅通无碍。

   恭敬的养成,当在日常中落实,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不仅儒家讲究恭敬,从佛法中亦能体会到恭敬心的重要,《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因此,一念虔诚恭敬之心,也是与道相应的缘起。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以恭敬、精进之心求法,于成道证果后亦然。一日,佛陀的弟子正在讲堂中为大众讲经,在座大众都聚精会神地用心听法,讲堂内显得十分宁静。这时佛陀正巧从外回来,为了避免干扰到大众,佛陀便站在门外,直到开示结束后才进入讲堂。所谓“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当一个人具足恭敬心时,必能以威仪细行护念大众。

  唐朝武则天对佛法十分尊崇,她曾写下一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即为后人读诵经典前的开经偈。义净大师亦有一偈,叙述求取经典的艰辛历程:“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现今为知识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佛法典籍流通普遍,然而,我们读诵经典时,是否有过一丝感恩的念头,缅怀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如果能对法宝心生恭敬,则能无碍地使法水注入自心当中。

  除了在举手投间展现恭敬之外,更须进一步体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自具足佛性,每个人、每一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应以平等恭敬之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而于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自心不起分别、憎爱、取舍,清净身口意三业,便是恭敬心更具体的实践。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慎独
下一篇: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化压力为助力
 有罪当忏悔 忏悔则安乐
 调御丈夫
 知因识果命运改
 生与死
 生命学堂
 佛法与科学
 信为道源功德母
 福气满门
 运气与福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七章 根、境、识等[栏目:赵跃辰居士]
 从有限到无限[栏目:济群法师]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九讲[栏目:智敏上师]
 法相宗(虞愚)[栏目:法相宗简介]
 前世真的存在吗?如果真的有前世,那后世的性格、面容会改变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遗财害子,何若平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如何修行来化解冤亲债主心中的仇怨(张慕西)[栏目:其它]
 法眼宗精神简论[栏目:刘元春教授]
 在网上异性同修切磋佛学,是否如法?[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做人的佛法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栏目:做人的佛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