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养恭敬心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3

培养恭敬心
文/见裨法师

  恭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点,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论语》也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若时时心存恭敬,处处以礼待人,则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必然可畅通无碍。

   恭敬的养成,当在日常中落实,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不仅儒家讲究恭敬,从佛法中亦能体会到恭敬心的重要,《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因此,一念虔诚恭敬之心,也是与道相应的缘起。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以恭敬、精进之心求法,于成道证果后亦然。一日,佛陀的弟子正在讲堂中为大众讲经,在座大众都聚精会神地用心听法,讲堂内显得十分宁静。这时佛陀正巧从外回来,为了避免干扰到大众,佛陀便站在门外,直到开示结束后才进入讲堂。所谓“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当一个人具足恭敬心时,必能以威仪细行护念大众。

  唐朝武则天对佛法十分尊崇,她曾写下一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即为后人读诵经典前的开经偈。义净大师亦有一偈,叙述求取经典的艰辛历程:“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现今为知识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佛法典籍流通普遍,然而,我们读诵经典时,是否有过一丝感恩的念头,缅怀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如果能对法宝心生恭敬,则能无碍地使法水注入自心当中。

  除了在举手投间展现恭敬之外,更须进一步体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自具足佛性,每个人、每一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应以平等恭敬之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而于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自心不起分别、憎爱、取舍,清净身口意三业,便是恭敬心更具体的实践。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慎独
下一篇: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起向高楼撞晓钟
 我们的自由度是多少
 完美智慧人生的磐石──禅
 动亦不离心
 行脚心得
 走在回家路上
 谈广学多闻
 善开方便,度化众生
 善恶一念间
 心念球赛的运动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弘一律师对地藏菩萨的礼赞[栏目:演培法师]
 答白慧问[栏目:太虚法师]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三)《成实论》与成实学派[栏目:中国佛学]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B 1024经述说尊者阿湿波誓比丘身染重病,浑身痛楚不堪。[栏目:界定法师]
 The Lankavatara Sutra - Chapter IX. The Fruit of S..[栏目:A Buddhist Bible]
 21世纪禅宗二题[栏目:黄夏年教授]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伍 跌在起跑点?[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什么是功德回向?[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论法称因明的逻辑体系(郑伟宏)[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韩镜清教授译著(藏译汉)[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