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养恭敬心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5

培养恭敬心
文/见裨法师

  恭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点,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论语》也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若时时心存恭敬,处处以礼待人,则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必然可畅通无碍。

   恭敬的养成,当在日常中落实,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不仅儒家讲究恭敬,从佛法中亦能体会到恭敬心的重要,《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因此,一念虔诚恭敬之心,也是与道相应的缘起。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以恭敬、精进之心求法,于成道证果后亦然。一日,佛陀的弟子正在讲堂中为大众讲经,在座大众都聚精会神地用心听法,讲堂内显得十分宁静。这时佛陀正巧从外回来,为了避免干扰到大众,佛陀便站在门外,直到开示结束后才进入讲堂。所谓“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当一个人具足恭敬心时,必能以威仪细行护念大众。

  唐朝武则天对佛法十分尊崇,她曾写下一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即为后人读诵经典前的开经偈。义净大师亦有一偈,叙述求取经典的艰辛历程:“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现今为知识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佛法典籍流通普遍,然而,我们读诵经典时,是否有过一丝感恩的念头,缅怀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如果能对法宝心生恭敬,则能无碍地使法水注入自心当中。

  除了在举手投间展现恭敬之外,更须进一步体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自具足佛性,每个人、每一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应以平等恭敬之心对待一切有情众生。而于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自心不起分别、憎爱、取舍,清净身口意三业,便是恭敬心更具体的实践。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慎独
下一篇: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愿望
 真正的学佛
 现代教育的妙药──禅修
 知因识果对人生的助益
 展露生命的微笑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大作梦中佛事
 拔草
 共修的力量
 报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祖师禅[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殊胜的观音甘露丸[栏目:祈竹仁波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序[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净土宗善导流宗风」略讲[栏目:慧净法师]
 1721 法华义疏(隋.吉藏撰)[栏目:02 经注论疏]
 修身养性[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点了一盏心灯[栏目:佛网文摘]
 修行者应有的姿态[栏目:传喜法师]
 释尊还乡[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五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