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演讲讲不完 梦醒方知未曾言
文/见愿法师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在未出家前,每天必发的四弘誓愿,藉由口诵、心惟,督促自己朝此目标努力。在愿力的引导下,自己终于一步步地踏上这条菩提大道。然而,要如何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以弘法为己务,利生为志业,成为一位真正的法师。参加学院举办的演讲比赛正是一场殊胜难得的因缘,可以让自己学习处众无畏,说法无碍。
演讲比赛的讯息宣布后,自己就深自期许:这次比赛是很难得的机会,不管有没有上台演讲,都可藉此因缘思考,如何将已了解的佛法义理有系统地表达,让大众了解。
但是随着初赛名单的公布,比赛日期的逼近,原本轻松的态度慢慢变得紧张、不自在,俨然已成为心中的挂碍。在习气的反应下,心中的平衡机制启动,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过就是短短的七分钟演讲,若表现不好,让大众笑一笑又何妨!最差的情况就是呆在台上七分钟……”心中浮现的都是逃避、放弃的消极念头,自以为这些就是“放下”,所以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努力和反观自心。
直至决赛名单公布,听到同学的恭喜,心中不禁一阵害怕与退缩:“不会吧!我讲得又不好,真的要代表本班上台吗?这样会不会丢班上的脸?我可不可以不要参加啊?”因为代表班上在全院演讲的这份压力太大,直觉就是“我不行!我不会!我不要!”。虽然不想面对,自己还是不忘每天发愿,希望能够荷担如来家业,突破自己目前的困境,所以日子就在矛盾、起伏的心境中度过。直到决赛前一天,内心突然才有了很大的转变,愿意去承担演讲的责任,学习做一位真正的法师。这当中要感谢许多因缘共同成就。
那天早上的高僧行谊课程,教授师请同学为演讲参赛者加油打气,其中有位同学表示,当台上的人在法布施时,不管他有多么紧张,台下的人还是非常法喜;不但台上的人感谢大众布施慈悲欢喜来听讲,作为台下的听众,也是同样感谢台上的人布施慈悲欢喜。因着同学这份真诚的法布施,自己内心油然升起一股愿力,希望能令听法者欢喜。于是下课后,自己到禅堂礼佛发愿,希望能够处众无畏、说法无碍,并且将自己所体会的法益与法悦供养大众,愿众生皆能法喜充满,坚定修行求法的道心。
秉持着这股愿力,利用下午自习课的时间,将巡礼讲义完整地看过,并且实际演练,才发觉自己对殿堂“以相表法”的层面没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讲出来只是空洞的文字表述,没有一点法喜。
然而,因缘就是这么巧妙!当自己失望地回到寮房时,一开门,同学马上就来关心,了解状况后,鼓励自己:“那就发大愿啊!”简短的一句话点醒了自己,当下马上反观“我的愿力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放弃退缩呢?”于是,再度提起正念,继续努力。在往斋堂的路上,另一位善知识提醒自己要当一位真正的法师,不要小看自己。不要只是将演讲比赛视为练习,而是要以对居士说法的心态来认真面对。这段话犹如当头棒喝,原来这一切的起起伏伏,都是因为自己不愿相信人人有本具的佛性、不愿承担弘法的责任、不愿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才与妄想赛跑,没有止尽。
如何荷担如来家业,成为一位真正的法师?唯有从现在起,把握当下每一个因缘,这就是在累积度众的资粮。例如现在是演讲的因缘,就要好好把握,以利益众生为出发,将佛法义理深自思惟,并且布施自己的法喜和体悟,希望众生皆能因此离苦得乐。
所谓“缘起缘灭”,演讲比赛是一个缘起,让我们大作梦中佛事、大演如来法音。待结束之际,蓦然回首,纵然有过再多的千山万水、惊涛骇浪,最终还是会过去。唯有从中珍惜体悟,把握每一个修行度众的因缘,最后必能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