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恩、感恩、报恩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0

知恩、感恩、报恩
文/见愿法师   

  每当进入斋堂,随着大众盛好斋饭,坐下供养时,心中不禁生起一份感恩之心:“眼前这一碗饭菜,不知经过多少人的辛苦才得以完成,自己能轻松地吃到这一碗饭,是多大的福报,怎能不知恩、感恩、报恩呢?”

  古德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日三餐粥饭、四季衣物及各项日用所需,皆无须劳心费力,实是众多因缘和合成就,自己应当慎重珍惜,反哺感恩。所谓“上报四重恩”,在众多因缘下,最重要的就是四种恩德:父母师长恩、三宝恩、众生恩、国家恩。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十月怀胎,辛苦养育,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即时时将心系念在子女身上:在腹中,怀胎守护、临产受苦;在儿时,回干就湿、哺乳养育;待儿长大,远行忆念、恩怜意随,即使到了一百岁,仍旧担忧八十岁的儿子。父母恩情如此深重,怎能不反哺报恩呢?成长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长辈,甚至朋友,都是影响人格的重要角色。若无师长、善知识的教导,又如何成为知书达礼、富有学识涵养的人?所以师长恩深重,怎能不知恩、感恩、报恩呢?

  此外,更要有出世间的善知识引导,增长我们的法身慧命,指引我们出离生死轮回的困局。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言:“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炎炎火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塔。”佛、法、僧三宝是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光明的指标;是挫折的生命低潮里,智慧的锦囊。若无三宝,我们始终在人生的棋局里,走不出解脱的胜局,找不到永恒的出路。深感于此,又怎能不心存感恩,报答三宝重恩呢?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生存在社会中,每个人的日常所需,皆来自于众人的分工合作,如同诺贝尔奖得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接受了的和至今还在接受的东西……”连爱因斯坦都如此强烈感受到社会是生命共同体,没有他人就没有自己,更何况是我们出家众呢?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每日所需皆是信众布施供养,若无信施檀越的护持,佛法如何弘扬?不仅如此,现前的因缘是施主的护持供养,倘若将眼光拉长、放远,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因缘是非常深远密切的,如经云:“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一切众生,不论是人类,乃至蜎飞蠕动、蝼蚁昆虫等,皆可能是过去亲眷,面对自己的亲人,又怎能不感恩、报恩,饮水思源呢?

  若能将心量再放大,扩展到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我们之所以能安乐地生存,不为盗贼所扰,正因为有国家的法律、警察的维护;之所以能赚钱谋生,维持生计,也是因为有国家的经济政策、金融体制。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若无国家在背后默默支持,人民怎能安心地生活?是以国家的恩德,也要感念不忘!

  三宝恩德深,引领我们出离三界苦海,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要如何报佛恩、报师恩、报三宝恩?“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能听闻佛法,是无上的福报,所以四众弟子更要发心宣扬佛法,令一切众生同闻法益,同得解脱,同证菩提,如此一来,才是真正报答三宝恩、众生恩!

  饮水当思源,再平常不过的一杯水,背后也有无数的成就因缘。所以,我们若能时时体悟因缘法则,真正了达存在的珍贵性、人身的难得性、佛法的难闻性、善知识的难遇性,才能由衷发起知恩、感恩、报恩的心,珍惜修行的因缘,精进用功!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语》“颜渊问仁”新思
下一篇:善开方便,度化众生
 当下这一滴
 重新出发
 烦恼来自错误的认知
 心有千千结
 学完法律学佛法
 如实修行,作真佛子
 永恒的依循
 自信不离自性
 佛法甚深,清净微妙。
 和觉性做朋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六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二、暂别垟山留偈[栏目:宋智明居士]
 万物皆有佛性[栏目:哼哈一如说]
 五三二 数那难陀仙本生谭[栏目:第二十篇]
 得到真正的快乐 - 最快乐的人[栏目:真正的快乐]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日也没有,是不是犯戒?[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诗偈法语集 前言 目录[栏目:诗偈法语]
 简论上师善知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一)[栏目:择师知见]
 智慧之眼[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4[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