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放生的三点意义
 
{返回 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4
关于放生的三点意义——索达吉堪布于厦门放生开示

今天与各位佛友一起放生,在放生之前,为酬部分佛友之请,我简单说几句话。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环境也很悦意,到处都是美丽的鲜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我们正在做着非常殊胜的事情——放生!

从整个人类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来看,放生有非常大的必要。趁此机会,我给各位佛友具体谈三点放生的意义。

第一,放生是长寿的秘诀。

在座的各位都乐意放生,这对大家有极大的帮助,能让我们获得长寿。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谁都不愿意离开世间,都愿意一直生存在这个世界当中。这不仅是人类的共同想法,世间任何众生都是如此,包括今天放的这些飞禽,都愿意永远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正因如此,如果我们能长期放生,无疑会得到长寿的利益。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长寿有十种秘诀[1],如:自己不杀、劝别人不杀、赞叹不杀、放生护生等。既然我们都怕死,都愿意在这个世间多活一段时光,那就要牢牢记住,我今天所讲的这个秘诀——放生!

如果有人问:有什么办法能长寿呢?我们也要把这个千真万确的秘诀告诉他。因为佛陀是量士夫[2],如今世间很多科学家和学者通过各方面的研究,也证实了这样的教义。

第二,放生能让人们了知生命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特别珍爱,当生命受到危难时,只要能保住性命,连自己平时特别执著的家庭、财产、地位等,都愿意舍弃或者付出。《华严经》中云:“诸根法中,命根为首。”因为在所有根当中,命根是最主要的,所以只要命保得住,舍弃手臂、腿脚、眼睛、耳朵等肢体或器官也不要紧。但是,为了肢体或器官舍弃命根,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因此,在座的各位都要珍惜生命!在这方面,大多数人的眼光非常狭隘,只知道保护自己,保护人类,对其它生命却任意践踏。我希望大家能推己及人,乃至所有生命,不仅要保护自己、保护人类,还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或者意识——每一个众生的生命都极其宝贵,其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容抹煞的。

第三,放生是实践菩萨精神的最佳方便。

作为大乘佛教徒,为了维护众生的生命,冒着生命危险也值得努力。在隋朝时,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智舜禅师,他在外行脚时看中一山,便在山上搭茅棚住了下来。有一天他在屋中修行时,一只被猎人追捕的野鸡跑到他跟前,禅师便把它藏了起来。一会儿猎人追进屋中,并要求禅师把野鸡给他。禅师一直求他:这是生命,希望你能把它放生。猎人纠缠不休地说:这只野鸡是我的一盘菜,你必须给我。后来禅师拿出戒刀,割下自己的两只耳朵,当作一盘菜交给他。猎人特别惊讶,从此之后便皈依佛门、行持善法。

以前,很多禅师为了救护众生的生命,哪怕自己入监狱,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方面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公案。

今天只讲这三条,希望大家能再三思维!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及将来有缘看到这个开示的佛教徒和非佛教徒,要考虑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而保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现在人类在物质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是超级的,但从有些行为上看,善心和慈悲心却越来越弱,其实这对人类乃至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有害的,因此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所有生命都获得自由、快乐。这不仅是佛教徒的责任,对所有寻求快乐、追求真理的人来讲,其责任都不可推卸。

这几天大家喜气洋洋、共度新春,过得非常快乐。今天又一起做善事、种下善根,也很快乐。可谓喜上加喜!

下面我们就以大乘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摄持,念诵《放生仪轨》,之后放它们回归自然、回归蓝天,并愿它们种下解脱种子后,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圆满菩提!

非常感谢大家!

--------------

[1]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被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2] 因明术语。量即无欺识。量士夫指具有最胜无欺识的人。


{返回 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护持正法
下一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君主法规论释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
 佛子行三十七颂略记
 密宗虹身成就略记
 湖南师范大学问答
 浙江大学问答
 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怎么样学佛?
 四臂观音修法传承(网络开示)
 往生的重要性、《极乐捷径》修法传承(网络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四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老树流血[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茅蓬札记第二辑[栏目:圆因法师]
 《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第一卷[栏目: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四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如何看待过去,又如何看待回忆?我不执着过去,却无法抹去回忆。[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茶禅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离[栏目:禅茶文化]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皈依三宝的意义 二、什么是皈依三宝?[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佛教修学体系建设与反思”总结发言[栏目:济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