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怎样的修行是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应该怎样做到适度的修行?
 
{返回 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7

问:怎样的修行是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应该怎样做到适度的修行?

答:修行当然是越紧越好,但是不能紧到太极端。有些人修行修到拜了某一位老和尚,学了某一个派系的法门以后,就紧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好的法门。这也没有错,因为那是佛法,所以是最好的。但是当他觉得这是最好的之后,世俗的心思慢慢就出现,认为其它法门都是不好的,这就紧得太过度了。修行上的紧是有智慧的紧,如果单纯只是像上述这样的思维逻辑,就变成「无明」的紧,这是不对的。

太松也可以说是「放逸」。比如我们是佛教徒,皈依了,却只停留在看到佛双手合掌,常常忘记作功课,忘记佛陀的教诲等等,这就太松了。太涣散的话,就像打坐时会睡着。适当的紧和适当的松,就是不要让自己太过度的执着。所以要确定自己当下所付出的努力是明智的,没有掺杂三毒烦恼;但如果是本尊慢就没有关系,那是随喜自己所做的功德。


{返回 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俗世生活中如何培养出离心?世俗生活与修行如何抉择?
下一篇: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帮忙佛事?师兄弟之间的意见不同如何面对或处理?
 怎样的修行是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应该怎样做到适度的修行?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帮忙佛事?师兄弟之间的意见不同如何面对或处理?..
 平日要如何检验自己是安住在慈悲中?还是在无明烦恼中?
 要如何克服想亲近上师却又畏惧的心情?
 俗世生活中如何培养出离心?世俗生活与修行如何抉择?
 九节佛风,每天做几次?什么时候做?
 您会不会担心,弟子修行后,会逃避社会?
 当遇到对于求布施的众生有怀疑,是否还要满足其所求?
 何谓三根本?
 语言和区域不同,发言也不同,会造成学佛的障碍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要广结善缘[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破迷开悟见本性[栏目:传喜法师]
 团结是共修的根本[栏目:达真堪布]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四十九、咕噜多卡力巴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Ummon’S Every Day Is A Good Day[栏目:Shunryu Suzuki]
 游化人间的行吟者——读寒山诗(李桂红)[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道场要有道风[栏目:仁焕法师]
 《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1[栏目:果平法师]
 应放下对世间的贪执[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